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一刻,我流泪了】
自古以来,流泪就被人们看做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流血不流泪”,但我认为:并非所有的眼泪都是懦弱的表现。
我是一名男生,但我却流过泪。
有一次,正赶开学之际,我们手里捧着一本刚发下来的历史书,随意翻了一下,这一翻不得了,我看到了这一段文字:中国分别于1964年和1972年成功的发射了人造卫星和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心里激动了好久好久,于是我又接着看,我看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时,我流泪了。因为我知道中国所走的每步都有力的证明中国是步向成功的,发展飞快的国家。
我又继续翻,这一次,我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看完之后,我的心里非常的伤心,那一刻,看着中国又重新走向衰落,我又流泪了。但是我坚信中国一定会战胜暴雨,重归光明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看到了中国成功的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人们从两个“凡是”中揪了出来,我的心里激动极了,那时,我再一次流泪了。
我这眼泪,不是懦弱的眼泪,是自豪、激动,伤心的眼泪。从我的眼泪中可以看出中国历经的大事,中国由衰落到成功的历程,也可以看出中国是如何战胜乌云、暴雨(黑暗),撒下光明的种子,那一刻,你也就明白我为什么会流泪。
【篇二:梦回大唐】
坐在广阔的演出场,清风拂面。霎时,便仿佛梦到了大唐的兴盛与衰败。终究,是引得一番感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讲的,便是杨贵妃了。本是盛世之际,却因为一个人,慢慢衰落了,世人终是觉得她是一个祸端,可不曾想,一份深情,就隐藏在这逐渐衰落的唐朝中,化为悲剧。
看那扮演杨贵妃的演员,终是在那上面抛下来的铁环中长袖飞舞,坐着、立着、倒着,各种姿态,灵活自如,甚至用一只脚就可以倒立在那铁环之中,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千万种姿态,是她用心凝华成的。雷动的掌声,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是,不管她怎么努力,再也够不到一个人了,使出千姿百态,她都碰不到他了。是呀,再也碰不到了,她眼中的泪,不停地流落,一种柔情挂在脸上,可他照样是见不到。本来,已是阴阳相隔,恍然两世,怎么可能相见,再说一句话呢?
忆往昔,“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她,又怎料是这个结局,生离死别,假装忍者不说自己是有多难过。算了,既然已经离开了,已经走了,那就走吧!干脆走得彻底一点,不留任何痕迹,不带一片云彩,就这样,像风儿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渐渐远去,好像从来不曾来过,又好像在他的心里,洒下了一点槁木死灰的背影。
一道刺眼的光穿过,我的梦,醒了。
【篇三:传统节日衰落谁之过】
在时下的中国,我们会发现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而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在渐渐地被我们所冷落。相比“洋节”我们自己的节日似乎在日渐衰落。
传统节日的衰落,政府与社会的不重视是难辞其咎的。在物质文明日渐丰富的今天,标榜着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在一点点抛掉他的文化底蕴。韩国将端午节申遗成功,无疑给了每一个中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在惊诧与忿怒之余,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正是由于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不重视,正是因为政府没有对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才使得这一出申遗的闹剧得以出演。
不可否认,西方文化的冲击也是造成传统节日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也随着宗教的传播而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再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越来越了解西方的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加之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而大吹大擂,宣传“洋节”。使得这些外来的节日渐渐开始占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得“洋节”渐渐成了“国节”
但问题仅仅只有这么简单吗?我想问题绝不止于此。
究其本根,传统节日的衰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不理解,不自信。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号。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只要是“舶来品”便高高捧起,只要是“国产货”便狠狠摔在地下。文化领域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文革”时期,凡是与传统文化沾边的都打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在当今,人们将传统文化视为深奥而束之高阁。这种不了解便带来了不自信,进而让我们渐渐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认同。最后就造成了原本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落入他人之手,成了别人的节日,而被我们遗失。
不过我相信,这些传统节日并没有真正的衰落。不论是除夕的团年饭,端午的龙舟赛,还是中秋的月饼,都如同一个个意象,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只要我们去重视,去重视,去重拾,就一定能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光采,就一定不会让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源流在我们手中干涸。
【篇四:考试前的趣事】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谁曾想寒假竟已进入了尾声,望向窗外的漫天飘雪,我却不由地怀念起考试前的某天。
那是个雨天,窗外的雨淅沥沥地下着,可这一次,却不能为我抚平内心的不快。窗外不时传来一阵泥土的芳香,吊着我们这群“饿狼”的胃。已经快十一点五十了,再不下课以我们的扛饿能力是会出事的!就算他们不饿,可也顾及下我好吗?我一代沙雕班长就快饿死了亲!隔壁万年最后放的五班都放了啊!像是察觉到我们莫得生机了,亦或是良心突然发现,语文老师竟然放!我!们!吃!饭!了!我和一群小姐妹急忙奔向厕所,聊天。
“母夜叉(语文老师)终于放人了……不行,饿死我了。”身旁同去厕所的一位女生说道。
“唉,今晚又要熬夜写作业了。”我伸了个懒腰,继续说道,“我妈又要催我早点睡了。”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噢噢噢……我赞同旁边苏同学的观点。”身旁的另一位同学竟哼起了n久以前音乐课上学的一首歌。
“英语老师也跟着语文老师学坏了!学什么不好,偏得学这个。”不知从哪里跳出来的同学说道。
“就是就是!说好的一张卷子呢!”身旁的女生说道。
“佩奇”同学忍不住了,甩了甩自己的头发,摆好自恋的pose说道:“噫~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英语老师跟语文老师相处快一个学期了对不?”
我们七人齐齐点头。
“笨蛋!有句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语老师跟语文老师相处那么久了,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到一些‘好’习惯。”说到此处,她又摇了摇头,表示她的“惋惜之情”,“就是英语老师在我们心里不白月光了嘤嘤嘤。”
“呕……”“仁贵兄”装作要吐的样子,“你还能再恶心点吗?”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佩奇’你被嫌弃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仁贵兄”的发言过于真实,连平常很佛的“鸡汤之母”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等等,我突然察觉到一丝‘杀气’……”我小声开口打断了她们的对话。
“佩奇”小心地环顾四周,小声开口:“第三个隔间有人,看鞋应该是语文老……”
“靠!”还没等她说完,我便急忙捂着她的嘴,拖着她跑了。逃命要紧!最后我们才知道,真的是语文老师!
小学时光就如同一朵花,盛开,衰落,盛开……直至死亡。而今,属于我的小学生活,也快到最美的花期了吧……可这次,没有了衰落,而是直接消散于时光之中。
【篇五:我的兴趣】
兴趣这件事情,常常都是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的。
小的时候,兴趣、理想和愿望这些往往都分不清楚,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也不明白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于是傻傻的,自以为兴趣就是要为之奋斗的梦想。
可是小的时候,我们的梦想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的。当老师、当医生,还有最常挂在嘴边的,长大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那时候单纯的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去为这单调乏味的世界做些努力。
可是长大后,随着对这世界的了解深入,我们越发的不想按着常规去生活。我们开始喜欢上那些常规之外的东西,比如摇滚,比如肚皮舞,再比如,在纸媒发展日趋衰落的时候,开始想要静静地写本书,写些文章给懂的人听。
这大概是时间带给我们的改变吧,悄无声息,悄然而至,却又随之消逝,留下的,除了坚持,还有心底的那份信念。
我的兴趣,也是一直在改变,可是我却从来很诚恳,喜欢一件事,就要认真的把它做好。
【篇六:诗人杜甫的作文】
幽窗棋罢,月下独酌,品一杯酒,酒中融化的便是今夜的星月,盛唐的一片天。
风还是千古不变的风,带着历史苍凉的味道,它不曾忘,是谁在岸边喟然长叹,抽刀断水,而那明月也欣然赴约,应诗人举杯之邀。纵马天涯酒万樽,终还是在飘然中走得滞怠了,那么,就轻轻松松地趁着又一次酒醉朦胧,去抓水中月吧,顺便也讲自己送给那清冽的一泓月影,化为满天繁星。
李白是盛唐的化身,浪漫的诗人妙笔生花,一夜飞渡镜湖月,而盛唐鱼龙潜渊,鹤鸣九皋,江山在望,万民是若。只不过这繁华底下,涌动着暗潮。安史之乱后唐由极盛的顶峰衰落下去,而李白,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顶峰,即使身在兵荒马乱之中,深庐翠屏之后,他的是诗,尽管惆怅万千,仍然是盛世风韵,大气磅礴。没错,李白是骨子里的贵族。
诗人并不洒脱,他的愁,亦是铺天盖地,让心无法承担其重,只好置其于天地间。多情的人们只传诵着他的驰骋千里任凭心意,却忽视了他的万古愁。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有块垒,抱负万千,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当他代表的文化与杜甫的现实主义碰撞,历史的车轮也停滞了一下,发出沉重的叹息。
杜甫也是个爱漫游的人,年轻时裘马颇清狂,和李白十分相似。李白的轻灵张狂下实则掩着一颗悲苦的心,而杜甫的悲苦沉郁里,却更多一份厚重,颠沛流离中能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背后,是逐渐衰落的唐朝,他的一生,和他笔下困苦百姓一样,水深火热。正因如此,你不得不惊叹诗人的顽强,现实世界的崩塌,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念。如果他是目不识丁的愚人也罢了,如果他是不明世事的糊涂人也罢了,可他偏偏那么清醒,清醒得看着一个王朝自内而外的陨落,却仍然惊人爱着这个残缺的江山社稷,在贤人遁世弱者退缩时,他仍然在呐喊,饱含希望。
李白,或是杜甫,也许在他们心里,更希望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济世救人,无力正乾坤时,随手写了几句诗,却因此而名垂千古。这是文学的幸运,又是命运的嘲弄和悲哀。
李白杜甫一相遇,便让人从盛唐王朝看到它寂寞的终点。
【篇七:我心中的李杜】
“昔日乘马去,今驱万乘来”的李白,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做“翱翔蓬蒿之间”的斥鷃;他是“双睛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飘到天顶去探寻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奔向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而走向仕途。后来,他呐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又浪迹天涯了。
李白想游,会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想家,会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想上天,会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李白好剑,会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好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客路塞外,便说“明月出天外,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即便是在朋友家中,仍然不妨碍他高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政坛的失意,使他诗坛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他无边的自由。他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相信,总有一天,他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李白不会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那一个晦暗的时代,有一人是唯一的明灯。他便是杜甫。
杜甫没有青年,他给人的形象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年少时,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暮年时,他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他不曾想过“长风破浪”,也没有机会“直挂云帆”。
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批判中带以忧愁,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短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回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
秋上心头,一半是那乡愁,剩下一半化作忧国,提笔落墨,便是一片悲秋。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你唱出的是唐朝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
李杜啊,你们留下的诗篇让我细细地品尝,你们高高的身影让常我痴痴地仰望。
【篇八:为痴者狂】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是甚多不满的。
看完《红楼梦》的时候,我似乎还沉浸在黛玉死前的悲愤中,我似乎看到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被自己的固执逼得无路可退,我似乎还看到宝玉痴傻的模样,欣喜的娶他心中的“黛玉”。
黛玉死后我就开始怀疑贾母是不是真的疼爱过黛玉和宝玉,贾母面对两个自己疼爱的孩子怎么忍心这样拆散他们,难道仅仅因为黛玉不是一个适合做主母的人吗?我常常会假设如果黛玉和宝玉私奔了,那么他们的结局是不是就圆满了。可是仔细想了想后,如果他们真的私奔了,那么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是由从小娇生惯养的宝玉去干活来支撑家庭还是体弱多病的病美人黛玉呢?而且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私奔是不被世人认同的,那么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就不只是贾母了。而是封建制度下深受毒害的人民百姓,所以贾母所为也有了不得已的理由了。
我虽然惋惜黛玉宝玉的爱情,却也深深的同情着宝钗,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顶着黛玉的名嫁给宝玉,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爱情,可悲的是宝玉心中仍然只有黛玉,最后宝玉还出家了,这个可怜的人儿最终也未得幸福。
凤姐的结局也是不甚悲惨,一个从来就眼高过天习惯高高在上的人,最后也落得无处安身的下场,但她对巧儿的爱却让我深深地感动,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即使是凤姐这样心狠手辣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疼爱温柔的。其实说来凤姐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当一个女强人,太过软弱只会让别人难以信服,所以只能逼得自己心狠手辣一点,所以别人都敬她怕她却不喜欢她。相信她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尽管她什么都有,这大概就是高处不胜寒吧。
在《红楼梦》里我们看见一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国家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写出了一个大家族在封建时期的状况。用贾府人的经历叙述了贵族人的身不由己和內弱外强的假象。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揭露当时的社会制度的黑暗,人人为家族谋取利益而牺牲自己,宝黛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权利金钱的利诱下违背道德违背良心。
对于宝黛的故事我也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大概他们的故事就是大观园里的一场红楼梦吧。
【篇九:红楼梦读后感】
我虽不是生活在书香门第之家,但早已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来也怪,我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许多书。书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它就成了我的私人“书屋”了,承载了我的梦。书屋里的书并不是很多,我最钟情的当属《红楼梦》,读它,让人百味杂陈,恍如一梦。
曹公的鸿篇巨制《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舞台。我想,与其说它是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缩影,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朝代衰落的缩影。读完《红楼梦》,我不觉泪成诗行。黛玉终落了个“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惨结局,想到她《葬花吟》里的花落残红,想到她的求而不得,终落得个香消玉殒,我不觉潸然泪下;宝玉是后知后觉者,经半世繁华终出家做了和尚,令人徒叹奈何……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绛珠仙子的话,是不是黛玉红颜薄命,多愁善感的原因?钟鸣鼎食的贾家落得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是不是宝玉尚未领悟到金陵十三钗,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的含义?
黛玉葬花,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让我印象深刻,更让我怜惜不已。花盛之后,春颜不可留,凋零衰落乃是自然之道,葬花究竟为何?是因为洁过世人,超凡脱俗?是不忍其被沾污,乃掘土埋之?扛一锄头,携一花袋,树下葬之,你就是这世间的绝色仙子啊!你是多么的灵慧秀黠!想到你红颜薄命,我又不禁悲痛莫名。想到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句而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再说宝玉罢,不慕功名,不肯入学,终不入贾政之眼。世俗之人皆道你外清内浊,可大观园中匾额上沁芳、有凤来仪、蓼灯花溆、衡芷清苦、红香绿玉等才藻词句,有谁能敌?叹只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啊!
如此天赐良缘,却没有好结局,好不令人扼腕!宝黛的红粉痴恋,不被世人所容。虽青梅竹马,木石之盟,又怎奈封建社会所认同的金玉良缘啊。生不逢时的爱情,在权钱至上的时代,只能被扼杀。只可叹,宝玉到成亲那天都还以为坐在轿上的人不是薛宝钗而是自己的林妹妹。只好应了自己的诺言,出家做和尚去。而黛玉气死,也应了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谭陷渠沟”。可叹,可叹!什么功名,什么财物,什么权利,都付之东流,终成空!
又道那王熙风,害死了尤二姐,却在世人面前留下贤惠之名,而苦了尤二姐命运不济,落了个遗臭万年。贾府啊,是罪,是善,又怎么说得清、道得尽?可怜那尤二姐,自刎于柳湘莲的鸳鸯剑下,讽刺极了。
而当今,又少把爱情建立在钱权之上的人吗?又少尖酸刻薄、两面三刀的人吗?这世界,有罪也有善,我们只能用心去品味,去甄别。
啊!红楼梦,梦一场!一个故事,一场孽缘,几个青春少年,叫人悲,叫人痛,叫人懂得人情事故,懂得世态炎凉,也教会了我走好人生,不留遗憾。
合上卷帙,走出“书屋”,如梦方醒。抬首,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