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相关作文

【篇一:暖色的乡音】

我们这一代并非不懂方言,但说出口的往往是些夹生的方言,生硬而不自然。我以前也尝试过用土话与父母交流,却被他们戏称为“外国腔调”,几次之后只好作罢。

是啊,在如此重视标准普通话教育的今天,许多父母早就不愿一字一句地教给孩子乡音了——这种无益于学习成绩的事物,何必让其来占据孩子们的大脑空间呢?

可是,我仍然不愿这样一种看似可有可无之物逝去,只因脑海中的这样一些画面:我紧捏几块硬币,菜贩们将鲜翠水润的白菜铺在木板面上,我拣起几束交出硬币,菜贩皱纹横生的脸上绽开笑容,怜爱地用乡音说着“好孩子”;夕阳用瑰色笼罩白石板铺成的广场,几个稚童互相扑打追逐,笑声在空中荡起涟漪,忽然间旁边房屋上的一扇窗被推开了,一位母亲喊着“归吧(回家吧)”,那声音足以让所有客旅之人心弦震颤;我疾步走向那扇敞开的木门,外公将身影嵌入门框,一向寡言的他见到我便慈祥一笑:“梅,珍外(孩子,真乖)”,那画面突然美好得让人想落泪。我向来珍爱土话中“梅”的这个称呼,每当母亲这么唤我时,便感到言语和软亲切,诸般爱意,都在那一刻拥诸舌尖。这样的情感,在一板一眼的普通话中,是很难感受到的。

可是,这样的场景,逐渐也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母亲曾有次在外地偶遇青少年时的好友,两人惊喜而自然地用土话攀谈着,对方满脸疲惫的脸上也终于现出光彩。母亲又指指身边的小男孩,询问道:“你儿子会说咱们的方言么?”对方微叹了口气:“哪里会呢?他从小在外地长大,他爸爸也不是我同乡,平时交谈都是用普通话。”接着她又开始和母亲讨论起大城市孩子外语学习的紧迫,压力之大,自己孩子有多。

我站在一旁,茫然地想着,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迁往外地,到时候,乡音是否真的还会有传承的可能?我猛然间心头一紧,几乎疼痛得不敢再想象它未来的宿命。

对更好未来的向往推挤着一代代青年涌向大都市,走向崭新的天地。外界的荆棘磨砺着年轻的身躯,逼着他们丢弃怀中一件件过去所恋之物。许多人开始回望归途,却又发现自己早已被羁绊在原地。

曾有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车,父亲与司机闲聊,问其是哪里人。司机说:“衢州,江山。”他又想了想,自嘲似地笑了,“小地方。你们应该没听过。”父亲大笑,用方言道:“哪个乡的?”司机反应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那一刹,鼻翼微张,整个面部都骤然柔软下来,嘴角放松地上扬,眼中映着车玻璃外距自己无比遥远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使劲动了动喉结,却很难说出话来。

我倚在后座的黑暗中,望着他脸上各种情绪的涌动,读着陌生人的故事,看到他心中的坚冰在父亲的那句乡音里融化成阳春三月里一弯和暖的山泉。

就像鲁迅心心念念的家乡的芸豆一样,乡音其实也不像记忆中那样动听。只是见到这些与故乡息息相关之物,脑中便会浮起父母的笑容,阡陌的芳香,烟火的温暖。无数回忆都盘纾于其间。身处荒漠般的大都市,见到这些记忆载体的一刻,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篇二:幸福原本如此简单】

本周依旧过得很快,也许是学校活动太多的缘故吧。

依稀记得政治课上老邢讲的关于“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我对此一直萦绕在心,也一直在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又从何而来。

本周堪称超级语文周,文学艺术活动包括高一年级的中华古诗文大会,高二年级的经典名篇诵读展演,首届教师朗读者活动等。这系列活动真的令人大饱眼福,所有的节目就好像摆在柜台前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自己最心仪的。我坐在下面,欣赏着大家的表演,领略语文带给我的魅力和风采,内心的愉悦感油然而生,我想这会不会是一种幸福?

周四下午,何其有幸,我们有机会身临首届教师朗读者活动现场,见证老师们动人的演绎。最让我期待又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用乡音朗诵古诗文和唐某人的倾情主持与演绎。用乡音朗诵古诗文一下子让朗诵现场活跃起来,同时又让我倍感亲切,那种熟悉的乡音味道在我的心头渐次化开。唐某人用陕西方言客串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他临时动员我们十个班的学生观众一起用普通话背诵该诗,我们竟背得深情投入,真是奇迹。在随后的节目里,他又身着古装入场,穿越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情深沉、豪迈而饱满,顿时让全场沸腾起来,甚至有的班级还站起来为他鼓掌呐喊。能坐在这里体验这样的活动,有这样美好的经历,何常不是一种幸福?

当天晚上,和舍友夜聊。聊的话题很广泛,聊着聊着突然就聊到了自己。朋友问我,为什么我总是对他人这么友好,也不求什么。她说人做什么事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对自己好才会去做事情的吧。我无言,但是我整个晚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啊,遇到有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我为什么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呢?回想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带着一种非常开心非常满足的情感去做的,一切利益考量全都抛到脑后,而完成事情之后,自己会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和温暖感,大家都会很开心。这种感觉从小持续到今,这也许是自己朋友广泛的一种原因吧。友情,对我来说俨然第二种亲情,成长中不可或缺。它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这大概也是一种幸福吧。

周五下午,班主任跟我说父母去广州办事了。我内心突然落空,寻思着家长会这么长的空余时间我该怎么办?我首先想到的是,上高中以来,来回学校,每次都是家长接送,这次要独自一人回去了。我内心的确有种莫名的恐惧感,但这个恐惧感很快就消散了。爸爸给我打电话详细说明我应该到哪个车站,乘哪个公交,坐到哪个站下车,叮嘱了好多好多。每到一个重要站点,我就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给父母以报平安。凭着父母的指引,我终于独自回到了家,真的很开心。

爸妈说晚上11点他们会回到家,并要给我一个惊喜。我在家中边写作业边期待着他们的归来。终于,门响了,我冲出去,他们的手里提着一盒大蛋糕。他们说,我读书读得这么辛苦,要亲手给我做蛋糕吃。刹那间,我真的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温暖的指引和电话那头关切的声音,期待一晚上的小惊喜和美味所带来的含义,这些都让我知道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幸福,就是能体会到各种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就是因帮助身边的人而获得的超物质的欢愉,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我都会知道,家里有一帮我最大的支持者站在身后。

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学得欢乐,玩得开心,笑得出来。我的幸福原本就如此简单。

【篇三:一座小城】

我的家是一座小城,小到什么境界呢,在省里是最小的,没有火车站,没有机场,三小时就可以环游整个城市。

不仅面积小,人口也小,小到家家户户都认识,一家有事千家闻。我的家就住在这样的小城,没有特别豪华的地方,也没有娱乐的地方,甚至都没有一片无边无际的麦田或者森林。田野总是一块一块的,池塘迷你得惊人。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数清楚有几条马路,几个红绿灯。每次出门聚餐都可以碰到很多的熟人,身边同学的朋友,可能也是自己的好朋友。

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城,没有太多的霓虹满天,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甚至没有那么多的意外与惊喜,平平稳稳,安安静静的一座小城。不会有很多外城的人知道,也不会有很多游客。但是住起来就是特别的温暖,互相认识的感觉也不错,出门散步的时候可以看到几个好友,然后相约一起漫步,踏着厚重熟悉的土地,听着亲切自然的乡音,竟然有了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觉。

小城太小了,所以每一方池塘,每一片田野,每一座大楼都仿佛已经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可能还是独钟于这座小城吧。一座小城,十几年的春夏秋冬,没有外界的繁杂,竟然也与桃花源有点相似了。爱这片熟悉的土地,爱这里发生的故事,挚爱这片养育我的小城

【篇四:乡音﹒乡愁】

此去经年,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思念,又与何人说?侧耳,却闻乡音一调,辗转顿挫,恍然隔世,一调乡音皆泯思寥。

这是我到长沙的第二年,对周边的街区早已熟门熟路,可于整个城市而言,还是如初来一般陌生。

每每出行,我总是靠在公交车的窗边在一排排琼楼玉宇寻找故乡的影子,当我对着那葱郁的大树发呆,回想着曾经的故事时,耳边响起的“长沙话”总会猛的将我拉回现实,原来,我早已离开了家乡。

长沙话是上挑着的,第一口气直直向上冲,中间的音总是刻意的被狠狠压下,转折的一声被拉长延伸,傲气十足。尾音像是一把钩子,挂住最后一声用力一提,提到尽处突然松开,任它直直下坠,化成一口浊气,消散于风中。

虽然在长沙生活,也能大概听懂长沙话,却总是学不会那一腔抑扬顿挫,当身边的人都操着一口地道的长沙话时,总会有一种排斥感将我笼罩,我不属于这里,这里不是我的家乡。

当我沉浸孤独的思念之情中,我听到了一腔熟悉的音调……

“松他哒,快到咯”熟悉的乡音令我一震,蓦然回首,原来是一位老翁在与人打电话。他两鬓斑白,嘴角含笑,沙哑的嗓音说的是我的家乡话。我看着他,那声乡音让我仿佛回到了故时。榕树下,与外公外婆相处的点滴,永远敞开大门的街坊邻居,永远挂着微笑的糖糕店老板……过往的种种涌上心头,低头,发现已是泪眼朦胧。

那沙哑中带着一层亲切,第一个字第一声就是千回百转的,如浓浓的雾霭,轻柔温和,如迈过层层的青山,和缓地上扬,徐徐地下落,虽比不得吴侬软语有味道,确是质朴柔和的。

那一瞬间,我的灵魂像是被一只温和的手安抚着,所有的思绪都化为和煦的微风,所有的褶皱都被一一抹平。

流落异乡的游子最渴望的便是那一调属于故乡的独特方言。为什么中国人对“老乡”一词有着浓浓的眷恋,因为在异乡那一调属于家乡的话才显得弥足珍贵,如久旱逢甘霖,几抹乡愁早被那浓浓的乡音所安慰,便是冰冷陌生的城市也因此裹上了厚厚的家乡味。

千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街角路口涌动的人潮中一腔熟悉的乡音,惊喜的一声“老乡啊”寄去中国人最浓烈的感情,无论是天涯海角都不会孤单,一句乡情便可以温暖整座城。

【篇五:爱湖北爱家乡】

湖北,一个众所周知的省城,楚文化的发源地,位于中国中部,地处内陆腹地。

湖北,一个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孕育了许多英雄才子的风水宝地。

湖北,一个拥有众多风景区,吸引许多外地人争相游览并啧啧称赞的旅游胜地。

湖北,是我引以为傲的家乡!

而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

如果说,祖国是我的生母,那湖北,就是我当之无愧的养母!

看哪!湖北扎根在辽阔的江汉平原,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有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黄梅五祖寺、黄石东方山、大冶铜绿山、鄂州梁子湖、莲花山、黄冈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坡赤壁和鄂东名人故居、咸宁的九宫山、陆水湖、太乙洞、星星竹海、温泉、古赤壁、孝感的双峰山,天门的陆公祠等。这些是长江边颗颗璀璨的“珍珠”啊!它们集天地之灵气,让人看过之后不得不感慨万千!

这里有一个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名人:炎帝神农氏、董必武、李先念、屈原、张居正、王昭君、恽代英、还有茶圣陆羽、发明家毕升、医圣李时珍、国学大师熊十力、民族斗土闻一多、戏剧巨擘曹禺、地质学家李四光、革命先驱陈潭秋等。他们为祖国,甚至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让人听说之后不得不唏嘘不已!

曾几何时,不少文人雅士作文以赞美湖北,还专程“登门拜访”欣赏这里纯天然的景色!

曾几何时,在外地游玩的我不经意间,听到一声带有浓重乡音的问候,是感到那样亲切!

曾几何时,我也亲自为家乡写下一篇又一篇赞赏的文章,虽没得到好评,心中却畅快!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我爱湖北!我爱我的养母,我的家乡!

【篇六:忘不了母亲的眼泪】

每个人都有铭记在心,没齿难忘的事。忘不了父亲的背影,潸然泪流中,我们也同朱自清一样体悟到了父爱的深沉;忘不了淡淡的槐花香,魂牵梦萦中,我们从沾着故乡泥土的槐树叶中理解了乡音的深情;忘不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中那段精彩的故事,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英雄的赞歌。更忘不了母亲的眼泪,滴落我心中,幻化成无边的愧疚与自责……

小时候,爸爸卧病在床,妈妈便成了唯一能主事的人,每天送我们上学,自己还要辛苦上班。春天,乍暖还寒,妈妈的身影消失在晨曦里;夏天,骄阳似火,汗水浸湿了妈妈额前的头发;秋天,冷风萧瑟,妈妈飒爽的身姿下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冬天,冰天雪地,寒夜里的路灯把妈妈归家的影子拉得老长……尽管这样奔波忙碌,妈妈总是脸露微笑,从来不会拿自己的辛苦换取别人同情的目光,让人觉得她无比坚强。有几次,她实在撑不下去了,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当时不懂事的我在好奇的同时很为妈妈害羞:怎么像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的呢?

后来,母亲大病了一场,这一病就是好几年,幸亏爸爸伤已好,能支撑这个家,否则还真不知该怎么办。小时候,很不懂事,看见别人吃东西便也哭着要。最严重的莫过于那次的冬天落水,刺骨的严寒把我和哥哥冻得手脚僵硬,记忆中妈妈那害怕的泪水滴于我心,心中一次次抽疼。

母亲的眼泪早已滴落在我的心间,无法抹去。我永远无法忘记妈妈那因害怕失去我们的神情。如今想起,心中便涌起愧疚与自责,自责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贪玩,害妈妈伤心。

我忘不了母亲的眼泪,所以下定决心再不会惹她伤心,这句话已刻在心中,将来一定要让她享福。

【篇七:家乡情】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吧,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是写在诗歌里的句子,小时候刚学到这首诗歌的时候还并不能理解,可是现在才明白,即便“儿童相见不相识”也还是要回到家乡的那种感情。

清明假后,我坐车回学校。在车上碰见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叔,我们虽然互相不认识,但是都是从家那边坐车过来,所以一上车他就跟我聊了起来,这才知道,他已经离开家好多年了。因为家里的老父母都不在了,所以老房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在城里住着,上上班,喝喝茶,闲时去溜溜弯儿,活得轻松自在,儿女都已经长大,也不用再多费心,他们现在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跑马拉松,经常会组织一伙人去各个城市参加比赛,聊了一路,虽然没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但是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可能是因为家乡,而觉得更加亲切了些。

你看,离家再久,也会回来看看,尤其清明,会回来清扫。这些节日习俗看起来有些繁琐,但是想来也是给那些离家在外的人一个回来看望老友的理由啊。平时大家都工作繁忙,只有节假日才能够休班放假,才有时间坐下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旧事,也才能够将这些许久不见的情谊得以维系。

家乡,在余光中先生的眼中是一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份深深的牵挂。家乡,是那个走了多远也还会想回来的地方,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更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印记。

【篇八:沉淀的记忆】

记忆随时间的流逝被淡忘遗留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里,不知何时曾被唤起那在记忆深处留下的点点滴滴。儿时的童真,可爱,无忧无虑可能已荡然无存,成熟的我们多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想法。但儿时记忆被唤起的那一时刻,心中总有无限怀念与快乐。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句简单短促的话语,却勾勒出儿时嬉戏的场景,你可曾记得,和小朋友玩耍到天黑却忘记回家;你可曾记得,坐在板子上打秋千的场景。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不管走到哪里,家中有一个担心你的母亲在守望着那孤寂的心灵。儿行千里母担忧,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玩的再开心,也不要忘记回家。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不禁让我想起了昔日的我们是那样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有人说童年就像万花筒一样,折射出五彩缤纷的人生。真的如此,想想那些游戏,丢手帕、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依旧历历在目,如果说时间是一把剑,斩断了我们快乐的人生,那么我会说那剑却不会封杀我们的记忆。把那份单纯,那份美好保存在心底,让它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现在虽没有了少小回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惆怅,但有些孩子却没有一个温暖的童年,可能失去父母,也可能会有种种波折,就像地震中那些孩子一样,打击会让他们愈发坚强,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儿时的回忆,知识内容不尽相同,相信经历了那么多灾难之后,我们会越发珍惜那段日子为人生留下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想起那首欢快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个不停……一首童谣,一个笑脸,一个游戏筑成了心底对小伙伴那温暖的记忆,心中充满了快乐,虽然那人、那时、那地已成为陈迹,都让他保存在一个叫记忆的博物馆里吧。

沉睡的记忆已被唤起,你呢?

【篇九:我根在潮阳】

我生在潮阳,根亦在潮阳。潮阳的水育我成长,潮阳的土哺育我成才。潮阳,是画家笔下勾勒出最美的土地;潮阳,有着诗人吟咏赞颂的风情;潮阳,更是民谣歌手天籁的圣堂.

崇德向善、乐善好施是祖祖辈辈流传、流淌在潮阳人血液中难以割舍的传统美德。我的奶奶是老一辈的潮阳人了,自幼我便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何为“乐善”?何为“崇德”?

奶奶她并不是一个特别信佛的人,每逢庙堂举行一些活动,她都会蒸上一大笼包子,带上我到庙堂门口。我在庙堂那棵榕树下蹦跳着,不一会儿,奶奶那一大笼包子面前便排起了一列长龙。奶奶将包子一个又一个地递出,包子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奶奶的笑脸,也暖和了潮阳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许那些乞丐们没有说过一句谢谢,然而在他人心中却永远记住了这个笑靥如花的老婆婆是一个潮阳人。

潮阳不仅是一个美德笼罩下成长的地方,她人文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更是引人注目。

潮阳人的潮汕话与其他地方比起来更正宗些,也更温和些,不僵硬。

我的妈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潮阳人,声音小小的,柔柔的,让人听起来就像山涧冲刷岩石的清脆声,微风轻抚过树叶的婆娑声,格外动听。讲起潮汕话时流畅清晰,那股子地道的乡音是我今后每忆起潮阳时最贴进心灵的温暖力量。

记得有一回,我们一家趁放假去了深圳游玩到一家饭店就餐,老板听出了我们是潮阳人时热情激动的模样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种多年在外的游子对乡音浓浓的依恋情啊!

这就是潮阳,生我养我的美丽潮阳!

【篇十:平等与绝对平等】

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所拥有的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绝对平等。

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看似都是一样的,可是,想一想,有绝对的平等吗?每一个人都能够现世安稳吗?生活中也无可避免的有那些如同狮子一般的人,叫嚣着:“那么你们的利爪在哪里?”是啊!在哪呢?

我们都知道那个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把歌声唱到人们心里的阿宝。他一口浓重的乡音,却唱出最淳朴的民歌。他与我们一样啊!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站的好好的,一样的依旧是陪着时光看朝暮,一样的可以靠自己坚强的活下去。可是,他只是一个放羊的,陪伴他的不是书本,不是教室,而是一只只羊与自己嘹亮的歌声相伴。这时,他的贫穷与卑微似乎在向他叫嚣说:“你殷实的家境在哪里?”是啊!在哪呢?它早在出生时便被剥夺。所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却不存在绝对平等。

当你看到“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时,你会想起谁?是的,就是那个用脚趾弹出奇迹之章的断臂少年——刘伟。

10岁之前,他与我们一样,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时的日子应该是最快乐的吧,他与别的小朋友一样可以到处玩耍,他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10年,上帝只给他这么长快乐的日子。那一年,他失去了双臂,从此,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耍,他只能艳羡。这时,他的困苦与磨难似乎在向他叫嚣,说:“你完整的身体在哪里?”是啊!在哪呢?它早已在那场灾难中不再完整,无法复原。所以,如果存在着绝对平等,我想刘伟也能长成一名翩翩少年,拥有着美好的童年回忆与快乐。

是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一样的从牙牙学语到如今的长大成人。我们拥有一样的权利,履行着一样的义务。可是,有绝对的平等吗?如果有,为什么阿宝不可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如果有,为什么刘伟不可以一直都健全的成长?

平等,是上帝在我们出生时便赋予的。然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平等。可是,现实也通过阿宝和刘伟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依靠自己去努力让心中的天平保持平衡啊!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