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相关作文

【篇一:斜杠青年】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而他们被称作“斜杠青年”。依我看,做一名“斜杠青年”,更容易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要明确“斜杠青年”并不意味着掌握许多技能和知识,斜杠青年能够精于各个行业并有平等切换的能力,而且“斜杠青年”会有比做单一工作的人更广的视野和不一样的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方面的成功。例如,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他提出相对论的背后,他苦学了几年的黎曼几何。可以说,如果他执意在物理领域方面苦苦钻研,他绝不会有这么大领域的突破。多重职业可以比单一职业有更多的方面和角度思考问题,这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十分有用且必要的。创新需要一个多元化的大脑,而“斜杠青年”正具备这一点。因此,做一名“斜杠青年”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大潮。

其次,“斜杠青年”会比单领域的人有着更多对生活的热情和选择的自由。拥有多重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彩,更有意义,更充满乐趣。以文人苏东坡为例,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东坡在工作之余常游山玩水,写诗作画,使东坡心灵得到释放。即使苏轼被贬黄州,他也能通过游玩山水,通过写作来使自己变得乐观、积极,不至于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由此看出,“斜杠青年”的生活会令人更加充实、快乐,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遇到挫折,也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试想,若一个人只专注于单一领域的工作,他的一生将是多么无聊,从个人心理感受上看,做“斜杠青年”会比专一职业要好。

做一名“斜杠青年”,从价值上来讲,会更容易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譬如一个人做研究,当他在一个领域上做不成功时,他可以换条路,换个领域发展,他就有可能做成功。也就是说,“斜杠青年”有更多的路可供选择和发展,因为他不像专一职业的人,更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斜杠青年”有多条出路,那么他成功的几率一定会比专一职业的人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社会上,越来越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因此,“斜框青年”可能在社会上更受欢迎。

由上看出,我们做“斜杠青年”会比从事专一职业要好。不过,“斜杠青年”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当下应发奋努力,为将来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做好充分准备。

【篇二:我眼中的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宋代诗人,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田间农夫,是一个觉悟高,知难勇进的沙场战士。

苏东坡是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进京赶考,遇上了主考官欧阳修。考完后,欧阳修批改卷子,他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本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却不想是一个无名悴苏东坡的作品。他还说,三十年以名,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东坡。可见苏东坡的学识有多高,才能让欧阳修给予这样的评价。

苏东坡也是一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宋代诗人。当时的朝政,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使苏东坡陷入了忧虑。明知是以卵击石,苏东坡却还是忍不住提出自已的见解。苏东坡走访民间,听到了百姓的哀号,但上奏不成,只能用文章来表达其悲愤之情。

苏东坡还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田间农夫,他被贬黄洲,遭人冤枉,却依然能够泰然处之,正常耕作。没有去抱怨任何人。也不知,他的一句“我这一生没有遇见过一个坏人。”感动了多少人。

苏东坡更是一个觉悟高的非凡人才。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笑对人生,笑看一切,领悟到了别人从未触及过的境界。若不是他的思想独特,怕也难悟到这个境界。可,他就是做到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苏东坡,学识渊博、悲天悯人、心胸宽广、大仁大爱,一个与常人不同的大文豪。

【我眼中的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然他的文章怎么会如此受人喜爱?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人,不然为什么他可以辅佐皇帝,也可以陪农民谈天说地?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成就巨大的人,不然他的作品怎么会流传海外?

苏东坡在东城会考时,主审官时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时被苏东坡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三。一直到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苏东坡。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东坡却没有一点儿与他计较的意思。苏东坡大方的气度和出众的才华让欧阳修赞叹极了。他说:“三十年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

那一年,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一点点摆脱了内心的困惑,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有时候,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地。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而无论当多么小的官,苏东坡总不会忘记对人奉献自己的大爱,他灭蝗、抗洪、救孤儿,能力所及之事他从未错过。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大爱无疆、体贴平民。

苏东坡,他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气息横扫北宋文坛。以气势恢弘的豪放词与花娇柳媚的婉约风一争雌雄,成为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成就巨大。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起伏不定,既有高居庙堂的辉煌,也有被贬的流离岁月,但他从未泄气,反而在被贬期间创作了许多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诗词。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有才华的,是有爱心的,也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就像落到石缝里的一颗种子,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的茁壮成长

【篇三:接纳失败是成长的潇洒】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一条闪着金光的大鱼,吸引着他们在浩瀚的海洋中努力地探索,只可惜,生活不是没有风暴的泥潭,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时候都可能突然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

于是所有的努力都被那一次失败否定,生命的阳光被忧郁的阴霾遮挡的严严实实,曾经自信的微笑在旁人的嘲讽下狼狈逃窜,内心的痛苦像决了堤的洪水,任眼泪肆意在脸上流淌。

伤心之余,你可在朦胧中望见了心心念念的梦想正孤零零地缩在阴暗的角落?你可察觉到周围人正忧心忡忡地望着你?你可还记得曾经意气风发的誓言?

失败是我们路上注定的伴侣,离开它,你不会拥有真正的人生。敢于正视失败是勇敢者的行为,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论你被失败伤得多深,伤口是多么的惨不忍睹,生命终究只属于你一人,不敢触摸的痛楚还得你自己一个人上药呵护。人总爱在受挫的时候忆旧,其实我觉得大不如收起思绪向前看,必竟人总要生活下去,在回忆企图逃避现实的残酷,就好似那水中月,镜中花,虽然美好,终是太过虚无。

想到了千年前的苏东坡,那词章中淡淡的愁绪与异于常人的乐观豁达,至今读了仍钦佩不已。他富有才情的文章中却令我感受到了一个普通人心智的不断成长。几番被贬,蹉跎了青春年华,但也因此磨练了超人的意志,蕴酿了千古文章,那一份超然,那一份洒脱,试问若没有失败,还会有那样的苏东坡吗?

我们或许无法像写作文章那样精心地抒写我们的人生,但我们可以紧紧地抓着梦想不放,接纳成功固然是个令人欢呼的荣耀,但是,接纳失败才真正是成长的潇洒。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无风雨也无晴。

【篇四:守望豁达】

山的豁达,在于它的岿然不动;水的豁达,在于它的随遇而安;海的豁达,在于它的容纳百川;而人的豁达,在于大度兼容。

管宁割席断交,矢志不喻,是山的豁达;苏东坡屡遭贬谪,虚怀若谷,是水的豁达;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相管仲,是海的豁达。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然或从容或舍得,或宽容或大度,或坚毅或自信,如此种种,皆是豁达。

自我的豁达,是智慧的。人若不从容豁达,意志必然脆弱,便无法悦享人生。纵观历史的画卷,种豆南山,篱后赏菊的五柳先生淡泊而豁达,自得清净;纵酒放歌,且歌且行的青蓬居士豪迈而豁达,壮志凌云;才学旷世,率情乐观的苏东坡从容而豁达,愈挫愈勇;忠肝义胆,鞠躬尽瘁的文天祥坦荡而豁达,大义凛然……达到自我的豁达,失之淡然,得之坦然,人生便了无困顿。

与人的豁达,是可贵的。人与人之间若少些缁铢必较,多些待人以宽,了无隔阖,豁达相待,社会必将蒸蒸日上,文明必将生机盎然。古有典故,云:“张文端公居宅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弛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豁达,大度乃先人之风范,华夏之美德,岂能不发扬光大?达到与人的豁达,以广博的胸襟待人接物,思想便上升到新的高度。

当今的人们,却不愿在霓虹广厦中返璞归真,不愿在本心自我中守望豁达。观今日之社会,诚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忘却了豁达,以致为鸡毛蒜皮之事争执,为金钱名誉之事纠葛,殊不知人性当中的豁达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漫漫人生,既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曙光前的黑暗,便应从容不迫;既懂得了失去是彩虹前的风雨,便应豁达前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我们远离尘嚣,褪去浮躁,追寻藏在心中的豁达!

【篇五:和苏轼相遇】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西湖边散步,忽然听见有人在吟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见此人,其貌甚伟,便应声而道:“此诗不就是苏轼苏老先生的大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么?”那位先生大惊,走过来对我说:“小伙子,你怎么知道我这首新作的名字,我可还没发表呢!”我听此人这么一说,心中满是疑惑:难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于是,我环顾四周,路人都穿着宽袖大袍,远远望去,杭州城上插着宋朝的旗帜。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宋朝,面前这位书生的的确确是苏东坡先生。

我连忙拱手作揖:“苏先生在上,请受小辈一拜!”苏先生立马将我扶起,说:“小伙子,别多礼,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我想,我可不能让他知道我是新时代来的。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认为此题用于此诗甚为恰当!”“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喽!”苏先生颇为激动。“能成为苏先生的知己,是晚辈的荣幸。”我欣喜若狂。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简直是一对忘年之交。“不如我们去看看苏堤吧!”苏先生提议道。我欣然赞同。于是我们俩漫步在苏堤边,“苏堤果然是名不虚传,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抗洪能力强……”我不禁赞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一堆泥土罢了。”苏先生谦虚地说。就在这时,狂风四起,乌云密布,眨眼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回味着与苏先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苏先生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艺术和科学方面也颇具天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平易近人,为人谦逊。实在令人钦佩!

【篇六:击破死寂】

责任与使命从来就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而必定是有人接过了命运接力棒,奋力奔向终点。

在沉默的人群中也必定会有人高举双手,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一片蓝天。

这样的人常被耻笑为“露骨”“张扬”。那么,那些站在天地间,缩着头,弓着身子的人又算是什么东西。台上的人意气激昂,台下的人却一言不发翻着白眼。请问这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

众所周知,美国黑人在众多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受白人的歧视。而法律也一直偏向着白人。这个自由平等的联邦羽衣下尽是丑陋与不堪。可是,黑人的反抗在哪里?没有,他们只是沉默着等待着“上帝”来救赎他们。选举权没有,忍了;差别对待,忍了;生活艰苦,还是忍了!一切的一切能忍的都忍了,不能忍的也咬碎了咽进肚子里。可在这份沉默中终于有一个黑人爆发了。这个叫马丁·路德·金的牧师用自己的演讲将所有的不公平全部抖了出来。所有黑人心中的导火线被点燃了。在黑人运动巨大的压力下,政府只好做出了让步。

可是,试问若没有这一丝火星,那导火线是不是永远只是一堆腐烂的绳子?

有时候过分的隐忍是一种变相的胆怯,当正义的怒气充满内心,只有骤然爆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但是勇气并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大胆地尝试与积累。在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惶恐时,如果你能度过难关奋发向前,那么黎明的希望必然会于某一时刻出现。

神宗年间,针对国力衰退百废待兴的局面,王安石进行变法。可是当时这一建议一提出,立刻就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反对。其中不乏司马光、欧阳修等政界大佬,以及苏东坡这个皇门红人。但是,王安石并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向神宗上书变法之利,并积极寻找支持者。可顶着这种巨大的压力,几乎没有人愿意支持王安石。还不断劝他放弃,终于在一次辩谈寻找中,抓住了守旧派的漏洞并扭转了局面。若从全面的眼光看,欧阳修与苏轼的被贬,司马光的废黜全都拜了王安石所赐。可北宋也因变法换回了短暂的强盛。

在追溯王安石这一生时,这一段往往会被苏轼的粉丝大力抹黑。可事实上,王安石要承受的并不比苏东坡少,他始终一个人奋斗在黑暗的朝堂上,将自己的后背放于空洞之中。这一丝光明是日日夜夜地心惊胆寒与呕心沥血地坚持所换来的。假如他胆怯了放弃了,又或是对变法有了少些懈怠,都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可是,如果没有这份大胆的尝试,这份强硬而坚定的信心或许落得的就只有默默无闻。

我们时代的发展所需要的是越来越多挺身而出的人,而是沉默寡闻的人。在这个经济迅速腾飞的时代,只有不断地站出来承担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努力向前,奔跑争夺属于自己属于国家的利益。那么社会才能建设地更加圆满。

聂鲁达说过人们沉默的地方要有我的声音。这份声音是对自身的自信,是对黎明的渴望,是对那辽阔的天空,对未来的无尽向往。

【篇七:我给老妈洗脚】

今天,我对老妈说:“老妈,今天我给您洗脚”。老妈说:“今天太阳没打西边出来呀,你怎么给我洗脚啊!”我说:“不告诉您!”

到了晚上,我给老妈倒好洗脚水说:“请您把脚放进去”。老妈笑呵呵的,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手抓住老妈的脚丫,正准备“洗刷刷”的时候,老妈突然大笑起来,原来,是老妈的痒痒肉在作怪,为了减少这种“尴尬”,我问老妈:“老妈你知道东坡肉的鼻祖是谁吗?”老妈说:“是苏东坡他老婆做的”。我哈哈大笑说:“是苏东坡做的”。老妈说:“你个小馋猫,是不是想吃东坡肉了?”我说:“知我者莫若母”。这时,我已经给老妈把脚洗完了。正当我要擦干脚时,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像小白兔一样。老妈说:“你让我想起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说起“卧冰求鲤”,我想:我要向王祥学习,以后多给老妈洗脚,这样的话,老妈的泪点就不会这么低了。

通过这次给老妈洗脚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篇八:莫流放命运】

目光游离在船窗外的山山水水,心情也便随着那深深浅浅的绿色起起伏伏。当这渴望已久的长江风光尽收眼底的时候,心中却又多了一份厚重感。那一刻,我看透了山,摸透了水,想起了百年以前那些沿着这山这水被流放的人们。

时间的光轮转回到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风餐露宿,晓行夜住,却无心欣赏这长江的优美风光。他们沿着崎岖的山地,踏着多棱的砾石,顶着酷热的骄阳,冒着滂沱的大雨。回头一遍遍遥望故土: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留在了那儿,青春,亲情,血汗更重要的——是理想抱负。又太多的流放者,没有在历史长河中击起一圈涟漪。在这艰难的路上,伴着那手镣脚镣的金属味演变成锈味,他们垂垂老去。那手镣脚镣不仅镣住了他们的躯体,也锁住了他们的心灵,进而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草草一死。这是大多数流放的结果,也是中国特有的古典官员的结局。

然而,当大多数平凡的人们被历史淹没的时候,仍有许多闪耀的浪花呼啸着流到今天。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真可以说是无代无之。他们,被流放了躯体,却能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灵魂和命运。屈原,迎着风,长发飘飘,慷慨激昂,身被流放,但爱国情怀依然。现实与理想不符,他可以跳入滔滔江水,死得伟大也是一种勇气!贾谊博学多才,因直言上谏而流放京城之外,两年后重返,他的才气又让帝王震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忍辱负重也是一种才华!最具代表性的是苏东坡,流放多年,直至远贬海南,但他在“文战”中取得伟大的胜利,写下两赤壁赋的伟大名篇,将儒家道家的思想融于一身。“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豁达大度也是一种态度!

走到今天,在流放中无论成功,亦或失败的人们都已远去,但流放却留在了今天。现汉中对“流放”解释为: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当民主和人权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再没有人会将我们轻易放逐。我们每个人是自己的国王,在自己内心舞台的正中央,可以轻松地看清摆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路,但如果我们自己放弃了自己,把自己流放至偏远的边缘,你就把自己进行了封锁,在狭隘无奈中死去。

在通往荒凉的西北隔壁的崎岖公路上,不时驶来一辆辆越野车。一群青年跳下车,最近距离地注视着中国西部母亲裸露的胸膛。它在暗黄的天空下散发着另一种迷人的风范。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将这里的荒芜开垦,将自己的青春和火热播撒。不要问“值得”或是“不值得”,一种行为的价值不能用世俗来衡量。这些青年看似演出了一段现代派的“自我流放”——离开富饶的城市,走向边远的地区。而在他们内心广阔的舞台上,他们仍居于中心,目光远大,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牵,那才是真正耀眼的青春本色!因而,他们在主宰自己,没让命运放任自流。

而依然有众多的人,流在了喧嚣的城市,行走在忙忙乱乱的人群中,却不知自己的方向在何处。面对困难,他们低头,看到的是自己已走到了尽头,无路可行;面对生活,他们盲从,以别人为镜子,却以为照见了自己,见人哭则哭,见人笑则笑。他们,流放了自己的命运,生活在内心舞台的边沿,满目疮痍,庸庸碌碌。

船儿鸣笛,将我从无限的遐思中唤起。沿岸风光依然迷人。那郁郁青青的树让我看到了朝气蓬勃从不流放命运的人们,选择前行,选择抗争。

听!生命的进行曲已经响起,那是为你而歌,你是伟大成功的你,因为你——没有流放命运。

【篇九:苏东坡的一生】

说到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家一定先会想到文豪、诗人之类的词吧。而我心里最先想到的,却是人生赢家一词。

一堂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准备给我们观看苏东坡的纪录片。

苏东坡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诗人吗!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实在也是没事可做,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看。

一阵凄凉的笛声如同风一般从宁静的江水上拂过,苏东坡和朋友们坐在江上的小舟里,望着挂在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听着那阵阵凄凉的笛声。

吹奏笛子的人正是苏东坡的一位友人。听着笛声的苏东坡便不解的问友人为何吹得如此凄凉,友人有些伤感的说道:“人都会有生老病死。等我们死了,就再也看不到这月光下如画的风景了。”

面对友人的回答,苏东坡却坚定的说:“与其现在抱怨人生苦恼,不如现在再多看看这江山明月。活着的时候看够了,死了也就不留遗憾了!”

影片结束了,苏东坡在月光下说的话却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转眼间,一星期过去了。周末,妈妈带我去农场玩,我一直很不高兴。炎热的太阳像火球一样不断的烤着我的脸,喂马的时候还不小心踩了一点马粪。整个世界仿佛在和我作对,连太阳也咧着嘴对我坏笑。

这时,我却想到了苏东坡。恍惚之间,他好像笑着又说了一遍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所说的话。是啊,抱怨人生的苦恼不如好好享受人生。鞋子脏了可以再买一双更漂亮的鞋,天气太热也可以买冰激凌吃。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笑了。

真正的生命不是在于它的长度,而是在于它的宽度。幸福,也往往很简单。

【篇十:品读苏东坡】

寄一叶扁舟,捋一轮明月,载一船星辉,品一壶美酒,我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执着而坚定地仰望着那位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的苏东坡。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是个豪情万丈的人,他少年时受到父亲苏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为大志。她的才情,被欧阳修所赏识,于是开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可好景不久,噩运奔腾而来,因与王安石的意见不和而自愿流放杭州。苏东坡是个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会明白官场的凶险。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动荡的社会,他想要拯救却有心无力。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丽的西湖是否给了他答案?

苏东坡对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绵绵。仕途受挫后老天爷似乎还要给苏东坡一个无情的打击,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双重的打击让苏东坡疲惫不堪,倒不出心酸与凄苦惟有泪千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悲恸的悼词穿透纸背,化为无形的泪与思念。他在梦中,似乎看到了小轩窗,美丽的妻子正在梳妆打扮。

苏东坡还是个重手足之情的人,特别是对弟弟苏辙。被贬黄州期间,七年未见弟弟,只能对月饮酒吟诗,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与美好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豁达的东坡只好但愿人长久,长里共婵娟。孤独的苏东坡,何时才能与子由举杯邀明月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

提起苏东坡,就不得不提黄州。因为黄州是苏东坡的转折站,突围城,炼功房。当年,经历惨痛的“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作为一名罪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满身污水,伤痕累累地来到了黄州,这个注定要与苏东坡产生千古对话的地方。

失意苦闷得苏东坡终于在此体会到了人性的苍凉。平生好友面对东坡情真意切的信时竟无一人答之。陪伴他的,只有清冷的残月、冰凉的寒枝和“寂寞沙洲冷”的凄苦心境。

然而,苏东坡怎肯向现实低头成儒夫?他收起了官场的尖利,洗去了人生的喧啸,寻找无言的山水对话千古的文人。一蓑烟雨,一双芒鞋,一柱竹杖,便可吟啸且徐行。面对如此的大起大落,又有几人能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与无情”呢?

与其说黄州是苏东坡沉寂的安身之处,不如说是他的起点。在这里,苏东坡开垦耕作,游山赏月,原始的气息慢慢使它变得成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这种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茫,是宽阔而不腻耳的音响,温和隽久,纯净自然。于是,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三赤壁”产生,留给人们“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超脱淡然。

人们常常同情与苏东坡的悲苦遭遇,可正是这些磨难成全了一代才子。人们会铭记那位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苏东坡,却很少记得那位在宦海浮沉的文忠公。

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的起伏跌落让苏东坡渐渐变得豁达脱俗,养成了“自适其乐,忘得失,齐生死”人生观。儒家使他安得其命,道家使他顺其自然,佛家给予了他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苏东坡,仍然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淡然地面对荣辱得失,生死无常。

苏东坡经历了入世、出世、忘世到遗世,愈老愈熟。“江海寄余生”式的洒脱,也只有天真勇敢的苏东坡能做到吧。

醉笑陪公三万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却不曾被历史的泥沙掩埋,而是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样与楷模。我钦佩苏东坡“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写作风采,更敬佩他的豪迈、豁达、超脱与真诚。我虔诚地拜读苏东坡的遗墨,细致地品味苏东坡的人性魅力,苏东坡教会了我笑傲人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