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相关作文
请相信宽容的力量作文700字08-10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确实,只有你有一颗宽容的心,任何的假丑恶也只不过是尘埃一粒,转眼即逝。从古至今,宽容的品质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提起宽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确有此典故: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妾,妾耐不住寂寞与家里仆人偷情,王安石知道后隐忍不发,用善意的方法提醒妾,交谈后赠与白银千两,让她与仆人远走高飞;文将...
缩写《草船借箭》作文250字08-06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一天周瑜在和谋士们商量军事的时候,让诸葛亮尽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还在周瑜的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让鲁肃调遣了二十条船,并且还让他在船上布置好的草把子,每条船上还有三十个军士。诸葛亮还请鲁肃在那时和他一块去取箭。这一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而且天还是不亮的、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们擂鼓大喊。曹操下令说雾太大,看不清对方的虚实,不要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向曹营这边来的船...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500字08-03
周瑜对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早已心存妒忌。挖空心思地想害死他。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问道:“先生,我们要和曹操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呢?”诸葛亮立即回答:“弓箭。”“但现在军中缺少箭只,想请先生造十万只箭,希望不要推迟。”周瑜委婉地说。诸葛亮反问道:“都督什么时间用?”周瑜问诸葛亮:“十天可以吗?”诸葛亮说:“十天必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周瑜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诸葛亮又说:“我愿立军令状...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900字07-26
《三国演义》这本鸿篇巨著,我在学习之余用了两个多月才读完,但是收益匪浅,不但了解了历史,收获了乐趣,还领悟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分天下,最终三国归晋的历史,在这一个世纪的乱世中,英雄豪杰辈出,发生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著名典故。之所以称此书为小说,而不是“通史”,是因为书中把许多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进行了修改和艺术加工,蕴含了作者的感情,体现了人物的...
论度量作文700字07-24
古语有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但我认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量,是计量单位,量的是人之品格,度量的是人之心性;度量,是哲学语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超过界限,将引起质变。由此观之,度量是良人之品质,是善人之美德。成物者,必有度。你或许见过一条小溪因旱涝而干涸或泛滥,但你绝不曾见磅礴的大海枯竭或泛滥。你尝试过把一勺盐加入一杯水中,的确很咸,但你手鞠一掌盐撒入湖中,湖水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1200字07-20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深思,从而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由于我平时非常喜欢听百家讲坛,在此借机开讲我的一家之言。(一)性格决定命运:张飞之糊涂死张飞是三国中的草莽英雄。他讲哥们义气,性格暴躁,鲁莽行事,不计后果。当张飞得知关羽的死讯,急于报仇,逼大哥刘备发兵东吴。同时还命令手下两位将领范疆、张达三日内制成白旗白甲,三军穿孝服讨伐东吴。二人说白帛一时难以筹...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07-14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新一代新少年阅读这本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当我读完这本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和历史杰出英雄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时代,被后人誉为中国小说章回的鼻祖。他写的《三国演义》这本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争霸,最终被大将...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50字07-0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豪杰辈出的乱世三国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风流儒雅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就连大名鼎鼎的苏轼这种豪放的诗人也忍不住手痒,挥洒笔墨,为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成为自己的代表作。我欣赏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他手摇羽扇,头绾丝巾,谈笑之间百万曹军灰飞烟灭。在历史诸多方面,周瑜远比诸葛亮有名气。周瑜不仅腹有兵书,更精通音乐,大多数人都知道”曲有...
你有针尖,我无麦芒作文800字06-30
气量,是海纳百川之包容;气量,是天容星辰之璀璨;人不知而不愠是气量,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气量,容他山之石是气量。大度的气量对于个人乃至国家的成败兴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度,成就国家兴败。自春秋时期一直流传至今,被人赞为佳谈的”鲍叔举荐管仲”的故事想必家喻户晓。鲍叔任相后非但没有刁难管仲,反而将他举荐给齐桓公,使其担当重任。因为鲍叔的心胸宽广,齐桓公不记仇的大度气量,成就了齐国千秋霸业。如果不是大度的气...
态度决定成败作文750字06-22
魏巍的《为学》中有一句话:“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态度端正就一定会有收获。反之,如果态度不端正,就可能会一败涂地。可见,态度决定成败。古往今来,因态度决定成败之人数不胜数。三国时期的周瑜自持才高,眼中没有对手,却步步让诸葛亮占得先机,只得在临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周瑜会输给诸葛亮,是因为他真的无才无德吗?并非如此,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