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品相关作文

【篇一:值】

时过境迁,回首往事时有人问你:“值吗?”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若你问那出塞的昭君,问她:“你出塞时正值如花芳华,也是多才多艺的女子,却甘愿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值吗?

我想她的回答肯定是值得的,用她一人的不幸,去换取成千上万人的安宁,这值得吗?

表面上看挺划算的,用一人不幸去抵成千上万人的安宁,可对昭君来说太过残忍。用一个女子的一生换来了苟且偷生的一生,对照君来说太过不值,可她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从她在皇帝面前自荐之后就不曾说话过。可她也用行动证明了她所应允的诺言,“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甘愿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值吗?她回答说:我觉得很值,因为我用自己的一生保护了这生我养我的国度,所以我觉得值了。

值与不值不过是一字之差,也是一念之差。

记得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吗?学过生物的同学都清楚,蚕的一生要历经四个阶段。但在我看看它虽然经历了四个阶段,却只做了两件事。更可悲的是这两件事都跟自己无关,利人不利己。

假问你问蚕这值吗?它回答肯定是:“值得!我一生历经四个阶段却只干两件事,一件就是吐丝造福于人类,二是产卵,育孕我的后一代,做完这些事后没几天我便会死去。”

蚕到最后即使是死去也是觉得它生前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可在旁观者看来那是非常不值的,而旁观者与蚕仅有一念之差。

不管是昭君还是蚕,她们都认为自己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的,因为她们都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在前行,直至完成。所以她们不再有遗憾。

值?不值?

若有人问我,我又该如何回答?

这是一个蕴含着人生哲理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的答案是:“值与不植本就是相互共存的好像善与恶,好与坏。然若没有值、善、好又哪来的不值、恶、坏呢。所以在我看来它们就像是一个共生体,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当然若每件事都用值与不值去衡量,那未免也太没意思了些。”

所以我以为不管值与不值;只要你做的事是对的,是善的举动,那就是值的。

【篇二:一锅粥的诞生】

我曾经很狂妄地觉得,粥是最好做的饭。只需要将水和米放在锅里,让它们慢慢地变熟了就可以了,我总是以为粥是世界上最好做的食物,每次妈妈给我做出一锅美味的粥我总是觉得妈妈的饭菜很敷衍我,制作的食物都这么简单。

直到妈妈的生日那一天,我想亲手做点饭菜给妈妈一个惊喜,但是我什么菜都不会做,正当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看到了黑豆和大米还有一些花生。我想我可以给妈妈做一锅粥,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也能代表我的心意啊!于是我就兴冲冲的开始了淘米,刷锅这样简单的操作。忙了很长时间,才把很重的锅子刷好,然后我倒上了所有的黑豆和花生,倒了大约两碗的米,然后倒上了慢慢一锅的水,将炉子打开,然后很有把握地回房间玩游戏去了,我以为做粥的时间需要好久,所以都没有去看我粥做成了什么样子,直到一股焦糊的味道传到了我的房间……

我急急忙忙地跑去厨房看一下我的粥,发现粥的表面泛起了很多白色的泡沫,有一部分米已经沾到了锅底,因为我的米倒多了,而且也没有将火调到比较合适的位置,所以这一锅米成了一锅牺牲品,我的内心也是沉痛的。

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我再也不敢轻敌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米饭倒入了马桶,只心疼浪费了这么多粮食。将米和花生再次放进了锅里,因为没有黑豆了,我就放了一把黄豆,然后守在锅的前面,还不时的用勺子翻滚着粥,等到粥飘出了阵阵清香的时候,我就停了火,然后满怀期待地尝了一口,发现黄豆没有煮熟……因为我不知道黄豆要提前浸泡。

这是一锅粥诞生的故事,虽然粥不是那般完美,但是对我而言已经很艰辛了。

【篇三:读《活着》有感】

余华的《活着》应该是我用时最短读完的一本书吧!最开始知道《活着》这本书是因为在微博看到易烊千玺的推荐,他说:“读《活着》就是随着富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么?尽是人生”后来又在微博上看了一下其他读者对《活着》的评价,知道这是一部悲剧,主人公富贵一生都在不断的失望中度过,生命并没有在他的努力中出现转折,也没有任何奇迹可言,每次觉得有盼头的时候总会被当头一喝。

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来看这本书的,可是直到最后苦根也离开的时候我依然哭到不能自已。富贵最后倒是看得透透的,与他的老牛相依为命,他的苦楚,他的寂寞最后只能自己消化。生活对他不是善良的,对家珍、对凤霞、对有根、对二喜、对苦根都不是善良的,甚至是残忍的。可是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又对谁是真正友好的呢?哪怕是春生、龙二也是牺牲品。跟着富贵的足迹走在那个时代里,一步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经历过农村生活的我在读文章的时候似乎更能融入到那样的环境当中。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只是为了生存下来就要不断的挣扎。读着富贵的人生,我在想如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能坚持下来吗?如果我像富贵那样留在了最后,守着一座茅草屋几座坟,我还能坚强的活下去吗?或者说那个时候我还有活着的意义吗?

以前有一个远房亲戚,爷爷说我应该叫“幺爷爷”,印象中我还在上幼儿园就去世了,之所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因为听到爷爷说“幺爷爷”死了好几天才被村里的人发现,还是村上出钱将他埋了的。我当时年龄很小,但仍觉得很心酸,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就连死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么活着不难受吗?不痛苦吗?

最近听到了太多不好的消息,我感觉心里承受的负能量快要将心脏撑爆了。经常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没有生活在富贵那个年代,没有文化大革命、没有集体化,不必担心受冻挨饿,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也少了单纯,少了真诚,充满了欺骗和背叛,越走进生活越害怕生活。

然而哪怕是这些感伤,这些害怕也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作者在书的自序中就给到了我们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篇四:坐标】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

——题记

偶尔会听到声音,说着“你本不该在这里”。然而回头,世界却显得谦卑并且寂静。无数的人在你身边一声不吭,筑起了镜子般的围墙,当你靠近才发现,每个人都是在不同时间段上的你,不断地张开嘴唇,仿佛喃喃自语。在朝圣的歌声中,你会不经意低声细语,“你本不该在这里”。

突然想到了聂鲁达的诗“有时我的吻登上那些沉重的船只/由海上驶向无法到达的地方/我看见自己如那些旧锚般被遗忘。”会被遗忘掉吗?社会不断地向前奔腾,途中多少灵魂在丧失。牺牲品所聚集的深渊是无边苦难的面容,若没有救援——也许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提到的——“漂于这深渊里的心灵终将变作一具那天晚上的尸体,而谁将使它复活呢?”

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但却出现在千万个人的梦里,显得那么清晰。这迷茫就像一场戏,但却上演在无数世代的现实里,演得那么悲痛。再凄美的情歌也唱不出背离天命的伤感,再广阔的海洋也填不满丧失使命的空虚。走着,坐着,躺着,都如同飘荡着,在人世外漂泊。

或许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定下坐标,至少在这个规则不明的人生游戏里。给自己的言行定下准则,才可能按部就班,你的一切才能从那个坐标上开始明朗。

做你喜欢的事情,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的门;做你厌恶的事,小鬼会很乐意地与你为伴。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行随心动。自己在的地方便是天堂,自己的天堂里只需要身为神明的自己,一切都会充足。说有光,便会产生光芒。

不要放任自己流浪,苦海会将你推向死亡,在沉默的大海之上,请放声歌唱,让波浪在你身边为你鼓掌,让世界随着节拍震荡,然后乘风破浪,“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雄姿英发,哪怕再多困苦挫折,也会充实而精彩。

要有自己的坐标,才会有自己的舞台和梦想。

【篇五:考试,我想对你说】

阴沉的早晨,教室里笼罩着令人不安的气氛。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书页不断翻动的声音。不时从寂静之中传出一声哀嚎:“妈呀!到底复习什么?好头痛啊!”

这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便是因为即将到来的、一月一度“考试日”。昨日,我们已和英语、社会交了手;今天,我们将与语文、数学、科学展开正面交锋。在一群人“烦躁、默叹,以为必死”时,某学霸则又收到一封匿名威胁信(再考第一名就……),紧接着又有一群人排队等着跟他握手(据说能沾点灵气)……

一片混乱之中,窗外那沉重的脚步声却是越来越近了。当老师进门的那一刹那,班级顿时寂静了。每个人都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当我们一边翻开试卷,一边在心中默默祈祷时,我们亲爱的Mr。test就坐在讲台桌上,一边看看九班同学在改的试卷(他们先考),一边狞笑着等待从我们中间再抓出下一个牺牲品。我们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面对眼前的这张空白试卷了。

面对着一道数学题长达30分钟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在心中咆哮出声:“这题还让不让没学过奥数的人做啦!”结果,在我绞尽脑汁之下,这题还是遗憾地放在那里,没有一点思绪。

在经过难熬的等待之后,出现在面前的一叠薄薄的考卷,就决定了你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是该笑,还是该哭。老师用红色水笔写下的几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很可能就会使你接下几周的生活彻底改变,谁都无从知晓,也无法抗拒。

考试,我们亲爱的Mr。test,我知道我不可能改变你定下的制度。你总是喜欢给我们出一些怪题,直到我们因为解不出题而急得快要哭出来也不罢休。但是也只有你,才能试出我们的真实水平,以及最近是否认真的学习。

考试,我想对你说,尽管我对你非常非常反感,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想要检验自己,我只能依赖你。

希望我们能一直相处融洽,考试。

【篇六:盖茨比的悲剧】

虽然盖茨比的聚会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每个人都咧开了嘴角,但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纯粹的快乐,而是虚荣地追求离他们很近但又很远的贵族生活,连空气中都飘荡着他们虚假空洞的笑声。没有人知道散席后盖茨比的寂寞,地上的果皮,倒在桌上的酒杯,杂乱的草坪,都在寂寞里咆哮。那整栋别墅的灯火辉煌,在盖茨比的眼中,却不及对面房子的一盏小小的绿灯。

盖茨比花了5年的时间,想用金钱挽回被金钱诱惑而离开的黛西。但他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早就被现实摧残。他虔诚追求的爱情却被黛西当做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游戏,在他听出她充满金钱的声音的时候,为时已晚。为什么那个金钱铸造的时代要留一个盖茨比这样专注于爱情的人?不然,他或许也不会落得如此结局。

尼克讲述的是几个人的故事,但映射的是整个社会,揭示的是人们向着利益与虚荣的心。只有真切的感觉,才会知道那彻骨的寒。而这个纷繁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喧嚣之中,逃避不了,只能给自己的心修一道围墙。但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不被浸染,有几人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只是,在我们批判这个社会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

居住在别墅旁的作者,里金钱最近,但也最远,那是整本书里最温暖的光。

盖茨比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始于梦想,也终于梦想,正如结尾说说:“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