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相关作文

【篇一:论人工智能与人】

今天这个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逐渐令人熟知。今年“阿法GO”三战中国棋手皆告胜利,令人惊讶之余也令人惶恐——人工智能会夺走就业机会吗?会如“变形金刚”般独立思考吗?而正如库克所认为的那样,他不担心的人工智能不会思考如人,而他更担心人会如人工智能那样去思考。

曾看到过一句话:“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思考。”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却愈发偏重于机器般的冷漠、机械。而我想人与机器思考的最大区别,大概就是感情色彩了。

人与人工智能差别在于情感的有无。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机器与人共同弹奏钢琴曲。机器弹奏得完美无缺、百曲无错。但它弹出的终究只是一堆冰冷的音符而已。但是每一首曲子背后都是作者浓浓的情感,无论是《月光奏鸣》、《克罗地亚狂想曲》还是《英雄》,曲子中的情感都好像要呼之欲出了。而机器终归只是机器,无错又能如何?我宁可听有错之曲,也不愿听冰冷的音符。

人与人工智能差异在于逻辑与数据。曾听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儿是位编程员,有天母亲问女儿:“你能设计一个程序问一下,如果有两块表,一块停了不能走了,一块慢了几分钟,电脑会留下哪块表?”女儿第二天送来了答案——留下停的那块表。理由是停的表24小时可以准时一次,而另一块表却要几年。很显然故事中的“人工智能”就留下了令人惊讶的答案,更说明电脑没有感情,有的只是数据与“机器逻辑”结合的运转。人脑有感情,而电脑只会用二进制算法去制造逻辑。算的终究没有感情。

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人制造人工智能,而人与人工智能的差异消失时,便是人与人工智能划等号之时。很难想象,我请马上要跑1500米的同学帮我扔垃圾或倒水时,他要仔细的考虑自己会损失多少体能?我欠他了什么?他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那么我和同学之间不会再存在“友情”。如果互相帮忙,甚至于举手之劳都要用理性的数据去说话,那活得岂不是太累了?

人不是机器,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物。人在家里种花草考虑的爱好,也许机器种花草考虑的是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放出多少氧气。所以,我从不羡慕机器“完美”的正确率,我只喜欢带有人的气息之产品,就像机器写不出个笔名叫“鲁迅”的人工智能来一样。是选择“零”与“壹”的二进制相处,还是选择和有感情的人类相处,我必选后者。

因为人工智能永远不能完全代替人。

【篇二:不要以“二进制”取代思维方式】

前不久,人工智能“恐已具有自我意识”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若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如人脑一般思考,机器人会不会真如电影中的一样“支配”人类?但苹果总裁库克却认为,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人会变得像机器一样思考。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基础运算法则是二进制,即只有0或1——没有好坏,只有对错,没有善恶,只有是非。现代人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有利的为“1”,无益的为“0”,真实的为“1”,虚假的为“0”……。人逐渐变成利己主义的纯理性思考者,其背后代表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和认知的错乱。

康德认为,认知的顺序是从感性到知性,最终进入理性。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的传播性、高效性使人们更容易达到认知的终点——理性认知。感性的认知和知性的思考被简化,人们便如计算机一样近乎于追求崇拜绝对理性。老人摔倒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为了人性和道义出手扶救,而是人格道义和自身利益的衡量。在这种思考的方式下,恐怕更多人选择维护自我利益。自私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思考方式下这一本能被放大了,致使了人本应具有的同情心的丧失。

只知是非对错同样也会导致价值观的盲目。一位贵妇人曾对大画家威斯娄说,“我不明好坏,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威斯娄恭敬地说:“这一点您与禽兽相同。”如二进制般单纯的思想方式也于此类似,即不知除了目的之外还应该追求什么。人之为人,贵在于明白除了理性地达到目的外,也要追求善于美。不明正确的价值观,不明善与美,也将忘记何为恶与丑。与其说人变得像机器,称之为动物或许更为贴切!

人生如此多彩,怎能将其视作机械化的程序?面对困难挑战应勇敢攀登高峰,怎能如一个算法,去解一个未知,却也必知的解?再美好的壮阔之景,将其细分等为一个个像素,用1或0代表色彩,也是多么的单调无趣!多元的思考方式使人觉察色彩的渐变,品味水墨的晕染,明白色彩不只有三原色,应如彩虹般缤纷美丽。

不要以“二进制”取代应有的思考方式,在这个时代下社会不缺“电脑”,更却“人脑”。独特、创新,也更需灵活、多角度的思考。

【篇三:二进制思维与人类终有不同】

苹果总裁库克觉得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并不可怕,其中可见两点:一是人工智能仍未及人类高度,而是他认为人性与计算机相比起来要来得更好。这也解释他为什么认为“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值得担忧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担忧目前并不值得多虑。二进制与人类现在还差得太远。

就个体而言,一台计算机(除去运算速度)可以和无数台画上等号,而人类则不可能。二进制使计算机往往直奔唯一最优解;而对人类个体而言,我们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思想、信仰,我们能对一件事件、一个问题整齐划一地给出“0和1”吗?诚然社会总会有大的价值风向标,但就个人观之,“什么最重要、什么是弱势、有什么后果”等问题,如同看哈姆莱特一样,还是千人不同的。

如此个体的不同被带入到社会这个群体,也使其与计算机网络截然不同。二进制的单调是计算机们“团结一心”;而人类社会中不仅有团结的“引力”,也有差异的“斥力”,使人对于价值观、同情心、后果考量等问题需要多方探讨与取舍才能得出。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多极化发展显著,群体间文化与理念的差异多次走上国际会议桌的台面:从多哈的气候大会到我国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我们看重什么、保护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的概念愈发多远。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同情心、对后果的考量不可能走向极端而单一的“0和1”,也因而防止了其被泯灭的结果。

诚然当下如此,蒂姆库克着实是为我们提出了就长远看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目前网络疯狂发展,言论如杂草一样疯长的时代,再过上十年或者二十年,人们现在所坚持的种种是否会改变?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碎片的信息与一知半解的高谈阔论填塞了我们的大半生活,我们在其中被感染同化,被经不起推敲的分析洗脑,然后丧失了与他人思考不同、坚持自我的机会与能力。

我想我们正面对着挑战,一种由信息过剩而使人对各类信息麻木、无感、附和的时代挑战。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人们对自己思想与文化的自信、坚持与认同,以拥有自身独立的三观,染上与他人不一样的色彩,进而在考虑问题时能更加全面,并非像计算机一样只求最优结果而像“0和1”般无聊与冷漠,而是能将人性中所独有的柔软和独特性糅合进去,成为与之不一样的存在。

二进制思维和人类思维虽终有不同,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直对人的“计算机化”放松警惕。计算机网络无非都是“求同存异”,而人类有机会去选择“求异存同”,来保护人性中那关于善良与同情的柔软下腹部。一字之差,我想人类社会便会因此走向更加包容与多彩的层次,而在其中的个人,又怎会失掉价值观、同情心,罔顾后果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