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相关作文

【篇一:释放自己的芬芳】

如果戴望舒的诗于冯亦代来说是一股诱人的芬芳,那么冯亦代奋力摹写的年月就是他在花丛中流连忘返的瞬间。然而冯亦代终究成为了冯亦代,是因为他最终也释放了属于自己的芬芳。

张爱玲是有属于自己的芬芳的,那是一种孤独,一种傲慢,一种黯然神伤。她不写正史,只写小资情调的十里洋场;她不写烽火故事,只写烽火故事里颠沛流离的情人;她不写“迎面走来一个高大的人,浓眉大眼”,只写女子们磕着瓜子、口中的言谈,她神经质,她爱自己的父亲,攻击自己的后母;她有点俗,她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几经周折,却又草草收场;她寂寞着,她写尽人间烟火,自己却遗世独立,客死异乡很久之后才被人发现……然而,她是独特的,她的文字如同花儿一样优雅地开满大地,她的俗气与悲伤早已混入泥土,开出一季又一季属于自己的芬芳。

如果张爱玲的芬芳是冷艳的,张扬的,那么林徽因的芬芳是温暖的,光辉的。

林徽因的芬芳是一道阳光,照亮着她的整个人生。少女时代的林徽因随父亲来到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温婉动人;身为人母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劳着家务。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她曾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也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的芬芳喷发在建筑事业上,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以过人的才气激起我们永恒的敬佩。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临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与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她用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至深至纯、如痴如醉的爱与诚释放着她沁人心脾的芬芳。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盛开的花朵,别人的芬芳使我们赏心悦目;然而,更重要的是释放自己的芬芳,给世界送去一片芳香。一辈子迷醉在别人的芬芳中不能自拔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即使仅仅片刻释放属于自己的芬芳,虽然短暂,但是人生也会留有余香。

【篇二:有一种绽放叫淡然】

几场春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的生长。不知有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林徽因,这个传奇的女子。

她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徘徊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终老。可是,她明白,有些路注定只能一个人走。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是一生。

林徽因内心纯澈干净,让她无论面对多么险恶的世俗,都可以宠辱不惊,任由世事纵横三千。我们所经历的依旧是似水流年,所过的也只是寻常烟火。她是远离世俗、尘埃落定的修行者。她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林徽因虽洁净出世,可她不清高独傲,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如果说爱情是一场赌注,林黛玉压下去的是所有青春,而林徽因压下去的筹码只是一小段青涩寂寞的时光。因为林徽因输不起,她希望可以活到白发苍苍,希望可以有值得回忆的时光。

羡慕这样的女子,自信独立,斐然才情,绝代容颜,温婉如水,寂静淡寞,带着明媚的忧伤,婉转着大海般的清澈,细数着洒落满地的寂寞,这,就是林徽因。

做一个淡泊平和的女子,安分守己地生活,不奢求得到多少关爱,不渴望获得多少荣华,不计较感受多少快乐,就像林徽因的文字,永远没有叹息和疼痛,永远只留下清新和隽秀,永远只留下安宁和淡然。

林徽因是一朵白莲,淡然地绽放在人间四月!

【篇三:人生一场流星雨】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流星雨划过夜空,正如人生经历的一次洗礼,“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林徽因的爱,在八字之中,但终究只是人生的一场流星雨。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一段传奇的爱情,但却拥有无法捅破的秘密,风流才子徐志摩为佳人林徽因在碧海间,献出他的灵魂,金岳霖为林徽因一生恪守君子之道终身未娶。林徽因,一代才女绝尘而去,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一代才女与几大才子的爱恨交织……

一见钟情,白转倾心

那时的林徽因是时代的临水花人,也许1904年的她在西子湖畔第一声啼哭,便得到上天的眷顾,送予她笑面如花。1920年4月,她随父亲游历,人生的“贾宝玉”出现了——徐志摩,情窦初开的少女坠入自己编织的梦境中,林徽因的清纯甜美,让徐志摩坠入漫天情网之中,两人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徐志摩毕竟是风流才子,虽为人夫,但却对此毫不在意,被真爱冲昏了头脑,二人沉浸在爱的幻镜之中。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热烈的爱情让林徽因一度对于徐志摩抛弃一切的行为感动,但后来从徐志摩朋友口中得知,徐志摩出国留学期间原配张幼仪在家望夫归来,不离不弃,对此林徽因深感愧疚,正巧这时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一席话,“徐志摩不过是一个风流才子!”,让她开始怀疑这段恋情是否该继续。那一夜,她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她无奈感叹道:‘算了吧!也许志摩只是我人生的一场桃花雨’她告诉了徐志摩:‘也许我们并不适合,光是年龄(那年徐志摩23岁,她16岁),不管爱得多深!’。作出决定后,林徽因看似平静,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之后的日子,徐志摩明知求不得,却仍旧放不下,时常去找林徽因。

当时,林家与梁家同是书香门第,早已在两年前定下亲事,为了让徐志摩死了这条心,她去见了梁家少爷——梁思成,并接受了他的爱。但徐志摩仍旧放不下,他一直从欧洲跟到北平,追寻曾经的爱。但林徽因终究明白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他只是自己人生中的流星雨。不久,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在别人眼中成就了一段“梁上才子,林下美人”的传奇爱情,可谁又知其中隐故。

一生恪守君子道,终究换得美人心

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不仅是三人的爱,还有一人默默爱着林徽因——金岳霖。他与林徽因的初见是经徐志摩介绍的,与梁思成一样,他的心也给予了她,但他作为徐志摩的好友恪守了一生的君子之道。随时间掠去,多年后,她对梁思成说:‘我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之一便是金岳霖,梁思成对别人说:‘如果她选择金岳霖,我会祝福她。’但金岳霖却告诉林徽因:‘她是爱你的人,我不能伤害一个爱你的人。’他自动退出,却仍默默爱着林徽因,他终身未娶,林徽因也保留了对他的爱……

人间四月芳菲尽,世间再无林徽因

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束缚,纵使成就“梁上才子,林上美人”的传奇爱恋,也总让人觉得有些遗憾,“风流才子”徐志摩到底放不下这段求不得的爱恋,1931,他为了林徽因的一场演讲,在碧海蓝天之间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徐志摩辞世后,林徽因发表了《偶然》《悼志摩》《再悼志摩》来祭奠他们之间的那段岁月。

多少年后,林徽因的爱随风隐去,她的墓志铭讲述了她传奇的一生——“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这段才子佳人的爱恋给世人留下无尽的唏嘘,此情只因天上有,惊闻却在人间处!旖旎的时光浅唱,灿烂的四月流光,人间四月芳菲尽,世间再无林徽因……

【篇四:走进她的四月天——读《林徽因传》有感】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回首遥望的那一夜,湛蓝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题记

我喜欢林徽因,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在众人眼中她是世间罕见的奇女子,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更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是特别的,有着寻常人没有的独特想法,一开始就表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崇拜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在那个时候还是“第一人”。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学识世家,祖父林孝恂为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赴日留学,回国后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并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岗革命烈士。从小就在一个有革命、科技气息的环境中长大的林徽因没有一般富家小姐的娇气,她幼年先后就读于爱国小学、培华女子中学。16岁时,跟随父亲到英国、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回伦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至此,林徽因已表现出她过人的学习天赋和才情。

1924年,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岁生辰,林徽因、徐志摩等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表演精彩绝伦,成为一时佳话。后来又到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此时的林徽因年仅20岁。结束学业后,她并不神往被人奉为传奇的感情,放弃了才子徐志摩,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梁思成,回国过起了安定的生活。

后来,先后于1949年和1952年抱病参加了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改造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翻译《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又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1954年6月,时年50岁的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时她的肺病已愈发严重。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终年51岁。《北京日报》发表讣告,4月3日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金岳霖先生亲笔题字,作下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字字泣血,令人唏嘘。遗体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至此,民国第一才女,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走完了她绚烂的一生。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斐然的成就,她拥有出众的才华,倾城的容貌,情感生活也如同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令人艳羡。出身名门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游历英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忍受住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亲自提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最终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还是她。她遗世独立、温婉清逸、犹如一颗珍贵的珠玉,暗自发出无人能及的光彩;她,林徽因。

走近林徽因,走进她的四月天,品读她诗意绚烂的生命之旅,静听一代才女的灵魂独唱,我在美丽背后触摸到一丝温润,在聪慧之中品味到一缕幽香。

【篇五:人间四月彼岸花】

黛瓦粉墙,亭台水榭,还有青石小巷的朦胧烟雨,转角长廊的淡淡回风,这是笔墨描绘间的如梦江南水乡。江南,总会有一个纷飞的理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或许是因为烟雨小楼中品茗的闲情,因为午后阳光下打盹的那份慵懒,也或许是因为一位如花女子的欢颜。

不知为何,第一次初识林徽因,总觉得她走过的地方,定有一树一树的花开,于是我试图想要走近她,随着她流淌的笔墨走进人间四月天。就这样,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与故事也随之弥漫开来。

还是从杭州陆官巷寻起吧。杭州,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被秋月春风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所填满。林徽因的一生似有因果,否则祖籍本在福建的她怎会降生在杭州,而喜爱白莲的她又出生于莲开的六月,而多年后,她成为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那朵白莲,到底是西湖滋养了她温润洁净的情怀,还是她给了杭州诗意闲淡的美丽,让这座原本就韵然天成的古城更加风雅?或许两者皆有吧。江南古乡的悠悠古韵填满了她朦胧的记忆,而骨子里本就浓郁的诗味与典雅,再加之大姑母林泽民深刻的启蒙教育,造就了这样一位如清雅莲荷般的才女。

或许人的一生如同命册里的判词早已自降生便有定数,等着我们去演绎。但我始终不肯完全相信,因为在林徽因身上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感觉。当人们以为她将一生徜徉于江南的轻波中,她又辗转去了上海,北京甚至国外诸多城市,她既有婉约的情怀,又能奔走于各大国而且成为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当人们以为她只藏于深闺之中,实际上她写的文章包含人间世态,深谙世事,她并未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甚至于,她比任何人都擅于调配烟火。关于林徽因,总能想到那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换作其他女子,或许会深陷其中伤得一身痛苦,而林徽因不会,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然自若。当情接踵而至奔入她的心里,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人们总看到徐志摩为她的不告而别而彷徨,为梁思成的相守而暗叹,为金岳霖的无果等待而惋惜,却没看到林徽因转身所撒的泪滴。她为自己免于受伤而仓皇潜逃,事实上她亦心生痛苦,也没有人知道这三个男子都不曾后悔各自的选择。因为谁都不忍将这朵白莲被凡尘的烟火染成五颜六色,而事实上她也做到了,她让每一次的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的相逢都成永远,她把自己永远化为一杯淡雅的清茶,终在红尘的染缸里做到纯粹如一,这正是很多女子难以做到的。

林徽因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诗意而又真实。读她的文字,永远感受不到忧伤,永远那般清新美好,或许她早已把悲伤藏匿得很好,飘逸如同一个小仙子——“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燕在梁间呢喃,是人间四月天。”

世间有一种花,彼岸花,花开之时不见叶,叶茂之时不见花。我想林徽因就是人间四月的彼岸花,足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即便我努力追寻还是不能完全看透,她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以一种清雅端然的姿态漫步在云间,让人们仰望了一生,怀想了一生,也吸引着我去摘撷这一人间四月彼岸花,去读懂她梁间余温犹存的梦。

【篇六:润物细无声作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读书于我,是一个寻觅的过程。原是求知若渴,饿狼扑食般找寻;后来感觉文字在“无意”间能激起我的共鸣,给我无尽的满足、欢愉和快乐。

早些,我极好外国文学。走入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我随可怜的主角冉阿让风餐露宿,在巴黎街头看国破家亡,社会的希望被邪恶的枷锁残忍封冻,我醒悟贫富之悬殊与等级之对立,内心浪潮汹涌,几要涌出单薄的身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炙爱良知荡人肺腑,《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简·爱》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大起大落中无不饱含暖意温情,《红与黑》极大力度再现社会残酷和斗争的现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出高尚信仰者强大的精气神——这就是西方文学汇入我磅礴澎湃的力量!

后来,诗歌成了我的枕边宝。顾城、海子、余光中、林徽因,各具情愫,姿态万方。一代情圣徐志摩在康桥上为林徽因模糊了双眼,竟舍弃原配张幼仪,最终也得不到林徽因生死相依;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无法让自己苟活于世,要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让人难识你和云的远与近……一书知一世,一诗识一人,读过一本一本的册页与人生,你也好像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一样又一样的生命的轮回,从此世无新日,人无常情,代谢古今。

现在,我常读些中国文学。初读《水浒》是江湖人物传记,再读时已觉是读史读人读社会,正所谓“100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宋江率众英雄最终受招安归顺于朝廷,或许作者的初衷是反映好汉的命运,但我觉得颇有讽刺意味!——人不能拉起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草根的出头天终究不能顶破天。余华的作品《活着》,似是一本憋屈之作,但主角福贵的自述,似泼洒了一束阳光——他坚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女,甚至自己的老黄牛,也认为它的哞叫声是最耐听的。

阅读,能在某一瞬,倏的打开你的心门,使你豁达释然,使你会心一乐,或使你悲愤莫名痛苦无状,深感困惑挣扎彷徨。无论你是否已经长大、远离亲人或迷茫无助,无论生活何等苦难、孤独或欢娱自得,我都祝愿在谈起生活的苦难和成功时,你能在泪流满面时透露出知足、信心和希望!

阅读,能为你添上一份浩然之气,让你做人做事有分寸守底线,让你不甘沉沦、不甘狼狈地踽踽独行,让你想把宇宙万物甚至超越宇宙都看得清楚分明。

阅读,在一个个如丝如麻的春雨静夜里,塑造着我,滋养着你。

润物细无声……

【篇七:林徽因作品读后感】

我看了《林徽因作品精华本》。

她的诗都饱含深情,虽然我不懂其中的深意,却愿意一遍一遍地回味。不知是因为诗中引人探究的故事还是她当时的心境和秘密亦或者是那耐人寻味,字字珠玑的韵律言语。

就想再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

变幻就是没有规律的,不可预想的,各种模样。

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你的哪一个选择又会改变一切。

变幻总是突然的,花放蕊树凋零、河流凝成冰雪、娇娃做娘、天地变相。“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仔细一读,其实这首诗充满了逻辑顺序。先讲各种各样的变幻,再表达“变幻”的她对“永恒”的看法,掺杂着人们对“永恒”的爱,在作者眼里颇有自欺欺人的滋味“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这是最后两句,似乎是在说人们并不喜欢突如其来的“变幻”,而沉醉在“永恒”的谎言里,不够大胆,不够勇敢。这是生命的意义,在教我们要大胆地去爱,爱“变幻”,因为“变幻”才是唯一的规律,既然如此,我们要在“变幻”中大胆前行,这就是未参透的真理。

【篇八:林徽因传读后感】

允我预支一段如莲时光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院子里温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使她众人公认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则需要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带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诗,亦如此。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1933年的秋天,那个如白莲般圣洁的女子写了这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这首诗深深感动,纵是这萧瑟之季,亦没有秋风秋雨煞人的悲伤。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宴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走过庄周梦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场离合梦幻的交变。对于季节交替,随意更迭,林徽因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对过往低头,所以她喜欢怀旧,却不会沉迷。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也许我们应该留她更多的祝福。无论她飘至人世间的哪个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岁岁逢春。

事业上的成就让更多人对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娇柔女子,她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情冷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总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她是许多男子梦中的红莲,没有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更没有让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流年。于是这个美好的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她却苍翠依旧。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相约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度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分离。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白雪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雨季,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篇九:开在心上的莲花】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去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我记得多年前李叔同的妻子奔赴到日本问他:“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李叔同合掌答道。出家人,舍身在外,慈悲为怀,又何不是热爱自己而后由小爱化为博爱。年轻气盛的李叔同选择出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出身富贵,才气灼然的他,一向自尊自重,爱惜自己,爱惜生命。“渡己,又何尝不是修行。”这是他出家前的信仰,不想自身被这周遭污浊侵染,不愿看自己被这尘世压迫,还自己心灵的清净,是对自己的热爱啊,秉承着这份热枕,一生清灯长伴,源于这份对自身的热爱,源于这份悲悯的情怀。李叔同一心向善,感化他人,用阳光驱散阴霾。

“我多想拥抱你,可惜时间之外天南地北,可惜你我之间人来人往。”金岳霖是爱着林徽因的。这份爱深沉、郁烈,似稳稳一江春水,似沉沉一曲悲歌。但他选择退出,他选择放弃。因为他唯有好好生活,热爱自己,才能爱着林徽因,回馈这生命。

他愿做林徽因与梁思成最忠诚的朋友,用这种方式,默默守着爱情。这是他爱自己的表现啊,他热爱自己,为了减少两个人的痛苦,他甘愿,他热爱自己,为了成全她的幸福,他甘愿。恪守本心,为着自身的那份真情,他懂得珍惜不易,他懂得相望之苦,那是因为他平常便是这样清廉的一个人啊!因为对自己严格,因为对自身忠诚,他成全了自己,成全了林徽因。这份爱,已不再是他们之间的事,他的这份博爱的胸怀,爱着他人,爱着这世间的万物。“你是人间四月天。”他曾夸林徽因,反之呢?因为他的爱,人间何尝不是四月天。

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事。你能做的,就是些小事,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多思念母亲,多热爱自己。像诸如早晨一样清白。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梵唱,才换来今世与你相见。

我说:穷尽此生追及阳光,浴火凤凰,如此热爱自己,再来换人世无限安康。

【篇十: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那暮霭十分,波光掠影,揭晓了天朦人初醒。

——题记

窗透初晓,懒散的一米阳光总是不偏不倚地洒在洁白的墙上,投下抹抹光阴,却又忽明忽暗的,温暖的触碰,指尖点起一抹光束,指印映在墙上,滑过每一寸空气,每一方洁白。就这么,带着一点醉人的心意和和煦的笑意。

可惜,那么美好耐用有着文艺细胞的天气,那么强大而又刺激心脏的阳光总是让我觉得厌恶,可是这样的阳光,尤其是四月天的阳光应该是最美好的吧。

例如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

1931年11月19日,在徐志摩前往济南的飞机中,因雾失事,1931年12月7日林徽因在《北平晨报》写了一篇《悼志摩》吊唁徐志摩。

徐志摩怀想了一代才女林徽因,到底是让他失望了。

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也是梁思成宠爱了一生的女人,而也有更多人将她与陆小曼比,想必也是受了志摩先生的影响,而更言其是冰心曾说,林徽因俏而陆小曼不俏。

她的形象是自己所喜爱的那种女子的形象,优秀如斯,美貌如斯,只是总喜欢不上她,怕也是些外界原因。

自己不喜欢的作家和人倒是全被她碰了去。

而又因自己赞扬着喜欢着陆小曼,舍不得让她有丝毫不适,又让自己如此讨厌冰心这个人,更何况是她的话语,所以才那么偏执而狂热,即使是知道比陆小曼优秀的女人,比比皆是。

唉,到底是护短。

林徽因也是真的很优秀,否则怎又会让几个男人为她黯然神伤呢?

“懂你如初,又何必强求与你偕手。爱如斯如流水,情意是不能强求,否则天上人间,姻缘又为何不在徐志摩与林徽因身上浓浓描下一笔,偏得让可怜的陆小曼拥有一个没有心的男子呢?”

只是徒增几分荒唐罢了!

但这样的一个女子,也如同人间的四月天,美好而又迷人,这样比喻又有什么过错呢。倒也是很恰当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