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借景抒情的】
雪花纷纷扬扬地飞舞,寒风冷瑟瑟地咆哮。我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透过满是哈气的窗户望着那纷纷而下的晶莹,不禁想起了那温暖又亲切的名字——姥姥。
冬日的阳光永远盈满了温暖,像姥姥那满是皱纹的脸颊。在这样温情的日子里,姥姥总会带上老花镜,坐在阳台为我织毛衣。阳光透过窗户倾照在姥姥身上,整个人都变得金灿灿的,那白花花的头发愈发变得闪亮。一针一线都在用心缝补着外婆的爱。快乐无忧的童年就在姥姥的针织线中慢慢地缝补……
镜台前,永远都会放着一把木梳,上面的'雕饰以无法认别,但那熟悉的檀香依旧萦绕。
冬日里,纵使寒风雪花在窗外肆意的怒号,阳光总是带着温柔的暖意,踱踱地走近房间。姥姥喜欢用檀香的木梳为我细心的梳理头发。透过镜子,姥姥那沧桑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阳光强烈模糊了我的视线,却清晰了姥姥的脸庞。木梳从头顶缓缓地向下滑过,每遇到打结处,便放慢速度,一点一点,滑过……
雪花依旧带着它轻盈的舞步飞旋、飘转……“梳头发要有耐心,不能燥。一缕一缕地梳,自然也就顺畅了。生活也是如此……”这是姥姥梳头是最常说的。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姥姥一定会把我那齐腰的一头长发整理得顺直柔滑……
放在鼻下,一种檀木的芳香,一阵阳光的香气。从此,我便知道那就是姥姥的味道。
再次坐在梳妆台前,我用那木梳整理凌乱的头发,如姥姥的手,安详、温暖。
冬日的暖阳像极了姥姥那经历沧桑的手,透过玻璃窗洒进房间,讲述了一段难忘的故事!
【篇二:最美的相遇】
月色静如水。月光轻柔地拂过淡木色的窗棂,照在我的手上。同时,也把桌子上的书照得格外明亮。我的脑海突然翻滚起波涛。
书!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让我陶醉在你的心灵!
书中得来的,是喧哗中的宁静。无论身处繁闹的大街,还是静谧的小巷;无论在充满书香的图书馆,还是在布满檀香的书房,只要手中有你,我的心灵便会泛起一片寂静,投入你的怀抱中。
在阴雨连绵,她,林黛玉。多情善感,犹如细细连绵的秋雨一般。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每当在丝丝细雨缓缓落下时候,捧起它,心中便结起一个又一个小纽,怎样也解不开,沉浸在“凄凄惨惨切切”的悲剧中,让人笼罩在伤感的薄雾里。
在冰天雪地,她,冰心。每读一句她的诗,就给予了我全新的梦想。爱的哲学,伴着飘洒下的雪花,悄悄地,将我的心田滋润。它的笔触细腻,给我心灵上的慰籍;它的激越奔放,给我唤醒内心的力量;它的想象童趣,让我回忆起儿时的梦;它的一切,让我灵魂安静。“将爱的乐章薪火相传,将美的艺术用心表达,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爱学永存。”
在万里无云,她,英子。透过她童真的双眼,我看见了北京的风离变幻。它是存于孩子心灵里的淡雅而含蓄的诗。儿童的欢乐,耐心地咀嚼,和明亮的阳光照进我的心灵,伴心中的幼苗茁壮成长。“愿时光停驻,一起感受那儿时缓缓流过的岁月。”
我突然猛地从思绪中挣脱出来,望了望窗外仍平静如水的夜。
书!你是我此生最美的相遇!
【篇三:收获】
青海湖畔,玛尼堆旁,她轻轻转动眼前的转经筒,宁静而温婉。——题记
酷暑已至,青海湖畔却感觉不到太阳的毒辣。我们跟着导游姐姐,走进了青海湖畔唯一的一座佛塔。
塔内,檀香缭绕,前来参观的人很多。也不知是谁推了我一把,在我即将与大地亲密接触的时候,一双手却稳稳地扶住了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她。在整个团的小孩中,她是最沉默的。她不怎么爱说话,总是捧着一本书自己静静地看着。
随着人流,我们走向佛塔的背面,讲解员们为了欢迎我们举行了很多藏族祝福仪式:转转经筒、念祈求平安的藏语、将石子放在玛尼堆上……这些我们一竿小孩认为是迷信的活动,她却做得一丝不苟,十分认真。
转完转经筒后,我和她在青海湖旁散步。我趁机问她:“你不觉得刚才的那些活动很无聊吗?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佛。”她微微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佛,但这些都是藏族人民心中的信仰,也是他们为了祝福我们所付出的一片真心,我们是不能辜负的。难道刚才你不觉得,闻着檀香,就感觉身心十分放松和愉悦吗?”我低着头,踢着脚下的石子,没有说话。
她看了我一眼,继续说道:“有的时候,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去感悟,才能够感觉到他人微小的善意。”听到这番话,我既感到不好意思,又感到诧异——诧异一个只比我大了3个月的女孩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回到酒店之后,我一闭眼,脑海里就浮现出她说这些话时的样子。或许我真的该试着收敛一下自己太过外向的性子了,我得学会真正用心去感悟世界。
感谢这次的西北之行,我不仅收获了一个朋友,也收获了一颗宁静的心。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用心享受生活的每分每秒,用心去感悟世界。
转经筒前那宁静温婉的身影啊,是你给了我檀香萦绕的美妙收获,是你教我守护一颗宁静的心。
【篇四:听雨】
也不刻意做什么,就是想一个人走走。趁着从玉女岩出来的空当儿,漫步雨中。雨,微凉,无声。
风,渐起。雨落荷塘泛起淡淡的涟漪,已是立冬了,干枯的荷零星点点。没有了那股子摇曳的绰约风采,平添淡淡的静谧薄凉的韵味。偶然的一次抬头间,便注定与那眼眸中映入的寺庙有缘。
喜欢那些穿行于寺庙的人,并不是他们对世俗有无羁绊,只是在那里待得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气息,多少也是有些娴静如云。想着他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前,虔诚膜拜,搁浅了尘世纷扰。
我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但持着一颗随波逐流的心。在一片濛濛雨意中,听铁杵一下一下,撞击铸满纂文的大钟。钟声如雨,在屋顶、横木边、树梢间、灌木里,散去,荡开,震碎了花儿上的点点雨珠。铁的凝重,寺庙的静,花的清新,不禁默默留下影像,尔后又怕突兀了这种庄严。
忽然又听得耳畔轻轻的呼唤,一回头,僧人已然手持檀香,让我进寺庙祈福。我不敢怠慢,古朴庄严的静让我有些怯然,跃过高高的门槛,看到的竟是财神爷。庙宇很小,却在走近后又感到四大皆空了,独独那威严的财神与那神台赫然映入眼帘。
大殿内,我烧了那一柱檀香,虔诚地跪着。一个人,一个拜垫,就是这样简单朴素,就是这样与佛接触。木鱼声起,心定。仿佛木鱼声在指引我去向佛指向的那个地方。三拜三诚,利落地起身,不敢扫落满身尘土,只是毅然回头。那一刻,雨声是清脆的。
想来这个小小的寺庙也是蕴含了真正的韵味了的。唯有清澈如荷莲,才能得以启示。钟声在时光缓缓铺开的宣纸上,启示着前世今生。
【篇五:藏在诗词里的精彩】
观天上云卷云舒,看人间尘土非凡。历史的车轮缓缓辗过人生道路,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千年情怀。
翻开泛黄的书页,重现一场场狼烟乱战,记录一次次政权更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这位亡国之君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寂寞清冷,无人共言,可曾经的他也有“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梦想,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只求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然而,历史没有给他重生的机会,带着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生纠结,怀着满腔悲愤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一个人的欢乐与泪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无论是月下饮酒的潇洒,还是湖中赏雪的悠闲,都抵不过穿梭千年的质朴之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和《离骚》总能带给我们心怡的境界。
我喜欢婉约的诗人,但我更佩服职守在边塞的爱国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把我们带到凄寂的边塞,感受中华地图上每一寸土地的灼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马革裹尸,是怎样的壮烈?“欲将轻骑逐,大雪满了刀”的慷慨赴死,会是什么样的决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又岂是你我能理解的赤诚之心。
点上一缕檀香,品上一盏香茗,执手打开一卷诗书,感受那浩瀚的文化,品尝诗词中的精彩。
【篇六:那次体验那次收获】
五月末,温热的风送来夏天将至的消息,也使我焦躁不安的的心更加烦闷。天正在黑,我可收获了些什么吗?
夜渐渐深了,我也顶不住疲倦,看着白纸黑字打起了瞌睡,真的好困。大脑刚要空白,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般突然惊醒,一拍脑袋让自己清醒。手边是妈妈养的蚕,如今已经结了茧,是彩色的,这些天它们像是在练神功,瞬间安静,听不见吃桑叶时的“唦唦”声。
我看着面前的黑字,我不会。我不会基础题?血液如轰炸似的冲进大脑,一下爆开。额头渗出冷汗。心中只是一片迷茫,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
叹息中,抬头凝视窗外的一片漆黑,好安静,车鸣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楼下人家的窃窃私语也能听得到七七八八。
“嚓唦嚓唦”耳朵忽然听到一阵声响,偏过头去查看,放蚕茧的盆里似乎有东西在颤抖,我伸长了脖子,哟!第一只飞蛾出来了!橘黄色茧上的它小小的,皱巴巴的,微胖身躯上的花纹是最优秀的画家勾勒出来的吗?
它旁若无人地晾着翅膀,等待着重生后的飞舞,等待者它一生最美时刻的到来,收获那份漫长等待后的成功。
我惊喜地瞪大眼睛观察它,小声地叫来了妈妈,她初见那小小飞蛾时,也抑制不住那溢出来的喜悦,我听她喃喃:“长大了,破茧了,该飞了。”
又坐回那张做了九年的椅子,看着扑闪着翅膀的飞蛾向灯光飞去,内心的迷惘也淡了,窗外飘来浅浅的檀香,我的心也平静下来,尽力,变好……
心灵外的厚茧破开了,思绪也如那小小飞蛾,在一片光明下飞舞,旋转。风里的佛香带走了迷惘曾经存在过的证明。灯下的飞蛾带来了无穷尽的希望。这次体验,有了一份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