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真英雄作文】
从古至今,很多英雄都被称为英雄,但“真正的英雄”屈指可数。
说到楚汉之争,大家都会欣赏刘邦和他用人之道。但是,我欣赏项羽,他刚直不阿,深情义气。
楚汉之争的最终结果是刘邦称帝,项羽在乌江自杀。项羽死了吗?不,他没有。虽然他死了,但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项羽之所以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是因为他之前答应过项伯要好好对待刘邦,以至于范增再三提醒项羽不要沉默。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不应该为他加油,为他鼓掌吗?当樊哙破门而入时,他不但没有处理樊哙的罪行,反而对樊哙很好。难道他不应该为他加油,为他鼓掌吗?
刘邦逃过项羽的追击,狠心离开妻儿。项羽,他绝不会做这种事。失败后,他在钱瑟勒斯维尔问他心爱的.妾——,他应该如何安排她。于吉泪流满面,夺了项羽的刀自杀了。项羽来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数把珍贵的刀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乌江边,他不忍杀死跟随他多年的坐骑。他下马与敌人战斗,受了重伤。最后,他在乌江边自杀。当他的坐骑看到他的主人死了,他跳进了河里。如果项羽无情,他的爱妃和坐骑会无怨无悔的追随他吗?
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这些事迹,难道他就不能用他的一个恶霸的名字,一首激昂的歌,一段与生死相伴的爱情,征服世界,被称为“真正的英雄”吗?不,我觉得够了!
【篇二:我眼中的作文】
“鸿门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至今仍是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武士樊哙。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鸿门宴本就是一场对刘邦不利的宴会。作为刘邦的随从,樊哙在得知宴会上形势紧张时,不顾阻拦,用盾冲撞军营外的守卫士兵,在他们重心不稳倒地之机闯入军营。
樊哙冲入军营后,笔直冲向设宴的营帐,右手拿着剑和盾,左手猛地掀帘而入。此时,樊哙瞪大眼睛,怒视着项羽,浑身都透着腾腾的杀气,却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住他眼底的恨意。当然,项羽也提高了警戒,在樊哙闯进来的一瞬间,他的手迅速覆上了剑柄,同时厉声质问樊哙的身份。樊哙不仅毫不畏惧,还毫不迟疑地接过了项羽故意准备的一大杯酒和生肉,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用剑削下一块肉来吃。
没有恐惧,一切都是那么淡定自然,其身所散发的英雄气概深深吸引了项羽,并让项羽对他刮目相看。樊哙,看似粗鲁的武士,大杯喝酒,大口吃肉,担心主公安危,蛮横闯营,实则他深知主公刘邦和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和项羽地位的悬殊,所以也在刘邦赐酒时先拜谢再喝,在项羽赐座的时候只是挨着张良坐。由这些可以看出樊哙还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
在樊哙与项羽正面对峙后不久,刘邦便借口上厕所,召樊哙一同离开。樊哙也并非寻常武士,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刘邦表明了自己的忠心用生活中最贴近的比喻来抒发自己的想法,对刘邦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经典名句。再结合他在宴会上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戳中项羽的.弱点,巧妙地使刘邦避过杀身之祸,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无处不体现出回怼项羽的气势,可以看出樊哙还是一个能言善辩、有头有脑、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的武士。
总之,历代伟大的君王身边总有一位对他忠心耿耿且智勇双全的得力助手,樊哙便是刘邦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之一。
【篇三:《鸿门宴》读后感】
昔“气吞残虏“”破釜沉舟”,终虞姬自刎乌江边,霸王掩面,乌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场《鸿门宴》,忆壮士当年称豪杰。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但对我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是王一般的“寇”。
《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项羽恼火万分,便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闻听此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暗中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后怒发冲冠,决定出兵攻打刘邦。面临如此险境,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赴鸿门谦卑地面见项羽,以求化险为夷。
一开篇,文章就以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以项羽亚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同时力主进攻。尔后,轮到项伯出场。他本是项羽一方,却不顾集体利益出卖项羽。也许项伯“素善留侯张良”,为报其救命之恩,可见他重情义。但他为了个人利益而缺乏远见是否也为项羽的败“营造”了一个重要因素呢?后来的篇目便是围绕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不断激化,表面却又风平浪静。其中最抢眼的镜头莫过于项庄舞剑和压轴出场的樊哙了。这位勇士有胆有识、忠心耿耿,不仅是一介勇夫,更有着过人的机智。寥寥几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愧被项羽赞为“壮士”。
当然,这出大戏的结尾还是以刘邦的狡猾出逃告终。
项羽也被亚父斥责:“竖子!”
如今的放虎归山,也为项羽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可是回首项羽的所有作为,难道不算一位侠义心肠的豪杰吗?
他纵然刚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刘邦安排在次座;他纵然任人唯亲,对报信的项伯置之不理;他纵然有妇人之仁,不愿杀出卖自己的项伯……可仔细品读他的一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人崇尚的一个字——“义”!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杀刘邦,或许他认为刘邦是来谢罪的,胜之不武。同样是面对告密者,刘邦“力诛杀”,项羽却置之不顾;面对樊哙的无理闯入,他礼贤下士地称其为“壮士”,赐其“彘肩”。他的太多细节,令人感动而又扼腕!他的“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一种骨气。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身份,“义”的内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义者,宜也。”可见古人何其重道义!
许多人说,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而项羽正好相反,最终能不败给老谋深算的刘邦吗?因为项羽重情义,不会像刘邦一样,为了皇帝的宝座,不顾家人至亲,此可谓冷血痛心!
许多字画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身边歌姬众多,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项羽,他一袭白氅,潇洒不羁。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广袖一挥间指挥千军万马,飒爽英姿间衬眉宇英气。
易安居士赞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邦做他的皇帝,你当你的英雄,我会永远铭记你的光辉岁月。你,“项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壮士叹息悲愤逝。怀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愤,一代天骄西楚霸王,沉入滚滚乌江水,同时也湮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无人能及的神话,气压万夫的英雄项羽伴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声与孤傲不羁的悲愤叹息声,成就了中国史册上虽褪色泛黄、却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