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打鼓声相关作文

【篇一: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在我的老家辽宁,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腊月一到,这儿就变得红火、热闹极了。

在除夕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上鲜红的春联,“福”字,窗户上也贴上了精巧的窗花。妈妈和姥姥在厨房里忙着包饺子,爸爸和我则在“大扫除”。到了晚上,亲戚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盘大盘的饺子冒着热气,引得大家食欲大动,一下子就所剩无几。餐桌上的佳肴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我最爱吃的猪肉炖粉条是重头戏。大块大块的骨头肉、酸菜、豆腐、粉丝都在一个大锅里面煮,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冒着热气,吃下一碗保你热乎乎的。

年夜饭后,小孩子都会拿着花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舞龙舞狮。广场上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也有一些小贩在卖冰糖葫芦、糖人、花灯、泥人之类的玩具。一直到深夜,人们欣赏完绚丽的烟花,才回到早已烧暖的炕上睡觉。

等到第二天早上,村里就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锣打鼓声,一听,便知道是扭秧歌的队伍来了。这时,路边挨挨挤挤,站满了爱热闹的人们,观赏他们精彩的表演。秧歌队里的女孩们穿着鲜红的裙子,有的在转手怕、有的在耍特技、更有的在翻跟头……青年们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跷上来回走动,犹如我们踩在平地上,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异样,赢得了周围人的阵阵掌声。有些淘气的孩子,学着他们的样子,扭动腰肢,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东北的春节是快乐的,是热闹的,是温馨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篇二:不一样的春节】

过年,过得是一种心境,一种文化,一杯浓浓的乡情。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可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今年我在农村过大年。

盼望着,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往前走,终于把春节盼来了。年夜饭从中午就得开始着手准备。我、爷爷和小表弟开始包饺子,奶奶则开始调配料、切菜……以便于晚上做饭能快一些。包饺子,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它又是一个“技术活”——不可以让饺子“露馅”。饺子皮薄薄的,要不破太困难了。在包坏了十几个饺子之后,我终于走上了“正轨”,不仅“破坏率”变小了,连速度也加快了。猪肉、三鲜……不同馅料、不同形状。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下锅后香味立刻弥漫了整个房间,性急的等不到全熟就将筷子伸进了锅里迫不及待地尝鲜了。看着手中的碗,我都舍不得很快地吃掉,都想把那味道留的更久些。

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年画,贴对联,把喜悦的心情和祝福挂在墙上,把对幸福的期盼贴在门上。把喜庆撒满整个院子,这个时刻你如果有幸来到农家小院,浓浓的年味会让你迈不开离去的脚步。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不停。吃过年夜饭,爷爷奶奶便带着我们去了祠堂门口。只见十几个人在摆弄什么——是一条盘卧的“龙”,它好像“睡”着了。不一会儿,那十几位叔叔伯伯“唤醒”了那条“龙”。“龙”亮了起来,随着敲锣打鼓声舞动着,威严之势从它那生动、灵活的身躯中流露出来。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为“舞龙”的点缀。这一条“大龙”在天空中飞舞,开始游街。“哦!是舞龙!”一个孩子兴奋得叫着。在县城,可不容易见着如此壮观的“舞龙”。

除夕之夜是最温馨,最欢乐的时刻,人们不想让这美好的时光在他们的酣睡中溜走,所以守岁成了他们代代相传的规矩,守望着一家人的幸福和安康。全家人就围在一起,打着饱嗝,谈谈天说说地,诉说着一年的喜怒哀乐。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大年初一,是大拜年的日子,天还不亮,人们一个个把自己装扮的花枝招展,到处拜年了,晚辈给长辈拜年,年小的给年大的拜年,拜年队伍你来我往,穿流不息,一直持续的初一的晚上。整个山村被笼罩在喜庆的云雾里,山村醉了,村里的人们醉了。

年味突然撞进脑壳子,象一团浆糊,浓的化不开了。今年春节不一样……

【篇三:年味】

年味,感觉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遥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勤奋了一年,在过年这几天,和家人一起坐在一个大圆桌前,一起吃一顿饭,一起聊一聊天,吃完后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一起迎来新的一年,这,便是我们的年味。

而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亲戚朋友的年味都不相同,各自有各自的味道。

在温暖的南方,也就是我们这里,每当大年三十,亲戚朋友就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聊一聊自己在过去一年里碰到的新鲜的,好玩的事,在欢声笑语里送走这一年,迎来期待的新的一年。第二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动身去拜年咯。一路上看到大大小小的房子前都贴着春联,挂着灯笼,小孩就在家门口玩着鞭炮。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也许,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向往的年味吧。

“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忽然被一阵敲锣打鼓声迷住,立马打开窗户向前看去。“哇!是舞狮耶!”一头金毛雄狮在广场上,喜,怒,醉,醒,猛,疑……几个人配合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来模仿威猛的雄师,这场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啊!“唰”地一声,一副对联从狮子嘴里展开“满门结彩春花放,举世澄明玉犬来!”

在我们南方万物复苏时期,离我们百里远的冰天雪地里也正享受着他们的年味。

春节这天,我们忙着拜年,而北方的人们正忙着逛庙会呢!庙会是属于他们的年味,庙会里不同的文化习俗齐聚一堂,就像百戏名曲、民间花会、天桥绝活、祭地礼仪、茶艺书画等等。小孩们最期待这一天,他们穿着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来到庙会,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属于他们的年味。他们和家人一起有说有笑,和千万人一起有说有笑,和千万人一起迎接新年。

年味在我们的发展中渐渐消逝,但它又在传统中衍生。它是我们心中向往的,是我们美好的记忆,我们要接受传统,传播传统,让年味在传统中衍生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年味。

【篇四:过年了】

记得去年的时候,因特殊情况,没有回家过年,但我们仍对远方亲人浓浓的思念。过年时,让我们这些小孩感到无比开心。

真可惜,现在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不然的话,我们村子非得“炸”它个三天三夜不可。虽然已经没有了爆竹声,但村子仍是那么喜庆:敲锣打鼓声,乐器声,和人们的笑声,可一点也不差爆竹声。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在这节日中,令我们小孩最喜欢的是亲朋好友来拜年时送的红包,我们能“收益”不少呢!春节也是让远方的家人感到无比温暖的时候,一起围坐着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熬上一夜,在我们村里,基本上没有人睡得着的。

我们现在都有了手机,也都在群里抢红包,在那几天里,简直就是天堂啊!

外面还经常有神赛会,舞狮舞龙,各种杂技表演,都来庆祝过年了,在过年的每一天里,我们经常会去看表演。

过年虽是隆重、喜庆的,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可它却令我们难忘,每过一次年,都意味着我们大了一岁,意味着老人又少了一年寿命,但却使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开心,也意味着团圆。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的年!

【篇五:舅爷爷过寿】

在过年前一周,我到莆田参加舅爷爷的七十大寿。

一到莆田舅爷爷家,看到大厅里已经准备了很多寿礼,在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寿桃,肉,饼干,茶,馒头等等。寿联已贴在大厅和大门上,等着第二天舅爷爷七十大寿。

第二天大清早,我还在睡梦中,耳边就隐隐约约听到了吵杂的声音,好像是敲锣打鼓声,又好像有唱戏的声音。实在太吵了,到外面去看个究竟。下了楼,路过大厅,大部分亲戚已经到楼下大厅,吃过早饭站在旁边,正等着什么呢?我走过大厅,来到院子,在院子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座戏台。这戏台上不是真人演的戏,而是木偶戏。木偶戏在福建莆田是非常有名的,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并不像皮影戏那样,在人物的头手腿上面有细细的棍子。人们会把做好木偶的手,头,腿上各绑上一根细细的绳子,用一块布遮挡住操作木偶的人,这样大家只能看见木偶在那动了。操作的人一边摆弄着木偶,一边唱戏。

这时我看到大门外,有五六个人正挑着担子前后各是一个瓷缸。我连忙紧随着他们一起看个究竟,等他们放下扁担,打开瓷缸盖子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大块猪肉和一大盘长寿面啊!中午,亲戚都到齐了,舅爷爷的七十大寿开始了。开场,有一个“孙悟空”的杂技表演,“孙悟空”拿个一个寿桃给舅爷爷祝寿。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祝寿节目,大家边看边吃,看得开心,吃得也开心,不亦乐乎。

这次舅爷爷做寿,让我们感受不同地方不同做寿习俗。

【篇六:三月三、踏沙滩】

每当农历三月三来到时,石浦人民就会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因为“三月三,踏沙滩”可是个隆重而热闹的日子呢!

原来这里面有个传说,南宋时期,有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以捡辣螺为生,有一次,她在捡辣螺时救了位受伤的男人,在疗伤期间与这位男子相亲相爱,可惜的是:她被当地的渔霸看上,逼迫她成亲,她誓死反抗,最后在农历“三月三”那日投海身亡。海底的辣螺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姑娘,每到农历“三月三”爬上沙滩或岩石上。于是就有了“三月三,辣螺爬沙滩”这民俗文化。

每年的“三月三”来临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人直奔中国渔村,进入中国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大海螺,旁边的喷泉一高一低,另一边有竟相开放的花和那千奇百怪的盆景,仿佛都在欢迎“三月三”的到来。往里走,有一艘仿宋的古代船只,它的帆落了下来,仿佛随时起程。再往里走只见沙滩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咦!哪来的敲锣打鼓声?跑过去一看,啊!原来是辣螺姑娘招亲。只见一位美丽的女孩扔出一个绣球,这个绣球打到谁,谁就跟她成亲,而下面的观众却哈哈大笑。此时沙滩的另一边从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仔细一看,原来不是人马而是虾兵蟹将,看来南海龙王请虾兵蟹将来抓坏人!看,还有一位位渔家姑娘用自已勤劳的手,织出了一张张耐用的渔网,她们正在比赛谁织地最快。海水退潮时,一大群人们如黄蜂般朝岩石滩走去,他们去挖贝壳,因为他们知道挖贝壳也可以得奖,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捡到沙蛤……`

现在的“三月三踏沙滩”这一民俗活动不仅仅是石浦当地人的节日,连外地游客都赶到中国渔村听潮观海,尽情欢娱。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