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的议论文】
俗谓之:天,可阅;地,可阅;人;亦可阅。一切皆可为阅的读物,阅了都会有收获。世事洞察皆学问,阅也是一种学问。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在阅的园地里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倾心牡丹,有人独慕荷花,有人钟爱梅花一样,各人的阅尽皆不同。有经验的学者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阅,阅自己需要的书;或搜罗剔決,挑若干盘自己喜欢的花搬进自己的后花园,细细品尝;这是何等惬意,何等独得,何等舒畅。这便是阅,自己的阅。
阅读,应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阅读出自己的风格,阅读出自己的特色,自我审美的角度。当自我品味出其中之语来,其心情不弱于林语堂所说的“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要比在珠宝商店橱窗里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乐。”
自然这位轻佻的诡秘女神,不知倾倒过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怒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无一处不见她惟妙的足迹。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着智慧,深蕴着哲理,富有灵性。阅读自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特领会和与自然的.亲身接触。牛顿生活在自然莞尔的微笑里,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她的名字: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着,上帝说:“让人类有牛顿;于是,一切被光照亮。”毋容置疑,牛顿是位令人钦慕的科学家,因为他与自然有过无可比拟的接触。他把他与自然那美的一瞥描绘了下来,创造“力学”三大定律,几百年来,人们述说着牛顿与自然之间唯美的阅读。
阅读,是人立于世的方碑基,勤于阅读,善于阅读,即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驾叶扁舟,我们依旧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即便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依旧可以寻找柳暗花明的快感。著名的清史学者阎崇年先生为我们不带瑕疵的诠释了这一点。他站在文化守卫的前列,孜孜不倦地阅读清史著作,在古籍艰涩难懂的文字中寻找着心灵的愉悦。若不是他从阅读中品味,我们又何以从他身上体会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大气呢?
阅,不在你阅读了什么,怎样阅读,而注重于你得到了什么?阅,其实就是在阅读你自己的性情,甚至立场观点的流露。周作人曾在《书房一角》的序里说:“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这话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的话都并不难;但只要一看他所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因此,阅读自己需要有更高的道德追求,不随波逐流。
阅,更需要的是一种静,一种心灵的依托,一种独得美。
诚然,阅不仅仅是感性的体会,更在于理性的体味,尤其是用心去体会。
返回目录>>>
【篇二:花满自然秋】
古人向来喜欢以秋的意象喻哀愁。“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秋深露重,不冷自寒的晚上,秋叶飘落,皓月如霜镜,蟋蟀的啼叫无疑又增伤感。月华照影,似看闺中的姑娘含泪眼隔窗相望,不禁让人悄然心伤。抵不住的寒凉,秋露也是眼泪。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的秋不免总是哀凉凄壮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景也同样蕴含着无边绵延的惆怅。这是古人的看法,他们多愁善感,每逢秋叶飘零,不是想到自己漂泊无依,就是觉得自己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便容易触景生情。忽然想到张晓风的《遇》,诗人眼中的秋景之所以萧条,是因为自身处境恰与自然之景擦出火花,这才能留下无数的诗篇珍宝。
古书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古人对节气更替的观察如此细腻,对周围环境的更改如此敏感。一片秋叶凋零在脚边,秋风飒飒,衣袂飘飘,难免感叹年华不再,青春易逝,山重水复,未见柳暗花明的豁然,却多了几分物是人非的迷茫。
但我不是那样看秋的。我倒对季节更替觉得坦然,春已过,秋将至,可室外那几朵明艳的叫不上名的花朵仍迎风孑然而立。他们没有梅的清冷和傲骨,但多了几分娇憨、妩媚和热闹。她们就立在那里看更远处的红蝶飞舞,看祥云山的野果儿渐至成熟。傍晚,窗外蟋蟀小曲儿时断时续,未见仲则笔下“零落花香葬花骨”的心伤与寒凉。在我看来,诗人笔下所写的伶仃秋景,字里行间实则溢满了勃勃生机!那野果色泽鲜美,金风刚毅雄劲,赏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美,望秋水共长空一色。落红哪是无情物?花魂转眼就化作泥土的芬芳。诗情画意正是秋,哪里有什么惆怅,明明是大爱,是归家的温暖,是重生的希望。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恰逢寒秋,独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感悟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之美。正是这种独立寒秋而凌云干霄的豪情,迸发出“到中流击水”主“苍茫大地”之“沉浮”的最强音。
从前我不太理解“花满自然秋”这句话,如今明白,真正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变化而轻易感伤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才是自强不息者追求的王道。片片火红并蒂开,过着过着生活,耐着耐着寂寞,无意与自然相遇,才恍悟至深秋了啊。心怀敬畏,宁静致远。与自然同唱,任行天地间,即使身处冰封般绝望也能瞥见绝美月光。失之坦然,顺其自然,安之若素,微笑向暖,又何尝不是一种排遣的更佳方法。
论语有言:“遇者,不期而会者也。”天时,地利,人和。让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屹立,于宠辱波澜不惊;让落霞淌成秋水,让岁月更替长流;让心灵与自然碰撞,让自我与环境相遇,把思想托付给远方。
叶繁便是夏,花满自然秋。
【篇三:个人经历作文】
在我的老家有一条小河,有一次回老家爸爸带我到河边玩耍,爸爸对我说这条小河是他儿时的乐园:清澈、明亮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鸟儿那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云霄深处,成群的牛羊在河边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透过绿色的水波可以数得清河底的水草和碎石,水面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河里的鱼儿随处可见,它们自由自在地嬉戏着;两岸绿草丛生,美丽的荷叶、荷花随风摇曳;一群群水鸟在水面掠过,村妇在河里洗衣,孩子们在水里打水仗、捉鱼虾、嬉戏玩耍,夕阳洒照着岸边垂钓的渔翁……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但是现在,河里出现了大量的塑料袋、编织袋、杂草、白色泡沫盒、死家禽、家畜、烧过的玉米杆等杂物,有些工厂还直接把污水排入河里,使河水变成了棕褐色,还没走到河边就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一到夏天,成了苍蝇蚊子栖息的场所……
这又让我想起咱们美丽的石漫滩水库,前几年因为人们在那里养鱼、养珍珠、在水库洗澡,随意乱扔垃圾……导致水库受到污染,出现了绿藻,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坚决治理绿藻,取缔了私营小船,禁止在水库洗澡、养鱼、钓鱼、乱扔垃圾等一系列措施,美丽的石漫滩才又恢复了原来的美。
小朋友,你知道吗?现在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这是谁干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贪婪的人类为了利益,竟愚蠢地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一看到森林,就想到卖木材能赚钱;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卖,能不能入药……于是土地沙漠化了,水土流失了,生态平衡被打破,许多珍稀动物都濒临灭绝。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时,自然才是美丽的,美得像画,美得如诗;可当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时,不与自然和谐相处时,自然是愤怒的,自然是有报复性的,她变得可怕,变得不可驾驭,人类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小学生,咱们应该怎么做呢?咱们应该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品德,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珍惜咱们有限的资源;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主动捡起果皮纸屑,减少垃圾污染;提倡垃圾分类装,集中堆放,防止再次污染;爱护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保护脆弱的生物链。所以,从现在起,从自已做起,让咱们携手一起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卫咱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