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释放自己的芬芳】
如果戴望舒的诗于冯亦代来说是一股诱人的芬芳,那么冯亦代奋力摹写的年月就是他在花丛中流连忘返的瞬间。然而冯亦代终究成为了冯亦代,是因为他最终也释放了属于自己的芬芳。
张爱玲是有属于自己的芬芳的,那是一种孤独,一种傲慢,一种黯然神伤。她不写正史,只写小资情调的十里洋场;她不写烽火故事,只写烽火故事里颠沛流离的情人;她不写“迎面走来一个高大的人,浓眉大眼”,只写女子们磕着瓜子、口中的言谈,她神经质,她爱自己的父亲,攻击自己的后母;她有点俗,她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几经周折,却又草草收场;她寂寞着,她写尽人间烟火,自己却遗世独立,客死异乡很久之后才被人发现……然而,她是独特的,她的文字如同花儿一样优雅地开满大地,她的俗气与悲伤早已混入泥土,开出一季又一季属于自己的芬芳。
如果张爱玲的芬芳是冷艳的,张扬的,那么林徽因的芬芳是温暖的,光辉的。
林徽因的芬芳是一道阳光,照亮着她的整个人生。少女时代的林徽因随父亲来到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温婉动人;身为人母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劳着家务。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她曾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也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的芬芳喷发在建筑事业上,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以过人的才气激起我们永恒的敬佩。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临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与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她用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至深至纯、如痴如醉的爱与诚释放着她沁人心脾的芬芳。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盛开的花朵,别人的芬芳使我们赏心悦目;然而,更重要的是释放自己的芬芳,给世界送去一片芳香。一辈子迷醉在别人的芬芳中不能自拔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即使仅仅片刻释放属于自己的芬芳,虽然短暂,但是人生也会留有余香。
【篇二:顺应与改变】
人潮拥挤,世事变迁也许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没有事物会一成不变,没有人潮会停滞等待,更没有时间会停下来任你追赶。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古人感叹年华易逝,激励自己和后人珍惜时间,奋发向上。“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先人感叹时间不等人,总是害怕在一眨眼间自己就失去分秒时间。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我们只有激励自己,努力拼搏,才不会惋惜往日的蹉跎岁月。
张爱玲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世事沧桑,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感情。林徽因出身没落的官宦世家,我认为在她被父亲不分是非暴打之前,也许她对他还有一丝敬畏之情,但从那之后,或许就心灰意冷了,直到死都没再回过一次“家”。人们总说血浓于水,如今连这难以割舍的亲情都变得不可靠了,那么,世上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
一代情僧苏曼殊的初恋是一日本女子,后来自尽而亡,她就像一朵樱花,永远地在苏曼殊的的心里盛开着,华丽唯美,永不凋谢。这就是一成不变的感情,但是它纯洁无瑕,令人不忍玷污。后来苏曼殊背井离乡,剃度为僧。本以为他会专心参禅,在这青灯佛前,将自己与这尘世择开,但他不安于此,他喝酒,吃肉,屡屡犯戒,最终却又还俗。他无法改变佛规,无法改变自己。苏曼殊一生有三大嗜好;吃肉,喝酒,吃糖。即使他身患重病需要忌口,也还是忍不住要偷尝几口。后来又不甘于世,重回佛祖膝下,请求教化。大病初愈的他却又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交给了结识的青楼知己,买了许多糖寄过来,最后病一发不可收拾了。这就是苏曼殊,他无法改变自己,却用自己的才情改变了世界。
我喜欢张爱玲的话,“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蚤子”,人生华美,却犹有缺憾,如果喜爱这袭华袍,就不得不忍受这缺憾,如果无法忍受,那就只能自己动手,重织华袍。
也许张爱玲因为无法忍受这缺憾,才重织了一件自己喜爱的旗袍,它不华美,却舒心。
【篇三:雨季不再来】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朝一日是要随风而逝的,带着的只有感喟与唏嘘。岁月在生命的年轮里增长,它如同悬在头顶的点滴瓶,一滴一滴的流逝干净,无论你多么不舍,可它仍旧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读三毛的书,像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品读张爱玲,张爱玲和三毛一样,有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却始终无法寻觅热烈的洗彻心灵的爱情,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叛逆的人,她追求她爱的每个男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在追求什么的那种情怀,她说她一辈子都在看《红楼梦》,因为她喜欢宝玉,可她却不似宝玉那般长情,三毛是个多情的女人,一生中爱过的人无数,可终究是选了个不爱的男人厮守终生。三毛是幸福的,她所欣赏的生活不是快乐亦不是痛苦,而是细水长流,碧水无波,在芸芸众生中做一个拥有无罅隙生活的人,是的,她做到了。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使她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爱的三毛,三毛曾说过,她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一个女人,她更是一个人,一个苍白的人,一个被风吹雨打成了一个外表不精致,而面上已有风尘痕迹的三毛。
《雨季不再来》的三毛,沮丧、懦弱、胆怯到她自己都痛恨自己,可Echo确确实实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她会将每个对她好的人视为知己,她仍记得十岁那年对她如对待女儿一样的哑巴大兵,她仍旧心存感激与热情,仍旧是我所爱的三毛。
在荷西去世后不久,三毛回到台湾,说她不再婚了,她将自己嫁给了文学,讲自己嫁给了读者,将自己嫁给了造物的恩宠。
【篇四:保定期末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定高一期末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她的文字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守护着她的那份孤独,她的清冷决绝维护着她天生的自傲,她曾看破一切,终躲不过浮世的惊扰。
在爱情里,她痴心不悔,为爱倾尽所有,然而换来的不过是离群索居,独自一人静看花开花落。
她便是张爱玲,一个早早看透世间冷暖,却难逃红尘烟火的民国才女。她穿越民国烟雨,在乱世中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她淡若菊花,静如兰草,可白落梅说这世界没有一种植物可以形容她,或许是因为她骨子里的清冷与高贵超越这世间所有的俗物,所以才曾让我冷的生寒,却又淡的落泪。出处wWW.zuOWeNBa.nEt
早早,她便懂得何为世态炎凉,何是人情冷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她,早已可以笑看风云,云淡风轻,否则她不会说出“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这样的惊世之语,如此的醒悟,她就这样淡然地立在尘世间,像一朵绝世之花,绚烂却淡雅。她的冰冷决然,我是喜欢的,亦是懂得的。我不会去悲哀她凄苦的身世,因为我们都是游荡在浩荡天空中的一粒沙尘,忆不起前世,更改不了今生,无论飘散在何处,都是我们此世所要承担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她一样,静看世界,淡然处之。她虽是豪门之后,但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经历风霜雨雪后却是更加的落败,父母离异,没有给这个孤独的女孩留下伤害;遭父狠打,没有让这个自傲的女子低声屈服;被父囚禁,更是让这个冷淡的女人彻底挣脱牢笼,开始她漂泊的一生。在许多民国才女中,她应是最清苦的,每每想到,都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在我心中,她不止会让人惊羡,更会使人心疼。
她一生,不仅因为家庭苦寂,更为爱情奔赴所有。在爱情面前,她尚比其他女子更加执着,纵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但生命中的一场错遇,终究让她陷入浮世烟火中不能自拔,那颗破碎的心就像是一艘不能承载任何的小舟,在凌波江面上,四处漂泊,没有方向,随风而行。因为怜惜,我恨透了胡兰成,这个张爱玲用尽所有美好去爱的男人,她本是那样的高傲,却因为他的出现而低到尘埃花开也满心欢喜。
不顾一切的爱情换来的就是让自己的心伤痕累累,锈迹斑斑。
或许我还是不懂,不知为何她会为这样的男人而倾尽一生,不懂为何因他而将自己的'心房上锁,拒绝能给她带来安稳生活的桑弧,而她最终选择与外国老人赖雅携手此生,更是让我有了些许迷惘与遗憾。这场黄昏之恋,刚开花便已凋谢,此间的生活,她四处奔波,只为生计,灯下疾笔,只为薪酬,难道这就是她想要的执手天涯?她不被许多人理解,我曾为赖雅离世前仍埋怨张爱玲而忧伤,这样一位处处为他着想的女子,一个如此极致的女人,换来的却是他这样的哀怨,几时,我都替她不值,替这样传奇的女子而感到无尽的悲伤。
或许胡兰成在我心目中,有一点是好的,那便是他真的懂得张爱玲,知晓她的心事,可岁月无痕,他注定会背弃于她。喜欢她说的“笑,全世界便陪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永远陪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场告别终究只是一个人。曾经许过的天涯海角,不过是一场浮生梦幻。
她用才情征服世界,成为上海滩那朵永不凋谢的花。世事如潮,人如歌,一切均是羚羊挂角,草蛇如灰,但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她的地位,她的风华。她是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在那个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她离开了,在异国他乡悄无声息地远去了,但她却将魂灵终将回归祖国,回归上海那座不夜城。
我虽没目睹过你的芳容,但希望在某个午夜,我会看到一个穿着旗袍,躺在摇椅上,品一杯茗茶,听一曲悠歌的女子,那定是张爱玲,来与我相遇的张爱玲。
“世上曾有张爱玲,世上唯有张爱玲”愿你在那个只有花开的国度,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愿望得以实现,不再受浮萍漂泊无根之苦。
【篇五:触摸历史】
妈妈有一条压箱底的旗袍,大红色的,像火一般鲜艳。
那是她和爸爸刚刚结婚的时候买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幅妈妈穿着旗袍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
旗袍放在箱子里时间已久,妈妈偶尔把它拿出来晒晒太阳,我才得以一窥其容颜,这条旗袍上的颜色已有些淡淡褪去,还有些折痕,一切的一切都透着沧桑的历史感。
现在早已不流行这种旗袍,市面上有着各式衣服,换句话说,旗袍只属于它曾经流行的那段历史,如今,它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这条旗袍引起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深深联想,旗袍为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因为它上面的花纹图案,或是其自身的材料,无不都透露着一种时代女性之美。反观这条丝绸裁剪而成的旗袍,我仿佛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悠长的石板街,两边坐落的是古镇,迎面走来的是三五成群的少女们,她们的旗袍有的是鲜艳的,有的是朴素淡雅的,无一不散发着美丽。穿着这些旗袍的少女,也是充满活力的,她们笑着,如花如梦。
旗袍的美,使得中国女人在含蓄上平添了几分奔放,在稳重里又增加了几许妖冶,在娴静中又洋溢着不少妩媚。它的质料,它的曲线、它的温润,它的华美,它的饱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出旗袍夺人魂魄的魅力来。
民国女子最爱旗袍,张爱玲曾言: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可见这是怎样一般的情感了。而我对民国,记忆中还有张爱玲和林徽因一般的才女。天才作家张爱玲便是名副其实的民国旗袍代言人,她的一生曾经亲自设计裁纸数百种样式的新潮旗袍,她所到之处,无不汇聚的是惊叹赞美之声。
一回头,我又回到了现实之中,但在家中,在窗外,早已经寻找不到那份典雅美好了。
旗袍是时代的产物,让我感受到了与之相关的那段历史,无需出门便可以浮想联翩,如同一卷卷录像在面前闪过。所以一提起旗袍我大都会想到那种高雅端庄的气质与那些才华横溢的才女们。
正是眼前的这条旗袍,我才得以触摸到那段历史,触摸到属于旗袍的美,那份属于东方的独特韵味。
【篇六:一路有你】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我享受着最温馨的时刻。翻开久违的文集,那些清丽的文字给予我最简明的愉悦。忘记有多久没有这样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文字,越来越发现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那些曾经我一直抗拒的风雨,就像是执著的燕尾蝶毅然张开羽翼撞去尘埃,因为这一路有这些文字的陪伴!
三毛
很自然地浮现出那些熟悉的面孔。在撒哈拉沙漠纵情起舞的三毛,一个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有着最执着个性的女性。人们都说三毛有点猖狂和不羁,可我觉得她只是一个敢于直面自我的勇者。她是自由的、倔强的,也是最纯朴的。我总是在极其压抑的时候翻开三毛的作品,感受她率直真实的话语,轻抚她赋有灵魂的文字,醉心于那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然而三毛的一生是坎坷的,直至她用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依然认为她是最美丽的,长袜透明的蕾丝花,边将她的灵魂牵向天国,如同樱花暮春的消逝——唯美。
张爱玲
张爱玲是个极其细腻敏感的人,她总是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叙那些如粉尘般微渺的东西;像是墙角尘封已久的蛛网;一只留有残渣的杯子,一颗悬在叶尖上的晨露……她总是意犹未尽地用感性的文字捕捉那些飘渺无痕的瞬间,如同木棉枝间渗漏下来的阳光很容易流进人的生命里。她总是温文尔雅地铺张那些被人们忘却的事,漾起读者昔日的回忆。在浮躁不安的时候与张爱玲共语会立即平静下来,涌生无尽的感悟。
郭敬明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对郭敬明的欣赏几近崇拜的程度,他淡淡的忧伤,前卫的思想和美丽的梦想以及独有的透彻的笔调一次次感染着我,让我在无数个迷茫的日子里觅到方向。置身他的作品里会那么轻易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香樟下的石凳上,在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在人潮涌动的走廊,在无数个没有星星的夜空……平静如水的日子里,我会很自然地想到在美丽的上海有个叫小四的孩子正把玩着笔杆,勾勒着和我如此雷同的青春!
漫漫长路,泪水和汗水颠簸交织着向前,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了他们的指引,我坚定了方向!此生何其有幸,有这些人,这些文字伴我同行!
【篇七:愿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浮生若梦,一梦千寻。出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寻找,于风景中寻故事,于文字中寻光阴,于流年中寻归宿。原本漫长冗杂的一生,就那么倏然而过,余下的日子,寥寥无几。所有金风玉露的相逢都会化为灯火阑珊的错过,无论是刻骨铭心的成长还是淡如流水的岁月,我都诚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半生后,我仍想与少年的慈悲、孤勇低头呢喃。
我羡慕张爱玲的仁慈,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后的自己可能见过人性险恶,见过尔虞我诈,但我希望那时的自己懂世故而不世故,不被俗世磨出棱角。所谓成熟并不意味着失去仁慈,我想以后的自己依旧能坚持心中的善良,我希望长大后能够尽力去帮助别人,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提到“我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走出半生的我是否又能懂得仁慈就是做人的基本资格呢?那时的我能够卸下半生行囊,把风尘置于门外吗?简约活着,温暖相依,岁月原本不会相欺,是我们支付了太多美好,又不愿平等对待,所以才有了诸多不如意。时光依旧锋利如初,我们是否能仁慈如旧?
我羡慕三毛的孤勇,三毛说:“撒哈拉属于前世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片陌生的大地。”走出半生的我会怀揣孤勇拣尘埃装入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我想怀揣孤勇踽踽独行,邂逅一幕幕不曾预约的风景。问一声南飞的大雁:那些爱过的人,一去不回的时光是否别来无恙?我想与凉薄的时光缠绵去看看三毛笔下亦温柔亦粗扩的撒哈拉,去看看圣埃克絮佩里书中的一天五十六次的日落,去看看白落梅心中的芦花似雪秋水长天。走出半生的我定会孤勇,孤勇使我不再畏惧太宰治口中那个复杂的社会,不再畏惧余华书中悲苦的遭遇,不再畏惧龙应台眼中不断不断的目送。
我诚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就你窗前。
【篇八:美由内而外】
美剧《丑女贝蒂》中的主人公贝蒂是一个带钢牙套和厚重的眼镜,身材粗壮的女人。这样的主角形象最终也仍没有改变,只是有一个职场菜鸟化身为白领,并将男主角收入囊中。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那只自卑的丑小鸭一步一步敞开胸怀,必变为丑天鹅的那种精神上的蜕变。对此,男观众们却似乎并不买账,只称是“看了第一集和最后一集,没变,烂爆”。
现今社会是看脸的时代,只不过男性的要求更严格了一些,大多数人择偶的标准是脸,一见钟情这种老梗的基础也是脸。电视剧中的丑女大翻身的桥段在现实中可是一把烂戏,时代总是让人慨叹:人丑,还能干些什么?
某市状元在接受采访时回答:“人丑,就要多读书。”虽是笑谈,可着实谈到了重点上。蔡澜先生有一篇论述漂亮女人的文章,他老人家在文中评价张爱玲“不怎么漂亮,但是美”;也是了,如果你读过张爱玲满是荆棘的文字和句句穿心的篇章,你对她的评价就永远不会是“鹅蛋脸,穿着旗袍的俗女人”,而会是“在蟹壳青色的天空下一抹绒黄的点缀”。时代于人,洗印下来的终究只是一颗心,容貌终究会老,心中沉淀的是大爱与智慧,表现出来的就应是一种坦然而落落大方的美。
因此,往往内在是充实而美丽的,其外在就算不美,也一般精神雅致。像奥黛丽·赫本,关注于贫困儿童,总不吝惜她对于那些孩子的爱意,以至其古稀之岁,仍能看出她年轻时候有多么美的惊世骇俗;像杨绛,如今已逾百岁,虽朴素但衣冠整洁,谈话也是侃侃而谈,眼神中透着的是亘古的学识与平静。蔡澜先生实在不能称之为帅,但是一见便会脱口而称“先生”或是“老师”,客见其器宇不凡,整洁到鬓角都须是平齐的程度。现在有很多年那奇怪的人因外界压力而选择整容,虽是其自己的选择,他人无权评论或干预,但仍然忍不住想要提醒他们:美,通常是由内而外的。
在进整容院门之前,先考虑给自己的心整整容,让自己具有内在美的品质——不仅是善良,你还要博学——然后,当你有朝一日足以自信的站在镜子前时,你发现你自己已经成为篇末贝蒂一样的人,虽不漂亮,但美得精致。
【篇九:走过青春的明媚忧伤】
十六七岁的天空恰似一盏长明的天灯,用自己忽明忽暗的光线刻刻尾随着与曾经渐行渐远的怃然年少。
正是最不安又必须甘于臣服的年纪,我幻想着如余秋雨一般目标弥散却步伐笃定的旅行,亦期待着张爱玲笔下倾城的至美爱情,却也不得不思量一年后高三刚刚了结的夏天,该以怎样的姿态挥手童年,真正披上那件昭示已成年的华裳。
我曾期待张楚哼唱过的光明大道,亦幻想着某一天天遂人愿自此飞离这个让我待了十七年的平凡小城。我一遍遍的用近乎滴血的文字歇斯底里地对这个世界的认同与不认同哓哓不止,用干竭的心境编制梦境。
书桌上,永远摆着自己从书店里淘来的各种报刊,却也躺着一本本自诩中国最好教辅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以为,可以于高二高三的紧俏时光里用文字疗伤,用欢乐的文字驱赶绝望。
可最后,真正的绝望不来自忧伤,成绩单上骤减的数字还是让我不得不把一切浪漫与诗意锁进不为人知的寂寞角落,用一本又一本的高考真题舔舐伤口。
是的,我终于选择臣服,不是无可奈何的屈服,而是心甘情愿的顺从。我终是没有勇气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做更为特立独行的那个人,但却有勇气正视该有的生活与使命。
十六岁,至今想起都夹杂着让人心疼的忧伤,却也在那一套又一套的试题中看到了绝望后的明媚希望。记忆里的天空忽明忽暗却也一片明朗,惆怅的少年苦苦挣扎却正向前方。
十七岁,圣者隐退。自此不再热衷于编构旁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亦不再沉溺于自我信条无法自拔。没有余秋雨,没有张爱玲,没有林徽因,我甘愿用最简单的日子瞭望。我愿给自己最后的少年以无穷无尽的简单,简单到不用主谓宾也可以翔实记载。
我看到我的梦想在十八岁刚刚成年的夏季对我挥手微笑;我看到,我的脸上荡漾着的明媚忧伤;我看到,窗外滟滟的月色渐渐退去,透出一丝晕黄的光,或许,我的天灯会把夜照亮。
时间依旧像是一张狠厉不容逃脱的网,罩着人所能支配的每一份短暂;书桌旁,依旧充斥着刺鼻的油墨香,我依旧,是一个文艺未成年,对着未来安分的张望。
我,依旧是一个文艺未成年。
【篇十:人生多别离】
遥望远方,残阳泣血,山高水深。脚下小路,蜿蜒曲折,不见其踪。未来如雾霭中的灯塔,遥遥发着光,却难以到达。幸身边有朋友陪伴,二三知己“未言心已醉”,共赴人生路。
朋友,一个极为普通又极具意义的词。从小到大,朋友就是和你一起戏耍于田垄间的人,朋友就是和你一同学习的人,朋友就是在工作上给予你帮助的人……因为两三句话,一两个共同点而成为朋友的,数不胜数。然而时光流转,身边不知何时已物是人非,不由地在心中长叹道:“原来人生,便是相聚少,别离多。”
人生多别离,这五个字写在纸上,无繁杂刁难的笔画,写得洋洋洒洒,似乎这五个字轻如片羽。殊不知经历了人生变故,待人走茶凉后,竟觉得这五个字力透纸背,如有千斤重。
校园生活,天天与朋友相见,最能产生友谊。炎樱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校友,是张爱玲青年时的好闺蜜。天生对文字情有独钟的张爱玲很快倾倒于口齿伶俐的炎樱的妙语如珠下。二人曾经推心置腹,形影不离,却怎想这深情厚谊没能地久天长。毕业后赴美,炎樱以自我为中心的初始方式引起张爱玲的不满,加之张爱玲这时又有了更好的闺蜜邝文美。张爱玲与炎樱逐渐疏远。昔日的友人走上异道殊途,至死不相往来。
青春时的友情大抵如此:彼此相遇,因为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和自身特有的闪光点聚在一起,又在学校——这一窄小的空间中培养感情。但学校只是青春的月台,每个人都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列车。“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白云苍狗,当人事沧桑雕刻青春面容,三观更改,加之彼此空间上的距离,使得老友相见变得尴尬。每每搜肠刮肚寻找话题,得三两回复,复又沉默。觥筹交错间,只听到友情轻轻洒落了一地的声音。人生多别离,我们不禁为此唏嘘:“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何人不想友谊天长地久?马克思家境贫困,若非好友恩格斯经济上的帮助,《资本论》这部旷世巨作不知要往后推多少年才能诞生?伯牙与子期的金兰之交为人称颂,直至死亡也未能将他们分开,“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汪伦在岸边送别李白,他们的友谊被千山万水阻隔,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会过人生不可端倪,经历过人情冷暖,才明白友情的珍贵,千金不换。如今高考临近,分离似乎也不远了。
人生多别离,这五个字勾起了我无数回忆。多想再与小时候的玩伴赤脚玩闹,多想在每个失意的夜晚与朋友再话家常,多想挽回曾经的过错……可人事分分合合,又有多少事能说清?少时以为朋友在多,怎知有的友谊竟如花草,朝生暮死,一岁一枯荣。
我们终究会分离。一同经历的欢乐终会变作一杯清茶,小啜一口,浓浓的香味留在舌尖,久化不开。那些难以割舍的,那些难以忘却的,只消一声叹息,却又烟消云散。远方的朋友,无饥否?无寒否?孤独否?快乐否?明明满肚子疑问,明明嘴唇微张,却硬生生把问题吞回肚子里,嘴角下滑扭曲成五味杂陈的苦笑。不禁吟咏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只是这世界天高地阔,每个人的人生宽广无量,而别离也定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中,跌跌撞撞闯入彼此的人生,留下特属青春的青涩回忆。接着为了彼此不一样的梦想,振翅高飞,拥抱蓝天。哪敢有自己的自私?既然未来是彼此所期待的,又何惧停杯投箸的宴席?这之后,在异地的灯火中尚可“聊赠一枝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日日思君不见君”,但我们“共饮长江水”啊!这不正是古人所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岂不快哉!
朋友啊,请勇敢仗剑走天涯吧!何惧今昔之友难舍难分?何惧昔日旧友相忘于江湖?何惧未来无患难之交?高考在即,正是彼此努力拼搏踏上征途的时候。虽然“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我们应该感谢出现在自己青春中的朋友,感谢他们留下绚丽的一笔。祝愿你们以梦为马,前程似锦,笑对人生别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但愿未来的你会感谢如今的孤独、迷茫与苦痛,终有一天能敞开心扉,尽列珍藏。
此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觉得太肤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荡气回肠,却觉竟未将我心境道破。
在学校中我们和朋友日复一日地挥手见面,又日复一日地说着再见。待真正了解这一次的再见会是永远的别离,看见朋友泫然欲泣的模样,怕会心头一热,又怎么忍心说出这般潇洒的话来?“怀念站到你的跟前,仍能天真地说声再见”最能描绘我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