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寻找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恰如其分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浸满了欢声笑语;而如今,我似乎感觉到年味儿淡了,不同于小时候那般满怀欢乐了。我想要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关怀。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年味其实无处不在。
【篇二:赤豆“水中之旅”】
今天,陈老师没有和往常一样拿着教材走进教室,而是提着一个纸袋进来了。里面是什么呢?正当我纳闷的时候,陈老师解开谜团,她说:“今天我们来做泡赤豆的实验。”我顿时恍然大悟。
接着,老师发给我们一些赤豆,它们身穿褐色衣服,里面是白色的,别看它小,但它硬着呢!接着,老师又分发给我们一个纸杯,我们把赤豆放进杯子里。然后,老师把水倒入杯子里。这时,赤豆上下翻滚着,好像在跳街舞。过了几秒钟后,赤豆安安静静的躺着了,像在舒舒服服的睡大觉。又过了十几分钟,赤豆变大了,皮掉了,像几个小人在“泡温泉”,泡热了,就解开衣服散热。
正当我正要继续观察时,老师说:“下课了。”就这样,我参加了大课间活动。路上我在想:大课间回来时,赤豆会变成什么样呢?
回来后,我急忙把赤豆拿出来,啊!不得了!那颗赤豆完全变白啦!
这节语文课太有趣啦!
【篇三:赤豆变形记】
叮铃铃,上课了。今天的陈老师和以往不一样,不是拿着语文有关的书本进教室的,而是拿着一叠白纸和一个纸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纳闷呢,陈老师即刻解开了谜团。原来,纸袋里装的是一袋赤豆和46个一次性纸杯。陈老师神秘的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泡赤豆。”同学们一片哗然,此刻我们才明白陈老师今天的“装备”用途。
接下来,我们全班四十六位同学就开始了实验“之旅”。
首先,陈老师让四个组长把赤豆和纸杯发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雀跃欢呼的摩拳擦掌,都非常兴奋的等待着实验的奇妙之处。接着我们就把赤豆放进纸杯里,这时,陈老师来给每一个杯子里加上清水。当老师把水倒进杯子里的时候,赤豆们有的跳起了欢快舞蹈,有的在水里快乐的游泳,还有的在进行着跑步比赛,真是可爱极了!没过多久,它们像商量好了似的,全都沉到水底去泡澡了,好似刚刚一场激烈的玩耍后,需要放松下。看着它们泡了一会儿,我忍不住从杯底拿出其中一颗赤豆,轻轻用手一捏,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竟然被我捏破了。这赤豆在没入水中之前可是又小又硬的,而现在,非常柔软,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泡澡,涨得大大的,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就在大家沉浸在“赤豆变形记”实验乐趣中时,铃声响起来了,我们要去大课间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奔向操场。
我跟赤豆说:“你乖乖泡澡吧,我们去大课间喽。”期待着大课间结束后赤豆会有更神奇的变化……
【篇四:我最爱的美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比如,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等。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夫子庙的赤豆元宵。
赤豆元宵的做法也很简单。把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放入适当的水,放进电饭锅里。在锅里煮半个小时后,把小元宵和冰糖一起倒入锅里,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刚出锅的赤豆元宵,颜色诱人紫红色的稠汤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几个晶莹剔透、石子大小的小元宵和大红色、椭圆形的红红豆散落其中。红白相间,颜色搭配起来十分养眼!看了一眼,我的食欲就被勾了出来。赤豆元宵一端上来我就能闻到它那红豆、酒酿的香味,让我垂涎欲滴。我如饿狼似的,扑了上去,可是刚烧好的元宵是烫的,烫得我的舌头都在“发抖”呢!我一边轻轻的吹着一边拿着勺子搅,一会问就凉了。我拿这勺子挖了一勺稠汤里夹杂着几个小元宵和红豆。,小元宵糯糯的、软软的,酒酿不甜不咸味道刚刚好,红豆一咬就有一丝甜味溢满口中,在我心中这三样融合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
每一次吃赤豆元宵,都会吃得满嘴都是汤,丝丝滑滑的甜感滑进了我的胃。
赤豆元宵的甜味深深的你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忆深刻。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美食——赤豆元宵
【篇五:回忆着那一缕清香】
秋天来临,这就意味着桂花要开了,它是在秋天里我最喜欢的花了,可惜我错过了它们开放的时候最美丽的一瞬间了。之后这一缕清香便消失在了世间……
桂花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的,比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等,桂花也是有很多作用的,比如做赤豆元宵、年饼、年糕、米酿、桂花糖水之类的,一提到桂花米酿,我就馋的“口水直流三千尺”呀!每一次桂花开了,我都要迫不及待去摘,而这一次我却因为懒惰而坐视不理,我错过了最茂盛的一刻,错过了它最美丽的一刻,我好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再也不会不理不睬了,可是这世上怎么可能有后悔药呢?
那一缕香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呀!让人有一种清净的感觉,虽然现在没有桂花了,但是它留在了我的心里,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家的桂花树不大,但让人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视觉感,我想这应该很好的吧。
虽然花已落去,但是精神还在,这应该就是秋天最好的礼物吧,我想念那金灿灿的小花朵。
【篇六:客家擂茶】
我是蔡瑾涵,客家人。客家的传统美食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客家擂茶”了。我奶奶是制作擂茶的高手,每次有客人来时或者是吃多了各种肥腻的食物时,总爱露一手。最有趣的还是它的制作方法,下面我给你们讲解讲解吧……
首先,要准备的食材是真多呀:茶叶、艾叶、生熟花生、芝麻、小赤豆、红豆、黄豆、荷兰豆、长豆、各种青菜等。准备好食材,拿出“武器”:擂钵和擂棍,将准备好的茶叶、艾叶、生熟花生和芝麻倒进擂钵里,再加入一点水。然后奶奶两腿夹住擂钵,双手握住那又长又粗的擂棍,顺着一个方向不停的磨。看见奶奶磨了很久,我总是问:“奶奶,好了没有?”奶奶总是笑着说:“要磨得烂点、磨得久点,更好吃点。”于是我只能耐心地等着了。大概磨了30分钟,奶奶才停了下来。只见那擂钵里的东西全部给磨得变成了绿色,像一团绿色的“烂泥”。奶奶又将这些磨好的“烂泥”倒进煮好的开水锅里,然后再煮开。这时,一股特别的清香钻进我的鼻子,让我忍不住地咽了一下口水。
接着,就是要拿个小锅,将小赤豆、红豆、黄豆放进去煮。煮好后再用锅放点油来炒一下,奶奶说这样更香点。于是我又不由自主地咽了一下口水。
再接着,就是炒豆和青菜了。
大功告成,我们早就拿好大大的碗装好米饭,等着菜上桌。我们拼命的往里面勺菜,再勺上几勺擂茶汤,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大碗还是给我吃完了,摸了摸肚子,舔舔嘴巴,真满足啊!
奶奶常说:让妈妈赶紧学会做客家擂茶。它不仅是客家的传统美食;也是一种美食文化;它还有止渴、开胃、清热和美容的作用。
同学们,这就是我家乡的美食,你们也想吃吗?欢迎来我家做客喔!
【篇七:赤豆变形记】
今天,陈老师没有像平时一样捧着书本走进教室,而是拿着一个大纸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好东西呢?我们都很好奇,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陈老师。陈老师从袋子里拿出许多赤豆和纸杯,给我们揭开谜底:“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赤豆变形。”
太有趣了!我们坐得笔直,迫不及待地等着。陈老师先给大家分赤豆,每人十几颗。赤豆是椭圆的,小小的,穿着红衣服。我捏了捏,好硬呀!像一颗颗红色的小珍珠。老师又给我们发了纸杯。把赤豆放进杯子里时,发出了轻轻的“啪哒”声,好像赤豆在唱歌。
现在要往杯子里加水了。温水一加进去,赤豆就高兴地跳起了街舞,不停地上下打着转。过了一会儿,赤豆跳累了,就慢慢沉到水底泡起了温泉。赤豆懒洋洋地躺在温泉里,又过了一会儿,比原来大了一些。有几颗赤豆大概是觉得太热了,解开了外衣,露出白色的小肚皮。
“叮铃铃……”大课间的铃声响了,我们要到操场上去。“赤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这样的实验太有趣了,如果能经常上这样的课,那该多好啊!
【篇八:金陵汤包】
南京是吃货的天堂,这里有很多美食:鸭血粉丝汤、盐水鸭、板鸭、赤豆元宵……可我最爱吃的就是汤包了。
金陵汤包在我心中堪称是“世间美味”。每次我到小吃店必点的定是汤包,所以每次老板见我来了,便会直接问一声:“汤包是吗?”我每次都会微笑地点点头,回答一声:“是的。”如果人多,就要等一会儿。我就会十分着急,十分钟就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肚子咕咕地叫着,汤包的清香在我鼻尖萦绕,让我一刻也等不及。
终于,我盼望已久的金陵汤包上桌了。有鲜肉的,有蟹黄的,可吃货们通常会选择鲜肉的,因为每次鲜肉馅的汤汁都带有一种清香,奇特的味道。七八个汤包放在蒸笼里,和我的拳头的二分之一差不多。有些人就像往常一样,一口咬下去,汤汁便会流出来。可这是“汤”包啊!里面自然会有汤汁呀!每到这时,汤汁要么溅在衣服上,要么就溅在地上,接着就会抱怨起来。可我呢?总会吃得一干二净,一滴汤汁都不会流出来。
吃汤包是有技巧的,要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首先要轻轻的把汤包移到嘴边,要十分小心,一不留神,就给弄破了。接着在汤包上咬一口子。到这时很多人便会产生不同点了,有的喜欢直接喝,有的喜欢用吸管吸……而我喜欢直接吮吸汤汁,然后,把肉吃掉。最后便可以把光滑的面皮吃了。有人把这些动作合为一首小韵律诗: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再吃肉细品尝。
曾经沧海难为水,旅游过无数圣地,品尝过各地美食,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汤包。汪曾祺曾怀念故乡高邮的鸭蛋,怀念童年的生活。而我每当吃汤包时,便会想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细细品尝的幸福时光。让我们一起享受南京的特色—金陵汤包!
【篇九:赤豆变形记】
上课铃响了,陈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语文书和备课本来给我们上课,而是拎着一个袋子走上讲台。我正纳闷的时候,陈老师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她从袋子里拿出来一些赤豆和纸杯。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实验——泡赤豆。
陈老师叫小组长发给我们每人几颗赤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手心,仔细观察。赤豆身穿火红外衣,长着胖乎乎的脑袋,咧着白白的嘴巴正对着我们微笑。我用力捏一捏,哎呀,个子小小的它,却坚硬着呢!任由我怎么捏也捏不碎。接着,陈老师又让小组长分给我们一人一个纸杯。我把握着赤豆的手在纸杯口一松,赤豆进纸杯时发出了“啪嗒,啪嗒”的声音,好像在唱着欢快的歌曲呢!然后,陈老师往我们的纸杯里倒了半杯水,赤豆在水里不停地上下翻滚,好像在跳街舞。它们跳累了,就沉到水底“泡温泉”去了。
下课了,同学们把泡着的赤豆慢慢地移进抽屉里。“大课间结束后,赤豆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期待着……
大课间终于结束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把赤豆拿出来,有的赤豆泡“热”了,把火红的外衣敞开了;有的赤豆感觉还是有点冷,仍旧把自己裹得紧紧的;还有的赤豆实在热得不行,干脆把外衣全脱了,露出了洁白的身体,向大家展示它那完美的身材……
赤豆,我更了解你了。
【篇十: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他们说这条河叫作秦淮河,是一条极美的河流,有着雕栏画栋,倚窗丝障,十里珠帘,有着天底下最柔情美貌的佳人,最温润如玉的才子,有着最动人传奇的故事。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到底是哪条秦淮河。
我家在南京,正巧就坐落在秦淮河畔,但在我眼中,秦淮河着实没有什么亮点。什么杏花微雨中的才子佳人,什么时时犹唱的后庭遗曲,统统都没有,只是一条极其普通的河而已,有的只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一点诗情画意也没有。可即便如此,南京人依旧疯了似的热爱它,为什么?
期间的隐秘期初我并不知晓,直到有一天起程去了上海。
上海,那个所谓的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我真的不喜欢。马路上轿车滴滴地叫着,写字楼里高跟鞋“哒哒”的响着,就连外滩也不停地传来轮船汽笛的“呜呜”的嘶鸣声。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表情冷漠,给人一种距离感。尤其在登上摩天大楼电梯时,我心跳加速,有点恐惧,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即便回归到地面上,仍然容不得你沉静下来定定神。路边被园丁修理过的树木花草,规矩整齐地站着,映衬着身旁的摩天大楼,一切都好似排练好的,规定好的姿势,整齐却呆板,规矩却冷漠,没有活力,没有温度,没有季节。
在上海,我只能看见生存,却看不见该如何生活。真的好吵好冷,和秦淮河一点也不一样。
我忽然思念起了秦淮河畔的小野花,有黄的,有紫的,不晓得是什么种类,也没有园丁去修整,烂漫地开着,真是可爱极了。我还想起了大中桥头王大婶秘制的赤豆元宵,想起了校门口的面人儿,想起了小区里的邻居们,也许邓奶奶正提着菜篮子与其他老人聊天,也许张大伯在河边遛鸟打太极拳,也许河对岸的小男孩毛毛在背着书包吃着零食东张西望……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美好。
而这些美都曾经或正在被我们无视,也许我们太过苛求秦淮河,太过看重它深沉厚重的久远历史,太过期望它的诗情画意,以至于忽略了与它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经历的人事物。
其实秦淮河畔普通的人,平常的事,带着温度的物,才是秦淮河的肢体。秦淮河正是这些人事物的血液,时刻滋养着这些人事物。抛却才子佳人,游船画舫,那些柴米油盐又何尝不是美呢?那一碗碗热乎乎的赤豆元宵,一句句邻里之间的亲切问候,甚至是河中稍显简陋的小船都是美的,这才是生活,一条河流的生活。
跨越秦淮河的美丽传说,秦淮河似乎带了些烟火气,多了些岁月静好。城市化的进程中,秦淮河畔的人并没有失去骨子中的静,仍然保持着对生活最本真的爱。
爱,不是爱你塑造的诗意,只是爱你,这就是秦淮河的隐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