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相关作文

【篇一:纸】

翻开作业本,我轻轻地摸了摸作业本里的纸,脑海里不禁想象出了蔡伦造纸的画面。要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先人们用龟甲、兽骨当作书写材料。后来发现可以用竹子、木片作为材料,不过人们并不喜欢用笨重的竹简写字,直到蔡伦发明了纸。纸不仅轻盈便捷,价格也十分便宜。

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写下万千诗歌,让我们体会到先人对世界的种种感叹。

我坐在书桌前,右手拿起笔,“唰唰唰”地开始写作业。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一篇短文也写好了。一目十行,发现好几个地方写得不大好,耳边忽然想起韩儒林说过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我当即奋笔疾书,修改了作文写得不足的地方。这一张张轻灵高尚的白纸,写满了我的感受。

一张纸,能散发着漫卷书香,吸引着我去阅读。一张纸,能成为空中飞翔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回忆。一张纸,能画满各种想象,绘画出属于自己的那幅画。

纸,有美好的一面与哀伤的一面。当家人们拿到这封来自战场的家书时,定会悲痛万分,泪水滴在地上,打湿了落在地上的纸张。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有好也有坏,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试过才知道。我要努力奋斗,给人生这张白纸画上一幅美丽的画。

【篇二:写游记的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秋游。今天早晨,我们一路欢声笑语,9点左右到了目的地——常州淹城春秋乐园。

来到大门口,正中是用青铜建成的神龙头像,造型奇特,十分气派。走进大门,左边是一个个春秋霸主威武的铜像。有的拈弓搭箭,有的骑马飞奔,有的手握宝剑……看上去个个神勇无比。右边是掩耳盗铃的石像,远远看去真是栩栩如生啊!再看看那人工瀑布,雪白的水花像顽皮的孩子在跳啊、叫啊,急急地往山下跑。再往前走穿过石洞便来到了诸子百家园,有道家、儒家、兵家、发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子,只见他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握着竹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离开了诸子百家园,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这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呼声、叫喊声,他们有的'玩“钓大鱼”,有的玩“磨盘飞车”,有的玩“高空飞翔”……我和同学去玩“超级飞盘”。我们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坐上飞盘。飞盘飞快地转了起来。我一紧张,手没撑住,身体不由自主地压在同学的身上,我们都哈哈大笑。我们又去又去玩了“打炮弹”、“钓鱼”等项目。

【篇三:生活中的碎片化】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一步一步的迈入碎片化,不管男女老少,在街上,地铁里,饭桌前或各种各样的场景都能见到人们低头的样子。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社交开始慢慢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那何为碎片化呢?比如碎片化阅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越来越来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去进行些碎片化的阅读,端坐在书桌前看完一整本书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些人支持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因为方便。一些人持反对的态度,我也是其中之一。长期以往的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让人们只能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虽然碎片化的信息同样也可以带来很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却是孤立琐碎的,大多数是事物的结果而过程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与能力将渐渐丧失,变成只会服从他人意愿,依照他人意识做事并丝毫没有自己思考的“橡皮人”了。

那怎么去解决碎片化的问题呢?比如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长大之后发现自己很难有一整段时间去去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尤其在读书的方面。比如在看书时,身旁的手机提示音响了就忍不住去看看,使时间变成了碎片化,很难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我建议在完成一件事前去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时间表与规划。把碎片化时间慢慢缩短留出整段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集中注意力,节约大块时间。

碎片化的利弊又是什么呢?利:古代的书籍通常是用竹简记载,厚重的竹简在制造,携带,阅读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只是那些高端人群或者是知识分子的专利,极大程度的限制了百姓阅读书籍的可能性。而如今,一本电子书就可以储存千万数据,所有知识都能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无论是谁都可以平等的共享,阅读变得轻而易举,还能不断更新时事,让人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弊:复旦大学的严峰教授曾说过:“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并留言‘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也就没了,散文也就没了。”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却简单明了的指出碎片化的弊端,无思考,判断性。

改变碎片化要从改变自身开始,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入真正的阅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般的碎片。

【篇四:游韩文公祠】

放假的时候,圆梦工坊作文课就计划这个周末到潮州研学,妈妈给我报了名,这可把我激动坏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出发的日子!

这天,天蓝得像一汪海水,几片白云像被太阳晒化了似的,随风飘在天上。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似乎经过很久很久的时间才到韩文公祠。车刚停稳,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地冲下车。

刚下车,一本花岗岩大书便映入眼帘,上面刻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妈妈对我说:“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在学习上勤奋认真,如果太贪玩,就会退步。”说完,妈妈便特地跟我合拍了一张照片。我一脸疑惑,问妈妈为什么要在这里合影。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叫“立此存照”,希望我能记住韩愈的话,在学习上勤奋认真,不贪玩,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拍完照片,我们便和小伙伴一起登上阶梯,来到景区大门。这个大门,是一座牌坊,牌坊上胡耀邦总书记题写的“韩文公祠”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穿过牌坊,往右走就来到了碑胜长廊。长廊约一百米长,左侧挂着一排红灯笼,十分漂亮。右侧则在墙壁上镶嵌着文人墨客歌颂韩愈的书法碑刻,这些作品将人们对韩愈的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走过长廊,再登上几级石梯,就到了韩文公祠正门。这是一座古朴典雅的祠宇。两块记载韩愈关心农桑、延师兴学、恶溪驱鳄、释放奴婢等事迹的展板分列前殿两侧,向游客们讲述着韩愈被贬潮州后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大事。离开前殿,穿过天井,再登几级台阶就到后殿了,后殿也是韩文公祠的大殿。在大殿正中,韩愈端坐在交椅上,手里拿着一卷书,脸上挂着微笑,好像又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心中倍感欣慰。二位侍从站在身旁。左边的张千捧着一叠本子,像在向韩愈汇报着百姓的生活情况;右边的李万拿着一卷竹简,像随时要为兴学再做贡献。

辞别韩文公,我们便登上去侍郎阁的楼梯。走到一半,石墙上刻着“吾潮导师”四个绿色大字分外醒目。在侍郎阁前倚栏远眺,韩江如绸带般飘拂在潮州大地,令人心旷神怡。

从侍郎阁下来就到了天水园。一进天水园,我们一看到左边的锦鲤池时,眼睛都亮了。鱼池里锦鲤颜色各异,悠然自得,十分好看。鱼池的前面是“韩愈别赵子”的石雕,两人依依惜别的情景栩栩如生。

游玩了天水园,我们便来到允元亭。允元亭虽小,却能为我们遮挡住热辣辣的太阳,我们坐在里面聊天、休息,一点都不觉得热。

休息了一会儿,脚也不酸了,大家又前往韩祠橡木探究。这里是一块黄色的大石头上刻着“韩祠橡木”四个蓝色大字,旁边还有王大宝写的《韩木赞》,它以竹简形状的石雕嵌在大型背景墙上。

接近中午,又溜达了尧佐亭,本想再细看,但肚子却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带着几分不舍,告别韩文公祠,与小伙伴们一起去解决“中央问题”了。

【篇五:梦中的孔子】

他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里不断地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很久很久以前,清晨的阳光透过被风吹起的布帘,微弱却闪烁着的光芒照在竹简上、照在书桌上、照在茶器上、照在少年的脸上,照醒了这位沉睡的少年。少年睁开眼,有点朦胧但充满激情的眼睛透出了对未来辅佐皇帝、管理一国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的憧憬,对现在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困难的不屑。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少年用自己的实力演绎了他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用自己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今天,理想学子们将要迈出步伐去追赶孔子的步伐,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

理想学子们的队伍如长龙一般向向三孔胜地走近。我知道我离孔子越来越近了,离儒家思想文化越来越近了,离“君子”越来越近了。跨进了孔府的大门,这带有浓郁学士气息的地方就是孔子的家乡,也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

来到这里,我懂了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从自己的利、害,想到别人的利、害,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午后的阳光在人影的穿梭中来到了我们身边,照亮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也照亮了镜头前的灿烂的笑容。

这次我离你又近了一步,当我再次梦到你时,你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中还在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篇六:排练】

后天即将在“端午诗会”上登台演出,所以下午三、四节课是彩排的时间,因为我们穿着早已换好的服装向会议室走去,会议室有专门的舞台。

七、八两个班一百多人在过道里排好队,在那里等着。我们的《橘颂》是压轴戏,所以是最后来的班级,最受益的地方即是彩排后可以继续排练。不久,轮到了我们。

第一次彩排,我们却闹出了笑话——忘拿竹简了!前面幸好不需要它,遇到齐诵时我们十一个人便一齐跟着领诵齐诵。“置以为像兮……”最后一句词落下,舞蹈、书法、古筝、龙鼓、香五个团体都完美谢幕,而我们却尴尬了——许多人两手向上“举着”空气,因为忘记带竹简了!

老师看到了也是提出了批评,我们只得红着脸下台赶紧拿着竹简上来。彩排完毕,底下坐着的同学全部离开了,剩下的只有台上的演出者于伴奏、书法。

我们彩排一遍已腰酸背痛,但正应了老师的话,如果不努力,那么光鲜亮丽的分数是不会属于我们的。所以一遍又一遍排练大家没有人放松,尽管有抱怨,在排练时却丝毫不懈怠。

一次次上场、下场,一次次调整站位、练习音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变得更加默契,更加熟练,也不再因失误闹笑话了。

终于,在我们已然累的腿难以抬起时,老师宣布我们可以回家,大家兴高采烈地聊着天走了出去……

后天的表演已在眼前,在正式演出之间还有一次排练时间,努力拼搏,桂冠定属于我们!

【篇七:国学是什么——“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国学是什么?看完了“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大赛里的参赛者都非常棒,特别进入冠军赛的选手就更厉害了,一路过关晋级,对答如流,一定是看了非常多的书,而且对历史感兴趣。参赛的选手们一开始都很自然,轻松地回答问题,随着比赛的进行,每个环节都有人被淘汰下去,选手越来越少,竞赛越来越激烈,大部分选手都紧张起来,只有最后获得冠军的那个女同学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从容镇定,最终获得了冠军。

通过观看比赛,我觉得参加决赛的选手都看了非常多的国学经典,知识都非常丰富,最后的冠军不一定是知识最多,但是她的镇定、冷静帮助她战胜了对手。这种素质是从那里来的呢?——我想这正是长期学习国学的结果,国学经典中那些良好的品德陶冶了她,让她能从容面对竞争,答对了不骄傲,答错了不气馁。

国学是什么?就是比赛中的诗词、名言、名著吗?我认为这些只是国学的一小部分。正好,这个春节爸爸送给我一套他从台湾带回来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让我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有四只眼睛”的仓颉创造文字,伏羲看到“龙马”画出了八卦,竹简流出了“汗青”,“诗三百”在田野里传唱,到“老师中的老师”孔子写下《春秋》,国学就在中国的大地生根发芽了,从夏商周,直到现代的十多个朝代,二千多年里中国文化一点一点地增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部中国历史不就是国学史吗?

等等!国学可不止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孔子、范仲淹、文天祥等数不胜数的圣贤、英雄,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哪里来?他们的丰功伟绩从哪里来?——都是从国学里来的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发扬国学只读书可不行,还得在生活中实践它,在学习中实践它,用国学的精神指导我们在家里如何孝敬父母,在学校里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在社会上如何遵守公共道德,如何对国家奉献,让国学在我们身上重新焕发生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按国学的要求去做,每个人都仁义礼智信,我们才能自豪地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

【篇八:一张纸的自述】

我叫“纸”,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宣纸,画纸、做作业的纸,都是我们的种类。画画,写字,做作业,印刷图书都离不开我,在图书馆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身影,有我们才有书,你知道我是被谁造出来的吗?

在古代的时候还没有我们,人类就会把字刻在竹简,或者是龟甲兽骨上面,用来记载历史。不过竹简不容易保存,而龟甲和青铜器,虽然说把字刻在上面不会那么容易掉落,但是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携带。后来就用蚕丝做的布来写,可是造价过高,格外奢侈。到了东汉时期,我终于被贾蔡伦发明了出来,他是受到了木头漂在水里面之后泛白的启示,然后他找到用旧的渔网,还有木头,放在水里面制成浆,再字出一张长方形的网,把纸浆全部放在上面,然后再把它们捞出来放成型,在利用太阳的热度把我晒干,晒干之后再收好。我便出现了,试了一次,发现我非常的好用,开始全国的推广。

经历百年风雨的我作为经历中国历史上的成员,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成长。我最害怕人们不珍惜我,把我随手丢弃。尽管我只是一张白纸,我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九:童年读后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许多人已经失去美好的童年,但他们都在细细回味着。这天,我正在读高尔基的作品《童年》,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诱人的字体忽起忽落……

这本书告诉我高尔基的童年并不幸福美好,读着读着让我泪流满面,伤心不已。在这本书里,外祖母是我最喜欢的,她善良﹑温柔,一点儿也不像外祖父。外祖父是一个凶狠﹑残忍的人,但外祖父还是有行为善的时候。在这个家庭中,最可恶的不数外祖父,而是两个自私﹑残暴的舅舅。在这样的环境下,高尔基受过外祖父的毒打,受过舅舅恶毒的叫骂,但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所以我想会吃苦耐劳的人和受屈辱还会忍耐的人长大后一定更加努力﹑坚强。读着读着,我不禁眼泪哗哗,哦!这多可怜的童年;哦!多让人伤心的童年;哦!多凄惨的童年呀!现在,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大人的精心呵护下快乐成长,每个孩子的生活仿佛跌进了蜜罐,享受着甜滋滋的生活;仿佛跳进了水池,享受着鱼儿游水乐滋滋的生活;仿佛溜进了天空,做上众星拱月的月亮,享受着月亮美滋滋的生活。对比起高尔基的童年我们都不知有多幸福,我们应该为此而满足。我们应该为“在人间”的那一天做好时刻准备,为以后的生活着想!

这本书似乎“哗”的展开成了一幅文学竹简告诉我们:生活里,不能像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应该做像外祖母一样善良﹑诚实的人,书中每一个人物的身上我都学到了我所需要的东西,他们身上的精神鼓励着我,鞭策着我永往直前。

【篇十:孔子观后感600字】

【篇一:孔子观后感】

郭鑫悦

他,是鲁国人人敬仰的国相,也是周游列国的乞丐,更是东方的智者。他,是孔子。

孔子这一生曲折悲惨,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孔子的才能被各个国家看重,但他向来不为所动,始终效力于鲁国。可惜的是,孔子被奸人所害,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十四载的周游列国的旅途。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上天竟如此不公,这般对待这个圣人。

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四处奔波时,途经卫国见到南子,说了一句:“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孔子也被南子的美貌惊艳了,但她始终是用理智控制住了自己。最后南子一改轻浮态度跪拜孔子,孔子也拘礼回拜。

在十四载的奔波生活中,孔子饱尝人情冷暖,经历了离别之痛。天寒地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行人在冰面上行走,冰却突然裂了,竹简落入湖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奋不顾身地跳下湖水捞竹简。不幸,颜回终是与世长辞了。孔子抱着颜回的遗体就那么呆坐了几个小时,一言不发,直到其他弟子把颜回抬走。孔子爱颜回比爱他的儿子甚至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继承他的血液,而颜回却可以传承他的大道。

最后,鲁国那个曾经陷害过孔子的人,把孔子请回了鲁国。“我回去是可以的,但我只专心讲学,别用政事打扰我。”这是孔子回鲁国前留下的一句话。

在当今这个没有战乱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般高贵品行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修行到孔子这个境界确实不容易,你若心无旁骛,不合乎“礼”的坚决不做,遵循礼义仁和。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孔子中华文化的缔造者,华夏历史上辉煌的英雄。他如一杯美酒,越品越醇,他如一轮明月,越久越清;他,如一点火光,照亮整个华夏民族。

孔子,一袭布衣成就传奇,一本《论语》流传千古。这,就是孔子。

提起儒家思想,无人不想起孔子。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才有五千年历史;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文化才会灿烂至今;正是因为孔子,我国如今才得以辉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看完《孔子》我沉思了许久……

【篇二:孔子观后感】

常泽茹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后的畅然!

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后来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惨的,可以是光辉的!

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后一个长卷。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