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春】
她,带着生命和希望来了。她,跃过高山,飞过河流,千里迢迢地来了。她,辛苦了!可她一刻也顾不得停歇,便迫不及待地跃动在山川、平原上……所到之处,无不蕴藏着无比蓬勃的生机。
我爱春——
爱她那寒意犹存而又不乏温馨的初春的风。是她轻轻拂醒大地,眠了一冬的大地终于欣欣然睁开了惺忪的眼。人们随即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春,是生命的使者。
我爱春——
爱她那绵绵春雨。是她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红了花朵,小草钻出了地面,新奇地张望着大地;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报春花鼓起了小喇叭;“春光好,嘀嗒,嗒嘀嗒。”
我爱春——
爱她那春天里的鸟鸣。在一切充满活力的生命中,尤其是那可爱的小燕子,我常在电线上看见,它们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唧啾”的叫声,在鸣奏着春天的乐章。
我爱春——
爱她那春的激情。每当春到家乡,漫步在瓯江边上,望着江中的流水,望着对岸透绿的丛林,呼吸无比清爽的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跳动的脉膊。啊,这时是多么令人舒适、令人惬意呀!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在春天,我要发奋图强。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好好把握春天吧!
【篇二:我爱春】
春天带着生命和希望,步履轻盈地来了。她跃过高山,飞过河流,千里迢迢地赶来了。她很辛苦,但是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她所过之处,无不显出蓬勃生机。
我爱春,爱那初春的风。是她拂醒大地,睡眠了一冬天的大地欣欣然睁开了双眼。春天是生命的使者。
我爱春,爱那美丽的花朵。朵朵春花绽开笑脸,争奇斗艳。那高贵典雅的牡丹令人陶醉,它们有的像莲花,有的像绣球,有的艳如红霞,有的白如瑞雪。水灵灵的牵牛花,姹紫嫣红的郁金香,花色迷人,花姿俊美,十分引人注目。
我爱春,爱那春天里的鸟叫、蛙鸣和一切充满活力的生灵。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小燕子,我的目光常常停留在电线上,电线上的它们,多么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唧唧”的叫声,鸣奏着春天到来的第一乐章。
我爱春,爱春的妩媚,爱春的一切!
【篇三:属于夏天的声音】
夏天到了,人们首当其冲地就想到了蝉——毫无疑问,它那“嘶声力竭”的声音,已成了夏天的代表作之一。
当耳畔响起那沙哑而又独特的声音时,许多人的内心都变得烦躁起来。可这是避免不了的——就像是夏天的影子,在太阳这么毒的时候,便少不了它。就拿我自己为例吧:在北京国子监时,伴随我的就是这声音;在我泰山登到一半的时候,蝉的声音也“阴魂不散”。更让我感喟的是,在日本大阪出机场时,这声音便第一个前来迎接我。最要命的是,就当我现在正在讲述时,它们还在一阵接一阵地嘶哑着嗓子。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有夏天的地方,就少不了蝉。
使蝉名声大嗓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它们“占领”的地方多,而是因为它们的嘶吼有“魔力”。其实这么讲是不正确的——蝉并没有用嗓子去喊——要是这么做的话它们的声带早就断了。蝉是用身体的摩擦来产生声音的。这一点是我所佩服的:如果人的体型与其一样大,那即使那人用了毕生的精力,也不一定能造成这样的响动。
蝉一吱兀声,便像开音乐会似的:先是一阵低沉而又紧簇的摩擦音——这想必就是“前奏”了,忽然变了调子,声音变得响亮起来,发出了近似于“嘶—S!嘶——S!”的声音,蝉仿佛将“乐曲”演奏到高潮了,越来越起劲,引得附近的蝉也鸣叫起来。这下子一大片地区全被蝉鸣笼罩了,此起彼伏,成了翻腾的海岸。
这种鸣叫之所以容易被人记住,或许还和它的鸣奏有关。蝉鸣是一阵又一阵的,有时会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让人不想听也已记熟了。但等到你习惯有这么一个声音在回荡后,蝉鸣往往就会突然停住。人们条件反射地在脑子里还回荡着这声音,但回过神来才发现鸣叫声停了。
蝉是夏天的产物,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支持这个观点的原因很明显:只有到了夏天蝉才出土上树,“引吭高歌”。春末,人们一听见蝉叫,就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夏天到了。这么看来,蝉与春雷、秋叶、冬风是“一伙儿”都是代表季节向万物报信的。
当“嘶——”的声音响起,人们就会说:“夏天的声音响了,夏天来了!”
【篇四:最后一个“六一”】
没有人永远处在童年,但永远有人在过六一。从出生开始,保质期为十二年的六一就开始派送,不能拒签也过期不候。任性得像个孩子一样的节日也领着我们从词不达意的幼儿到口是心非的少年,一年一步向前走,从未回头。
六一被孩童赋予了天真,可爱的情绪。恰好,最后一个六一派送到了充满孩子笑声的校园。
班主任拿了一个小箱进来,花花绿绿的包装小角从箱里头探出。看着老师很认真地拿出一个小动物橡皮,眼镜下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孩子一样的俏皮让人心生喜悦。握住手中小小的橡皮就仿佛听见了小时候闹哄哄抢橡皮的吵闹声。
从幼儿到少年,从满脸稚嫩到满腔热血,不变的是我们从未停止的前进的步伐。看着教室舞台中自信张扬的少年想起了一句话“我心中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少年的心绪如布满荆棘的蔷薇,娇而倔,坚不可摧。
随着音乐的播放,一切都渐入佳境,内有欢笑声,外有鸟鸣奏。五六人凑一堆,蹦跳抢挤,不一会儿抢椅子就变成了双人游戏,输赢都被哄笑声淹没,懊悔的气息转瞬即逝。
夏天的蝉鸣在蹦跳声中被掩盖,呼呼的风扇声一阵一阵吹散教室闷热的气息。
如果说“抢凳子”在喧闹中点燃了气氛,那么“谁是卧底”则让人在紧张中体验体验着一种别样到欢乐。台上的同学们用着一个个词语描述,拼接自己的“身份”,台下的同学们猜来猜去也猜不准到底是哪个。或许是他们隐藏得太好,每一轮都有一个没被猜出来的,尽管如此,每个人都还是乐在其中。
慢慢的,人,活动和气氛都变得缓慢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收拾起东西,六一联欢活动早已在心中拉下了帷幕。
细碎的阳光划过树梢,洒落在碎发间,望着一个个离去的少年,我想或许我们早已准备好踏上新旅程,只不过因为心中充满了些许不安,犹豫来犹豫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勇气没攒够——只不过这一天我们都迈出了那一步,发现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比想象中更好。
【篇五:夕阳之乐】
春日随着一阵夏雨而悄然离去,那炎热而又欢畅的夏也随着阳光来到了我身边。路边树木繁茂,蝉也为夜晚的鸣奏而准备着。而我,最爱夏日的,不是那活泼的白昼,也不是那漆黑的夜晚,而是那鲜艳而静谧的晚霞。
我来到一座山坡之上,看着远处夕阳渐渐西沉,我不禁屏住呼吸——晚霞就要到来了!
刚开始,太阳也只是下降了几分,但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脱下了那层金黄的外壳,换上了深红沉稳的红色圣衣。那样子,仿佛从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君主,一瞬间就蜕变成了一位沉着冷静、德高望重的老者。
看!他的光辉多么闪耀,把那周围原本黯淡无光的云映成了火红。似乎那无光的天际因那火红的夕阳“德馨”了。一瞬之间,可谓千变万化,只见远处那只“绵羊”忽变为一只勇猛无比的“雄狮”;又见近处那盒“糖果”豁然又多了几颗“红巧克力”……
夏日的晚霞,是沉稳而又欢快的,它总是近乎完美的。他比秋少了那份凄凉与沧桑;比冬少了那份冷漠与绝情;也比春少了那份幼稚与娇气……
想着,想着,我不由又将目光望向天空,只见天空中夕阳已只有半边,但云彩却更加艳丽了。是啊!她也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愁绪。因为,她即使是自己沉落,也要将最后一抹光辉给予这世界。让人们能多赏一会儿这美景,这就是我此次的收获吧!
乐于夏的晚霞,乐于晚霞的收获。
【篇六:我和你】
你是我天边的繁星,闪烁的精灵;你是我成长的照明灯,让我看清楚这繁华盛世;你更是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一步一步前行……我和你,渡过了短暂的两年,我们美好的回忆,却足以让我铭记于心……
还记得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妈妈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迈向那希望的校园。鸟语花香的操场,使我深深爱上了她。走进我的教室,工工整整的课桌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老师走进了教室,随即,妈妈离开了学校,我望着妈妈离去的身影,小心脏却砰砰跳个不停,那时,我既紧张又无助。
一个月过去了,慢慢地,我适应了这学校,并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她选了我当班长。那时的我像是一根小辣椒,把班纪律管理得妥妥当当,老师当然开心!话说如此,但每次有班务的时候,老师总是亲自处理,生怕我们受一点点苦头。那年的教师节,我开口说出了那句话:“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那灿烂的笑容,永远是那么迷人!
当我上了初中,再次回到了那学校。那间学校的气息丝毫没有改变,我仿佛又回到了一年级,感受到第一步踏进校园的感觉,那种不知从而来的紧张和无助的感觉也来了……树木长高了许多,小草变茁壮了。没有变的,还是那老师——当我走到办公室的拐角处,我遇见了她。黄昏的照映下,我看见的老师憔悴了许多,白发也不少了。我马上回过神来,精神地行着少先队礼,响亮的喊了一声:“老师好!”老师第一眼就认出我来,激动地哭了,那泪水在她的脸上显得如此透明,那滴泪水格外动人。老师把泪水擦干,深情地把我抱住,在我耳边清晰地呼喊出我的名字,那感觉,无比温暖,无比甜蜜……
我回到家,坐在窗边注视着夜幕下的天空,昆虫们和谐的唱腔,鸣奏出一曲又一曲动听的歌声。我还在回味着老师那把几年来都没变的嗓音。老师的拥抱,足足温暖了我一个寒冬。在我心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和那个老师一起走过那两年短暂的人生路!
老师,你教会了我许许多多,是你拖着我的小手,走过了难忘的童年。我们还能走多久?一辈子!许久不见了,我和你的那份情,还在!你为我所做的事,我还记得!还能回到那个教室,约上那群同学再上一节语文课吗?我真的想你了……
我的一生,有你在,真好!
【篇七: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迪伦,原本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随着他被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个美国老头的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也使得我慢慢对他有些了解。
在百度音乐搜索栏里敲下“鲍勃”二字,他的许多歌曲就立刻出现在你眼前,钻进你耳朵里,特别是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
它的文字很浅白,以诺奖起初给我的巍巍庙堂之感来衡量它,它的主人获诺奖,简直给我一种灰姑娘遇见水晶鞋般的童话感。
可是它的主人确实获奖了。有意思的是,据说鲍勃·迪伦在得知自己获奖之后,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场演唱会,现场歌迷以欢呼等方式请他对获奖作出一些回应,但是他始终顾左右而“吟”他。
我觉得鲍勃就是一个乡间行吟歌者,坚持着自己的知行方式。至于我们要寻找的他对于获奖一事的回应,他的那首歌不是已经说了?答案在风中飘荡。
在这首歌的歌词里,鲍勃一直在问问题,关于成长、关于生死、关于和平、关于倾诉和倾听、关于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关于自然的演化、关于自由。戴上耳机,倾听他的吟唱,让虽苍老却不羁的嗓音伴着吉他和口琴的鸣奏穿透耳膜,渐渐地我觉得他的追问只有一个主题——如何解放心灵。
他没有告知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把答案寄予了风。一位乡村歌手,在迷惘与彷徨中渐渐触及哲学的本源,而后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加以探究、加以表达,我想这就是鲍勃的可敬之处。
由此看来,鲍勃和我们一样,都是不甘于混沌度日,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执着地在追求心灵解放的道路上前行。
【篇八:密林即景】
几乎是一片绿色,正慵懒地淋浴在暖和的阳光下,悠闲极了。
不晓得,在这迷惑人心的外表下,密林中竟是这样一派生机勃勃。
在青蛙“呱呱”地鸣奏下,在泉水激烈的弹奏间,整个密林,都苏醒了。那些大树底下并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在这一刻拼命往上窜,吸起了空气中看不见的清露。因为清风“呼呼”而过,整个密林中的花草,都随风摇曳。
这梦幻的景象,使人如痴如醉。
只见得那喜人的阳光从枝间密密麻麻的缝隙间,缓缓地倾泻下来,同一条轻柔的金丝纱巾,笼罩着林间万物。那温暖的感觉,宛如一位仙女用她那玉指拂过我那冰凉的脸颊。
清凉的泉水从前方的坡地上泻下来。水面浮起层层微波,水中密林的倒影与茂盛的密林相映成趣。见那树上飘落的红叶、黄叶酷似一条条扬帆起航的小船,一同驶向那遥远的彼岸,那前方醉人的希望。
好戏才刚刚开始……
树的影子被斜着的太阳拉得老长,清清晰晰能发现鸟儿们松情懈的身影。呼啸而过的风在那一刹间唤醒了万物的动力。只见密林间,先是起了一声鸟鸣,紧接着虫蝉又开始对唱。虽不能与大堂中的演奏相提并论,但这纯洁的声音来之不易。
那绿的枝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由深到浅,由浅到浓,像是一位画家正在修改他精心创作颜色的画,又同将一条丝绸染了一遍又一遍。
渐渐的,那密林显得朦朦胧胧了。百花、流水、蝉鸣、鸟叫、落叶,都成了这密林间的一副画,一副迷人的画。就连同散步在密林中的人,也寥寥几笔成为了画的背景。
在那最后儿缕微光将尽之时,密林,又陷入了寂静之中……
【篇九:母亲的爱】
我很少写母亲,不是没事情可写,而是要写的太多,不知道从哪写起。在母亲节前夕,我动笔写下此文章,谨献给我挚爱的母亲。
我从小便能体察到母亲的爱,我知道,母亲的爱是包容的泉水,它安静地、潺潺地向我涌来层层的涟漪。我从不羞涩于对母亲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与爱,因此,母亲更像是我的朋友。
翻到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才感叹岁月的神奇。我与母亲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泛黄的纸张好像也挡不住她更加的风姿绰约。我转头,看向现在的,坐在我身边的母亲,忽的鼻头一酸:这是多么美丽的女子啊!只不过时间为她平添几道浅浅的皱纹。我细细地端详着:
弯弯的眼睛笑盈盈的,里面盛着一汪秋水;鼻子是翘的,鼻梁中间有小小的深色。母亲说,那是核桃虫掉到鼻头上,咬的,那虫疼极了,所以她到现在还警告我不要在核桃树下走;或许我记错了,那是母亲小时候得了水痘,留下的疤痕,母亲又说,好的是得过一次水痘,就不会再得第二次了。我盯着母亲的脸庞,脑海中想到了很多事。
我真的想起了很多,以致于久久回味,不能下笔,因为我怕才陋的自己,无法抒发出这一点一滴。
母亲的爱在我心中久久荡漾,我穿梭时光,看到课业繁重时,母亲骑着电动车带着我,在睡眼朦胧的世界里留下白色的光;看到母亲龟裂的手和开裂的脚;看到深夜里母亲还在忙……我看到母亲的爱向我扑来,环绕成温暖的海洋。
母亲是很辛苦的。她怀了我就辞去了工作,可家里的事并不比公司少。她每天擦地、做饭、洗衣……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下午,我们的家被她整理得一尘不染。母亲剪了短发,干净利落,我总把她别到耳后的头发拨出来,她问我:“干啥?”我回答:“这样好看。”她又总是把头发别回去:“这样方便。”
年轻时的母亲,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是劳累和操心使她化作了耳边的一缕白发。她勤劳善良,每天为我鸣奏爱的乐章。
我想在母亲节那天,对她大声说一句:“我爱你!”而母亲也会扬起她那动人的笑容回道:“我也爱你。”阳光撒满房间,母爱,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