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台风】
经过了一日的强风骤雨,台风终于离开了,虽然太阳公公还没露出慈善的笑脸,但乌云密布的天空,总算是消散了,这次的台风真可怕呀!想起那日的情形,大风呼呼的吹着,大雨啪哒啪哒的下着,街上不时传来物品倾倒的声响,真让人心有余悸
台风给人们许多烦恼,只要台风来,就会发生泥石流、山崩、淹水等;而它带给人们的好处,却少之又少,台风来临的那天,大家必定凶多吉少。只要打开电视,转到新闻,不禁都会大叹一声:哇!各地区的淹水情况都好严重啊!也会看到许多路桥为了安全都被封闭起来禁止通行了,更会看到救助人员辛苦的帮人民除去堆积的泥沙,守护着被豪雨冲刷但却没被封闭起来的陆桥有没有断裂的迹象?在上面行驶的'人安不安全?在台风天里,救助人员不但不能放台风假,不能和家人团聚在温暖的家,还必须比平常更加倍努力,更卖力的保护人民,而我佩服他们的心慢慢的油然而生,心里默默的为他们加油打气,相信在大家团结一心努力的合作下,明天依然美好。
通过媒体我才知道,在台风天里,还有这么多受困的人被抢救者,也有许多的无辜受害的民众,等待援手帮助他们;我要庆幸在台风天里我能安然无恙的在家中,我要好好感谢上帝,也要真心祈祷那些灾民能顺利逃脱,重新振作,未来的人生一样是光彩无黑的!加油!
【篇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
正值出游季节,我来到西安,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抵达西安,我乘车前往入住的酒店。即使被“关”在车里,窗外的风景也仿佛叙述着历史风云。当然,还有那自我上车以来就喋喋不休的司机。外地来的吧?玩几天啊?想好去哪儿了吗?我跟你讲,我们西安有……这种炮击般的对话,使我不得不开始同他攀谈起来,到最后甚至连他的住所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第二天,我见到了这次带团的导游。她生得肥胖,本地人,自称自己有“唐朝遗风”。她讲话时不需要扩音器便足以让所有人清晰地听到讲解。旅途中,她与我们讲解经过的名胜美景,原本她瓮声瓮气的声音也变得单薄、变得沙哑起来,但却也丝毫无法阻挡她情感的宣泄。到达目的地时,感觉自己仿佛被灌输了西安千年的历史。看到古木,想到不再是它的高大挺拔,而是历经的历史沧桑。那些陈述、传播着西安历史风韵的人们,或许就是西安的根吧。
来到秦兵马俑,导游姐姐暂时离开了我们,调来了一位年轻的讲解员。她大学毕业不久,就毅然决然来到这里研究秦兵马俑的文化。通过这种讲解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她对兵马俑文化的记忆,还能在游客的疑问中反复思索,得到新的认知。进入馆内,除了黑压压的人群便是那古朴庄重的兵马俑了。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土黄色的外壳沉积着千年的沧桑。笔直的身躯和那坚定的目光也在告诉人们曾经的辉煌。如果将它们放大几倍,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精细的雕刻:装甲的鳞片、手指的纹路还有栩栩如生的姿态,彰显着古代技艺的精湛。在它们其中,也有停留或穿行着的“兵马俑”们。布满灰尘的头发,被一层细沙覆盖的镜片、早已被泥土沾染的大衣,讲解员激动地介绍着他们。这些人才是我们能亲眼看到兵马俑的功臣!由于出土的兵马俑氧化速度快,土层不稳定,这些文物保护者们就需要不停地对其进行维护。他们来来回回在兵马俑中穿梭,迈着同急救人员一样紧张的步伐,抢救者这些“临危”的病员。对他们而言,身上沾染的泥土就是病人的血迹。是的,他们是文化的先锋,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根。
如果说,文化是当今社会的根基,那这些为文化而奉献的人们,便是根上的每一根根须,每一个维持和参与其生命活动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