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相关作文
朋友的定义作文450字11-25
并不是朋友圈子里的人全是朋友,在我的认知中,朋友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也十分重视友情,我是一个慢热型的人,轻易不敢动真感情,一旦把一个人当成朋友,我便会用尽所拥有的一切去珍惜,事事为她考虑。还有一点,我不能容忍我的好友背叛我,这是我的底线。如果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涌上来,来阻挠你们的友情,如果是一些真正的朋友,这些就会犹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相反的,如果只是一个假的朋友,...
拒绝消费丑行 坚守审美底线作文750字11-21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诞生了许多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应用软件,如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它们就像一场龙卷风,迅速、强烈地席卷了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随着消费降级、娱乐大众化,文化创作者们似乎发现恶搞、低俗、炒作等这些没有高度、没有营养的内容,反而更易吸引观众,获得粉丝。于是,消费丑行便成为了不少平台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久而久之,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社会文化风气出现恶化趋势。我认...
走进作文300字11-18
他们正在图书馆最显眼的桌子上写字。其实我们可以没有交集,但我们永远不知道是谁在控制这些渠道,是谁在操纵这些感情。如果国庆回家那天公交车不挤,我觉得会是一种幸福。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我们存在的所有意义,是否还在原来的地方,等待最美的花朵绽放,等待我们最初的信念,最终把自己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我们只是在想象一个遥远的未来。但他们总有理由在这里停下来。不管是什么意思,似乎他们已经渐渐成为我们自己容纳不...
论思考作文1000字11-15
思考之论,非言对错,必在合适二字。故计算机势必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而人类亦要逆时代之流而上,主动拒绝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非言人类的思考即是完美,但人类的思考是最适合人类的,其中积累与传承至今的价值观与同情心,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所互通而又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上古时期所发展而成的早期民族意识,又或是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是仁义礼智信、道法自然的价值观,亦或是孔子创办私塾学费任意的仁人之心。至今千年,...
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作文作文2000字11-14
【篇一:为勇敢的人喝彩】曼德拉曾说:“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们。”不幸的人们活在黑暗里,现实教会他们隐忍,致使他们不再敢反抗,渐渐地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把不公当成本应如此,甚至对反抗者评头论足。对此,我想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不要阻碍别人奋进的步伐,不要嘲讽比你勇敢的人,学会为勇敢的人喝彩。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奴...
让良心在心中放晴作文650字11-14
人生而在世。就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但切不可违背良心。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对有它的道理。良心是做人的底线与原则。邓秀兰在家昏倒后,一位小偷帮助了她。邓秀兰并没有因为是小偷而无视他的善举,而是像母亲般的感化他,使他能够从歧途走入正途。这两人皆是有良心之人。一个可以戏称为“盗亦有道”,偷窃固然不对,可他终究是没有失去自己的底线,没有漠视生命。一个接受帮助后,帮助他走入正途,...
守住那条线作文800字11-05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花与树的完美,是源于它们没有丑陋低俗的意念,而我深信,人如果也消除了丑陋的想法,便走向完美之路。”读到这句话,我总以为是大作家把完美想简单了,而并未意识到,完美与否全在那条做人的底线上。才女李清照曾寄给丈夫赵明诚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千古名句里饱含了女子深切思念丈夫的情思,让后世人对她的痴心赞叹不已。而就是这样深爱丈夫,视他为天的女子,却因丈夫在危难时的潜逃而愤...
诚信与守法作文900字10-29
许多人说“诚信”,可自己做得不好。所谓“诚信”为我所欲也,“利益”亦为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信取利者较多。比如,一个人在路上捡到钱,而路上恰好没有其他人时,许多人就应了荀子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恶”,他们会把捡到的钱收入自己囊中。他们也许还会像鲁迅笔下的阿Q,安慰安慰自己说,没关系!反正没人看见。这种人,是自欺欺人,是不诚信的人。相传,有一个人在路上丢了一件宝物。张三经过时,看到了这件宝物。...
军训作文800字10-29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军训,那味道,且听我说来…。刚刚到营地,我们是兴奋的,可是好景不长,哎呀,这得从营地的第一顿饭说起。我们边吃边谈论着这个地方怎么样,教官长什么样的,每个人都在唧唧喳喳地说着,食堂眨眼之间变成了菜市场。我突然瞥见教官的额头拧成疙瘩,算了,管他们干啥,我们继续聊。吃完中饭后,噩梦如期而至,我们集体被罚蹲姿,刚蹲了一会儿,那酸味,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唉,说多了都是泪啊。接下来张营长还时不...
让网红红出正能量作文550字10-06
如疾风如骤雨,一场“网红”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当我们惊叹于“网红经济”创造的一系列天文数字;当我们醉心于“网红文化”呈上的一幕幕粉墨演出;当我们艳羡于“网红达人”的光鲜生活,一个大大的警钟也在我们耳畔敲响:这真的是正能量吗?正能量应当是社会效益驱动而产生的“网红”,恰恰大多都缺失在了至关重要的社会效益。没有了社会效益的“网红”,就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因此,“网红”要“红”出正能量,守住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