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徒相关作文

【篇一:为了告别的纪念】

2020年4月4日,一个应该像1937年7月7日、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18日、2008年8月8日那样被记住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最适合成为哀悼与纪念在这次疫情中死去人们的日子。当我得知哀悼的消息后,曾无数次设想过它的形式:献花圈?主席发表讲话?还是默哀?事实证明我一个也没猜对。早上10点整,我正在打着篮球,忽然尖锐的笛声从天边响起,划过城市的上空,到达每一个人的耳畔。我赶紧站好,同时看见身边的每个人也都静静地肃立着,像虔诚的教徒——我曾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看到过类似的情景,那里的教徒在祈求神灵的佑护,而我们只是希望死去的人们能够走好——这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是对生命的尊重。

笛声如泣如诉,路上的车鸣也不断加入,使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片,笼罩整个城市。虽然笛声有些刺耳,但我却觉得它是一首挽歌,是一首安魂乐,它已经超越了那些华美的乐章、精致的歌曲,超越了教堂里无休无止的赞美诗,它更像是一种永恒。虽然它只有一个音符,一个曲调,但它包含了所有的喜怒哀乐,向人诉说着这个国家在这一次疫情中的一切。它没有歌词,歌词早已写进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此时只需要心灵的共鸣。

笛声结束了。我祈求,三千多条在这次疫情中无辜逝去的生命,走好!保重!特别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你们对得起“中国人”这个称号!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都是芸芸众生,你们却做了英雄才能做的事。

在历史的推进中,能够传递的只有记忆。这个国家会永远记得你们。

这次疫情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人心的丑恶与良知。有的人倒卖口罩、提高物价发着国难财,有的人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有的人退缩,有的人逆行;有的人彷徨,有的人笃定……这就是此次疫情的众生相。真的,这次疫情我们得到的太多了。

但也失去太多了。这次的死者中很多都是守法的好公民,很多都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很多都是好丈夫和好儿子,但他们都不在了。他们看不到中国真正崛起的那一天了。我为他们惋惜,只能在声声鸣笛中与他们告别——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7年前,非典肆虐,当时的70后和80后保护了还只是孩子的90后;而今年的新冠肺炎,已经长大的90后又再保护我们00后。那么将来呢?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这个特别的纪念,我们这一代要纪念什么?

【篇二:灵魂的温度】

基督教徒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死亡其实是灵魂离开了肉体升向天国。其实,基督教徒所说的灵魂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记忆,包括他的性情、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胡适在一次与友人的辩论中说:“没有了思想,什么是我?”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想是人作为一个个体最本质也最珍贵的东西。

然而,人性的冷暖反应了灵魂的温度,当下有些人却已失去了火热的人性,徒留一个冰冷的灵魂。放眼当代,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传播的不再是人与人亲切友善的问候而是铺天盖地的“键盘侠”,老人摔倒后得到的不是关切的问候而是“碰瓷”的冷嘲热讽,更遑论对明星的肆意抹黑、对国格的嗤之以鼻、对他人的恶意揣测……历史回眸,我们悲哀地发现这个时代冰冷的灵魂随处可见,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他们成了掠过这个时代的冷漠而绝望的风。

究竟为何灵魂丧失了本有的温度?原因可能在于当代人社会性的渐渐缺失。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的数字时代,也习惯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与虚拟的社会交往,面对冰冷的手机屏幕久了,渐渐每个人都仿佛将灵魂装进了手机似的,忽略了本来十分重要的社会人文精神。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在谈及人工智能时表示,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失去了灵魂温度的人正如“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是社会迈入缺乏互相关爱导致的恶性循环中。

若整个社会都在渐渐变冷,还有哪个人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守住温暖热烈的灵魂?只有一个方法能治愈,那就是提倡人性关怀,用一个灵魂去温暖另一个。如果没有阳光雨露带来的生机,地球就无法成为繁荣兴盛的乐土,相类似的,如果没有人性的关怀带来的温暖性灵,社会就无法趋于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和谐友善。我们知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我们知道,人性本善,性近习远,我们更加知道,关怀带来的春风会吹化心底结下的坚冰,真诚付出的微笑会收获脉脉流淌的情谊。

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感情,无法得到灵魂的温度,因此它不能被称作为人,而人类正因有思想、有温度才能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陆上。请用温热的灵魂去关爱与帮助那些失去温度的灵魂吧,社会的和谐友善将最终被我们千万个紧紧相连的灵魂共同织就。c

【篇三:我心目中的马相伯】

二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之水源远流长,扭转乾坤,造福于民之事层出不穷,如同一只只小船漂浮在湖泊之中。

在我心中,曾竖起一只风帆,乘风破浪。那船上——马相伯曾激励我成长。

他——马相伯,一位年近百旬的老人,虽然在中国的史册上不曾出现他的名字,虽然至今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旧中国多灾多难,而他,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报国之路。

他自幼在教堂学习,在天主教的旗帜下,与弟弟成为教堂内有名的天主教教徒。但尽管如此,他却受到了外国人士的轻蔑。就这样,他内心淳朴的爱国火把被点燃了。他几经周折回国,致力于爱国运动,想以此改变中国的命运。可就是天不随人愿,那次运动失败了。他又回到了那熟悉而陌生的国度。

他反复思考探索,他终于明白了,振兴中华,首先要治根,治那腐朽落没的政治,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由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决定毁家兴学。他把自己的土地无偿捐给天主教,只愿能使其成为一个学校,自己在其中教学,自命名曰:震旦。

震旦的建立,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慰。他每日在学校中讲学。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他教学生们学习深奥的拉丁语,凡事亲历亲为。他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有爱国之心,愿为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都能在他的门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增加了,最多时已达到了七十多人。他从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支持学生的观点。劳逸结合,中外共学。

可就在这时,他的弟弟去世了。这使他悲愤欲绝。他的弟弟!与他情同手足的弟弟!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弟弟!却离自己而去!这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实啊!但他马上从悲伤中挣脱出来,又投入了教学之中。

生活又如多事之秋,谁知天主教教徒毁约在前,逐人之后,使得马相伯师生们无处教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涯。

在流浪过程中,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一块地,并在学生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学校——复旦。取自恢复震旦之意。

他在复旦内教学,培养了不少国之栋梁,例如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华之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他99岁时,他去世了。在临死时,他泪流满面,说:“我是一只狗,叫了一千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马相伯——一代宗师就这样去世了。

在人生的路途中,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不能放弃。只要相信自己,希望就永远存在。马相伯有如我心中的一颗明星,虽然光芒并不耀眼,但却在我最黑暗的时候照亮我前方的路。

马相伯,我心中的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