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相关作文

【篇一:读后感的范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

【篇二:得与失】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你创建了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的确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正是玻尔教授不畏“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丢掉虚荣心与骄傲,丢弃了狂妄和放纵,教授才能以科学的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与学生平等相处,赤诚相待,才能创建一流的物理学派。

笔者认为玻尔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善于放弃绝对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陶渊明失去了官帽,却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章;曹孟德放弃了自高自负,知许攸来投,不及穿履,赤足相迎,才有后来曹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大败袁绍;李白放弃了皇宫里的豪华生活,失去了御用文人的光辉,才能有机会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才能写出一篇篇豪放不羁的诗歌。

今天的失去,是为了明天的花红满树,桃李芬芳。只有剪去多余的枝叶,果树才能在金秋硕果累累;只有扔掉安全的蛾茧,蛹才能蜕变为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精灵;只有除去心灵的枷锁,思想才能飞翔,理想才能奔驰。

但是,我们不能只学会“失”,我们还应当努力争取,努力去“得”。这样,不仅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且是事实不但昭示我们的真理。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诗正是张自忠将军一生的写照。60年前的金戈铁马不回首。60年前,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血染宜城十里长川,为中华民族抗日事业以身殉国,其捐捐爱国心,拳拳救国情,天地可鉴,日月可照。

上海——中日会战的主战场之一,60年前,国民军集团军在这里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中国军队在日军如雨的炮弹狂轰乱炸下,整营整营、整团整团的战死,却仍然坚守阵地,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守上海长达十多天。

张自忠将军以及其他一些默默为国牺牲的将士不愧为炎黄子孙,他们身上有咱中国人的脊梁,英烈已泯精神,难道我们不应为英雄致敬,向先烈学习,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中华民族的骨气,获得华夏人民应有的浩然正气吗?

“失”是为了舍弃“假”、“丑”、“恶”,而“得”则是为了“真”、“善”、“美”。只要能够正确把握“失”与“得”,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绚丽的明天!

【篇三: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是象征。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各项事业腾飞不绝,中华文化的复兴也随之展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面前。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历久!弥香,虽历尽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个体五彩缤纷的生活,人们对精神空间的选择,对文化的追求,永不休止。文化不绝,民族不灭,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首要任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的经典,永垂不朽。从昔日的古诗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不衰。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豪爽的诗词道出了毫不掩饰的对心爱人的爱慕之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忠贞,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

中国诗的辉煌是不可磨灭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精神思想空间,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墨子,孟子争相而出,儒家、道家、法家,百家兴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坚实的基础。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开山鼻祖。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教化人最多的一派学说。《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短短几句反映出儒家教化人的真谛。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映出儒家以仁爱为主体,以礼治国。

五千的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他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两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上的一个闪亮点,是中国文化的辉煌。

了解中国文化,就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哲理,丰富自己,使自己内外兼修,中国文化更是人精神上的灿烂文明,是寄托感情,抒发感情的途径,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

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思考人生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尽一份力,贡献一份力量。

【篇四:读《论语》有感】

合上《论语》,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紧紧抓住它,目光随着手锁定《论语》,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面对《论语》,我不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而是用一颗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认真阅读,去品味书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直到了解透彻才读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虽然它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看得我内心澎湃,脑子里充满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写下了《论语》。小时候看来枯燥,现在却觉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学习中,为人处世和孝顺父母等,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示。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部论语秀自身”,说明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和《论语》充满了智慧。

我最喜欢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千古名句,代代相传。意思是: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样的主张思想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本章提出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从而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儒家的话就是这样,一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知识,但是它又不给出太多条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显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学习,时间也很重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义。虽然书中的注释已解释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要还要理解言外之意。这提醒着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让时间像一滩水一样,接在手掌心,不一会儿就漏光了。

打开《论语》去读,去看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是如何产生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又是为何尊称他为“圣人”。我们要学习《论语》中的精神,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行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努力和反思,这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五:一部《论语》学做人——《论语》读后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论语》,让我进一步了解孔子。

在读《论语》中,令我体会最深的两个方面:一是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二是孔子的思想修养。这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如何处事待人。

孔子在学习方面的很多言论给我很多启发。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思考与学习应相结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导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知识,才能更好的进步,更好的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应做到“学而不厌”。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令我敬佩。

学海无涯,只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才是智者,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从而进一步做到“敏而好学”。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下,我们还要做到时常积累点滴零碎知识,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习上,只有脚踏实地的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才能积少成多,最后拥有庞大的实力,摘到成功的圣果。

孔子提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孝。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最重要的便是孝。子曰:“父在,观其意;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为了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作为子女应该体谅父母,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学着替父母分忧,尽全力做到令父母满意。

孔子在待人处事中做到了“仁”。如“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学习礼乐才有意义。在“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政治主张,以”仁“为核心,推己及人。

孔子身为大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受到了众多人的钦佩,但他仍是有谦虚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主张”仁“的学说。我想,这也许就是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之一吧!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

【篇六:穿越时空的精神】

为大家解密一代圣人,儒家学派、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文化巨人——孔子。他是我国的第一大圣人,我心中的“神圣之人”。在他以前,中国历史也有两千五百年的文化积累,而他却极其大成。

在此两千年之前,中国历史进程就显示,中国文化思想之建立,具有深远影响,具有大贡献者,孔子也!他创建的儒家学派,他的思想,充满着智慧的光芒!

儒家的思想,就是让世界变得和谐,它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正所谓:“天和则清,地和则宁,人和则安,心和则美。”儒家和谐是世界的心愿,也正因为这样,它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希望之光。

学习儒家学派,拍摄及追溯孔子,就是要重新点燃人类和谐精神的火种。把珍藏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和谐美德之心重新唤醒,他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都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但我认为有趣的是:“他在生前是一个政治的失败者,在汉代以前,他也仅仅是诸子百家的一家而也。就我而言,在中国历史中,孔子更多的是当做某一派的一个神像;一个工具而也。但他的思想却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

真正的孔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还真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我也猜不出来,他的性格、爱好、我还真不了解啊!

但我心里真的认为,他是一个很孤独,也很执着,他也曾像我们每个现代年轻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理想而奋斗。而到了晚年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奋斗,进行过一场失败的改革

在我以为,他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那个,混乱的“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却抱着明知而不可为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真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呀!”

我深以为然,无法想象一个生下来就会循循善诱教导别人的的叫孔子。

原来我发现,从我呱呱落地时,我就深受了他的影响。即,他的思想让我不断进步,人格不断发展,为理想去献身的精神。他即真实的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也真实的生活在今天。

我想大家也深深的被他影响了吧!心中也都有自己对孔子的印象了吧,不要惊奇,不要迷惑,因为那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同时那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

【篇七:挫折,漫漫人生路】

生活就像宽阔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故而,生活就需要我们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

“昨夜西风凋碧树。挫伤细枝,望尽天涯路”,此乃人生之第一阶段:经历苦难。苏东坡在朝廷为陪时,遭受奸臣的陷害和朝廷的不公平对待。但他面对漫漫人生路,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写下了无数晦炙人心的佳作。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跌倒在挫折脚下,铸成千古遗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人生第二阶段:直面挫折。我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经历三起三落,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他始终坚信真理,正义一定会胜利。最终他站稳了脚跟,并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艰巨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他的坚定信念和英明决策使我们尊敬他,爱戴他,敬佩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人生之三阶段:获得成功。孔子,我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子孙,并为世界人所敬服,这与孔子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并不为鲁国统治者所采纳。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推广自己的思想学说,但是仍然得不到诸国当政者的青睐。其中所遭遇的坝场和苦难数不胜数,但是孔子没有放弃。他的信念支持着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转而著书立说。终于,儒家学派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最雅雯学派,成为历代统治者执政的指导思想,至今我们还在向孔子学习。

然而,不畏挫折的坚强品质并不是先天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学时。有德行、有学识才能更好的勉励自己,不向困难和挫折屈服。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高度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亿万的中华儿女英勇不屈。

无论是致力于事业学习还是人际交往,无不需要我们尽心竭力、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直面挫折我们必须积极乐观,坚定信念,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垫江一中晨曦文学社来稿】

【篇八:这也是一种缺憾】

说起水,我们便自然会想到“山清水秀”、“水滴石穿”、“水是生命之源”等词句。不错,水的确有这些优点,水的确向人们展示着自己柔谐能与许多事物和平相处的一面,但我们是否想过正是因为水的柔谐,使它几乎可以融于万物,不能控制自己,丝毫没有白己的立场,试问:这难道不是一种缺憾吗?

能坚持自己立场而不本末倒置的人不是一种缺憾,是一种战胜自我的专心与勇气。

孔夫子创办的儒家学派可谓是博广精深,其儒家思想更是对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有史无前例的影响力,乃至对世界有影响。儒家思想至今被世代所尊崇。在春秋时期,孔子为了传播儒家思想,曾周游列国,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各列国国王的支持。但孔子并没有放弃这种学派思想,而是收学生三千,教诲他们,向他们传教这种思想,才使儒家思想可被后人传承。虽说传播儒家思想并没有想象的容易,其中一次最大的阻碍便是秦始皇接受宰相李斯的建议而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导致儒家学子被杀害,儒家思想被践踏。但这并不能扼杀流传至广的儒家思想。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极力发展儒家思想。自此,儒家思想一直被后世所发扬。正是因为孔子与儒家学派的支持者与传播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定自己立场的决心才使儒家思想得到后世的发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和谐的田园生活是众人所向往的。晋代陶渊明在做官时不屑与阿谀奉承之吏同流合污,而索性放弃官职来坚定自己的立场,解脱自己心灵的重缚,使自己能够得到和谐的田园生活。这对于他来说正是因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不跟随其他官吏们见风使舵,使自己不融于他们的污河,才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拥有属于自己的和谐生活,安享晚年。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上哈佛大学时,曾不屑和其他同学一样只是埋头苦学,而是遭受着其他同学的嘲笑和诋毁离开哈佛大学去热衷于自己的软件事业,最终研制出新一代电脑软件芯片,一跃成为世界首富。正是因为比尔盖茨对自己信念的坚定,才使他成为首富,在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使他的人生格外辉煌。

孔子,陶渊明,比尔盖茨的立场坚定才会使他们的人生格外亮丽,有所成就。假使孔子遭到列国国王的轻视后就放弃自己的信念,只做一名普通的教学先生,那么流传千年的儒家思想将不复存在,人类的思想境界将缺少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变得黯淡。假使陶渊明和其他官吏一样同流合污,那么他心灵的重束将成倍增加,他的晚年生活将在担惊受怕、疲惫中度过,不能有自己的田园生活。假使比尔盖茨和其他同学一样只知道死读书或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与嘲笑后便放弃自己的志向,那么他将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为别人工作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的生活便永远在听从中度过,因此能够坚定自己立场而不跟风随大流人的人生不是一种缺憾,而是一种铸就生命辉煌的根本。

水的过度柔谐使它遇到大多物质都能与它们相融,从而使自己丧失独特的根本,如水与泥沙,毒药相融便不再为人类的饮用之水了。丧失了它这一为人类饮用的作用。这对于有众多作用的水来说,这也定一种缺憾。

【篇九:泰州名人王艮】

我的家乡泰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出过无数名人:诗人、画家郑板桥、京剧大师梅兰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胡锦涛爷爷也是我们泰州人哦!还有——

嘉靖元年,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著名的心学家王守仁家中,他打扮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拿着笏板。大家不知道,在他异于常人的打扮下,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

王守仁和善地接待了他,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配合得五体投地,想拜入王守仁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衣服,准备出去讲学,王守仁一改往日笑颜,冷冷地问他为何这样打扮,他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王守仁听他说完后说:“汝欲显尔。”

眼见花招被拆穿,他拿出了自己的自尊,向王守仁告别,准备回家,王守仁却叫住了他,同意传教于他。他收起了自己的伪装,庄重地向王守仁行跪拜之礼,从此一心向学。

他后来超过了王守仁的嫡传弟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派——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也是心学上一朵盛开的奇花,他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热潮。

泰州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有朝廷高官赵贞吉,虽不在朝廷却对朝廷了如指掌的何心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李贽……

讲到这里,你们一定早就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吧?对,他就是我们泰州的名人——王艮!

【篇十: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英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撰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个人》时,曾把他列名第五!因为他主张让人们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义务,而不是他们的权利。他就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点在于修身养性。"仁"字决不单纯地指"仁义道德",更为重要的是指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对每个人的价值的要求。因此,"仁"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一种政治模式,即"以德为政,以德服人,取信于人"等等。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说: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句名言中孔子就向我们表达出了一种胸怀宽广,宽恕待人的精神。再例如"孔子的一个学生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而孔子却回答:‘大概就只有一个恕字吧!’"而"恕"字在今日来说就是宽容的意思。而孔子的这位弟子便是子贡了。

孔子也比较注重于教育,有句话叫做"有教无类"。他主张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蒙满,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接受教育。这点就无疑的表现了他的革命勇气与魄力。

在《论语·学而》中也曾说过,孔子主张"礼以用,和为贵"的说法,这在一些程度上体现的正是一种追求和和谐的目的。这包含了调节社会等关系鼓励人向上、向善的诸多社会治理之学。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这就是他所谓的"仁政","礼"的思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