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慢走在别样的风景里】
以前,我行动总是很快。
因为在老爸“走路比别人快百分之十五,你就更容易脱颖而出”的理论熏陶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事情比较讲究效率,吃饭时,爸爸妈妈才吃一碗,我就已经吃了两碗甚至三碗了;走路时,我的速度也很快;就连读书时,我也争分夺秒,快人一等。我陶醉在这种高效率的节奏中了。
但是,那一次,让我有了别样的感受。
那次,我独自一人来到景色宜人的公园里,和风扑面,秋意盎然,我站在公园的运动器材上,上下翻飞,闪转腾挪,玩得不亦乐乎,谁知乐极生悲,一不小心,“咔嚓”一声,我的右脚被扭伤了,看着渐渐肿起的脚踝,我心中大呼不妙,每走一步,那钻心的疼痛也提示我不能再逞强了,出于无奈,只能一瘸一拐地慢慢往家里挪动。
突然,我发现,路边的景色与以前有了大不同:撩人的乳白色的花絮,轻柔地在风中摇摆,蓝天下,此起彼伏,袅袅娜娜,轻轻浅浅。落叶铺满大地,仿佛给大地披上一件金黄的外衣,它们把浓郁留在了春夏,而把升华后的暖带给了秋天。饶有兴致地拾起一片落叶,它那么干枯脆弱,轻轻一折就会碎成几片。细数碎叶精致的纹理,蜿蜒的叶脉,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驱走了丝丝寒意。午餐过后的人们陆续出来了,躺在被太阳渡过金色的藤椅上,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一边欣赏着阳光下水波粼粼的湖面,还有那一圈圈回旋荡漾的涟漪,几只小狗儿绕在主人们身边嬉戏玩耍,互相打闹,好一幅怡然自得的画面。
我猛然醒悟,慢慢走,会欣赏到更多的风景啊,那读书也是如此吧。静坐书桌,香茗一杯,轻翻书页。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苍颜白发、满脸沧桑、忧国思家的老者形象;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读出了“无限风光在险峰”、“成似容易却艰辛”的人生哲理;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读出了有情人那缠绵悱恻、相思成灾的似水柔情……原来,慢品文字,才发现文字是有生命的,是有温度的,每一个文字背后,都蕴藏着一颗跃动的心灵,一个丰富的灵魂。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旁,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是啊,人生旅途中,自然万物里,经典名篇间,无处不风景,处处有精彩,慢下脚步,用心灵去细细聆听,用灵魂去深情触摸,方能品味出别样的美丽。
【篇二:与文化并行】
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出一份圣洁的美。作为仅存的文明古国,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自然不容忽视。
在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比比皆是,犹如满树桃李,等着有心的你去采撷。
漫步走进唐诗之中,“诗圣”杜甫因国家战乱纷纷,夙夜忧叹,写下了《春望》,将忧国思家之情抒写的淋漓尽致;缓缓踱入宋词,苏轼将对自身遭遇的无限感慨和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地向往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了一首《水调歌头》之中,寄托在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上;翘首展望元曲,马致远一首《天净沙·秋思》,不过寥寥几句,却勾勒出了一副清晰可见的悲凉哀愁之景,叙写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如一颗颗晶莹华美的宝石倒映着人民内心深处的期盼与祝愿。面对这如此璀璨的文化,一直引以为傲的我们,却愕然发现,我们在一昧追求发展的时候,不经意间将文化遗忘在了后面。
面对世界性的汉语热,我们本应该作为最熟悉汉语的人,对于汉语文化的理解程度却每况日下。在连自己的母语都没有学好的情况下,还不断探索外国的语言,将母语文化冷落一旁。对汉语文化的曲解让人痛心疾首,火星文以及外来词汇的直接使用更是给汉语带来了抹不去的伤痛……
泱泱中华文化犹如先辈们早已为我们后代拾起的珍珠,却被无知的我们遗落在海滩上,随着时光的潮起潮落,沉入深不可测的海底。在追求发展力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拉起文化,齐头并进?让如此优秀的中华文化断了传承,我们心中又是否会有一份难以磨灭的罪恶感?……
中华文化石民族精神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拾回中华文化,能让我们中华民族更有内涵,更加具有凝聚力,能让我们中国人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更远,让整个世界再次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动力。在永不停歇的时代火车上,我们应该拉起中华文化,在学习外来文化的时候多分一点时间,捧起一本古籍,在时代的火车上,与文化并行!
【篇三:期末语文预测作文】
手捧你的诗篇,细品你的愁苦,倾听你的诉说,感受你的赤心。眼前浮现你苍老的容颜,那满面的憔悴记录着你的坎坷的一生。
登高望岳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到洛阳应进士,却落第而归。二十四岁的你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北游齐鲁。雄伟磅礴的泰山见证了你豪情壮志。你不满足于望岳,还想要登顶。你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小”让世人赞叹,你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切的雄心、气概令世人感慨。
年少的你,充满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忧国思家
肃宗至德二年,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你眼见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花开鸟鸣,却人去楼空。一滴清泪落下,一颗赤心燃起,连绵的战火延续了一个春天,珍贵的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你愁白了头,搔短了发。
中年的你,忧国思家,对国家前程绝望忧虑,
济世爱民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吴内又大饥,你于是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760年秋天,一阵狂风吹过,卷起屋顶茅草。一时间漫天茅草四处纷飞,你眼看着南村孩童抱着茅草远去,却又无力挽回,雨水进过屋顶进入房间,将房间弄得湿透,你看着眼前情景,却在为天下的寒士着想,那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令人钦佩。
老年的你,穷因潦倒,却仍关怀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你历经坎坷,却仍心系国家;你尝遍愁苦,却同情百姓。你虽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虽与李白为友,却不像他一样挥洒浪漫。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动乱;你,挥洒的是人民的泪水与苦难。你,无愧于“诗圣”!
【篇四:风吹木兰】
戈壁吹来凄凉的风,战士们迎来了胜利的日子。风儿终于吹在木兰被环境和血腥所沧桑的脸庞,迎面的夕阳映出的是男儿的背影。
分别数十年,由当年的纤纤少女到如今的芳华已失的中年妇人。此时,已行到城郭,不知马上爹爹见到我会不会伤心,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怪我没有让他知晓此事?百感交集,加快步伐,迷雾之内,便是家……
“爹爹,我回来了!”沉重的盔甲阻止了木兰的前行,但她见到父亲时,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
“孩子啊!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啊!一点没有女孩样啊,当时你远出家门怎么没告诉我啊!”父母焦急地问这问那,但都已苍老师,声音也变得低沉,身旁的弟弟也已长大成人,微笑着。
木兰急忙脱下盔甲,那时她才露出秀丽长发,与父母终得团圆,身旁的战士们都已看呆,无不连连称赞。
毫不犹豫地决定,成就了这个精忠报国,替父从军,忧国思家的女英雄。虽然战事平定,但危险继续。我相信她定会有这个恒心与勇气为国捐躯。
那天晚上,小城中万家灯火,大家都在为木兰庆祝,但因岁月不等人,木兰后悔不已,但迫不得已。她不在乎自己现在容貌如何,她只是担心父母,担心弟弟,担心这个家。
现如今,很多人都认识花木兰,也有很多电影、电视剧,但不管怎样,精神不变应留传许久。
盔甲仍放在地上,晚上木兰偷偷穿了一次。这种感觉依然很熟悉,仿佛昨日就在沙场血战。
木兰脱下盔甲,月光下,瘦弱的背影。急起一阵风,背影吹出男儿气概……
【篇五:独上高楼】
历史上有一些人都喜欢独上高楼。从杜甫的“万里悲愁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到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晏殊的“斜阳独倚西楼”到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忧国思家,伤右怀人,古代文人都爱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然而,有三个人,他们终其一生,登上一座高楼,屹立于顶端熠熠生辉。
有一位政治家,对面罹难的百姓,他“长太息以掩涕泪,恐美人之迟暮”。然而,昏君奸臣当道,他看到的只是醉生梦死,歌舞升平,党人偷乐,路幽昧以险隘,他的理想终未实现。举世皆浊,众人尽醉,惟有他“宁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于是,他选择了独上高楼。长路何其漫,便知矢志何坚。
有一位诗人,生于太平盛世,他也有过乘风破浪、直济沧海的理想,也曾想过“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最终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只因他放荡不羁的个性和藐视权贵的傲骨,又怎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别人可以奴颜婢膝卑躬屈膝低声下气,但是他怎么能?于是他选择了独上高楼。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却阻不断他逐白鹿于青崖间的豪气,难于上青山的蜀道却挡不住他仰天大笑出门云的狂傲,他与诗酒为伴,仗剑登高楼,全然不顾身后权贵的咒骂与胆寒。
有一位女词人,她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一生多磨。本是生于封建社会的她可以无才,可以嫁个凡夫俗子平静地过完一生,她可以遵从常理独居深闺,但这样的一生,岂不是太无聊了吗?于是她选择了独上西楼。面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她也可以呐喊;面对无可奈何的现实,她也要以“东篱把酒黄昏后”。于是历史记住了一位瘦比黄花的女词人。
历史长河淡褪了人们赞美或谩骂,今天我们极尽华丽词藻称赞他们,但是却很难理解他们那一份人所不知的寂寞。他只能行吟江畔,让江水稀释幽愤;他只能独酌月下,让杯酒沉淀抑郁;她只能流泪眼前,让泪水带走无计可消除的愁。站在楼顶,我仿佛看到他们笑着咽下了一杯淡酒,一杯寂寞。
咽下了寂寞,也就完成了一次转身。独上高楼,更有一份人所不知的美景。当寂寞升华成独立的人格,独上高楼,他的魂魄终为鬼雄,他天生的才华终尽其间,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终到尽头。
独上高楼,是一种境界,一种升华,一种心灵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