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相关作文

【篇一:关于微信朋友圈的作文】

【篇一:关于微信朋友圈的作文】

每次外婆叫我吃饭时,我都要说这一句话,而外婆总是一脸疑惑,却只是嘀咕几句,便坐回饭桌等我。

犹记得那天傍晚,余晖从回家路上的香樟树上跳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我的肩膀上,我的书包上,最后落在地面上,溅出一片片小光斑。微风蹭着我的脸,痒痒的,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了。

到了家门口,平时不善交际的外婆竟然坐在人群中聊天!呆立了三秒,方才去提醒外婆该回家了。谁知?她老人家却引用了我的一句“名言”:“等一下,我刷朋友圈呢!”

我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好好好,我等一下。”没过一会儿,外婆便抬头挺胸,大步流星的跨进了家门。

一进屋,我再也忍不住了,恨不得在地上打起滚来笑。外婆摸不着头脑:“我刚刚是在刷朋友圈啊!你笑什么?”

“外婆,朋友圈不是指现实中的朋友围在一起,而是手机上一个叫微信的软件中的一个功能,能让你知道身边人的新鲜事。”

“我可不明白,手机什么的我也不懂,我做饭去了。”外婆沮丧的迈进厨房。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地笑了起来。

几天之后,原本吃完晚饭就会出去散步的外婆却一直躲在房间里,还把门反锁起来。妹妹也总时不时的向我傻笑,还经常和外婆嘀嘀咕咕的。整个家似乎笼罩了一层迷雾,神秘兮兮的!

一天晚上,趁着外婆洗衣服,而妹妹又在看电视,我小心翼翼的推开了外婆的房门。

床,椅子,衣柜,桌子……没什么呀!不对!桌子!桌子上有一部智能手机!

点开屏幕来。好呀!竟然还上了锁!我失望的放下手机,四处看看,除此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奇怪了呀?

外婆又不会用智能机,那她整晚整晚的躲在房间里干什么呢!我苦思不得其解。

不久,我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做完作业,看时间还早,便打开微信,刷起了朋友圈。刷着刷着,我的眼眶就湿润了——“颖颖,外婆想你了!”

天啊!外婆学会了刷朋友圈了!

浅浅的月光流进我的窗户,漫到我的梦里,柔柔的,暖暖的。

外婆戴着老花镜,端坐在桌前,正在僵硬的戳着手机上的按键。她是那么认真,那么慈祥!

此后,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便有了外婆的动态。每当点开朋友圈,满心的温暖都溢了出来。

【篇二:关于微信朋友圈的作文】

新世纪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研究。

现代社会青少年普遍玩QQ然而现在大多数中年人更喜欢微信。微信中比较特别的功能就属朋友圈。但又试问这种朋友圈真的真实可靠存在么?

追溯到初中三年乃至小学六年,我们难道真的真正明白朋友圈的意义吗?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我们最初的理解--朋友圈就是所谓的许许多多的朋友组成的圈子,有所谓的知己和闺蜜。

现代的人将那些只在朋友圈晒晒照片晒晒许多事情的便视为朋友,更为离谱的将微信上的好友认为是“朋友”。朋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那些嘴上说说背地里却道你的不好?那些平日里与你形影不离一旦分开一段时间却只像是似曾相识的两个人互相擦肩而过而已的人?你试问你自己小学或者初中和你关系最好的那个人还在你身边吗?你们现在还联系吗?你们见面还互相打招呼吗?

曾经在书中看到一个类似的统计,一位初中女生到了初中与小学同学联系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据统计,刚进入初中的时候,遇见老同学很高兴,关系似以前一样--或许那是因为在新的环境下感到陌生与迷茫。但随着时间地慢慢推移见到初中同学更为亲切,而见到小学同学则感到越来越陌生,甚至选择了躲避。

在许多人看来初中三年与高中三年的友谊十分的珍贵与稀少,将那些经常和自己玩耍的人当做朋友,也就逐步构成了一个朋友圈。

朋友圈,在我看来便是一个圈子将所有的朋友集中在一起。你可能会问所有的朋友怎么会全部在一起,我想说那是会有一个前提--真正的朋友圈要有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圈不需要任何语言去描述而是自然形成一个无形的圈子,真正的朋友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而不是在朋友圈里晒自我。

朋友圈对我们来说利有多少弊又有多少呢?

新闻曾经报道过一名女子在出车祸之后不是打电话找救护车而是拿出手机自拍一张发到朋友圈。朋友圈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但是或许对于部分人朋友圈交友会更容易些。

在这个社会时代,朋友与朋友圈之间的关系有区别,但我们是否又该反思我们对朋友圈是什么样的态度?

【篇三:关于微信朋友圈的作文】

天涯成了咫尺,只是少了言语。

——题记

圆圆圈圈,圆圆圈圈。一个朋友圈,网住人们的思念,一个朋友圈牵涉人们的心田,一个朋友圈,只留下自己沉默的语言……圈多了,或许绊住了我们的语言,圆多了,或许也锁上人们的心田。

依稀的歌声传入“曾经是围绕在一起,无话不说的兄弟,现在难得再相聚,却都已低头不语,你拍照分享朋友圈,觉得最有意义,却忘记把简单快乐的留在这里……”袅袅余声,如同涩涩的柿子,给人留下难言的酸甜。时间太细,指缝太宽,不知觉初中毕业我们已分别三年,三年的思念、挂念占满了我们的朋友圈,只是圈中一条条问候多了几许精致,少了一丝真诚;一份祝福多了几分重复,少了几缕真情,只是……只是再到我们相遇,已不知从何说起。难得的同学聚会来得很齐,如同十五的月亮整整齐齐。然而人手一部手机,人没有言语,手机占了先机。留念往昔?拍照、分享、点赞……流程以下,是我们不再热情的心。热闹的饭桌上手机林立,但听那,四起的快门声扬在耳底,上汤,拍汤;上菜,拍菜,直到把热菜拍成冷菜而已!或许可以说朋友圈中的距离成了友谊,而面对面我们的距离成了友谊!无言漫步,我想问朋友圈把那份快乐爱笑的你们,都丢在了那里?

如果说朋友圈中的天涯是咫尺,那咫尺天涯的你们还好吗?

细碎的叹息,沉默的身影“曾经回到家,总要关心爸妈的身体,现在却不停盯着,让你沉默的手机,你总会花很多时间点赞在人群,却忘记对爸妈说声我爱你……”那是父母苍老的背影,他们不在你的朋友圈中,你也不要找寻。他们的距离真的只是一手圈的距离,你望着朋友圈回复消息,他们却在看着你。人在一起,朋友圈却让你们的心远隔千里。在过年的聚会上大家欢聚一堂,可欢闹的背后总有叮咛的提醒,笑声停滞几分钟,抿了抿嘴角,从因欢乐而脱下的外衣中摸出手机,凝神望几眼,随后手指翻飞……等再次抬头,朋友圈的消息提醒仍响个不停,留下的是父母亲朋遥远的背影。这是如今的中国,这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这是朋友圈中最遥远的距离。而我却想说:手机不是你的情人,不需要你的爱怜珍惜,而父母是你的亲人,需要的不是你朋友圈中的访问而已!

朋友圈中的字符太轻“轻”,请放下手机,对父母“用力”说声我爱你。

成年的鸟儿总要离巢,成长的我们总要离开家长的怀抱,一切过后我们心中永远记着家的好,然而家不能用手机称量,亲情不能用朋友圈来依靠。消息过后,留下的是心中的空落,朋友圈带走了的不仅仅是一份回复而是火热的心。社会不断飞跃,科技也日新月异,朋友圈本为拉近人们的距离,却发现它将我们的心远离。回复多了,情也淡了,单调的语言,表达不出我们的思念。“以为最远的距离是失去你的消息,以为最近的关系发着信息,以为最美的风景是照片中的记忆……”寂寞歌声中带着压抑,但更不要忘了听下一句:

“放下手机,让爱回到生活轨迹……”

曾经是寂寞带走思念,而如今却是朋友圈带回想念,可是纵观社会,朋友圈的“泛滥”已经让真情不再可贵,那朋友圈中越来越疏远的朋友关系也让我们警觉……当朋友圈的消息堆叠成为丈量一切的距离,请放下手机,从圈中回到我们的怀抱里!

正如歌中所唱:“放下手机,让爱回到生活的轨迹。”而于我们而言,请让朋友圈中的距离回归故里。

【篇二:何为孝】

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孤单的父母,相伴的为孝;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患病的父母,照顾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孝”的方式也在日也更新。如今,随着“微信”等聊天平台普及各家各户,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在这上面逐渐展现出来。

例如,母亲节这天,很多人们在上面晒出自己送给母亲的礼物和祝福。虽然,这看似满满的孝,却引来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说,要为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发朋友圈的功夫还不如给妈捶背洗脚实在。如此巨大的反差效应,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难道把祝福发到朋友圈母亲就一定感受到了孝了吗?反之,如果既发了朋友圈,母亲又感受到了孝了呢?

其实都不然。就拿我的母亲来举个例子吧。我的母亲算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时不时的也会发个朋友圈来让网友们点赞。母亲节这天更是如此,母亲也像别人一样发了一句祝福给我的外婆,句子很朴素,但却直接地表达了对外婆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虽然这一句小小的祝福显得如此平常,但也在自己的心灵上得到了慰藉。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如此每到工作假期,母亲都会去外婆家一趟看望她。每当外婆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母亲也会第一时间问候。我想“孝”就仅仅如此简单罢了。

孝,在字典中为社会学意义的名词,是指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目的是繁衍后代。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孝”只是一个代号,关键在于你是否做了,是否只是表面动作,而不是真心的!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国,才会使人们安定下来,正因为是他孝敬母亲,才会如此。人若无孝,为何要说他是人?因为这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那从哪里说德,说他为别人着想更不可能!什么是德?自古以来,人以孝为先。既然不孝,何谈以德?只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师,才会懂得为他人着想。所以,我认世界上的弟一美德,是孝。可见,孝在中国有多么的重大的深远影响。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孝,说简单也简单,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孝,不需要所有方面的满足,更不需要花言巧语,需要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漫漫人生路,孝,在悠然的午后阳光中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光中品读,在微明的晨曦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篇三:朋友圈】

地上落得满地梧桐,残叶被卷起,在空中肆意纷飞,摇曳着又飞回地面。鞋子踏在地上,听得好几声脆响。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枝丫,惹人刺眼,令人晕眩。

而这些是不能被这个赶路的女人注意的。她乘着外出打工的热潮,出了乡。今天是第三户人家,她再不被聘用,就要回到那个闭塞的小村庄了。想想朋友圈里那些姐妹们在庄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摇摇头,她不甘做那样平庸的村妇。虽然文化不高,但保姆这件事自己也是应付得来的,况且听说这家女主人是同乡。

她搓搓手,简单的理过发髻,拉拉洗得发白的外套,便敲门去了。她的手轻叩在咖啡色的门面上,似是要与之相融了。开门的是位贵妇,水润的脸蛋虽被时光的车轮碾过,却未留下些许痕迹。女人一眼便认出贵妇,莫不是当年一起挑猪食的伙伴?女人很是激动,但怯于对方的贵气,未敢贸然相问。如今看这玩伴倒似比当年更年轻滋润。贵妇却未认出女人,只客气地请女人进去。这段场景,写来真叫人唏嘘。

女人看到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挂着幅六尺的婚纱照,桌边几个同样装扮精致的妇人围坐着,她们在插花。散落的各色鲜花女人都不认识,只认得那一束悠然绽放的乳嫩白百合。

贵妇向围坐的朋友介绍了女人,转而向朋友们抱怨:这么大一个房子,她一个人打扫太累;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她一个人也照顾不来;老公有时会在家招待客人,她入的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总之,作为一个主妇,她的活太多,没有自己的时间,需要女人帮她从这些繁琐脏乱的家务中解脱出来。贵妇的话得到了朋友们一致的附和。她们用挑剔的眼光看看女人,评头论足一番。贵妇是一边舞动着那枚刺眼的戒指一边说的,女人有些受不了;妇人们身上散发出的浓厚的香水味道,女人也受不了;她们用挑商品的眼光看她,女人更是受不了。她觉得自己再待在这,五官都要扭曲。虽说贵妇殷殷相留,可女人还是大略懂得自己的,便头也不回地赶紧离开。

枝头上的最后一片梧桐叶落下,风停了好一会,叶不再打转,慢慢地都堆在了地上。女人深深吸了几口气,才觉得彻底脱离。女人此时想到庄子里的朋友们,她们此时该聚在一起做着针线,闲聊着孩子,家长里短……女人想着,还是那样的村庄,那样的生活圈是自己的天地。

落叶似只与落叶为友,在那个圈子徘徊;百合似只与百合为友,在这个圈子留恋。若是哪天硬要落叶窜进百合,百合窜进落叶,怕是不易相融的。

【篇四:朋友圈】

在人生的紫陌上,时光如梭,风雨如晦,一生的路似乎只踏过几个黄昏,不知不觉,我们携手前行。朋友圈,越行越广。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大器晚成”,几经周折投身文学。当他困惑于能否可以唤醒那些沉睡在小黑屋的国民时,朋友们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忘情地投入到笔战中,抛开个人恩怨,化笔墨为匕首,杀向阵营,为民主呐喊,充当革命的“马前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伟大的人格写照。用墨痕,深一笔,浅一笔,感染了周围无数的爱国人士。

鲁迅的朋友圈,是一群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的文友,一群为坚守民族魂的爱国人士。

他,总是淡泊从容,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这就是一代文豪苏轼。

学识渊博的苏轼,朝中有人嫉恨他的盛名,一心想把他扳倒,在他的文字中寻找把柄,使他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凌辱与摧残,最终,造成了那深痛人心的乌台诗案。

“德不孤,必有邻”,苏轼高洁的情操感染了一批正直的士人。当他下狱之后,爱戴他的地方百姓为之伤心落泪,朝野中那些正直的官员们,包括虽已退休在家,但仍有政治影响力的王安石,也纷纷上书劝谏,为苏轼鸣不平,最终,因为他们的鼎力营救使得苏轼逃过一死。

尖啸的山风于骨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苏轼的旷达是苦难之中修炼的胸怀,也使他随缘自适。

苏轼的朋友圈,无处不彰显着他们那一类人的旷达正直。

一个圈子,一类人。朋友,有着共同的观念而产生共鸣。无谓是否是同龄,只要互相理解,这圈子便会越转越大。

距离并不是交流沟通的障碍,年龄并不是交友的“拦路虎”,而共鸣是能让一群人拉近的最有利的工具。

可见,朋友圈便是一种共鸣,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在时光中永恒,在时光中感受这日渐温暖的阳光。

【篇五:三代人小时候玩的圈】

真正的朋友圈

人们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娱乐,比如在爷爷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滚铁圈;在爸爸那个时代,孩子们喜欢一起耍呼啦圈;在我们这个时代,铁圈和呼啦圈几乎不见踪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青少年们埋头玩着手机,刷着朋友圈,乐此不疲。难道以前人们的朋友圈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变成手机上虚拟的“朋友圈”了吗?我们当然要对这种情况说“不”。

沉迷于刷朋友圈,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现如今青少年中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玩电子产品导致的。在爸爸和爷爷的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在户外和朋友们一起活动游戏,一到假期就三两结伴,出门郊游。而到了我们这个年代,一到节假日,孩子们先是忙于做假期作业,一有空闲时间,就闭门不出,开始玩电子游戏、刷朋友圈。久而久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悄悄上升,近视人数越来越多。那我们何妨不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去和现实中的朋友们亲密相处呢?

沉迷于刷朋友圈,还不利于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前段时间听闻一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不仅整天打网络游戏,竟然吃饭还要奶奶喂。这件事情传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许多网友都批评这位留学生。他的家人说:“他一有时间就上网,认识了很多网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好友,所以性格十分孤僻。”这些话,让人唏嘘。长期沉迷于网络中“朋友圈”,和人们在网络上交流,虽然很方便,容易给人一时的充实感,但长此下去,便会渐渐疏远现实中的好友,进而愈加沉迷于网络。我们应该少刷一点朋友圈,走到户外,去和现实中真实的人交往。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比网络上那些虚拟的真是多了,也精彩多了。

由以上事例可见,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圈呢?真正的朋友圈应是每天在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朋友,能陪你一起开心一起分享苦恼的朋友,而不是网络上甚至都不知道姓名性别的网友。所以,我们要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多和现实中的人交往,才能真正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和精彩。

【篇六:我的“逗比”朋友圈】

说起我的朋友圈,那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了:美人儿、逗比、女汉子、学牛、男妹子、温柔宝宝……要啥有啥!我不得不自恋一下,我的人缘那是无比得好,还是我天生有着一张写着“好朋友之王”的脸呢?

我的学牛闺蜜:小燕子,已经破壳12年,戴着一副200多度的眼镜。学牛一枚,跟我一样。“哎呀妈呀,老燕子啊,这题真是宇宙最难的了,连IQ200的我都无法解答,这是你的任务!”“呃,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笔拿过来,俺老孙今天就给你讲讲这道宇宙最简单的题目。”你看你看,现在小燕子正散发着母性……呸呸呸,是……学牛,没错,学牛的光辉。

我的女汉子闺蜜:纯妞。破蛋日:2004年5月,儿童节前夕,属大圣的哦!我太喜欢她了,天生一颗女汉子心,感觉站在她的身边有一种强烈的“被保护感”和“安全感”。您看看我们之间的小故事。“哼,你居然把我的水瓶打倒了。”我对着一个把我水瓶打倒的男生野蛮地说道。“哎呀,姑奶奶,小的已经给您赔不是啦,求您放过我吧!”“饶过你有钱赚吗?”突然,空降了一位女侠:“思比,谁欺负你了,给纯爷说,纯爷帮你揍他!”我心想:天助我也,那男生今天倒霉,非作弄他一番不可!我又装成一脸无辜的样子,指着那个男生:“他弄坏了我的水瓶,我说要去告诉老师,他就打我,呜呜……”那个可怜的娃儿看了我一眼,撒腿就跑,纯妞猫抓老鼠似的,对他穷追不舍!

逗比朋友:宝宝,现12周岁,2004年4月1日生,他真的是大圣派来的逗比。男生就是男生,穿得再绅士,也掩盖不了逗比的本质。1。5米的个子,黝黑的皮肤,长得猴头猴脑的,不愧是属猴的逗比啊。

有一次,我摇身变成校园小歌手赛的主持人,老师在给我化妆。他就在我身边说了一句:“我要美白!”那可真是十分娘炮,而且是搓着手的那种。化完之后,我在黑板上用手指沾了点儿粉笔灰,把手背在后面,对着他说:“你要美白是吧,姐姐我现在就让你变得白白哒!”说完就把粉笔灰抹在他的脸上。这个小逗比居然手比兰花指指着我,用装出来的娘娘腔对我说:“你怎么可以酱紫,伤害了我灰常灰常幼小的心灵。”又冒出了一首歌的节选:“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对此我只能说:“药坚决不能停,不能停啊!”

【篇七:母爱】

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她,会为了我们舍去很多,也会为了我们创造很多。

她能制造意想不到的惊喜

让我们开心,也会有时做不到一些,让我们失望。

虽然,她并不完美,

虽然,她没有其他人好

但,她会改变,

因为,那是我们唯一的母亲。

(一)

寒假,在涠洲岛。

这里交通闭塞,我们人生地不熟,时常会迷失方向,时常会遭到一些人的蒙骗。在这里,我们就像一只苍蝇,转来转去,晕头转向。

“既然我们来了这儿,就得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搞不清路况,就自己导航,坐不到车子,就自己租一辆!”你是这么说的。

一瞬间,你在我的内心立刻变得很强大。但我仍然隐隐有点儿不放心:总是这样,你的胆子一贯都这么大。做事总得要三思而后行吧!虽然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事故,但有个计划,至少可以应对那些突发情况吧!

就像这次,你二话不说就把东西整理了,拉上毫无防备的我和妹妹,坐上了车,你自己开着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唉,也罢,反正跟着你顺风顺水,还玩得畅快呢!怎么,你这次又要玩个遍喽?

找到一辆电瓶车,我习惯性的上去了。你却突然把我叫下去,说你先上。哦,也对,你已经有几年没有骑过这玩意儿了,你先试试手。

我下了车,扶住妹妹在一旁站着等候。你一脚踩着车身,一只手扶住把手,轻飘飘的上去了。然后,你打开了车的钥匙,转动了车把手,在场地上开了一小段路。

妹妹高兴地鼓着掌,蹦蹦跳跳地想要冲上去。这也难怪,还记得吗,那次过马路时,有一个人骑着摩托,戴着墨镜,奔驰着横穿过马路。人们都咒骂着,只有妹妹一个人手舞足蹈地高喊:“哇,那个人好帅!”

今天,她就要当帅的人了,理当兴奋。我认由着她冲上去,你也停下了车,张开双臂做出迎接的姿势。

……

(二)

都怪你!你为什么要转动车把手?你难道没有看到吗,那钥匙是开启的!

别哭了,再哭我就打你!你难道没有看见,妈妈那么哭吗?

唉,算了,也不能全怪你。妈妈也真是太粗心了,竟然没有观上钥匙。唉,算了,也不能全怪妈妈,她不也没骑过嘛,也不全为了我们……

(三)

“咦?是‘正骨水’还是‘红花油’?”我着急地问。

“都行,反正都是治病的。”在一旁发朋友圈的妈妈回答。

我不禁叹了口气:昨天晚上才被电瓶车弄伤,今天就过去啦?昨天你不是还在说,这次绝不发朋友圈吗?唉,真厉害,我甘拜下风啊!

今天,涠洲岛凉了起来。是不是会有阵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我们的思念。

我看了看妈妈的脚,昨晚上去打了石膏,现在裹得严严实实的,她却一脸轻松,好像完全没事儿。只是,不能在这玩了呀,她有点惋惜。

也许,这就是妈妈。可能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她才会有如此坚强的意识。有了我们,她也在蜕变。

【篇八:母亲节微信圈刷爆作文】

【篇一:微信朋友圈的点点温情】

母情节这一天,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或晒自己母亲的照片,对此,网友褒贬不一,赞同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但在我看来,此举传递了子女与母亲间的点点温情,无疑是利大于弊,因此,我赞成在朋友圈为母亲送祝福。

朋友圈发祝福方便了子女向母亲送祝福,拉近了子女与母亲的距离。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多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自己母亲,独自外出学习,或打工等。因此,许多人与母亲一年也见不上几面,即使偶尔见上,也只是短短几句话,来不及各自间交流感情,即使他们想要为母亲做一些事,却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他们对母亲的无私的爱感到深深的感激,为此他们大多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关心与祝福,用以报答母亲从小到大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让母亲远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爱。让子女与母亲间的情感突破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子女与母亲的距离。

朋友圈发祝福,能推动感恩母亲的优秀品质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信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平台,并且其影响力还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在朋友圈里向母亲发祝福,晒母亲照片,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与感激,还让许多已经遗忘母亲节的人重新想起了这个节日,唤醒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与尊敬,让他们在自己的忙碌之余给母亲打电话问好,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且有效地推动尊敬母亲的社会风潮,促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朋友圈发祝福,有利于促进母亲学习新事物,提高母亲在新时代的适应力。

现在是信息社会,如微信一类的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在朋友圈发祝福,能引导母亲学习这种技术。有人认为,在朋友圈分享信息对于母亲是没有用处的,但此说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父母与我们是有年龄差距,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他们学会这些事物,不但可以用微信进行交流,并且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丰富他们自身的生活。

微信朋友圈不单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流平台,更是人们表达情感的场所,对每位母亲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孩子有没有为她做实在的事,而是孩子能过得好并且能给予她一定的关心,所以以此事件带来影响利是远大于弊的。

【篇二:不要在微信里“秀孝顺”】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父母挂在嘴边,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的时候,人们“晒孝顺”的找到一个契机,在朋友圈里各种炫耀。如果当孝顺成为择业,择偶的标准时,我们是否真的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而不是仅仅口头的无用表达。

母亲节,最火的应该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晒出母亲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话语,各种祝福充诉着屏幕,甚至一些歌颂母亲伟大的文章和赞扬母亲不辞辛苦的歌曲也被热传。

有的人会为这次浓浓的表情点赞;有的人说各种晒只是为满足自己心理的要求,很多父亲并不玩微信;还有的人说有法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为妈妈捶背洗脚来得实在。我觉得这些秀在网上的爱,只是把孝顺停留在了表面,少了一些特有的味道。

孝,是中华文明悠久的传统。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应该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开始孝顺父母。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回报,不知道存感恩之心,不去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的良心,没有道德可言。虽说只要出于真心,任何一种爱的表达都值得尊重,但我认为孝顺应重在平时的陪伴和关爱。回家给妈妈做顿饭,揉揉背,洗洗脚,聊聊天都比隔空“秀”在网上的爱更能打动人心。付诸实际行动更能让母亲知道你的感恩,行动远比形式重要。

有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父母却什么就给什么。比如: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孤单的父母,陪伴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人们能有这样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能有一天能够表达对父母的歉意和爱,用感恩回报父母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你心里还有他们。但是对父母的感恩不单单局限于某种形式或某个节目,孝顺父母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待在他们身边,或者是给他们打电话祝他们节日快乐和对他们表达自己感恩的心,而是重在平时,重在点点滴滴。

虽说朋友圈里的祝福是一颗颗感恩的心,能带动传递的是整个社会对母爱珍视。但父母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依赖,实际上的陪伴。孝顺父母不仅是嘴上说说,手指动动的事,更应该从小事做起陪伴他们,尽量少只在朋友圈里秀孝顺,多为父母分担一些责任。

【篇三:微信送福,不必大惊小怪】

母亲节这天,微信朋友圈内洋溢着对母亲满满的祝福。可此石,却激起千层浪,众人褒贬不一。可不过是用微信送福,有必要借题发挥,大谈其好坏吗?

在我看来,微信是当下多数年轻人的交流平台,母亲节内祝福刷屏恰是我们感恩母亲从而表达感恩之后的结果。不过是将从前纸质祝福换为电子文档,不必大惊小怪。

诚然,古时“黄香温席”的故事几千年来仍在流传,古人对“孝悌之义”的重视足以从各种史料中得出。对感恩,现在也有无数歌曲在传唱,学校也从幼儿园开始便才开始传播。感父母之恩,感家国之恩无疑是人性中的一抹亮色,社会中的一股清香,是值得人人学习并付与实践的。

但是,表达感恩的方式不是只有在母亲节那天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一种,同时,不是只在母亲节那天为妈妈捶背洗脚就能体现出自己的感恩之心了。作为青春的一代,我们有我们的表达方式。发朋友圈送祝福表明感恩之心不曾在我们这里断代。浓浓亲情也好,满足心理需求也罢,这样的祝福不都是让感恩传得更远,激起了更多人心底的温暖了吗?倘若采用此类方式便遭批评否定,那么真心实意的感恩也会在社会舆论之下变质为虚情假意。如此,会不会有更多的山东吸毒女孩弑母事件的发生也未可知了。

同时,仅从朋友圈的表现便扒出人心的自私,不切实际的吹嘘也是极不合理的论断。谁说大家都只发了朋友圈而没有做实事呢?谁说我们只能只发微信或者只感恩母亲呢?

所以,微信里面送祝福,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可以将其视之为感恩之心的延续和传承,青春的一代,是国家的未来。青春的一代怀有感恩之心,民族就有了希望,国家就有了力量。况且,因为有了感恩之心,人性中的自私便在成长中被削弱了力量,因为有了感恩,我们便被锤炼得更加温和。感恩,与青春同行,灌溉我们的美德之花,让芬芳流淌于世间,让冷漠与自私无所遁形,让“天下大同”变得可望亦可即。

故曰,微信送祝福,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只能说明人人心中有感恩,不能贴上浓厚亲情的标签,也不能挂上虚情假意的牌子,不必大惊小怪。

【篇四:论朋友圈致父母们的节日祝福】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历史的流沙中埋藏着的一颗颗珍珠,那是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文化。而“孝”,则是中国文明中长久不衰的礼节。我们有“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也有卧冰求鲤的传奇,更有孝子舜帝的神话。而在现代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孝顺也与现代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就像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个孝子一般,每当母亲节,父亲节,总会有几个晒自己父母的人,以及争先恐后的祝福,朋友圈变成了一群戏精的“战场”。我认为,这种祝福有好有坏,但明显的弊大于利。

首先,这种祝福对于某些不能常回家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办法。并且,朋友圈里对父母的祝福形式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现在的子女还是愿意为了父母花时间的。至少他们愿意花心思去思考,花时间去写作祝福语。也能够说明儿女对父母也是有感恩的心的,可以花时间让他们开心,虽然与父母相隔千里不能常去看望,但是也可以让父母从自己亲手撰写的祝福语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但是,朋友圈祝福的弊端也不少。比如说,有一些人发这些祝福,可能完全是为了跟风,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顺便还能够对那些没有发祝福的人进行道德绑架;而有一些人,自己的好友列表里根本没有自己的父母或者将他们进行单独屏蔽,还在那里发祝福装模作样,显得自己孝心满满,对待父母那是极其的温柔体贴。而事实上,他们总是去顶撞父母,甚至是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曾经新闻报道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从小娇生惯养,上大学后挥金如土,而正当是他的父亲得了大病,家里积蓄几乎都都花光了。他不仅不去关心父亲,居然把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这种没有孝心的孩子,突然向你发出祝福,你会怎么想呢?

其实,节日祝福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不需要太大的排场,也不需要过度的张扬。父母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可能只是你一次无意识的关心,也会让他们欣喜若狂。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女生,为了教会父母使用微信,画了许许多多的微信使用指南,内容简明扼要,图片简单易懂,画风生动活泼。相比于这位大神的创意,再华丽的祝福语也是黯然失色。

朋友圈里祝福父母,并没有错。但是既然是对父母的祝福,就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并非为了登上微博热搜。其实让父母幸福,比任何一件事情更简单。

【篇五:微信圈里的爱?】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微信成为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时尚单品”,购物,视频聊天,了解新闻等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实现,近日母亲节,微信圈里就有许多人争相给母亲送祝福,这些举动惹得网友热议,有网友说敢于在微信圈里直白的表达出对母亲的爱值得鼓励和学习,又有网友认为这些都是伪孝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间发微信不如回家看看爸妈。在我看来这些都有道理,只是我更偏向于后者。

现在许多人的微信圈都屏蔽了父母,那些网友跟风而转发“母亲您辛苦了”的消息父母未必能看见,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真情实意?在微信圈里敲打出的感人肺腑的句子比不上你回家陪母亲吃一顿晚饭让母亲暖心。对于父母来说子女陪伴身侧是最好的报答,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母亲节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在微信圈里大秀孝心,却不愿意请假回家看看母亲,那么那些举动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如果确实没办法回家陪母亲,打电话问候母亲也是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却很少有人做到。

正处于年少轻狂的我们有用不完的精力,我们往往忙碌于学习和工作,忽略了对母亲表达出我们的爱,母亲却一直保持母鸡的状态,准备随时保护她的孩子,母亲总是惦念着我们,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留给子女,而我们却只在母亲节的时候想起她,然后装模作样的在微信圈里送出我们虚伪的祝福,送出母亲感受不到的祝福。这是母亲和子女的差别。这样的差别让我羞愧不已。我曾多次在考试中写文慨叹母爱的伟大,在文章里用了大量的篇幅,华丽的词藻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惊叹于与感激。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母亲时却无法控制自己,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和母亲发生争吵,争吵过后也不愿主动向母亲道歉,反而母亲笑嘻嘻的来找我道歉,现在回忆起这些让我难堪的抬不起头的事情羞愧二字也无法表达我的心情。

在我看来母亲总是温暖着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暴风雨,母亲都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我们应该直白的向母亲表达我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微信圈里做样子。母亲每次见到我们都会热情的表达出她对我们的关爱,我们总是对她不理不睬,甚至认为她唠叨烦人。我认为我们也应当每天都向母亲问候表达关心,而非只在母亲节这一天才急急忙忙的对母亲表达关心和感激,在母亲节这一天应当更加重视母亲,陪母亲吃饭,散步再谈一些贴心的话题,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爱。

让我们一起把语言变成行动,把微信圈里的爱带到现实,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爱,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爱才是最好的方式。

【篇六:微信朋友圈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自然界动物的感恩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感恩之心。感恩是用行动来证明而不是言语,所以,微信朋友圈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既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要付之于行动。

知恩图报是一个熟悉的成语,它让我们明白我们不仅仅要知道感恩还要有所回报。而微信朋友圈并未将我们的感恩付之于行动。甚至有些人在朋友圈里发着感恩的话,在生活中却与母亲吵架,惹母亲生气,毫无感恩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微信朋友圈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很多人的母亲并不会玩朋友圈。

虽然现在微信朋友圈很流行,但是大多数人的父母并不会玩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感恩的话只是让朋友看到,让自己安慰,但其实这些话并没有让母亲看到,所以这就失去了这些话的意义,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呢?

陪伴母亲便是最大的感恩。

正在读书的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与母亲交流的时间特别少,也许每天回家后说一声:"妈,我回家了。"并花一点时间坐下来与母亲聊聊学校里的开心事,听她诉诉苦。

也许在节假日里配母亲买菜,做饭,帮她洗碗,陪她去逛逛街,晒晒太阳。

做一个"好人"便是对母亲的感恩。

也许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高兴是感恩。也许认真工作,享受生活,过得幸福是对母亲的感恩。也许不闯祸,不与母亲吵架,多沟通,多谈心是对母亲的感恩。

当然,将感恩付之于行动并不是意味着一点感恩的话语也没有。这些话语也许便是对母亲亲口说的"妈,您辛苦了","妈,谢谢您"……这些话语虽不如微信上的优美,但是我想这更能使母亲感到开心和暖心。

微信朋友圈不能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让我们放下手机,多陪伴母亲,面对面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恩,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

【篇七:母亲节微信圈刷爆作文】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微信朋友圈成为各种秀恩爱的阵地,其中也包括母亲节时秀自己对母亲的爱。在那天你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里称颂母爱的心灵鸡汤广为传播,不少人晒出母亲慈祥的照片,配上感恩的话语,传递温暖的祝福……

对此,有网友调侃道:“什么地方的儿女最孝顺?一定是朋友圈。”或者更直白地说:“母亲在家里,不在朋友圈,秀什么感恩呀!”这样的调侃和直白并非毫无根据,对那些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有的平常不会使用手机,更不能驾轻就熟与儿女互动传递信息,就算能使用手机看到儿女在朋友圈晒出的“感恩”,也真比不上在家陪母亲聊聊天,多做些家务更实际些。那这样的“秀”究竟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也许在实用派眼中,这并无意义。但是,如果就此草率的判定,是否又有失偏颇呢?曾记得有一年母亲节,班主任倡议同学们回到家里,向母亲大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囿于中国人固有的含蓄表达方式,许多同学竟然都无法完成看上去如此简单的任务。甚至有的同学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表达了心声,母亲却惊愕不已,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面对发生的尴尬局面,从中我们感悟到,许多同学都渴望向自己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传递这份祝福?前段时间,著名表演艺术家宋丹丹在她的微博上晒出与妈妈的合影。照片中宋丹丹躺在母亲病床旁的陪护床上,一直握着母亲的手,母女深情令人动容。此情此景令网友们十分感慨,纷纷为宋丹丹的行为点赞。朋友圈无疑是个理想的传播平台,用文字晓畅心声,用照片传递温情。我们又何必指责其中的虚伪和做作呢?

从古至今,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比如《三字经》中,黄香冬天为其父亲先暧热被窝的故事。古人有古人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很多人工作后跟父母可能不在一个城市,或者工作忙很少回家。但是,正是有了微信、微博这些工具,拉近了与父母的距离,让不擅长当面表达的中国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说不定,随着朋友圈秀感恩的方式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不仅秀照片文字,还会秀感恩的视频,记录与母亲一起成长的电子相册,甚至有精彩的AI视讯,朋友圈里展现出各种各样充满温馨感人的亲情画面。漂泊在外的游子不能年年回家陪母亲,在朋友圈中说出“我爱你母亲”,能牢牢地将远隔千里的母子之心系在一起;陪伴在母亲左右的儿女,在朋友圈中晒出陪母亲做饭,料理家务的照片或视频,能传播充满烟火气息的温暖,感动浏览过朋友圈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甚至在多年以后,母亲也许早已不在人世,那一张张精美的相片,那一句句浸满爱意的祝福,都凝结着自己对母亲最珍贵的回忆。爱就要大声表达出来,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传递自己感激孝道的方式有很多,或是实际行动,或是发朋友圈,只要以一颗真心相待,就是有意义的。你们说在朋友圈“秀感恩”有意义吗?

【篇八:感恩,不应只在朋友圈】

母亲节这天,母亲拿着手机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对我说:“儿子,今天是母亲节,朋友圈里都是发祝福的,发感恩语,晒合照的,怎么没见你发点啥东西呢?”我回答:“那些东西我觉得都不够真诚,难道那一两排干瘪瘪的方块字感动?还能读出那浓浓的感恩之情?我虽然没有发感恩语,但是我一早就对你说了‘母亲节快乐’,现在还在帮你做家务呐!”

如今,逢年过节在朋友圈里发祝福语、感恩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就对于在母亲节时发朋友圈这一行为,人们或褒或贬:有的人为之点赞,觉得这是感恩的行为;有的人觉得发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陪陪母亲,而且有些母亲根本不用朋友圈,也看不到。

我更同意后者的观点。感恩,不应只在朋友圈。

首先,感恩是我们应做的,而非朋友圈专属。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流行着种方式的,人们在朋友圈中祝福、感恩。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这天是母亲节,建议我们回家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便是我们的感恩方式,实在。而如今的母亲节,人们则在朋友圈里发一条祝福语、感恩语便算是感恩了。如果没有这朋友圈,会有多少人怀着感恩之心去给母亲说一句“母亲节快乐”呢?

其次,祝福是祝福了,感恩是感恩了,可其中的情感却偷工减料了。不用面对面的亲口说,不用饱含感情,只需要输入一起一排排字符就行了。谁敢保证其中真的包含着真挚的感恩之情?或许这只是一系列的操作步骤而已!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行为表面上是感恩、是祝福,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罢了。从最初的一个人在朋友圈中发感恩语,渐渐变为十人、百人、千人,甚至到今天的大多数人,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了感恩而在朋友圈中发祝福的?又有多少人是看到别人发,自己也发,让别人觉得自己也是个有感恩之心的人?或许只是为了看到朋友为自己点赞后的一种满足感?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与过去不一样。过去书信需要信鸽和邮差传递。而现在只需要在输入栏内输入字符,再点击“发送”,信息在分秒内可达远方。过节时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方式也非昨日的走亲访友,而是用社交工具给对方发一条祝福。即使没有了亲切的语言、面对面的交流,祝福依旧准能时送到,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在人们的毫无意识中淡化。朋友圈让人们彼此亲近的同时,也让人们彼此疏远。

中国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有的意识。我希望,下一次母亲节,人们在朋友圈中发着祝福语、感恩语时,别忘了在现实生活中陪陪母亲,带着感恩之心面对面的亲口对母亲说一句“母亲节快乐”。

感恩,不应只在朋友圈。

【篇九:朋友圈】

曾读过北岛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爱情,关于环游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觉得这才像我的朋友圈,一起做梦,一起环游世界,最后一起品尝青春因不羁和鲁莽带来的苦涩。

也曾听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我们首先应该真诚,其次应该友善,最后是不要互相遗忘。”

我觉得这也是我的朋友圈所具有的特质,我的朋友圈不正是由一个个朋友这个元素而构成的么?我们不需要陈胜“苟富贵,无相忘”的豪情,也不需要“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不需要伯牙掷琴的柔肠寸断,也并不需要杜工部伏泣的为裂肝胆。贯穿我的朋友圈的,不过是友情这条最简单而纯洁的丝带。

这是我对朋友圈的理解,也是我对其持有的美好幻想。当我回到现实中,我总会发现我的朋友圈在不断出现裂口。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有时迫于现状南辕北辙,有时因为梦想分道扬镳。任何时才能安静的坐下来,在自己的圈子里好好生活上一段时间呢?就像巴乌斯托夫斯基与友人去赏故园的霜,或是罗曼罗兰与友人一起去看旭日东升……人何必要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朋友圈呢?这难道不算是舍本逐末么?正如黑格达所说“人生本多轻微,都是被这欲望拖累了”。或许身边之人都有成为挚友的潜质,然而我们实在是无心经营朋友圈这块薄利的生意了。

我想起狄金斯的一首诗:心儿找个安处,没有一支歌,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突然发觉,似乎精神世界中的朋友圈才能长久,每当我早晨一个人看日出的时候,看起来很孤独,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福拜楼和罗曼罗兰正和我一起看日出;每当我展现出童年的幼稚时,歌德也陪我一起“返老还童”;每当我难过忧伤时,我也并不孤单,叔本华,査海生陪我渡过这难眠之夜……这才是我真正的朋友圈,它永远生活在我的心里,犹如一张古朴的羊皮卷,指导我不断挖掘精神宝藏,又犹如一盏青灯,陪我彻夜通明……我时刻感谢这样的朋友圈,这,有我和我的朋友们。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既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像竹林七贤那般志趣相投,为何不在心中修篱种菊,与朋友们“促膝长谈”?

精神不死,朋友圈就在。

【篇十:我的朋友圈】

落英缤纷,淋湿了谁的院落;暗香飞雪,清冷了谁的画卷;灯火明灭,模糊了谁的望眼;多姿多彩,是谁的朋友圈?

窗外烈日当空,窗内似火热情,阴晴雨雪是我们时常的变幻,脾气暴躁,却总是他的习惯。他是我们班的历史课代表,手握古代生杀之大权。一张状纸,便可牵住一个想回家的少年。每次历史课上他的嗓音像针一样刺破教室,一声“安静”,顿时如万箭齐发,灭却千言万语。无人再敢抛头颅,洒热血,只好隐姓埋名,从此归隐山林。时间自顾自的向前驶去,他的名单上已列了不少谋反之徒。每天同学们都把心提到嗓子眼里过日子,今天纸上又写得密密麻麻,如同群蚁排衙。不知何人企图谋反,再敢造次?今晚哪位同学又回不了家呢?

“哈哈哈”,是我们嬉笑的声音;“砰砰砰”是我们打闹的声音;“沙沙沙”,是他走笔,泼墨成画的声音。帘外雨疏风骤,听着细雨穿竹声,他总喜欢捧一本书置于膝前。淡雅的书香,和着缠绵的雨声,让他浑然忘我,大概想变成一本百科全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东知东半球,西知西半球。他每天都更新储存器,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到学校就来刷新我们的知识面。自古皆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此文艺气息笼罩班级。明天又是什么故事呢?

此时窗透初月,月悬于上,一片朦胧,寂静。寂静却突然像落地的水杯,打破了……他是一个胖乎乎的人,会十八般武艺,且样样精通。无聊时总会哼唱几首歌,唱的惊天地泣鬼神,声声不堪入耳,又偏偏噪音绕梁。他还会口技表演,开场时甩甩自己的头发,推推眼镜,眼神严肃,手慢慢抬起,颇有打麻将准备胡牌的气势。他一天换一首刷新着我们的听觉,明天又是什么歌曲呢?

问画家能有几多愁?愁的是画不出我的朋友圈:幅幅生动多姿多彩,个个青春花样年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