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下册语文书四单元作文战争中的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张旧照片。它印证着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的真实情景。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阵狂轰滥炸后化为废墟。只留下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碎瓦碎片啊······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这个仅有两三岁大的小男孩为什么独自坐在废墟里号啕大哭呢?他的爸爸妈妈呢?一个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也许,他的爸爸妈妈正要带她乘火车外出逃难,去寻找一个安全地带。没想到,还没登上火车,日本侵略者的战机就投下了罪恶的炸弹。幼小的他从此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只能坐在地上无助的、撕心裂肺的痛哭······
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受惠于社会的他长大后,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有可能还没长大就已经饿死了。有些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帮助他们,他们很有可能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们生活必需品,他们生存不下去,更没人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想到这些,我真是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
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的孩子,我想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哇!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了。
【篇二:种树】
室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心情随着雨水的拍打节奏起伏,思绪不禁飘回了很久以前的那一段时光。
儿时,我由外公外婆照料。外公又时常会下地干农活,插秧,撒农药……我喜欢静静地蹲在一旁看着,兴致盎然。长久下来,外公也看出了什么端倪。一天的傍晚,在吃饭前,外公从他那沾满泥土与灰尘的大挎包中拿出了一株小苗,对我说:“这是青桔苗,你把它种下,不久,就能吃到又大又甜的青桔了!”我用双手从外公手里接过,如获珍宝。
第二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冒出微微的朝晖。我就快速起床换装,奔到楼下,在门前的空地上,挖一个小坑,小心翼翼地将苗儿栽下,再用土掩好,再浇些水,施点肥料,静静地等待他的成长。
夏日,蛙叫蝉鸣,盼呀盼呀,桔树也终于开了花,白中有些略黄。浇水时,看着看着,入了迷,树上好像已经挂满了青桔。大大小小,绿油油的,空气中仿佛还有桔子的清新味。突然,在人们熟睡的一个晚上,台风降临了,伴随着倾盆的大雨,风呼呼地为他们伴奏。当我又一次起床看着门口的空地,一片狼藉,积水,垃圾和碎瓦。那桔树呢?我焦急的走到桔树前,心中暗想:或许没事吧。但树却被连根吹倒,折了腰,树上原本开得好好的花也散落在地,萎了。为什么外公种的和路旁的树不折,偏偏吹倒了我的树?在我还处于伤心之际,外婆却不知何时已经将它用做柴禾,拿去烧饭了。
现在回想起来,应是我的错,若没有当初的那一般“溺爱”,或许它已经固根生长,枝繁叶茂,或许它已经结出香甜的果实,或许它已经长得比我还高。人也应该避免如此,要养成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努力“扎根生长”,不然最后也只能“当柴禾烧”,做对社会没有益处的人。
【篇三:古镇春韵】
白墙黑瓦,雕格花窗,这是古镇安昌的风韵。
春日里,走在古老的长廊下,万束迎春花从细密的砖缝中涌出,把万缕绿色的枝条抛向小河,像是绽开的礼花。茂盛的绿叶中,镶的是星星点点的黄花。微风掠起,垂在水上的花朵,和着小河上的细纹,轻点着水面,把碧水化成甘露。锈色的柱子,小小的石板,青苔是绿得可爱,蒲公英是黄得热情。一片青苔就是一个崭新的小世界,又层层叠叠把石板路装饰得无比可爱,让人不忍落脚。
碎瓦上高挂的罗汉松又抽出新的枝条,爬满白墙的爬山虎又向上踏去。它们贴在墙上,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墙是纸,叶是墨,画出垂柳,绿得生辉;构起大湖,波光粼粼;抹出密林,苍翠欲滴。似乎是天然的墙纸,点缀着古镇。
花朵、绿蔓、苍松、小桥、老屋……它们是古镇春天的新发现。
【篇四:有一种心痛叫失去】
微微细雨,滴滴答答的滑落在雨伞上,在身旁注满了一个个的小水坑,我和妈妈撑着雨伞,小心的跨过一个个的小水塘,闲逛着。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老房子。怀着好奇之心,我们走了进去。
这是位于新世纪后的一大片老房子,仿佛喧闹城市中酣睡的婴儿,让人不忍去打扰她的美梦。我们小心翼翼的探了探头,像小猫一般,轻手轻脚的走了进去。古老而幽静的小弄堂,身边的白、黛、青,也将我们的心深深的沉了下来。青砖铺成的小路,看上去也是年代久远,凹凸不平,有时还会有点松动。身旁时白墙黛瓦,斑驳的红漆大门和瓦片儿早已破损,一片片的掉落。我离开雨伞,从门缝看里看:一座两层小楼,碎色地砖铺成的小花园,还有几盆植物在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这里增添了不少生机。我想:原来住在这里的人们也许早就住进了高楼大厦吧,还会怀念这里的一份纯净吗?再往里走,还有几户人家敞着大门,正在烧菜,呢喃细语和笑声,在这儿的上空久久回荡。
总是忘不了这儿的一份宁静。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慢节奏的生活更是人们所需要的,我希望享受那儿专属的一份祥和与自由。
几个月后的一个午后,暖暖的阳光笼罩着一切。我独自听着音乐,走向那儿。可是还没到那儿,我已经听见了挖掘机工作的声音,盖过了音乐。我闻到的不再是一种清新幽静的气味,而是工程作业时的燥热和浮尘;我听到的不再是老房子在一片大楼中安静的呼吸声,而是机械操作时的巨大轰鸣;我感受到的不再是老房子所特有的祥和与平静,而却被另一种来自城市的快节奏所取代。那一刻,我有了心痛的感觉。虽然明知道结果是自己所想象的,但还是去了。眼前已被一块块巨大的商业宣传板围住,它们正向路人展示着新一季的上市物品和商店。像以前趴在门上向里看似的,我也趴在了广告牌上向里看。依稀见断垣残壁,黛瓦碎片,它们无声的哭泣着,控诉着它们悲惨的遭遇。不忍再看了,我回头离开。
回家的路上,心里仍被一种心痛所席卷。为什么城市的建设要以破坏古朴作为代价?为什么不将老常州仅存的一点气息所保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一起涌上脑海,也许这也是那些碎瓦想问的吧!但是,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心痛,一种失去的心痛。为了失去的老房子,失去的清新氛围,还有失去的古朴和老常州。
如今那儿已是百盛旗下的一座商业楼宇,但有谁知道,他们脚下的,正是老房子的心痛?
确实,有一种心痛叫失去。
【篇五:废墟里的孩子】
上海,是人间的天堂,也是购物的胜地。上海南站,熙来攘往的人群,忙忙碌碌的身影,好不热闹繁华,没有任何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1937年8月28日,一声轰轰的巨响打破了人们美好家园的宁静,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轰炸后的上海南站,地上全是黑色的碎瓦,和那些无辜百姓的鲜血。顷刻之间许多孩子失去了父亲,丈夫失去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儿子,就连刚刚生出的小孩都逃不过子弹的袭击,躺在了地面的碎砖头碎瓦片旁边。
一个小孩儿声嘶力竭的哭声响彻上空,原来废墟上坐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孩,她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右手的一只袖子只剩下了半截。他哭累了,声音微弱了下来,十分无助的东张西望,眼睛里满是泪花,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他十分无助的东张西望,又可怜巴巴地望着已经倒塌的天桥。他是在找妈妈吧?他不知道他的妈妈为了保护她,已经却被炸死了。
看了这张旧照片,我心里无比沉重。我要向全世界呼吁:我们要的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不是一个战争的世界。
【篇六:生活万花筒】
早餐囧事
“快起床啦,七点半啦!”
“啥,七点半?我一看钟,真是七点半!完了完了,迟到了。”
我赶忙刷牙洗脸,这时,冒着热气的早餐已端上桌,我试了一下,好烫啊!但一想到要迟到了,我就不管了,直接把饭“扔”到嘴里,再直接吞下去,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像喝水一样把饭吞下去,也不管啥味,反正吃就是了。最后我看实在是来不及了,干脆把饭倒进了垃圾桶里。妈妈问:“吃完了吗?”“吃完了,准备洗碗。”我回答。没想到一个手滑,“乒呤乓啷!”把碗打碎了。
“啥情况啊?稀里哗啦响。”妈妈问。
“没事,掉了个盘子。”我回答。
我趁妈妈不留神,赶紧把碎屑清干净,又丢进垃圾桶。
“好了没?”
“好了!”
“那你先下去,我拿垃圾。”
阿欧……死——定——了,为啥?饭和碎瓦还在里面呢!被发现可就完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发现了这些东西。大吼:“小兔崽子,你活得不耐烦了!把碗打碎就算了,还把饭倒了,我今天饶不了你!”
就这样,我被妈妈拿着衣架一路追呀追,直接追到学校门口,妈妈见我到了学校,说:“你小子,今天放过你,以后再找你算账!”
天哪,今天太倒霉啦,不但被追,而且还迟到,以后我再也不敢起晚了!啊!不说了,校门要关了,我要去上课了。拜!
【篇七:你的美,照亮我的心】
有人喜欢日出雾露的温柔,有人偏爱烈午当头的放肆,有人沉沦夕阳西下的磅礴。可我爱那拥有看似不被人所推崇的美丽的夜色,比一切美景更甚。
她是如此美丽迷人而深邃,叫人无心探去便挪不开眼。通常墨黑,时而藏蓝,偶尔暗灰,无数情感在天穹中暗涌,可下一秒又再度趋于平静,仿佛只要注视着她,就能窥得什么万物真谛。市内的夜蕴含着单调的美,唯有一月端坐于天际,或全或缺。当我远离城市喧嚣的灯火,我才能看到她隐匿于身下的,是历代星辰点缀夜空,闪烁着外太空的未解之谜。夜,对于不同样貌的她,我都给予无差别的爱与敬仰。
对夜的情愫追溯回童年一幕,独属于外婆的气息围绕着我,躺在外婆温暖怀抱中,清风来往,蝉鸣阵阵,和着旧藤椅摇晃吱呀声。我迟迟不愿入睡,困意被甩倒脑后。我仰起头,执意看天。外婆无奈的笑着,讲起了关于夜的传说。渐渐朦胧的目光望向月,恍惚中我好像看到了天宫的仙女儿在轻歌曼舞。外婆哼着不知名的家乡小调,那是来自何处的歌啊!
即使许久不曾归乡,直至今日看向暗夜,还如身处那日一般,脑海中回荡的仍是那曲小调。每每这时,我方能理解“千里共婵娟”的意味罢。
我对夜,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是精神上的依赖。
也许成长伴随的就是压力,我时常会对自我产生怀疑,被心绪的繁多打垮,因为一次失意整夜无眠,只要我坐在窗边,她就会在我身边陪伴着我,看着我哽咽,听着我絮叨。
那时正是我最无措的时刻。成绩一落千丈,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显著的成果,我拒绝和亲人接触,害怕被提及学业。屋内是我寂寥一人,屋外是月色无垠,数千万光年外的曜光远赴而来,我茫然的伸出手,抓住的只有一缕清风,光芒从指隙透过。夜很暗很暗,才使星辰如此亮白,星光时隐时现,像是夜的眼不停眨动,倏然母亲关切的眼神福至心灵,我才想起自我封闭之外的亲人的担忧。仿徨之心消散些许,我放下展开的手,任由星光直射,照亮我的心。
“星月无时不在,为何只在黑夜亮?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舞台。”我听到他们在叫嚣着,怒吼着,可是声音又是如此飘渺温柔,可是击打在心上又是这么句句震撼。夜以她的方式给予我隐喻。我得以释怀,关住自我的墙面终于出现了裂纹。我用力推去,直到残砖碎瓦遍地,再把这当做和解。
夜啊!你的美貌,你的智慧,让你成为我心灵的点灯人。如果我不曾恋与你,我又该会是如何?!
【篇八:母爱无边】
在一场地震中,一只丑陋不堪的哈巴狗呱呱坠地,它饥肠辘辘,母狗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边上肆无忌惮的瓦片,她已用完最后一丝力气,迈向了天堂之门……
好久,一只母羊也安葬了自己年幼的宝贝,她的孩子被倒塌的碎瓦击中了。她一路向前,没有目的。走着走着,她听见一串均匀的呼吸声,向前一瞧,喔,哈巴狗活下来哩!母羊把它拽出来,它悻悻叫唤,母羊知道,它饿了,她也是个母亲,有充足的奶水,把哈巴狗喂得饱饱的。它又熟睡下去,在母羊温暖的怀抱下,它又找到了一份亲情。母羊的母爱之情在那清澈的眼睛中荡漾开来……
我们完全可以说母羊与哈巴狗毫无亲缘关系,但母羊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不论哈巴狗爱不爱她,她也毫不在意。不过哈巴狗不会无情无义,她和母羊一起生活,无忧无虑。不过好景不长,这里是地震多发区,又一次的地震袭来了,当时,一群动物都在小石洞里休息,小石洞是由一块块石头搭起的拱形小洞。以母羊所在的位置和她的速度,完全可以安全出洞,可她却冲进混乱的人群寻找哈巴狗。石头成块成块地落地,整个世界都在晃动,好不容易找到哈巴狗,石洞已塌了半边,母羊使劲把哈巴狗往外推,因为她身上被压了一块大石头,哈巴狗泪水汪汪,她不想看见母羊死于这场灾难!母羊一而再再而三地叫她赶紧走,哈巴狗一步三回头,终于,石洞塌了,母羊也走了,她死后,嘴角有一丝笑意,也许她知道,哈巴狗已经安全逃出了吧!
哈巴狗永远不会忘记:在它一生当中,与一个跟它毫无亲缘关系的人相遇,捡了自己的命,并一起许过诺言,手拉手,心连心。
【篇九: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翻开语文书,看见了一张旧照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一位记者拍摄的。
那时的情景是:人们准备从上海南站逃难,当时火车北站已经成为了战区。所以火车南站人山人海,挤满了逃难的人,大多数都是孩子,老人和妇女。火车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上火车,现场一片喧闹声。火车刚要出发,日本的轰炸机就开来了。火车站发出了警报声,人们清楚地明白是日本人来了。轰炸机在天空中盘旋着,突然落下了几颗炸弹,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使劲一推,她把孩子推到了安全的地方,自己却被炸弹炸死了,永远地压在了废墟下面。
这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哭喊着,仿佛在说:“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我放在这陌生的地方?妈妈,你醒醒啊!”炸弹炸下来的碎瓦把小孩的手臂炸伤了,鲜血直流。
天桥摇摇欲坠,铁轨被炸弹炸断了,上面全都是火车的残片,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不断传来。地上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孩子坐在站台上,衣衫褴褛,破旧的衣服上加了许多补丁,一直在嚎啕大哭着。当时火车南站惨不忍睹,一位记者偷偷了拍下了这一幕,记录了日本人的滔天罪行。
如果不是你们日本侵略,我们中国就不会失去那么多骨肉同胞。我们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所以你们不要再自取其辱了。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这样长大了,才能振兴中华,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