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提到试卷,我再熟悉不过了。一般来说:我们考试的心情变化就是——希望、失望、绝望、阴险。为了证明我的理论,今天,我就来讲一讲我们班一个差生在考试时的情感波折。
一场考试将要来临了,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复习。当然,也有个别人用其它方法的,比如,我们班的一名差生,(为了给他点面子,我就不在此当众公布他尊姓大名了)却悠闲地在家里打着电脑呢!我猜他心里一定在想:“反正也考不好了,就不要管啦!”他的父母在一旁,吧了几口气……
第二天,考试来临了。广播里传来校长的声音:“请各位监考老师开始发卷。”这时,那名差生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哈欠连天的坐回到座位上。拿到考卷以后同,他惊喜地发现上面都是简单的题目,(他当然这么认为了!)他一蹦三尺高。(虽然他不敢真的从凳子上跳起来)他把试卷做完后,也不检查,又开始在书上乱画了。直到收卷时间,他就像一只离弦的箭,“嗖”的`一声到了老师旁,把试卷交了上去。
考试后,他满心欢喜的期待自己的好成绩,可是,他的成绩和他预期的是相反的。他的脸上立即由晴转阴,又从阴转局部小雨,最后,下起了大暴雨,他忧心冲冲的拿起试卷,踉踉跄跄走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他突然灵机一动,在他的分数“14”上加了一笔,变成成了“94”。这样,他本来沉重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
看,我的理论不假吧!最后,我再多嘴一句:“你认为你父母会信吗?”下子多了80分,是不是有一点夸张呢?
【篇二:继承与创新】
现在,有一种现象,中华传统文化渐渐被忽视,而外来的圣诞节,甚至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隆重。对于博大的中华文化我们没理由去拒绝,但绝不能死板地去学习,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不断去实践,更应该去创新。
中国几大古典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的王阳明,心学的创始人。曾经几时,他坚信着程朱理学,坚信着格物致知。直到他到竹林里格了七天的竹子,才对理学产生了怀疑。他坚信着经典,但也有自己的思考,于是就创立了心学。
在需要创新性人才的这个时代,仅仅去继承已有的文化,却不去创新是绝对不够的。为何在每一次世界级的竞赛中,中国学生表现突出;但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中国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说明了中国缺少创新性人才,多的只是只会考试的机器,不懂得创新。先人的成功终究属于他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如果我们光学习他们的成功,却不去创新,社会靠什么进步,人类凭什么进步?
东罗马帝国曾自信的以为只要继承先辈留下的制度就可长久立足于世界。直到被奥斯曼土耳其打败后,沉浸于自满的帝国才如梦初醒。故步自封,盲目守旧是帝国衰落的原因,而实践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原因。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何会成为发达国家?因为他们不缺创新型人才,那些国家的人在学习了先人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全新的方法理解世界。
只知道盲目地去学习所谓的真理是绝对不够的,要敢于质疑权威。伽利略一生都致力于质疑权威,纠正错误的结论,提出正确的观点。他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有人就认为伽利略是存心是给亚里士多德过不去,还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一点也不聪明,错了那么多。但是至少人家去想了,况且科学就是一个新的理论战胜另一个旧的理论的过程。所以我们不用怕去犯错误,我们应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使自己阅历更加丰富,头脑更加灵活,以至于能够创新。
有些人就会说了,只要创新不就得了,要啥继承?我们要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定没有我们的好,该被淘汰了。但是,没有先人的基础我们是难以创新的。没有基础的创新等同于没有依据的瞎说。
所以继承与创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个都不行。在这个需要创新性人才的今天也许只有继承好经典,多思考,多留意生活才能脱颖而出,推动人类的进步。
【篇三:敢于创新——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感】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题记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探寻,我们伴随老师的步伐走进了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文作者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创意思考顾问公司”,文章从各个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首先,必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第二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第三应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诚如是,创新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时代呼唤着“创新”,正如《礼记》中的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那样,保守便是创新最大的障碍之一。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如: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却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丝毫的成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勇于否定权威。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这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顺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破,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由上述事例便可看出创新不仅仅只是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同样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新的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更快地推动历史的前进。推陈出新才是成功的无上诀窍。
【篇四:创新从勇气中来】
创新是野草丛中的鲜艳的花,想要拥有它的清香,就要不辞辛苦的去采摘;创新是对岸海滩的一片阳光,想要获得它的照耀,就要有与波涛汹涌的海水搏斗;创新是攀登险峰的拦路虎,想要俯视一切的野心,就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公元二世纪,人类认为他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它而运行的,后来,天主教会接纳这种世界观的“正统理论”,称其为“地心说”,而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在十五十六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航海方式的改变,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改变。1953年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其中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理论的提出,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日心说与传统的地心说相背,动摇了当时宗教的观念,引发宗教不满,被天主教会烧死了,哥白尼为了使正确的理论观念深入人心,不惜与旧世界对抗,他有勇气,敢于怀疑,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他的勇气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铁幕,使欧洲初露新世纪的曙光。他的勇气带来的创新,打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正如爱德华?皮诺说的一样,如今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古代有个叫万户的人,他把自己同47根火箭绑在椅子上,点燃后试图升上太空,虽然不幸身亡,但他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创新是一株幼苗,那勇气就是滋养它的阳光雨露,唯有勇气才是使创新这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重要养料,让我们带着勇气,去播种自己内心的小幼苗吧!
【篇五:打破常规思维的优秀】
著名评论家朱德庸先生说现今社会,我们大多数行为是一种模仿,大多数成败是一种盲目。的确,我们太容易相信所谓的权威学者。专家等学术的话,而逐渐失去了一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人是有思想的韦草,所以不要盲从盲听,盲信,要勇于质疑,彰显不凡的魅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质疑,彰显不凡。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能迷迷糊糊的就过完了一生,盲目的听着别人的说辞。过完了自己的生命,爱因斯坦拥有清醒的头脑,它打破了牛顿提出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理论,用敢于质疑的头脑。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而教授普朗克却不敢于质疑,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的他却因为不想打破牛顿的完美理论而放弃了自己的发现。
摩尔根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风靡一时的时代,他凭其敢于质疑的态度提出了并验证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不要因为外界的反对,众人的'排斥,就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想法,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因为天才和失败者只差一步的选择。
拥有独特的思维,勇于质疑,彰显不凡。的不要妄自菲薄,纵是石块。也可立于黄山供世人欣赏。纵是水滴。也可缓解口渴,拯救生命,纵然平凡,也需要活的不平凡,用独特思维去质疑,彰显不凡,比萨斜塔上轻重不一的铁球敲响了真理的警钟,那是伽利略的质疑在咆哮,不轻信老师的理论血液循环学说为现代生物科学的增添动力,那是哈维的思维在跳跃,要拥有独特的思维,本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去质疑,那么那些隐藏的事实就不难被发现了。
拥有打破常规的态度勇于质疑,彰显不凡。所以会不敢打破这种静谧的常规,其实有时候打破常规,得到的将是意外的惊喜,在神权盛行的社会,达尔文勇于质疑,冲破层层桎梏,打破常规,提出了物种进化论在用人的权利高于一切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凭借打破常规的精神,成为了英国史上的铁娘子。不要轻易去相信你有的和对众人信奉推崇的,要敢于打破常规,方能彰显不凡。
不要坐那漫漫黄沙,随风而吹佛。握紧自己手中坚定而又重小的力气,一直往大风吹的方向走下去,用自己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的庸庸碌碌,敢于质疑,彰显不凡!
【篇六:奇葩同学】
唉!我们班奇葩的事真多!但最奇葩的,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还是由我们班的神奇人物——潘同学所创!我们班风云人物很多,他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现在,我在这儿公布他那奇事。
在一个下午,我们班的那群调皮捣蛋“作恶多端”的大神们出奇安静!可似乎有人不喜欢这难得的片刻的宁静,发出了非人般的“神叫”。
这声尖叫迅速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对于这一点,他表示极其满意。随后,他凶神恶煞地盯着大家,并用手指着他桌下那本他从不爱惜、早已破烂不堪的书本。
“是谁……把我的书……扔……在地上?”他怒气冲冲地叫喊着。看他那样子,这哪是询问,倒颇有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他周围的“难民”无奈摇摇头。不过,我从同学们那幽怨的眼神中读出,“哼,就算我知道也不告诉你。”
依他的脾气,绝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好啊,你们这样,我们去找校长理论理论。”扔下这句话,他转身离去,跑去找校长,只留下一群惊呆的吃瓜群众。
上课铃声响了,他还没回来,这也让同学们不免有些担心。我没有去操场看,但从其他同学言语中听到,他四处打听校长去处,看他那面红耳赤,怒发冲冠的模样,别人还以为他与校长结下深仇大恨呢。
这就是我们班的潘同学,一个爱小题大做的人。真希望他以后可以心平气和,好好和同学相处。真希望他以后,能改改这小心眼的坏毛病。可是,要他改变,真的很难,这不,他又在班里兴风作浪了!
【篇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天是正式开学的第二天,我前几天写的三篇日记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与此同时我也下决心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中午回家发生了一件令我相当不爽的事情,与我们家正对面的那栋楼中的一户人家正在装修,打掉了一面墙,里面不知怎么了,大量的白灰飘了出来,你知道那白灰有多少吗,那户人家可能已经装修了一个下午,走进这栋楼时我吓了一跳,楼前楼后到处都是白灰,由于刚刚下过雨,楼下可怜的mini汽车像是被粉刷了一样,车身。玻璃上都是波浪状的白痕,我再到楼上一看,楼下的大树也没能幸免于难,像是下过雪似的枝枝叶叶上都布满了大量的白色斑点。再到厕所一看,可能是门窗未能关好,地下落下了许多灰尘。
我火冒三丈:你们只顾自己家的干净美丽,却不顾他人的感受,给别人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要不是妈妈阻拦我我早就要去找那户人家好好理论理论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希望那户装修的人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车子的主人,或是被灰尘入侵的屋子的主人你会愿意别人这么做吗?
【篇八:我成长我快乐】
光阴飞逝,岁月流转,我们在不断成长。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经步入了花季,走过了人生十二,三个春秋。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彷徨,有过难忘。但成长之路永不会停下,我们仍旧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前方,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将与快乐同行。
——我在自信中成长。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自信为快乐之本,奋进为快乐之源,在生活中,我们总希望得到快乐的垂青,但只有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别人才会对我们有信心;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会笑对生活,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阿仑尼乌斯是瑞典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化学的理论桥梁。然而在年轻时,他得出电离理论并把它告诉母校的老师,却遭到了老师无情的讽刺。但这并没有动摇阿仑尼乌斯的自信心。他把自己的理论写成学术论文,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结果又被否决。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并继续丰富了自己电离理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无比的自信,这份弥足珍贵的情感让他品味到了相信自己,不断尝试的乐趣。
——我在学习中成长。
从呀呀学语,对着拼音数读香山红叶,看天鹅白毛浮绿水,到今天捧读诗书,驶入杏花春雨的江南,渴饮王维松林间的清泉。从过去因熟背乘法口诀而得意,到今天在代数方程中探索,于几何的变幻莫测中找寻欢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是沙漠里的绿洲,寄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在学习中找到梦的方向,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我在挑战中成长。
面对挑战,有压力,有紧张,也会有挫折,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品尝那份收获时带来的喜悦与快乐。初中是一个新的赛场,我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对手,在挑战与竞争中磨锐锋芒,以信心面对挑战。在竞争中成长,享受快乐。
同学们,今后的旅途还有很长、很长,今后的挑战还有很多、很多。但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与坎坷,我们会勇敢地跨过生活中的一道道坎,不退缩。因为我们相信:黑夜过后,一定会有绚丽的朝阳。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我在挑战中成长,我快乐!
成长,是欢笑与烦恼合奏的乐章,是学习和尝试交织的画卷。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始冷静地思索,在欢笑中长大,在快乐中成熟。让我们握握手,握住自信,握住青春,握住梦想,让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成长载着快乐前行!
【篇九:有自信,方能拥有幸福】
我们毛主席曾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确,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拥有满满的幸福。
故事中的高僧让孤儿把一块陋石拿到集市去卖,第一,第二天无人问津,第三天有人来询问,第四天能卖到好价钱。继而拿到石器交易市场和珠宝市场去卖,结果与第一次拿到集市去卖的一样。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高僧的高度自信竖起大拇指,本来,一块陋石不值一文,但他敢让孤儿拿到档次一个比一个高的交易地方去卖。足以看出他是那么的有自信,果然,强烈的自信感让石头变得价值连城,他成功了。
高僧的自信让他成功了,让孤儿拥有幸福。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因为自信,拥有了幸福。
英国医学家琴纳,他发现了接种牛痘是可以医治天花病。当理论提出后,琴纳遭受医学界的一致排挤。但他对自己的理论是满怀信心的,即使被强烈反驳,他仍是自信十足。经过反复的医学实验,多次的临床验证,理论终于被肯定了,筑起了医学界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琴纳的自信,使理论成为现实,挽救了无数宝贵生命,是他作为医学者的最大幸福。
我曾看到过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女大学生因为她脸上一道长长的伤疤给予她沉重的心理压力。男生邀请舞伴时,她倍受冷落。无尽的讥笑和特殊的目光让她心灵上的那道伤疤越张越大。于是她到了整容医院里想除去伤疤。但医生就问她:“你为什么那么在意你那伤疤呢?有什么值得你要在脸上动刀呢?你本来就很美,需要做这个手术吗?”医生的话,让她沉思了,她想:对啊,我本来就很美的,那道疤只会是凸显我不同一般的美丽,外貌只是表面的东西,根本不用在意。后来,女大学生放弃了手术,昂起头来,脸上洋溢出自信而又美丽的笑容,走向未来的人生路。
医生的话抚平了她心灵的伤疤,她的自信,让那道伤疤衬托出她特别的美丽。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请紧记,有自信,方能拥有幸福。一句“我自信,我能行”是强大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我们迈向成功,享受幸福。
【篇十:路与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位伟大的古人给我们需要永记与探索的言语。路是什么?一种人行走的自然物,它或极其漫长,或极其曲折,或极其茫茫。而屈原知道要走的路是一条永远忠于国家的路。行是什么,是他既知此路的漫长,也身体力行的走在路上。他在宠信中淡然,在流言中冷静,在疏远中不弃,在流放中以心系国,他用他的热血书写一曲长久流传的楚歌,他用他的“虽九的其犹未悔”走出了永垂不朽的生死血路。他告诉我们什么是路什么是行,路与行又是什么关系:路与行,相生相随。
选择了道路,使风雨兼程,勇敢前行,永不退缩。史铁生不幸残疾,他没有中停自己的脚步,他选择了文学的路,永远不放弃,仅坐立的高度,却在灵魂的至高点审视着世间。贝多芬,走在音乐的道路上,面对失聪,仍扼住命运的喉咙继续前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车洪才,他走在一条坚守的道路上,在36年里,他坚持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这条路漫长,曲折,他用了半生来行走,直到大家都遗忘了,他仍在继续走。路与行,选择了道路,必须坚持行走下去,那些选择并实现了的人,他们给了我们最好的见证与榜样。
路与行,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先生的伟大理论,那是指引前方的明灯。他铺设了通向美好社会主义的道路,但路的前面充满变数,充满未知,有无数可能。这时,有实践它,走上这条道路的法国巴黎公社的勇士,俄国睿智的胜出者,亦有中国这开拓创新者。然而,路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须完美。不然也会出现巴黎公社惨痛流血的结果—因为实践的偏差。但完美胜出的俄国,开拓中国特设的我们证实了在道路上必须谨慎前行。
当下,每一个我们亦是在不尽相同的道路上前行着。我们要清楚路与行的关系,选出自己的路;坚定我们选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在路上,切忌掉以轻心,必须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