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继父作文】

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都说离婚家庭里的孩子成熟得早,可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成熟在哪里,反而由于从小缺乏关爱,导致自己极度的自卑和不合群。所以明显离婚家庭是弊大于利的。先说说我的后爸,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我的后妈比他更坏,所以我只有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后爸自己就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

后爸是一个愚蠢,并且十分龌蹉的人他现在近五十岁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找了两份工作,一个月赚3000多块钱。这样的生活本来是非常痛苦的,可他还总是喜欢炫耀自己多么的伟大。他喜欢用自己简单的脑子来操控家里一切的大事物,小事物就交给我妈。只要他觉得对的,就会强行控制,如有不从就会大发雷霆。我都不知道和他吵过多少次架了,可这样只会让他变本加厉,我不只一次的觉得他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一只野兽。这样还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父母失败的婚姻已经在我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希望还没有结婚的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将要陪伴终生的人,不要重蹈我父母的覆辙,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让自己的孩子痛苦终生。

【篇二:品《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一本誉满全球的世界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我无法否认这部著作是书中的极品,虽然创作于一个世纪前,但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我爱透了这本小说。当我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无法释卷。清晰地记得,它开头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就像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一样,它一经被作者写出,后面的内容便顺畅无阻,既有规律,又条理清晰,

当读到那些笔调轻松诙谐,反话正说,幽默嘲讽的句子时,仿佛心底平静得湖面蓦然被一滴水打破了那份清幽,那负责传递快乐情绪的神经立刻活跃起来。特别是达西第一次邀请伊丽莎白跳舞的场面。当卢卡斯爵士拉起伊丽莎白的手,要递给达西时,尽管两人都惊讶万分,但那时达西已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已下定决心即使达西邀请也不会跟他跳舞,于是,伊丽莎白机智而委婉地拒绝了:“爵士大人,我确实一点儿也不想跳舞,我恳求你不要以为我到这边来时为了寻求一个舞伴的。”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只要一想到达西受挫的尴尬而装作不在意的模样,我就打从心底里高兴,谁叫达西那样傲慢!

说到更令人抿嘴大笑的场面,贝内特一家在内瑟菲尔德花园参加舞会的场面可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场:“伊丽莎白觉得,她家里的人好象约定今晚在这儿尽量出丑,如果不是那样约好的话,那他们扮演各自的角色就不可来得这样来劲,这样成功。”她妈妈响亮地向卢卡斯夫人娓娓道来简与宾利结婚的好处,她第三个妹妹和她表哥当众唱歌……全是丢脸的事,这不仅使伊丽莎白蒙羞,还会令达西更看不起她的家人。要是我市伊丽莎白,我一定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不让自己目睹这些丑事的发生,好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些,或不想受到别人白眼的灼伤。但伊丽莎白没那样做,她表面软弱却胆识过人,她直面所有的人,不畏贵族的白眼。读到这里,我对伊丽莎白肃然起敬,几乎要把她封为我的偶像。

感觉的东西总是与现实相背离的。事实上“达西出身名门,家财万贯,举止优雅,身材魁梧,风度”,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但他自视门庭高贵,目中无人,可他有权骄傲,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这样一位男子很受少女们的喜欢,除了伊丽莎白,越看到这里,我越希望他们能快些发现彼此的优点。最后,他们终于冰释前嫌,喜结良缘,我的心不禁为之狂欢。

书中还描写了其他三桩婚事:简和宾利幸福美满的婚姻,柯林斯和卢卡斯的空壳婚姻,莉迪娅与军官威克姆的不幸婚姻。四桩婚姻虽然错综复杂,但付出真心的人都得到了幸福,获得了美满的婚姻。这就告诫我们对待人和事要用心去对待。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书也不会有看不完的一天。当我看完了这本举世之作时,各种深刻的画面仍浮现在脑海里。即使不舍得,但也无法使故事一直延续下去。

终于,我放下了这本书,把它放在我的小小的书架里,放在我的思绪里……

【篇三:爱在七夕】

一生、两人、三餐、四季,又一对甜蜜的情侣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在天宁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我不仅了解了我国婚姻制度的变迁,更感受到七夕节的意义。

初步认识婚姻登记条件后,老师带领我们观看关于七夕节的科普视频。原来在古代七夕节是姑娘们的节日,他们向织女乞求精巧的手艺与美满的姻缘,这与现在的七夕情人节大有不同,真是大开眼界、收获多多呢!

随后,最让我们激动而又紧张的采访活动开始了。我和一位同学分在一组,设计好问题后,我们紧张地盯着“目标”——一位像工作人员的婆婆,却迟迟不敢迈出一步,“万一她拒绝采访怎么办?”我们窃窃私语。这时,那位看起来很和蔼的婆婆向那边走去了,眼看机会就要错失了,我咬牙决定试试看,我从后面跟上她:“嗯,您好……那个……您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吗?”我小心翼翼地问出第一个问题,“哦,我是这里的志愿者。”婆婆说“哎呀,她不是工作人员,那之前设计的问题都没用了,该怎么办呢?”我着急地想。这时搭档灵机一动,问道:“您为什么要来做志愿者?”婆婆回答道:“因为今天是七夕节,来办结婚证的人很多,我们代表常州婚协自愿来帮忙。”我顿时缓过神来,刷刷记下她的回答。志愿者婆婆十分热情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今天来办理结婚证的新人们的人数情况。通过交流,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又进一步了解到婆婆的工作职责是指引新人来领结婚证,最后婆婆还向我们展示了七夕节这天天宁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送的纪念礼物,一只镀金的玫瑰。婆婆说他能见证那么多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自己辛苦的付出很值得,为他们感到高兴。我也在心中默默地祝福新人们。经过第一次磨炼,我们变得更加大胆了,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几对新人之后,活动便落下了帷幕。有情人终成眷属,我由衷地希望他们幸福美满。

走出大厅,阳光照耀着大地,我和妈妈在树荫下走着,整个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爱在七夕,今年这个七夕节真不一般!

【篇四:围城读后感1500字】

初读《围城》,只觉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记录着一个唤作“方鸿渐”的人的故事。有感于钱钟书对人物性格剖析的精细。再读《围城》,有感于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故事,它更像一幅画,画面上的薄纱下掩着看不见的芳华。三读《围城》,有感于活在作者笔下亦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更有感于这些人打造的“围城”。

书中初现“围城”,是借苏文纨的嘴说出来的。“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婚姻的道路上,方鸿渐没有尝试过轰轰烈烈,也没有设想过要细水长流。他在鲍小姐处碰了壁,在于他的无力抗击;他在苏文纨处失败于自己的优柔寡断;他在唐晓芙处不能如意,在于他的不作为。至于最后与他处在一起的孙柔嘉,他们婚后颇具起伏的生活源于方鸿渐的不具判断力与改变力。其中,除了他对唐晓芙的追求中尚能显出他试图征服命运、追寻内心的思想外,他其余的感情经历无一不是他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无力的行为罢了。

而对于自己的事业,孙柔嘉的一句话无疑为方鸿渐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你不可能一辈子都靠着赵辛楣给你介绍工作。方鸿渐自恃出生于富甲之家,后又用手段取了“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又自诩才高,在事业方面总认为会有适合自己的机遇降临。这样的方鸿渐是当今多少人的缩影。在这个竞争激烈、知识大爆炸的世界,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与金钱的渴望使面临工作的大学生步入了一座无形的围城。这座围城是用他们所谓的自尊心和才学建造出来的。人们一旦走入了这座围城,便只能看见头顶上四方的天空飘过功名利禄的浮云。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方鸿渐一样,在围城中越陷越深。聪明的人会给心安上一对翅膀,飞过高墙,看到围城外广阔的天空。

方鸿渐没有这这双翅膀,于是他成了三闾大学中可有可无的副教授,在这座充盈着勾心斗角的围城中不堪重负,最后无奈出走。他选择了认命,选择了抱怨,选择了在内心倾述自己的不满。而机会,恰恰不会关照像他这样的人。

总之,只有做好了与命运抗衡的准备,围城再高,你总能飞出去。正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决不向命运屈服。抵抗也许是徒劳,但不抵抗的抱怨却连希望的影子都看不到。

【篇五:同学会】

暑假,我去参加了我们初中同学的同学会,一别多年,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过着各自的生活。

有的还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升学历,有的早已经参加工作甚至结婚生子,也有一些成功的在自己领域呼风唤雨的人物,更多的还是在普通岗位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讶异的同时是感慨于这份巨大的变化,果然,时光会改变很多东西。

小杨进门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当年那个坐在角落里,永远最后一排独自一人的小男生,如今竟变成了这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模样,可见,这期间他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无一不是咬牙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这番成就。

谁能想到,当年的校花,每天有一大堆男生围着送花送礼物的那个让所有女生羡慕的对象,竟成了我们当中最早结婚的人,而且她选择的不是当年那些又高又帅,或者家境优异的公子,而是找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出众却对她无比体贴的男人。看她现在的状态,这份婚姻是正确的选择。

同学会,大家一起回忆过往,畅想未来,有一些已经在聊关于合作的事情,充斥着利益的味道,推杯换盏间,惊觉时间改变,再也回不去从前,但是无论如何,相遇一场,应该珍惜。

【篇六:让灵魂沐浴】

在闲适的时间里,最好做的事情莫过于静心阅读一本好书。其实我们翻阅各类好书,既是为了去探索作者心中所想,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浇上一壶滋润的雨露。

这一次,我选择了毕淑敏的《星光下的灵魂》。

其实,我每次去书店买书时都是漫无目的,所以次次的结果都是空手而归。这次,在书店里,《星光下的灵魂》那蓝黑色,带着星星的封面深深吸引着我,封面上那几段扣人心弦的文字,让我更加的想去阅读它。待我从网络上得知它的信息后,我便选购了它。这是一本有关于灵魂的相处之道的书: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仰望这个宇宙和世界,庆幸自己拥有思考和爱的能力……当中有几部分是我个人较喜欢的……

放下——留一罐回忆的泡泡糖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会经历许多让我们难以从心中抹去的事。在我们的回忆中,总能品味出许多。每当我们想去做时,不妨拿出一颗泡泡糖,吹出一个独特的泡泡。毕淑敏的书中“回忆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如果是回忆幸福,那就好比一罐泡泡糖;如果回忆苦闷,就是嚼了金鸡纳树皮。”“等待时间,时间可以愈合一切,但时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不也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吗?“时间能抹去一切!但这只不过是我们暇想的,是并不真实的!“就算是过去了数十年,每当某一种东西触动了你的海马体,记忆便像河水一般涌动出来。

爱——爱不是魔鬼合约

书中有句话:可否有婚姻的樟脑丸,能让我们保持关系的整洁与清新?

从古到今,婚姻是一种能让人类结合并制造下一代的途径,是能让两个相爱的人相处在一起的法律途径。但从细中想,如今和古代,是否也存在些并不如上述所说的“婚姻”呢?古代的地主和皇帝,三妻四妾,多少风华绝代的女子因此种婚姻而磨灭一生幸福?而让美貌被岁月侵蚀?现代,男子娶妻虽有法律的限制,只能有一位法定的伴侣。但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性欲而去明知故犯,触动法律?两个人虽年轻时相爱而结合一起,但数年后,也会随着爱的消亡而分离!

“很多人只是把自己的想象附着在某个人身上,他们爱的其实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的想象!”这种情况的诱惑力非常强大,本质是一纸魔鬼合约。真正爱情的前提是尊重对方的自由和独立。毕淑敏的这几段话让我知道了“爱“并不只是由笔画构成的字!它是活的!是一个体现自己对另一个人内心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去表现”爱“这个词。

虽然有时我并不能全读懂毕淑敏内心所表达的,但从细微之处,我也能感受那无比细腻的心!那扣人心弦的文字!

【篇七:窗外】

或许是特有乡土恋情,或许是厌倦了都市繁杂与喧嚣,静下来的时候,总会为自己冲杯淡香的西山茶,独自欣赏窗外的一切,突然间也觉得清静,释怀不少。

自然,把一方山水镶嵌在窗外,犹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横亘在眼前,山柔情,水妩媚,绿是心绿的,凉是浅凉的,在眉峰上飘扬,在手腕里温润,在心窝里波光潋滟,招惹人兴奋。

在锦衣玉食后,在续杯与浅尝间,在爱与被爱的边缘,恋上窗外该是一种奢侈的心情吧。

钱钟书说,若据赏春一事来看,窗子打通了任何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夹着一部分春天,让妩媚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心情幽静的时候,打开窗子,只要留意,便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庭树摇碎的细影,夜歌的恣意与悠扬,娇羞低吟的花语,香屑空飘,清新隽永,软软的,细细的,柔柔的,像淡春飘零的润雨,又像夏夜袭来的凉风,落在你的心鼓上。

窗外是心灵的一块净土,远离了世态尘嚣,又能给人以极大的症疗,失意、忧伤、悲情一样样地卸下来,让你浑身没了挂碍,变得轻松惬意起来。如今的都市人,在赤裸裸的满足、发泄后,天性里的诗情再一次如花含露,为窗外一袭突然的尘愁或是几朵滚边的浮云,而悄悄地绽放。在独处的清夜,在怀旧的窗前,唯有书香在装饰滋慰着早已浮躁而空洞的心。

如果厌倦了窗内琐碎而又经年不绝的工作,阴谋与钩心斗角,温婉而堕落的欢娱,就试着欣赏窗外的自然吧,那是个喊醒生活的地方。一线飞瀑,两只飞鸟,几点新绿,都在活泼地跳动,像碰溅起的水珠,奔向自己的方向。

自由的生命都在窗外。一只悠闲独步的蚂蚁,电线杆上凉翅的麻雀,池塘里畅游的鱼儿,活得无牵无挂,无拘无束。实际上,生命的富有,不在乎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能给自己多少广阔的心灵空间;同样,生命的高贵,也不在于自己在什么位置,只在于能否始终不渝地坚守心灵的自由。正如朴素无声的棉花,不在乎花姿招展,却赢得缀满眉梢的笑意,拥有两次生命的花期,诚如天底下的母爱,一次奉献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次奉献给自己的儿女!

窗外的风景绵延着内心的情怀,赋予了更多的古典的审美与诗意。生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婚姻,工作是这场婚姻中最锅碗瓢盆的一个过程,琐碎,单调,稍微不注意清洗,便会散发出霉烂的气息,而自然就像你朝思暮想的情人,每天鲜活地站在窗外,裙裾飘舞,芬芳朦胧,等待着你与她约会。推开窗子,看着天空的高远和蔚蓝,闻着芳草的馨香,聆听花开花落,泉涧清响,你就会感到另一种方式的温馨雨爱。如果说窗内的房屋是暂时的恋人,那窗外的自然,必将是我们一生一世永恒的情人!

无论是茅屋的草铺,还是高楼大厦的玻璃幕窗,作为窗户本身,从来没有阻隔过谁,也没有拒绝过谁,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安上了一扇窗。没有阳光照耀,没有雨露滋润,窗外再美的花儿也不会绽放。

静下来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发呆的时间,听一下老歌,盛一碗冰糖莲子汤,半依珠帘,放眼望去,点滴记忆浮现在脑海,每一个生活瞬间总让你的嘴角微微翘起,然后告诉自己,原来自己过得很快乐!

从明天起,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无声无息从窗帘缝隙中钻进来,凝望外面的世界吧。

【篇八:一部生命歌哭的地域传奇——祝世民先生长篇小说《汤坊岭》】

一、文学的四法印

在拜读祝世民长篇小说《汤坊岭》的同时,我还精读了当代佛学大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佛学畅销书《正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姚仁喜 译 《正见——佛陀的证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版],该书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佛陀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宗萨法师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他告诉我们要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智慧的行程。他在书中指出: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他的行文通俗易懂,却处处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

我为《正见》流露出的悲悯之心而感到心灵震撼,也由佛教的四法印,联想到文学实际上也具有四法印的特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描述种种变幻无常的人间万象,包含了多少离别情愁的悲苦的和合情绪,这些喜怒哀乐的和合情绪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缘起缘灭,不断由一个痛苦走向另一个痛苦,形成循环往复的情感怪圈,随着感情的沉浮抑扬,一个悲剧此起彼伏。这些悲剧以及痛苦情绪的起因无不是因为执着自我而产生,无不是因为没有透彻和合幻象的无常性。那些道德高尚、自觉是为了利益他人、顾及和谐强行统一的做法,看起来是无我,但何尝没有给他人带来道德的捆绑和心灵的痛苦。主人公是必经历种种痛苦之后,才使文学的情感表达渐渐平静下来。阅尽沧桑是平淡,繁华过后是清虚,唯如此,人们才能超越有我、无我的对立,进入到无我之上之有我的境界,这种“无我我”才是真如自性的清净之我,宁静之我,消弭痛苦而得乐、善而无害、符合正道真理的如来德相之真我。各种文学的精典文本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无常幻象和深刻情感经历,让人在心灵震撼之余,感悟生命的可贵,止息种种蠢动的妄念,才能让各种悲剧得以止息。文学用艺术的手法一次次阐释佛陀的四法印。我现在就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以文学的四法印来观照小说《汤坊岭》,以悲悯之心走进这部生命歌哭的地域传奇中去,让心灵在痛苦的无常变幻之余保持一种淡泊和宁静,无为才能有为。

二、执着于自我的悲情传奇

祝世民先生长篇小说《汤坊岭》情节曲折生动,我非常赞叹作者的非凡功力。他以悲情的叙述描绘了汤坊岭的地域传奇,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个性人物。他为笔下人物起伏变幻的悲剧命运而歌哭,而感叹。以一隅而观全貌,透过作者笔下数十年汤坊岭区域变革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处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对作者这部生命歌哭的地域传奇有以下认识:

第一,环境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厚重朴实,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开篇作者借汤百岁的眼睛来描摹天气的阴晴不定,预示者人们对于汤一兵之死的种种起伏不定的态度。“天空由玫瑰色变成了橙红,再变成粉白,一杆子高了,再变成蛋青。”美好的爱情本是一束温馨的玫瑰,而沾染了两条命案的包办婚姻,平添了血红。汤一兵面对死刑的审判,自然是苍白无语,家庭在苍白阴暗中逐步因为黄文秋的加入又有些澄清。大山好像剪纸,“黑色的影子伸出一列犬牙般的山峰,高高低低地印在黑色的空旷的天幕上。”预示了汤百岁要为汤一兵收尸的沉重而又捉摸不定的心情。后面汤一兵要杀害高峰时的环境描写非常阴森,预示了汤一兵复杂矛盾沉重的心情。

第二,作者围绕汤一兵要被枪毙的线索开展故事叙述,设置了种种悬念和巧合的细节,使整个故事叙述跌宕起伏,人物的特征也在不同环境中得到发展和丰富。汤一兵被枪毙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但作者没有正面大篇幅的描述这个悲怆的场景,而是以此为线索回顾了几个主人公少年时代的欢乐,文革遭遇的转折,婚姻经历的痛苦。通过种种不同寻常的故事凸显出汤一兵的个性转变,汤一兵本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读书多,见识多,干事能力强,善于写文章,少年时也很讲义气,随着年龄成长,他在其母亲教唆下逐步变得虚伪自私,阴险毒辣。小说写到了父亲黄宏儒不计个人私怨,依然决定去帮助汤一兵收尸。黄文秋有胆有识,讲情义,爱小梅,敢于去闹场子,因此入狱,他在出狱后自我革新,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历经丰富的沧桑阅历,他变得沉稳成熟,他依然原谅汤一兵,并初衷不改,迎娶了陈小梅,有情人终成眷属,悲剧在最后变成了淡淡的喜剧。

第三,小说从多个方面表现了种种人间的悲情,情节曲折,回肠荡气。首先,文革期间以成分高低人为划分革命不革命,进步不进步,导致对立斗争,引起了种种悲剧,有流放者,有被批斗者,有入监狱者,也有陈大梅婚姻的悲剧。

其次,专制的家长制包办婚姻对子女造成了深刻伤害,陈东来、汤润山这些老革命者在儿女婚姻问题上,为了照顾两家的面子,根本没有考虑儿女们的想法,非要让汤一兵先后娶陈大梅和陈小梅,导致了很多悲剧。

再次,儿时无猜的玩伴高峰、黄文秋、汤一兵、陈大梅、陈小梅等因为爱情纠葛和照顾父辈面子,导致种种悲剧。陈大梅热恋高峰,却嫁给汤一兵。汤一兵在军营却和刘芳暗通款曲,高峰在风雨雷电之夜要保护陈大梅,陈大梅失掉妇德,欲与高峰表达爱意,高峰碍于朋友妻不可欺的原则,努力推却。但二人的“亲热”行为,不巧却被汤一兵暗中窥探到,汤一兵没有听到他们的实际对话,在愤怒之下,杀死了高峰,逃走,但总还留下了蛛丝马迹。陈大梅被汤一兵推下河流淹死,造成失脚溺水的假象。面对社会的议论猜测,坊敏兰为了证明自己家庭的清白,又让汤一兵续娶了陈小梅,陈小梅心中仍爱恋黄文秋,二人过得很不幸福。

第四,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动静结合。有少年时玩伴娓娓动听讲故事的温馨交往,有奔赴北京的欢歌笑语,更多的是悲剧故事的叙述:愤怒犯罪的狂躁、驴子闹婚的荒唐、风雨夜的犯罪情节、是否去收尸的辩论等。还有很多巧合,有陈大梅听闻汤一兵外面艳遇的巧合,有汤一兵房顶上窥探高峰的巧合。文似看山不喜平,风雨阴晴,风景多变,煞是好看。

三、以悲悯情怀和明澈的智慧洞悉和合情绪的假象,避免人生悲剧的重演

读罢小说后,笔者还觉得意犹未尽,主要是觉得小说在悲剧形成的原因上似乎还可深入挖掘探索和反思。如果我们读小说仅是对于其中的情节津津乐道,而不能读出作者的悲悯情怀,进行反身求诸己的反省,净化自身的心灵,则读小说就失去了意义。我觉得祝世民先生在描写几个主人公的遭遇中,倾注了自己的灵魂,倾注了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他为笔下的人物传奇而歌哭,也希望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小说对于悲剧命运的产生还可以进一步挖掘。

第一、造成人间悲剧的原因是人的心理不清净,执着于自我的情绪,不顾及他人的真实感受,受制于欲望,从而导致种种悲剧。封建家长式包办婚姻未必都造成普遍的悲剧,封建社会中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出现了若干悲剧,但总体上比较和谐,多数能够做到夫唱妇随。受传统观念约束,女性出嫁相夫教子,思想比较单纯宁静,没有杂七杂八的欲望念想,家庭关系相对来说较为稳定,自觉接受约束,多为他人着想,遵守既定的道德规范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相反经常怀有出格之想,心态不定,欲望遮蔽眼睛,掩盖心智,则很容易出轨而导致悲剧。

第二、悲剧的产生是因为不能觉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念,把一时的和合现象看作是跨不过去的坎,以至于产生无明冲动的错误决定。如果父辈能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不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强加给孩子。或汤一兵面对高峰和陈大梅的“亲热”行为,不是一时恶向胆边生,怒从心中来,而是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陈大梅,以忍辱哲学宽恕高峰和陈大梅的苟且,也不会出现悲剧。或陈大梅、小梅都能从心里尊重父辈们的选择,改变初恋的朦胧,现实一些,对儿时曾经长期友好的玩伴汤一兵产生真正的爱恋,而不再和高峰、黄文秋先后密切来往,藕断丝连,也许不会出现这些悲剧。再或高峰、黄文秋自动放弃退出以前的初恋,成就二陈的爱情,不再主动关怀独身在家的大梅小梅,也不会出现悲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汤一兵、陈大梅和陈小梅如果拒绝父亲给自己定下的不合心意的亲事,同样也不会产生悲剧。现代社会主张自由恋爱,离婚率居高不下,足见造成并非婚姻制度造成悲剧,而是各自的潜在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善始才能善终,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汤一兵和陈大梅、陈小梅先后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一错再错,悲剧重演,实在是恶因发展成为恶果。

第三、作者对汤一兵的描写还可深入挖掘一些,特别是他面对死刑时的感受,是不是描写出忏悔的态度来,止息狂躁不安的恐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是不是在生命最后一刻战胜所有的伪善,流露出一丝人性的真诚,是否可以安排他和妻子狱中见面的情节,来一段反思忏悔的表白呢。黄宏儒和黄文秋父子选择宽恕,也需要在其思想的纠缠磨合斗争中去实现心灵的升华。黄文秋和陈小梅的结合是否过于仓促,有没有个情感的铺垫,增加些前奏是否有必要呢。

第四、汤一兵的故事还可再丰富完善一些。汤一兵被提拔为县长,当时干部考察时有没有对其产生过质疑。他既然能当上县长,恐怕也不是一味高高在上,必然有其外表伪善、内心恐慌、精明强干的一面。作为一县之长,他有没有干过一两件有益民生的业务呢,他既然很精明能干,必然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万人公审大会人们就没有一点惋惜之情呢,难道现场除了几个收尸的乡人因对其家人的同情就没有一个感到心灵的巨大落差吗。汤一兵现场被毙的表现是不是也可以让人反思一些。对汤一兵这个人物在县长任上也可以描写一两件事,去侧面表现人性的复杂,也表现出其值得宽恕的一面。

第五,黄文秋是如何通过一个蹲过监狱的人,当上老师,逐步磨掉自己的暴烈脾气,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甚至是全国优秀老师。他是如何教课的。是否可以在汤一兵讲故事时,补充黄文秋善于总结、分析、补充等声情并茂地具备讲话和授课的技巧和能力,以显示其有当教师的天才潜质呢。

最后,以上所言仅是自己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感恩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感恩作者的长篇大作《汤坊岭》,感恩周慎宝主编和齐鲁芽老师的惠赠,让我一睹传奇,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去感悟精彩,体味百态人生。

【篇九:乘人生起航——读《围城》有感】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这是钱钟书爱人杨绛的话。《围城》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的得意之作,之前我是无心看这本书,只因了录取通知书里的阅读任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书名,头也大了。只是觉得“围城”这个词挺新鲜的,便也看了这本书。

因为一种好奇与向往,在书柜前捧起了它。每每看完几页合上书后,心中便会生起一种挂念,对下一段的内容便会有无限的遐想。就这样怀着始终不变的热忱读完了整本小说。十分诧异地发现了小说中的“围城”竟是指——婚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当今这个流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的时代,真没想到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一位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伟大的作家,以高雅而幽默的方式提出了这个观点,而非当今这般庸俗。凭借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丰富的阅历以及深刻的感悟,足以成就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传世之作。

小说《围城》主要讲的是留法青年方鸿渐从海外归来后,总是不能安顿,一再踏上漂泊的旅程,作者借他一路漂泊的机会,涉笔成趣,广泛描绘了社会形形式式,写尽了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小说中,作者讽刺自成一体,与革命作家的暴露型讽刺不同,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他的讽刺笔下,古今中外的警句妙语,随手拈来,织成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

方渐鸿与苏文纨、唐晓芙,孙嘉柔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懦弱,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嘉柔的婚姻的陷阱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墙,曾经令方渐鸿向往,之后又无奈城中的无聊。围城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懦弱的方渐鸿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及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颓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直无情的大手掌控者。本就无才的方渐鸿也只会牢牢的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着朋友的施舍,义无返顾的踏进爱情的陷阱、事业低谷。

《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会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才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重复却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围城》与汪国真的人生有相似之处,汪国真有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汪国真对人生有如此高深的感悟,令人赞叹不已。而他却终究走不出自己的圈子,释怀不了内心的压抑而投湖自尽。《围城》也如此为自己的理想而追逐,却把自己锁进了笼子,想逃也逃不出。

《围城》的成功,不仅仅与作者的学贯中西、广泛借鉴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他的立意、价值密不可分。在我看来,钱钟书的《围城》的的确确是一部很耐人寻味的著作。

【篇十:泉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提起惠安女,大家肯定会说勤劳善良。外地人经常流传一句话:娶妻要娶惠安女。我爸就是冲着这句话,才娶了我妈这个惠安女的。如果你真正地了解了惠安女,就能领略到我们的魅力,可以说,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因有了我们的衬托,才更熠熠生辉。我们是泉州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信你瞧——

惠安女独特的风情在于她的外在美。“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我们头披鲜艳的花头巾,上身穿斜襟衫,露出白肚皮,下穿黑宽裤。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你知道吗?我们的服装为的是方便劳动,之所以衣服短,是怕在劳作时,被海水弄湿了衣服,裤脚宽,是因为能在海水弄湿后又不影响劳动,这不就是惠安女的外在美吗?

惠安女的内在美体现在能吃苦耐劳,别看惠安女外表柔嫩,我们的内心可坚硬了。这叫“外柔内刚”。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外出打工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你瞧,那精美的石雕就是由惠安女的巧手打造而成,惠安被称为“石雕之乡”,生产神佛雕像闻名国内外。无论是大理石、花岗岩、玉石还是砂岩,我们都能点石成“金”。惠安女虽没有离奇曲折的生动故事,也没有感人肺腑的丰功伟绩,但是泉州繁华少不了惠安女勤劳的足迹。

如今,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惠安作为海滨一座小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现象已成过去。惠安人尊师重教,不再受封建迷信所束缚,各行各业都留下了惠安女的英姿。惠安女既不忘勤劳致富,又能在工作之余,做美容,练瑜珈,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惠安女,我将继承惠安女身上的优良传统,让惠安女这朵东亚文化之花,开得更光彩夺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