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相关作文

【篇一:我是接班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这时,我便想起了一首歌名叫《少年先锋队》这歌,我自从在一年级入学少先队时,便会唱了,也熟记下来了,可却不理解它的含义,我现在五年级了,也终于理解了这话的含义。

俗话说得好,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中国上上下下也风风雨雨走过了五千年,有过辉煌一时的大唐盛世,也有过被八国列强瓜分耻辱,特别是我们作为南京人,更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国耻,每年12月13日?纪念馆的警钟长鸣,警醒我们每个中国人。

我从小就要树立自己的理想,看到神五和神七上天,我就从小立志当一名航天科学家像钱学森老爷爷一样。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之志长大了为祖国做出一番页献,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神五、神六、神七、以及天宫一号的上天,圆了我们中国的航天梦,让外国人魝相观,大大提升了我们中国的威严,让美国人叹而观止,让小日本望而生畏。

这让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篇二:爱我南京】

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我的家乡。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闻名于世。自古以来便有诗赞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爱南京!

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已有上千年的浓厚历史。他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个朝代的国都,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重地。以往的各个王朝都为它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孙权的石头城、洪秀全的天王府、孙中山的中山陵、蒋介石的总统府……这些遗产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吸引着全世界成千上万游客的到来。

南京的景色美不胜收,特别是夜色,格外醉人,秦淮河便是代表。当你漫步在秦淮河畔,微风徐徐,湖水荡漾。皎洁的明月升起来了。月光轻柔地洒落在河水中,河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河水中似乎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跃动……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常常令人陶醉其中,浮想联翩。不远处的楼船上挂着五彩缤纷的霓灯。河边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为这月夜添上了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独特的味道……

历史的变迁也曾在南京的史书上蒙上了一页阴影……几十年前,日军攻破了南京城沉重的大门,在城里疯狂的屠杀了30多万名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至今的大屠杀历史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当时令人悲愤的照片。但坚强的南京人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在一片废墟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美丽的更加现代化的南京城,并进入了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前三强——南京人用汗水与智慧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新歌……

听,一众众高等学府里传出了阵阵朗朗的读书声;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飞跃,中国在富强,南京在飞奔!

南京,我的家乡。它景色的美丽、历史的悠久与人民的勤劳,一直令我引以为豪!

生于金陵,爱我南京!

【篇三:家乡的味道】

每个人都有对家乡味道的理解,我认为家乡的味道就是家乡的美食给我带来的舌尖上无与伦比的享受。

我的家乡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这里英才辈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当然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盐水鸭在我们这里可谓家喻户晓,故“鸭都”的名头是名副其实的。它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盐水鸭味最佳,因为鸭在桂花盛开时制作,故美名曰“桂花鸭”。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日家中来客,南京人总是喜欢上街去斩一碗盐水鸭,这似乎已成了南京人的礼节。

当然,南京还有一种味道让我垂涎三尺,那就是小笼包。小笼包的制作方法比较讲究。要先把揉好的面擀成大小、厚薄均等的皮,再将用刀剁好的肉馅和肉冻一起调成馅包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

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当一笼蒸好的香气扑鼻的小笼包端上来时,顿时一股香味扑面而来,直往鼻子里钻。这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笼包中蕴含着多少鲜美的味道,让你迫不及待地就想去吃它。小笼包不仅味道好,吃的方法也极其有趣。

首先用筷子将小笼包提到醋碟里,接着在皮上轻轻地咬开一个小口子,然后对准口子用力猛地一吸,诱人的汤汁就流入口中。如果你狼吞虎咽地去吃就可能会被烫着,最后一步将皮内的肉一口吃个光,如此美味对于食客来说当然是妙不可言啊!所以聪明的南京人编出了这样一句歌谣: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

家乡的味道远不止这些……它们都在舌尖上跳动,演绎着优美的舞蹈。这些味道带给我更多的是满满的喜爱与回忆。家乡的味道就像一颗种子,埋在我的心田。无论将来我身在何方,我都不会忘记这家乡的味道!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