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相关作文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作文500字01-03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里,人才辈出,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要写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编写一部史书。但是飞来横祸却偏偏降临在他身上,他入狱受了酷刑,但还是忍辱负重,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对司马迁产生了敬佩之情。他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虽...
弯腰成就明日辉煌作文750字01-02
一株芦苇,没有橡树健壮的身躯,但大风过后,橡树到了,芦苇却重新站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芦苇顺势弯腰,让它躲过了袭击。由此可见:暂时的弯腰可成就明日的辉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是说先弯下腰,忍声吞气,努力练功修炼,等多年后再回来雪恨。它告诉我们,弯腰会为成功积蓄动力,可让我们走向成功。弯腰,不是退缩,而是另辟蹊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从此,勾践弯下了腰,一如夫差手下忠诚的臣子,听...
文学如此多娇作文700字01-01
文学如此多娇,引无数雅士竞折腰。她宛如一朵常开不败的花儿,牵引着无尽路人走近观赏;她又似一只温顺的猫儿,使你总想揽其入怀尽情玩味;于我而言,她更似一位老朋友,在我伤怀流泪之际,她总能替我拭干泪水。诗集,如此多娇。品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读李白,品味到的是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松人”的豪迈与飘逸,潇洒与不羁。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正与坚忍。恍惚间听到司...
我与司马迁的一天作文800字12-30
“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屋里又传来那人念念有词的声音。“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那声音顿时抑扬顿挫起来。我不由得靠近了窗口仔细听—果然如别的打杂的小厮说的那样,这院里真是住了个怪人。他每天喃喃的那些话,他笔下的字符我都一知半解——我不过是个俗人,来院里点灯。那个人走到门口,发现了我的存在。“呵,现在你们也觉得我可笑吧。”他长叹,说:“...
享受痛苦作文500字12-28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阻,如果你扛不住,就会掉入痛苦的深渊,如果把困阻踩在脚下,不就成了脱离困境的垫脚石吗?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何不去享受痛苦!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囚禁了一段时间后,勾践被释放了。回到越国的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睡觉,每天都要尝尝苦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
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忧伤作文650字12-28
自然世界,花开花落,潮起潮平,是不可违背的规律;人生的路上波澜曲折,苦辣酸甜,更是不可或缺的经历。经历过忧伤,你才会品味到生命的快乐。在众人欣赏花朵的艳丽时,花儿却总是会凋零,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忧伤?可是有人会告诉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世人赞叹绿叶的风采时,叶片总是飘落,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忧伤?可是有人会告诉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追...
心系远方作文800字12-2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字肺腑之言,在网络上掀起了巨浪。这封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辞职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位最富情怀的顾老师放弃了三尺讲台,转身走向世界,走向远方。华丽的十字背后的,是她对远方的坚定与执着。曾记得有位音乐人说过:“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远方”,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世界”,多么诱惑人的一个词语。然而,当今社会中,为压力所迫而苦苦坚守本不愿坚守的职位的例子数不胜数,...
超越作文900字12-23
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早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驰骢天下;当毛毛虫衷于厚厚的虫茧中,默默等待之中,它也有了梦想,那就是破茧而出,雨化成蝶……也许它们的梦想已超出自己的能力,但它们不曾放弃,勇敢地超越自己,相信那个看似遥远的地方却并不遥远。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他超越了自己,实现了人生的辉...
寻找生活的支点作文800字12-21
扁担,不长,但只要我们能找对生活的支点,便能挑起生命之重任,让人生旅途走的安稳、轻快、踏实。庄子把出仕无为作为生活的支点。“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面对恭敬以待的两大夫,庄子的这句话犹如闪电,断裂了士大夫“学而优则仕”的法则,以“出仕”为支点,庄子不会为官事所累,远离名利的困扰,幻化为蝶生活逍遥惬意!司马迁把正义和坚忍作为生活的支点。只为正义直言,司马迁为李陵案而被处宫刑;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不凡的生命作文550字12-14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的生命是不朽的,又有多少人的生命不值一提。有些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而有些人死了,他们却一直活着。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是因为司马迁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后发奋努力。不仅是为了所有人,也是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愿。在父亲还在的那几年,他们去各地访问,收集以前的事件,取得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但父亲死后,一场飞来的横祸将他打入大牢,自己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