道德相关作文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作文750字11-18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而中华的传统文化更是经久不衰。中华儿女的中华美德更是从前辈那里流传而下的珍贵精神财产。我们的任务即使继承,也是传承这越发闪耀的黄金。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并归纳的五个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而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的内容更可谓深不可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
悠悠国风入我心作文1200字11-16
愿是唐朝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原为宋时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愿似元时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愿如明时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愿化清时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题记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唐诗宋词齐争艳。即使时间长河滚滚向前,世间万物轮回变迁,中华传统文化仍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雾气散尽,屈原已行至江畔...
不得呼唤作文800字11-15
万物皆有灵,人为其长,何故?有智,得以思考;有心,便富感情;有情,得以自在于天地。计算机如何思考,无非是输入。经由程序计算,便得出答案,人皆知当今世界科技之发达,随着德国工业4·0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仿佛全新的一个未知的科技领域之门被开启。但无论它达到何层高度,皆无法企及于人类思考之精密。但库克的一番话,却不禁使我思考,倘若人自行退化至计算机一般思考,会带来社会怎样的变化?其一便是价值观的丧失,人...
论思考作文1000字11-15
思考之论,非言对错,必在合适二字。故计算机势必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而人类亦要逆时代之流而上,主动拒绝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非言人类的思考即是完美,但人类的思考是最适合人类的,其中积累与传承至今的价值观与同情心,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所互通而又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上古时期所发展而成的早期民族意识,又或是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是仁义礼智信、道法自然的价值观,亦或是孔子创办私塾学费任意的仁人之心。至今千年,...
含笑的悲剧——《红楼梦》读后感作文900字11-14
曾经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香消玉殒,还是为了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许久以后细想,当时的怅然似是为了那两个绝代佳人所展现的不同风华。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皇商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面面俱到。薛宝钗一出场,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不得...
让良心在心中放晴作文650字11-14
人生而在世。就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但切不可违背良心。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对有它的道理。良心是做人的底线与原则。邓秀兰在家昏倒后,一位小偷帮助了她。邓秀兰并没有因为是小偷而无视他的善举,而是像母亲般的感化他,使他能够从歧途走入正途。这两人皆是有良心之人。一个可以戏称为“盗亦有道”,偷窃固然不对,可他终究是没有失去自己的底线,没有漠视生命。一个接受帮助后,帮助他走入正途,...
道德缺失最可怕作文900字11-12
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心灵田园却似乎荒芜了。忘却了见义勇为、暗淡了乐于助人,看轻了诚实守信,抛弃了勤劳俭朴。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暴戾”“道德沦丧”的报道刺痛人们的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黑色新闻之一: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地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
争做少年雷锋作文600字11-11
有一个名字,时隔50年,仍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流传,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这使大家想起了一个人——雷锋。雷锋一生为人民、社会、群众做贡献。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只要他走过就会留下他发地红色的脚印。虽然雷锋很伟大,但他却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普通的农民的孩子,普通的工人,普通的战士。雷锋因平凡而伟大。“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悦耳的歌声常在人们的耳边响起。这可想,雷锋精神时刻影响...
寻找道德之魂作文800字11-10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道德看是简单实则深奥,所以,我决定去寻找道德之魂。我化作一缕轻烟来到市场,我觉得这里有这么多人,肯定有道德之魂。但是,一切都那么不堪入目:养鸡场有许多打了激素的“多脚鸡”;油厂正在生产“美味”的地沟油;猪肉厂为了多赚钱而售卖注水猪...
看见读后感作文900字11-10
真理是无的那个底,它时而苍白无力,只是一个轻飘飘的底,时而又承载着千钧之重,让人难以将之从洞底抽出,抛出井口,晒在光天化日之下。总有那么一些人,乐此不疲地寻找真理,不畏艰辛地抽出。柴静想揭露留守儿童的秘密,想了解它们怎样生活,怎样读书。她找到了一个外国人卢安克,在那个无底洞中挖掘,贪得无厌。卢安克他生于德国,经过高考,顺利考上了大学,这样的生活平静无波澜。上了大学,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和许许多多的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