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古人常说人之道。孔子说忍:“君子无所争。”意思是君子不与别人争什么。曾子说忍:“犯而不校。”别人冒犯了你,也不要计较。蔺相如说忍:“两虎共斗,势不俱生。”两只老虎互相争斗,没有哪只能获得全胜。而荀子说的忍:“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意思为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比用刀枪伤害别人还要难受。古人以宽容之心,化解所有可能发生的心灵灾难。也因此出现了韩信忍于胯下,最终奉受登坛之拜;也就有了张良忍于取履,成就一代良侯之气。是忍,让他们看待事情均以宽恕行之,事过而化。
对于他们的忍性,非常人可备。
韩信忍于胯下。在未成为大将军时曾被一名少年所辱,然而韩信不计前嫌,在登坛拜过之后,封了他一个小官。此忍,难的可见。是忍,更是宽恕。正所谓“有容乃大”,能忍才能胜利。也正如张良取履。张良因犯法逃之,曾在下邳桥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河里,为难张良去帮他拾回。张良帮老人拾回了鞋子,也换来老人以一句“孺子可教矣”。是他的忍,让他屹立于汉高祖刘邦左右。也是他的忍,换来了别人的敬佩与尊重。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了大的计划。这不正是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吗?少一声对不起,多一声没关系;少一声道谢,多一声谢谢;少一声讽刺,多一声慰问。这样就能让我们忘记一时之忿,从而做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是以一身正气,一身忍让为先,才可能以柔胜刚,以弱胜强。凡事不要意气用事,可以以理服人的.,一定要道理而无喜悒之色。
郑国君王袒露着肩膀,牵着羊去迎接楚国的军队,从而结束了一场硝烟战争。
汉高祖刘邦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从而成为一代枭雄。魏国韩琦没有因为侍卒摔破珍贵的玉杯而惩罚他,让人们钦服于他宽厚的德行和度量之下。吕蒙不问侮辱他的人的名字,是他的宽容大量,因此让前朝的人不得不畏他三尺。
唯其能忍,才能涵养定力,若如当官以暴怒为荣,那么单纯的居家又怎能谦和自持呢?是非不形于人,唯有好善忘势,行之纯熟,才能终身无畏啊!
【篇二:包羞忍辱是男儿】
《朝天忏》中说: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由此可见,忍是迈向成功的决定性母亲。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古代圣贤者孟子对忍什么,怎么忍的具体描写。忍过这些之后方为人上人。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出河盖世兮。实乃千古一绝的英雄,是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之首。以一敌首,另敌人闻风丧胆。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项羽一生都缺乏“忍”。起兵抗秦时缺乏“忍”,若不是有他叔父项梁管起来,不知中国历史将会怎样改变。对秦兵卒不能忍,坑杀降卒,残暴不己,最终先去民心。乌江溃败,不肯过江东。不知东山再起,还是不能忍。如果说项羽“不能忍”是他自身的主观因素,那他遇上了一个最能“忍”的刘邦,作为对手可真是倒霉。
刘邦跟项羽比,用现在的话来说项羽就是个“高富帅”。而刘邦刚起事时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但他有一点置对手于死地,那就是“忍”或者是“脸皮厚”。刘邦真乃天下古今的大忍者!攻入咸阳他一改之前的本色,
一不碰美色,二不贪图财宝。说他难道不想吗?他能不想要吗?但他不但没碰,还将其拱手送给了项羽,为什么?因为“忍”。新丰鸿门宴刘邦跟懦夫一样,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儿跑了,甚至后面叫人家项羽打得老爹和媳妇都不要。但
历史却让刘邦笑到了最后。所以苏东坡才评价到:高帝之所以取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已。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也是位忍者。他曾像懦夫一样甘愿受胯下之辱。因为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也评价刘邦:大忍之人必有大志。因为他自己也如此。还有越王勾践,忍着亡国之耻,一国之君甘愿为阶下囚,忍辱负重十余载,卧薪尝胆,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创一代霸,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有时成功与失败,只有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大丈夫能屈能伸,包羞忍辱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