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节优秀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假如我问你们春节要干什么?可能有人会说吃年夜饭、放烟花等,其中也不乏会有人说看春晚的吧?
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看春晚也成了我们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了。不过,我们今年的春节却没有看春晚,而是自己举办了一个“春节联欢晚会”。
首先,妹妹先唱了黄梅戏选段《女驸马》,我拉了一首经典小提琴曲《四季调》,接着,舅舅又玩起了“快来猜猜看”的游戏,他将东西蒙在布里,并给一些相关的提示,让我们猜,猜到的就能获得这件东西。舅妈后来制作了一个水果拼盘的,我们大家吃得可开心了!
最精彩的环节——击鼓传花。道具中的鼓被改成了一个小脸盆,花用一个奥利奥的纸盒子代替。由妹妹来“击鼓”,我们其他人“传花”,当鼓停的时候,花在谁的手里,谁就得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可好玩了,等到“花”传到谁的手里时,我们就像扔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传给下一个人。第一轮打“鼓”声停下,“花”传到了爸爸手上,爸爸想了半天,唱了一首歌,第二轮“花”还是传到爸爸手上,爸爸勉强跳了一支舞。可这“花”就如认准了爸爸一般,第三次它还是到爸爸手里,爸爸似乎“江郞才尽”了,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笑话,说给我们听,第四次……“花”还是跑到了爸爸那儿,就好像爸爸身上有一块磁铁吸引着它一样,看着爸爸的苦瓜脸,我们都哈哈大笑,笑到捧腹!
自己办春晚真是有趣,明年,我们还要自己办春晚!
【篇二:家乡的小桥】
家乡的小桥很坚固,它的四周有树木、花、草。风和日丽的春天,这些树木、花、草就好像给桥戴了一个花环似的,漂亮极了。小桥旁的河岸公园,清晨有勤劳的爷爷在练地书;下午不少老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倾听黄梅戏;傍晚时分,还有人在跳广场舞,热闹极了。
天寒地冻的冬天,桥上和四周的人慢慢变少了,个个都回家取暖,就像回家过年似的桥上的行人和车流都稀少,小桥也就显得格外清静。
这座小桥的桥面下有几个大小不同的洞,这样的设计不但减少了石料,而且涨水时可以从那几个小洞流过,而不至于溢出桥面上来。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桥。
【篇三:学校的变化】
瞧!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学校,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小花在开心地笑着;学生们叽叽喳喳地闹着……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几年我亲眼看着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前的学校没有外教老师,没有空气净化器,没有社团,也就是说,它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普普通通,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现在呢?
现在我们的学校生机勃勃,操场周边的树还是我们自己种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给我带来了欢乐。校园里还有专属于我们学校的小农场,有时老师会安排大家摘葫芦,卖农作物。现在我们还有了外教老师,大家可兴奋啦!课上有说有笑的。课下,学校还增设了许多社团项目,比如:合唱、机器人、黄梅戏等,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学校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本学期变化最大的是“延时服务”,这可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了,他们在也不会因为没时间接我们回家而着急了!
我深爱着我的学校,爱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今天我为学校而骄傲,明天学校会因我而自豪,我将会像我的学校一样,越变越好!加油!静怡!
【篇四:逛吾悦广场】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到了,这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都在忙碌中,因为要准备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妈妈的工作也是如此,每年一到节假日她就很忙,今天爸爸就抽空带我去吾悦广场玩了一下午。
爸爸骑车带我去了那里,那里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连车子都没有地方放了,于是我和爸爸就去美食街逛逛,爸爸给我买了一杯果汁和一个冰淇淋,我开心的边走边吃,很快我就把果汁和冰淇淋全部消灭掉了。然后爸爸问我:“接下来,要去干什么?”我说:“那就进去看看吧。”爸爸说:“好吧,我们就去了里面,我看见一楼有人在表演黄梅戏。”我和爸爸就顺路去看看,黄梅可是我们安庆最有名的戏,我跟爸爸看得津津有味,可开心了。
又去了三楼大玩家里面玩,爸爸给我买了七十个大玩家的币,我玩的东西有:夹娃娃、投篮球、打僵尸、拯救动物等……把七十个游戏币玩完了,我居然得到了八百张票去兑换一支中性笔,也挺开心的。
不知不觉,我跟爸爸在吾悦广场待了几个小时,爸爸看了一下时间正好快要是妈妈下班的时间。我和爸爸就去人民路下车一看,哇塞,这边比吾悦广场还要热闹,这里的人一个挨着一个,路都走不开。
这里新开了一家淘宝店,挺大的,里面有好多人,既有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上面还有人卖气球,搞文艺活动可热闹了。我和爸爸就去下面接妈妈下班,我问妈妈:“妈妈晚上吃什么?”妈妈说;“在家门口弄点吃的吧。”说着,我们就骑车回来了,国庆节这一天我玩得很快乐也很充足。
你们的国庆节是怎样过的呢?
【篇五:靓丽桐城·彩色未来】
南国风光,千里花香,万里雪飘。观长城内外,赏苍茫大地,数风流风景,当属于我可爱家乡——桐城。
桐城——江淮大地崛起的新星,在历史的沉淀中绽放着更加绚丽的光芒;桐城——古皖大地燃起的星星之火,在岁月的考验中燃烧着更加旺盛持久的生命;桐城——秀丽黄山耸起的巍巍之峰,在风雨的洗礼下屹立着更加挺拔高耸的峰巅……
龙眠风光,美动我心
漫步于龙眠河畔,水波淙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桐城的荡漾。古人云:桐城,“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极川,”如今,龙眠河已成为桐城的象征、桐城人的骄傲了。走在龙眠桥上,注视着桥下碧波荡漾的流水,微风吹拂而至,“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褐”的感触便油然而生。不经意间,一只小帆随波逝去,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啊!龙眠河,聚集力量冲破峻岭的封锁,像慈祥的母亲,默默无闻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桐城人,它那清亮亮的河水永远弹奏着生命的旋律,永远在期待和希望中昂扬奋进着。
魅力文庙,超群绝伦
驻足文庙内,清风徐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桐城的吹拂。桐城文庙作为安徽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礼制性建筑,古朴典雅、端正雄伟,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主体,以晋谒通道为中轴线,布局对称完美,错落有致,气势恢弘,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尽展辽金遗风和明清特色。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而且有“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一些优雅壮美的图案,逼真传神的体现了桐城文庙的韵味。桐城文庙,激励着所有桐城人前进的信念,奠定了我们迈向高雅的基石,指引着我们奋斗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桐城文庙将继续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名人,万古流芳
陶醉于桐城名人之中,书香悠悠,“城里通街曲巷,夜半诵声不绝”,这是桐城的召唤。桐城大地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名流大家,璨如星辰。
方苞、刘大櫆、姚鼐共同开创了主领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它奠基于皇家近身辞臣方苞,经教育家刘大槐而拓宽堂庑,至当朝通儒姚鼐而极大成,以致天下门生归附,形成了“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壮观场面。他们被后人尊称为桐城派“三祖”,至今影响深远,恰如联曰:“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吸收京剧、越剧、评弹、评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被誉为“严派”,她被公认为黄梅戏一代宗师。
……
桐城名人不计其数,他们虽已成为桐城的历史,但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我们桐城人心中引以为豪的名人。
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回首一千多年的伟大历程,翻开那激情万丈的画卷,我们共同见证了桐城的沧桑巨变:一千多年来,桐城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开拓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山河再造千秋业,日月重光万壑开”,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古老的桐城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着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以昂扬的姿态尽情展示着优雅与自信,以坚定潇洒的笑容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这样的桐城,在今后的途中,必将开拓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桐城,我可爱的家乡。回首过去,我吸吮着它甜美的乳汁,在它的怀抱中快乐、幸福地长大,我为它取得的辉煌佳绩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以更加卓越的业绩谱写桐城发展崭新的篇章,创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成功的新桐城!
桐城,祝福你,我可爱的家乡!
【篇六:戏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眼眶泛酸,心中不甘,那五彩的音符变成了单调的休止符……缓缓地,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地平线,缓缓地,树木氤氲起了青黛色的轻衣。一次又一次,黄梅戏兴趣选拔赛失利的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唱的还不够美妙吗?怎么回事?
回想曾经,多少次我唱着二行,哼着八板,沉醉于主调的精致;多少次我挥舞着长袖,拈着折扇,惊异于黄梅戏的优雅之中。多少个夏日,汗水沾湿了戏服;多少个冬天,我抱着琵琶在院子里旁若无人的唱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我暗暗地问自己,难道就这样被一次打倒了吗?绝不再次整理妆容,再次穿上戏服,再次出发。
笛声响起,缠绕着清淡的花腔音。灯光下白色的丝绸翻卷,隐现身上绣的花。折扇上的桃花在一片金光中跳动着,头上的珠翠光闪流动。那一刻,在红腻的妆容下,我不在是我,我是侯方域。黄梅戏的唱腔讲究节奏与旋律,要练好那般流畅优美吟唱绝非易事,要达到“声、情、美”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梦想的路途何曾平坦?拼搏的背影才是远方!一遍遍,一次次,唱着,演着,醉着……灯光把报告厅的一切,隐没于黑暗之中,我的世界不再是我的,而是属于明朝末年的侯方域。
“真想学好黄梅戏,光有个好嗓子还不够,还要用心!”台下传来老师的教诲。对,要想演好黄梅戏,必须去探究剧中人物的内心。翻开《桃花扇》旧文,在剧目原型中寻求启发,想象着,一个大宅院中两位人的分分离离的坎坷命运,而我,寻着他的情,他圆着我的梦。
转念,体悟,突然发现,比赛与我已经不怎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在追梦的路上,我收获了一份真,一份善。感谢你,黄梅戏,是你的善,润了我的年华。是你,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美!
【篇七:我拼搏我快乐】
成长需要快乐,不管是否成功,你总会快乐起来。
记得那一次,六一节要表演节目,我们是表演“黄梅戏”。在三个星期前就开始演习了,可我唱起来经常跑调,动作有时也不标准,因此我经常被老师留下来独自训练。这可激发了我不服输的斗志,我暗下决心:经常跑调,我就练习唱调;动作不标准,我就练习动作,只要我敢拼敢博,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一回家我便立马写完作业,打开电脑认真地模仿起来,动作做的手脚酸累不堪,嘴唇发干开裂,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妈妈几次三番来劝说我放弃练习,可我还是一次一次的反驳。没过几天,由于我经常训练,嗓子哑了,腿部肌肉痛了,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我成功了,还得到了老师高度的评价。
不仅如此,记得还有一次,那是个运动会。我们班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一直在训练比赛项目。每天的早读和傍晚都被班主任叫到操场去训练,每天至少跑1000米,虽然很疲惫,可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几天的训练,终于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拼搏,我快乐!
【篇八:黄梅戏伴我成长】
爸爸是安庆人,爱听黄梅戏,我因为好奇,也喜欢跟着“咿咿呀呀”地唱。
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带我去青少年宫报声乐班,没想到在选班的时候,我看到了黄梅戏班,坚持要学黄梅戏,爸爸帮我一起说服了妈妈,就这样我和黄梅戏的故事就开始了。
一开始,学习的内容很枯燥,不是压腿下腰,就是练嗓子,十分单调,我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了。
爸爸对我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像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的。你不但要学习他们的唱腔,更要学习他们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呀。”
听了爸爸的话,我很惭愧,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黄梅戏的学习之中。渐渐地,我也体会到了黄梅戏的韵味和博大精深,它优美的旋律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黄梅戏了。
四年级时,我有幸随我们黄梅戏老师去安庆少年宫,和那里的小朋友交流学习黄梅戏心得。安庆少年宫“小小黄梅戏班”的小朋友为我们表演了虎跳、涮腰、跨步翻身、卧鱼、点步翻身等经典动作,她们的基本功棒极了。随后她们还给我们表演了节目《到底人间欢乐多》,十分精彩。我们也不甘示弱,表演了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夫妻观灯》,她们用雷鸣般的掌声作为回报。
表演结束后,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走进了安庆黄梅戏博物馆。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油画。这幅油画上,严凤英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往前一路走去,在严凤英和王少舫的介绍面前我停下了脚步,认真地看起来。
从中我得知,严凤英原名严鸿六,是唱黄梅戏《小辞店》出名的。因为她在那场戏里演的角色是刘凤英,所以改名叫严凤英。严凤英学习认真刻苦,精益求精,终于成为黄梅戏大师。
王少舫本来是唱京剧的,后来改唱黄梅戏,他试着把京剧洪亮的调融入黄梅戏,在《天仙配》中与严凤英同台演出,引起轰动,王少舫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明星。
随后,我还看了许多关于黄梅戏的知识和典故,让我受益匪浅。从严凤英身上,我懂得了要想取得成功,是没有平坦路的,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从王少舫的身上,我也体会到在学习中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融会贯通,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更大的成功。
黄梅戏已经伴我成长四年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我总会唱一些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每每都能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知道,这并不是我唱得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是文化的传承,深深扎根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每当我在灯光炫目的舞台唱响黄梅戏时,都会深思:这传承至今的戏曲,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呀!
【篇九:我身边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农历正月15叫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还是我国传统的灯节。人们张灯结彩,举行丰富多彩的灯火盛会。
元宵灯节是一次艺术的展览,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花样繁多,展示了我国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象征五业兴旺的鸭子灯,造型优美,生动可爱,凝聚这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着劳动人民的情感。
元宵灯节,也是民间花会争相表演的节日,扭秧歌、推花车、舞狮子、撑旱船、跳竹马、踩高跷……都是人们多年来喜闻乐见的优秀节日。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民间艺人更是大显身手,施展出劈叉、滚翻、跳跃、格斗等软硬功夫,有的动作健美,刚劲有力。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某些地方,还有撒路灯的风俗。将棉籽、稻壳等浸油,然后撒在大路边,街道旁,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堆,点燃后,伴以锣鼓、鞭炮火焰,远远望去,如银河落地,灯光闪闪,如火龙下凡,火树银花,交捆辉映,呈现出五谷丰登的壮丽图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特色。而黄梅戏也不例外,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被称为“怀调”或者“怀腔”,这就是今日的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形成初期以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黄梅戏迅速发展,从农村草台走到城市舞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星安庆一带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它的表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如《打猪草》、《卖斗箩》等:它情趣盎然,机智嘻婆,表现出民间的幽默,深受群众的喜爱,如《夫妻观灯》等。黄梅戏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民族文化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比如清明节,中秋节和京剧、川剧、粤剧和黄梅剧……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和风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