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暑假趣事作文】
这天是我妈妈的生日,但是她这天依旧要去上班。妈妈每一天那么辛苦的工作,辛苦的照顾我,这天是她的生日,在她回来之前我想要给他一个惊喜。
在我不明白为妈妈准备什么生日礼物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上面说的是如何做布娃娃的。我翻箱倒柜地找到了那篇文章,翻遍了整个家才找到了材料,其中有针线棉花剪刀和几块旧布。之后我按那篇文章里说的忙活了起来。
我先把手套剪成企鹅的外形,再用针线把边缝上,只留下一个小口子用来塞棉花。我留意地把手套里子翻出来,再往里面塞棉花。我一面塞,一面想:这个小企鹅做好后,不知多漂亮呢……我正在想着,突然,“叭”的'一声,哎呀,糟了,棉花太多,把线给崩开了。我只好重做。这回我可有了经验,再塞棉花时,留意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把棉花往里塞。一边塞一边用手压。但是,不管怎样压,企鹅的肚子还是鼓鼓的。哎,棉花塞得太多了。抽一些出来吧,又太瘪了。我有点不高兴,但转头一想,虽然没做成小企鹅也做了一只鸭子,不管怎样也是我自己做的小玩意儿。我拿起水彩笔,把小鸭子涂成黄色,又给它点上了红眼睛。之后我赶紧找来碎布片儿,剪成一个圆形,缝在前面做鸭嘴。
最后我又剪了手套的两个拇指,塞上棉花,缝在身体两侧。这样,小鸭子就长出了一双翅膀。我用红笔在它身上点了几个点儿,还用一根红绳系在它脖子上。这一下,小鸭神气活现了。我把它放在了一个盒子里,等妈妈回来看到必须很高兴。
【篇二:香包里有个“情”】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临近端午,各家各户的门口都挂起了艾草叶,包起了粽子。其实,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做香包。
这不,水晶老师带领我们亲手做了一次香包。老师把一块印花棉布发给我们,让我们把布翻到反面,对折,用针线把三个口子中的两个口缝起来,缝好再翻过来;再把第三个口子,折出手指大的边,沿着边缝好,一个漂亮的小袋子就做成了。工作人员帮我们在小袋子口头的边上,分别打了八个洞,并发给我一根特制的绳,教我把红绳穿进这八个洞,绕上一圈,一位叔叔把艾叶、菖蒲、金银花、紫苏等14味中药放进袋子里,用穿好的绳子打上蝴蝶结,香包就做好啦!
看着这个小巧的香包,我心里很自豪,原来做香包也没有我想象中的这么难啊!
此刻,香包散发出来的味道已不仅仅是香料的味道,更多的是浓浓的端午“情”香——我知道端午不仅是记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更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精髓所在。
没错,香包里的确有个“情”,那就是端午“情”!
【篇三:我学会了给娃娃做衣服】
我有一个可爱的布娃娃,但是她只有一件衣服。于是,我就想自己动手给她再做一件。
我先准备好剪刀、针、线和漂亮的布。好了,开工!我把布缠在布娃娃身上量大小长短,用笔做了标记,再用剪刀一点一点认真地裁剪。正当我全神贯注裁剪的时候,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响,我吓了一跳,手一抖就给剪斜了。我生气地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妹妹在开电视呢。虽然很生气,但是知道她也不是故意的,就忍住没对她发火。
经过我的细心修整,第二次总算剪成功了。接着我又在布上剪了两个洞,好让布娃娃的胳膊能伸出来。只剩下最后一项任务:缝衣服。我抓起针,穿好线,把衣服对折好,开始缝了。我刚缝了一会,动画片就开始了。我边缝边扭头看,“哎呦,痛呀!”我大叫起来,边喊边把手中的衣服扔了。原来,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不小心把手扎了一下,差点扎破了。我站起来,乱跳乱叫。“我的天呀!”不小心,我又被桌角碰了一下,头一下子碰了椅子上。“疼死我了!”我摸着脑袋大叫起来,妈妈看到我这副狼狈的样子,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经过了“千辛万苦”,我总算做好了衣服。这也使我明白做事要用心,不能一心两用;做事只要坚持,一定会成功。
【篇四:小小香包姐妹情】
炎炎夏日,可恶的蚊子又出来咬人了。细皮嫩肉的妹妹自然就成了蚊子的第一攻击对象。
正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妈妈为我报了一个名为“端午香包自己做”的小记者活动,我打算做一个香包送给妹妹。
我准时来到了萧山日报社九楼,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觉得非常亲切,因为有许多次活动都是在这里参加,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一会儿,活动开始了。水晶老师先介绍了这次做香包所用的材料。分别是:石菖蒲、薄荷叶、艾叶、藿香、白芷、丁香、金银花、苏子、肉桂、紫苏、香茅、苍术、佩兰、冰片14种中药,还讲了它们的功能,我认真地听着记着。
水晶老师介绍完了材料,开始教我们怎么制作香包。首先,老师拿着一张印着传统花纹的布,正面朝里对折,用针线缝上两边,留一条边不缝,然后,把开口往里折,反面朝外,一针一针缝起来,缝好后翻到正面,在开口处钻洞,用红绳穿过,最后,在里面塞原先准备好的中药和棉花,打结,OK。
看老师这么快就做完了,我心想:看着也没有那么难嘛!
终于到我们自己做了,第一步我很快就完成了。但第二步,我却怎么也缝不好,耳边仿佛响起啪啪的打脸声,我沿着折过的边缝,但布总是从我手里滑出去。就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一位阿姨走过来,帮我缝了几针,真是太及时了,有了那个阿姨的帮助,我自己缝就快多了。
终于,我缝好了,迫不及待地到老师那儿钻洞,领取红绳,穿过洞,往里面塞棉花后,打上一个结,就大功告成了。
回到家,我把香包送给了妹妹,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我觉得非常开心。我把香包挂在她的床边,希望蚊子不会再打扰妹妹。
【篇五:邂逅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她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去感受。不错,就在那一天,我邂逅了一场这样的幸福。
在我家不远有一处鞋摊,摊主是位老奶奶,摊子很小,十分不起眼。我经常路过,却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
一年冬天,我上完特长班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瑟瑟,吹得人睁不开眼睛。突然,运动鞋的鞋底脱落了,风瞬间灌入鞋中,使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可真让我始料不及,心情糟透了。如果现在有人拿着话筒采访我:“你幸福吗?”我想我一定大声回答:“一点也不!”然而,脑海中猛然浮现的老奶奶的身影又让我看到了希望。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她都放不下这门营生,因为鞋破了就感受到她的存在了。可是,我担忧地望了望天,这样的天气,道路两旁营业的店铺都寥寥无几,她,还会在那吗?我拖拉着坏掉的鞋艰难的走着,凛冽的寒风大有把我耳朵刮掉的气势。
刚下过一场小雪,路上的一切都被薄薄的一层白雪覆盖,那个小摊正窝在几丛冬青树旁,几乎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太好了,她还在那里!我幸福的在心中欢呼。快步走上前,问道:“奶奶,能帮我补补鞋吗?”她看了看我脚上的鞋,转过身将已收拾好准备收摊的物件重新卸下摆好。她将鞋子夹在两腿之间,眯缝着眼睛将线穿入针眼,再把针用力扎入鞋底,用顶针一顶,从另一端将针拔出,反复多次。边缝边说:“小孩子穿鞋磨得厉害,得多缝几针。”天渐渐黑了下来,她不得不眯着眼仔细斟酌每次的落针点,几乎要将脸贴在鞋上,有时还要停下来,将已冻得麻木了的双手放在嘴边哈着气。一番缝缝补补后,我感激得把鞋接过,手抚着鞋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感动得差点落泪,“奶奶,多少钱啊?”她摆摆手说:“小事儿,孩子,你也不挣什么钱,快回家吧,天怪冷的。”那鞋穿在脚上,一股暖流从脚底升起,蔓延至全身,温暖着我的心房,明明是寒冷的冬天,我却感觉温暖如春,内心无比幸福!
那一次以后,每次路过鞋摊,我对会问一句:“奶奶好!”。有一次台风天路过,看她还出来摆摊,心里真是不忍,有些许牵挂,有些许担心,但看她像雕塑一样坐着,安静、悠然、
就这样保持着她的本色,心里充满着敬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与一个你熟悉又陌生的人从相识到牵挂。这,就是幸福。
【篇六:让我如此依恋】
大形希音,宇宙回声,每段沿途长路,每一次相逢擦肩,那些被渲染在离散与相逢之间的是痛过之后呈现出来的艳丽神色。明明静寂无波,却展现出异样的魔性,吸引着我。
手执清茶,一本书,笑看历史中的回合,惊心动魄。那种极巨饱满的语言,张力十路,从中淡淡无痕飘逸出来的陈迹书香竟隐藏着千年的秘密。写书的人,或端庄的将自己透入书中让你去吧寻;或狂放展出可泣的故事不放世俗的眼光。这一切的有种东皇本是我底的张扬,却又似一座古老而落魄的城,一直不肯,低下认输的头同世界侵蚀着人们的高科技做着斗争。我心甘情愿的依恋它们,像吝啬的太阳总在晚昏夜迫近时才收起自己最后一缕金子一般爱护它们。纸书是不退的浪汐,温情童年轻狂的时光。
味蕾,是一个人回忆的最深源泉,不灭且植根于脑海久久不去的可能并不是为你送上食物的人,而是那些融于味觉的感情。妈妈熬出了岁月,染白了稀发的鸡汤,奶奶送别前颤手塞给的腐乳……就是等她们先你一步去了菩提树,你也永不忘那抵寒的暖意。浓浓的,似水淌在身体里。无时不在,却终难觅寻。我依偎着食物生活,正如一书言“一切有情,依食而往”般,透在我执笔的手上,落笔成诵。
穿过混沌的白雾,忙碌于生活的边缝,有多久,再不曾感受到阳春三月边的深情。它们源于细小,体现于微渺却将影响放大数倍。紧紧地抓住我,不让我坠入黑暗悬崖。我也依恋着它们生活。不仅是我,每一个个体,有情有义的将士,在奋斗在“边塞的战争”时,从心底涌出对它们索求。
银字笙调,心字冥想,旭日暖阳的路上我怀揣着无边的希翼,愿我谓叹的,似裙衩飞舞在小角落,似光阴疏离的琴弦弹唱在绿色溶溶的生活。这些“十年汉晋十年唐”的风骨,比人间大爱,更摄人。
叹一声,我依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