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关作文
街角书店作文600字12-05
一切的一切,都从我与街角书店的邂逅开始。那书店装修的很简约,几个米白色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着中外文学经典和一些报刊杂志。还有一张长长的木头桌子,和几个高脚木头凳。店里摆放了吊兰,绿萝之类的绿植。灯光有些泛黄,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我喜欢在周末去那家书店里看书,一个下午泡在书店里的感觉能让我忘却学业的繁重。喜欢看《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与哈桑之间深重的友谊,却也为阿富汗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悲哀。沉浸...
手机的文化作文700字12-04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这就是“王谢堂前燕”,早已纷纷飞入“百姓家”。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几乎是人手一机啊。手机早已经成了我们最亲密的爱人啦。“没有手机的生活,让人怎么活啊?”爸爸一边找手机,一边大声嚷嚷。这也是我爸爸的口头禅。确实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伙伴。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菜。在我面前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问摊主:“鱼一斤多少钱?”摊主说:“18元。”老奶奶听了便...
节日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500字12-04
我国的历史悠久,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在各个传统的节日当中就可以体现出它的丰富内涵。春节,可以说它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一提到她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字“新”——新年,新衣,新钱,新的事。她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自然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就叫“春节”。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在外上学的、工作的亲人全都要赶回家中,包饺子吃团圆饭,然后在起谈天说地,在一起看电视,过通...
还原真实的精神文化作文700字12-04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能够长久伫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如果民族丧失了精神文化,就意味着民族灵魂的丧失。文化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可以是书法、绘画、节日、习俗等,但是文化多种多样,我们所真正了解的又有多少。有多少人重视着西方的情人节,而忘记了中国传统的七夕,有多少重视着西方的圣诞节,而开始忽略中国传统的春节。忘却传统的节日就意味着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逐渐丧失。并且在拜金主义日益盛行...
国旗伴着我成长作文1000字12-0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伴随着雄壮的国歌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伫立仰望这祖国的象征,我心头起伏。五星红旗,我为你荣光。仰望着五星红旗,我心头浮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云南元谋洞穴里发出的第一声啼叫,到山顶洞人,半坡人。含辛茹苦的祖先,凭借着勤劳双手,创造了地球上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从秦皇汉武,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今天开放的盛世中华,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程朱...
读《中国节气》有感作文800字12-04
提起二十四节气,许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接一句:“知道!中国有二十四个节气!”但是,对这些节气,你又了解多少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也接触了不少的节气知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对节气不熟,背下了节气歌,也只是认识了这个所谓的“节气”而已。暑假里,我充分地了解了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有人可能会疑惑地问:“暑假中只有两个节气,可节气一共有二十四个,一个暑假,你怎么可能会了解完二十四个节气?”其实,...
与书法牵手作文800字12-03
与书法牵手,去领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与书法牵手,去感悟“用笔在心,心正笔正”与书法牵手,去回味“人如书法,骨力强健”——题记梦始东晋翻开书法史,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圣”,王羲之以那独特的书法的造诣成就了他辉煌一生,在他的笔下创造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他的出现使中国的书法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他的卓越成就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他的“精力自致”诞生了许多关于他写字的故事。据...
重振浩荡中华作文750字12-02
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沉淀,有着深厚的精神底蕴及物质财富。也正因为它如此博大精深,以至于能经久不衰地矗立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作为华夏之子,我深感自豪。而无论是从古代的百家争鸣、独尊儒术,亦或从现代经济学的“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言,我们应当意识到文化对于国家的强盛、繁荣是多么重要。因而当我们面对中华文化逐渐没落的现状,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传承的重任。但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呢?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
了不起的巴蜀文化作文550字12-02
所谓的巴蜀文化,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巴蜀文化的核心地区在四川省和重庆市,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真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也就属“一带一路”文化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003年,习近平主席就开始倡导“一带一路”,大力倡导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加强了“软实力”建设;增强了各个国家的和平程度;打破了与第三方合作的障碍,共同推进“一带...
古诗词给我的启迪作文550字12-0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它积淀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遗产。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中的境界包罗万象,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生际遇,古诗词都不复巨细,一一呈现。我们读古诗时便可培养自己的欣赏境界,即使不能亲历其境,但也可以移情神游。如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几句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仿佛不经意的一瞬间...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