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朵遗世独立的花】
他站在人海中,且徐且吟,不与世俗同流。远离了群体,如鲲鹏一般扶摇直上,在高寒之处俯瞰众生。受尽了寒气漫漶,雨水洇蚀,仍不为所动。偏安于孤独,像极了一朵遗世独立的花。无意吐芳,而香气如丝,氤氲世间,即使蚀骨的西风吹拂,依旧凛然,冷视众生。
一个人的旅途往往而是,遗世独立实属困难,能够坚守自我,葆有本色,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又有几个?历史的滚滚车轮如穿花马蹄般驶过,而遗世独立者又在何方?
水中青莲,清净无尘,即是一绽,满室浮香。李白,一代诗仙,畅游无穷,浪漫俊逸,早年被玄宗皇帝召进宫中,斗酒三千,玉盘珍馐,莺歌燕舞。但李白痛心于被区区一个小官羁绊,不愿为他人作诗,成为“倡优”般的取乐之物,终于审定自我,跳出世俗的圈子,遗世独立。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给世人留下了“力士脱靴,贵妃斟酒”的放荡不羁之印象。而他亦求得了自身的圆满,安于孤寂,守清贫,不顾世俗名利,在诗词中孤独跋涉,傲然本色。
墨中白莲,尘泥不染,几开几合,清新不减。情僧苏曼殊是个离经叛道之人,几次还俗几次出家,将人生视为儿戏。但他凭着自身的跋涉,遗世独立,赢得了许多大家的称赞。他在人生之路上是孤独的,但他仍“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成为一株清净的白莲。“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他行为古怪,甚至卖牙买糖,一生受尽孤苦,“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是高踞在悬崖边的花朵,俯瞰众生,遗世独立。
遗世独立,安于孤寂,没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在世俗纷扰的现今,恐怕这样的人会为世俗所斥,为世俗所累。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孤独跋涉的机会。蒋方舟说:“每个人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李白、苏曼殊听从了内心的召唤,终于化身成为遗世独立的花朵。
临渊之花,且浮且沉,惟有香气,不变如斯,遗世独立,殊途同归。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历史上的三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却引发了一个又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笔下举世之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典故众多,虽然读起来,可能会比较累,但是能让我真正体会三国历史,在三国中曹操被评为“乱世之能人”,这些都是带有讽刺意义的,但我不认为曹操是奸雄。他是三国时代,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豪迈的诗人,所谓建安风骨,便是他那样勇于开阔、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虽然在文学戏剧里,曹操被加工成白脸奸臣,但在真正的历史中他招贤纳士,重用能人,为魏晋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奠定了基石。
曹操的功劳很多,在士大夫的年代,祖上宦官出身的曹操,雄心渐起,破黄巾、斩刘辟、诛吕布,特别是官渡之战中,他以区区不过1万人的兵力打败了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是。这说明了他的过人的军事才能,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认为,这很卑鄙,但我认为,这是高明的政治手段。而曹操敢这么做,他胸有成竹!是因为他是个枭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世家大族支持,取得军阀间合纵连横成功。
在此,我再一次推荐三国演义,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体验,今天读它,发现这个,明天又发现那个,每天都有全新的体验。
【篇三:不狷不狂,方为君子】
一粒沙子,浮在空中便成了尘埃,落在地上便成了土壤,位置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亦如此,唯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不狷不狂,方能成为君子。
过于冲谦自牧其实是对自己的轻视,对时间的浪费。毛遂尚能自荐,白白看着机会从掌心溜走岂不是浪费生命?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更何况,有时过度谦虚在他人看来便是虚伪了,欣然接受适当的东西那叫直率,更显高效。
当然,过于狂放不羁也非可行之策。水缺少了岸的约束便会泛滥成灾,没有扎实地基的建筑再雄伟也不过就是空中楼阁罢了。倘若一个人过狂,他周围人对他的信任感终会被逐渐消磨,最终流于轻薄可笑。正如袁崇焕不懂得和光同尘,嚣张跋扈,失去了崇祯的信任后只落得一个凌迟的下场。
由此观之,唯有不狷不狂,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萨松曾言:“我的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唯有将狷与狂并掺,方为丰满的人性。可见,狂与狷是可以完美融合的,只要找准适当的时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就能把握好其中的平衡。蔺相如也正是敢于向赵王自荐,同时在廉颇刁难时能够容忍,方能官拜上卿,流芳百世。
然而,不狷不狂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有一颗坚定的心,才不会被情绪困扰。不狷不狂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弘一法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米勒“为永远作画”。他们都正确、透彻地了解自己和处境,不骄傲、不自卑,淡然处世,圆满一生。
做一个不狷不狂的人,宠辱不惊,方能笑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
【篇四:品《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一本誉满全球的世界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我无法否认这部著作是书中的极品,虽然创作于一个世纪前,但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我爱透了这本小说。当我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无法释卷。清晰地记得,它开头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就像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一样,它一经被作者写出,后面的内容便顺畅无阻,既有规律,又条理清晰,
当读到那些笔调轻松诙谐,反话正说,幽默嘲讽的句子时,仿佛心底平静得湖面蓦然被一滴水打破了那份清幽,那负责传递快乐情绪的神经立刻活跃起来。特别是达西第一次邀请伊丽莎白跳舞的场面。当卢卡斯爵士拉起伊丽莎白的手,要递给达西时,尽管两人都惊讶万分,但那时达西已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已下定决心即使达西邀请也不会跟他跳舞,于是,伊丽莎白机智而委婉地拒绝了:“爵士大人,我确实一点儿也不想跳舞,我恳求你不要以为我到这边来时为了寻求一个舞伴的。”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只要一想到达西受挫的尴尬而装作不在意的模样,我就打从心底里高兴,谁叫达西那样傲慢!
说到更令人抿嘴大笑的场面,贝内特一家在内瑟菲尔德花园参加舞会的场面可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场:“伊丽莎白觉得,她家里的人好象约定今晚在这儿尽量出丑,如果不是那样约好的话,那他们扮演各自的角色就不可来得这样来劲,这样成功。”她妈妈响亮地向卢卡斯夫人娓娓道来简与宾利结婚的好处,她第三个妹妹和她表哥当众唱歌……全是丢脸的事,这不仅使伊丽莎白蒙羞,还会令达西更看不起她的家人。要是我市伊丽莎白,我一定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不让自己目睹这些丑事的发生,好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些,或不想受到别人白眼的灼伤。但伊丽莎白没那样做,她表面软弱却胆识过人,她直面所有的人,不畏贵族的白眼。读到这里,我对伊丽莎白肃然起敬,几乎要把她封为我的偶像。
感觉的东西总是与现实相背离的。事实上“达西出身名门,家财万贯,举止优雅,身材魁梧,风度”,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但他自视门庭高贵,目中无人,可他有权骄傲,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这样一位男子很受少女们的喜欢,除了伊丽莎白,越看到这里,我越希望他们能快些发现彼此的优点。最后,他们终于冰释前嫌,喜结良缘,我的心不禁为之狂欢。
书中还描写了其他三桩婚事:简和宾利幸福美满的婚姻,柯林斯和卢卡斯的空壳婚姻,莉迪娅与军官威克姆的不幸婚姻。四桩婚姻虽然错综复杂,但付出真心的人都得到了幸福,获得了美满的婚姻。这就告诫我们对待人和事要用心去对待。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书也不会有看不完的一天。当我看完了这本举世之作时,各种深刻的画面仍浮现在脑海里。即使不舍得,但也无法使故事一直延续下去。
终于,我放下了这本书,把它放在我的小小的书架里,放在我的思绪里……
【篇五:有思想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合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再次读屈原的《离骚》,却突然对这句话产生了些许感慨。恍惚间,眼前又浮现了那个落魄的身影,两次流放,早已令他身心俱疲,唉,可怜一生为国,忠心耿耿,却终究抵不过小人谗言、宠妃嗔语。
这个汨罗江畔孤立的人啊,再也不复当年三闾大夫的意气风发,可他还是放不下对故国的挂念。而当国家破灭的消息传来,他毅然选择了以死明志,以死正节,不是没有复兴的抱负,而是他知道,这个时代,没有愿意与他一同实现那个理想的人。最终,滔滔江水带走了他,却留下了他的魂!而我的思绪,则是定格在了他说出那句话时的颓然和不甘: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好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思想的人,必然不会合群。所以你被流放到了这里,只是那些人都不会在意,而越是有思想的人就越会感觉到孤单。
赫胥黎曾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我想,不是谁喜欢沉默寡言,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无人理解。没有人可以分担痛苦,甚至没有人可以分享喜悦,于是他们都变得沉默,变得喜欢孤独,变得只会与自己交流。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家里来了些客人,还带来了几个小孩子,跟他们差不多大的我很快与他们玩到了一起。开饭之前,每个孩子都到厨房的案板前领到了一块煮好的肉,肉块不大,也没有添加什么,但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我刚刚吞下嘴里的肉,却看见奶奶从烟雾缭绕的厨房里出来,咳了两下,抄起围裙擦了擦手,便又端着两个碗走进了厨房。我突然心中一动,这肉好像奶奶还没吃过呢。于是我再次跑进厨房,来到案板前,踮起脚四处寻找。
站在一旁的姑姑见了,问我:“你在这里找什么呢?”我抬起头:“姑姑,刚才的肉还有吗?”姑姑的脸上立刻没了笑容,轻轻拍了我一下:“你这小馋嘴,你都吃了别人吃什么?快出去,带着弟弟妹妹们玩。”我愣了一下,低着头默默地走出了厨房,看着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什么也没有说。
我做错了吗?不知道。我在一干尚且只知道自己的小孩之中想到了给奶奶要一块肉,这本就不合群,更不会被理解,恐怕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想到别人,甚至,呵呵,这些不相信的人里,竟然还包括了多年后的我。但是我做对了吗?或许吧。我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不被理解的事,而我知道那是对的,就够了。
那些不被理解的人,也都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上,他们之遵从自己的意愿,因为除了他们自己,再无人能知晓他们心中所想。所以李白孤身游历,浪迹天涯;所以司马迁忍辱负重,编修史记;所以李时珍四处寻访,编撰本草;所以阿基米德舍忘生死,醉心研究;所以达芬奇坚持画蛋,终获大成;所以华罗庚废寝忘食,煮表作蛋。只有喜欢孤独的人,才能不受纷繁世界的干扰。孤独,可以说是疯子的必需品质,而疯子与天才,仅有一线之隔。
不要因为没有人理解而失落,更不要因为孑然一身而悲伤,相信那句话吧:每一个有思想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合群。
【篇六:与庄子对话】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濮水一别,濠梁倾覆,终是庄生晓梦,浮世今生。
——题记
一
蝴蝶,耀目的蝴蝶。
栖在岩壁上的,腾舞于空中的,凤凰于飞,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灭。
那些唯美纤细的精灵,那些绚烂至极的永恒,是本该就如此明艳的张扬,还是理智与幻想边缘的沉沦?我分不清,只知彼时花落花飞花满天,烟火灼鬓,流萤成眠。蝶的幻影,美丽的坠落,反倒把蝶中央男子眉目的清冷,衬得越发清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他淡淡开口,“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往生天地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还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却如邻家老友。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人事贵在无为,莫以心为形役即可。那年相见,你问我何谓自由,今日我便告诉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脱。”
我越听越疑,不知何处见过此人,那双洞察认识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该轻易被人忘记,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让疲于奔命的我只觉得尖锐刺耳,自由,没钱谈什么自由?
我急忙打断了他;“老先生,这片蝴蝶谷一经打造一定是有名的风景区,咱们一块商量个价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给您算算啊………”我沉浸在“黄金梦”里,完全没有注意到那片蝴蝶的绚丽,在金钱的叮当声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叹了口气,神色无悲无喜,“名利缚汝身,我当何作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价钱还可以商量……”
我赶了两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却只触到一片温凉如水,清皎如月,熟悉的感觉……仿若宿命里的轮回。
身上一个小本子掉落。我捡起,是儿时一个老人送的涂鸦画本,翻到首页,上面赫然写着——《南华经》。
二
孩子很小,却不再乐意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寻一种“道”,一种让人无限放空的绝对自由,濠水的桥上留下他的呐喊,桥下的鱼儿也记住他的找寻。
终于有一天,一个清淡的声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鱼之乐乎?”
孩子回头,男子坐在河边悠然垂钓,眉目间的清冷,极为清晰。
“我不知,那你知道吗?”孩子不服气。
“无忧无虑的自由,便是鱼的快乐。”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继续找寻的脚步。
言谈中,孩子渐渐了解了他。涸辙之鲋,濠梁观鱼,惠子相梁,击缶而歌,一个超脱世俗虚名的大智慧者,一个不屈财富宁生而曳尾涂中的大无畏者,一个看破生死超然洒脱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美也最矛盾的体现。
贫困交加,麻鞋为生。孩子觉得他可怜,然而是这个人,“以天地为棺淳,以日月为连璧”,气魄洒脱超然若天神。朋友离开,妻子辞世,孩子觉得他孤独,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对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让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无法形容他的充实。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紫陌红尘,他是独守心灵月亮的月桂,让所有孤独彷徨的人一抬首总能发现一轮皎白的圆月——是他的灵魂在永不放弃的追逐。天下纷争,诸侯战乱,他放下功名利禄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鱼,用道家的乐生诠释精神自由的超脱与快乐——那是他自己的逍遥游,在别人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度。
当一种美美到无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颂之咏之;当一种淡淡到无从品味,只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会像他一样。
可还没等到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边大哭,桥上一本小书飘来:“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
那孩子是我,那小书,我今天才知,是庄子的《南华经》。
思绪回到现实,看着那些不断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间泪流满面。庄周,是你么?这些年,原来你一直都在,看着我从一开始向往纯净的自由一直到挣扎于名利难以自拔。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你看来,我和他们没什么不同。只是这一次的对话,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诉我自由的定义,是回答多年前的问题,还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蓦地,萦绕心头的疑惑消失殆尽。
自由,是一尾雀跃于心间的游鱼。
蝴蝶重又出现,男子逍遥跳跃,一如往昔。这一次,没了年少的执着,没了名利的追寻,我只冲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与他的第一次对话,是启蒙,第二次对话,是救赎。对所谓名利的纠缠,不过拘泥于外物罢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对所谓自由的追寻,关键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风清月朗,心如明镜,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从未来过……
【篇七:坚守心灵的底线】
底线是什么?是屈原在怀抱巨石,跃进汨罗江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慨叹。
底线是什么?是虞姬在四面楚歌响起时,“不为玉碎宁为瓦全”拔剑自刎的忠贞。
底线是什么?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在娱大马哈鱼搏斗时,“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顽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坚守心灵的底线。坚守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拥抱世界时最重要的原则,没有坚守心灵底线的人,就无法形成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就无法被这个世界所接受。
而那些为了逾越了甚至放弃了自己心灵底线的人呢?你可还记得岳飞墓前的跪像?那是千载骂名,那是遗臭万年。他们让忠魂消散于西湖之畔。让一个民族的精神,无可逆转的消亡。纵然有万千权数,纵然可以在荣耀中度过一生,但他们背弃了心灵底线,心灵的谴责,来自灵魂深处的做人的底线的拷问,相会是何等的生不如死?
坚守心灵的底线。是主宰自己的根本原则,当一个人守住了自己的底线,那么无论是利用利诱还是个人的私仇偏爱,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最终那些堂堂正正的人将会被历史所铭记,傲然于天地之间,璀璨于历史的夜空。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英雄文天祥,在被俘后,他受到隆重的接待,却在敌人的利诱面前没有一丝的动摇。殉国前,他向象征祖国的南方跪拜后,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为后人所颂扬。
中国的古人是如此,而国外的英雄们又何尝不是呢?1823年7月,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登上了“海克斯号”。坚守自己心里的方向,帮助希腊反抗土耳其的压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为了希腊人民而奋斗,他在枪林弹雨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之歌,他会被所有希腊人民所铭记,全国人民为他服丧致哀。而他身体中飞出的坚守心灵底线的灵魂,也会永远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人所传唱。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底线,无论我们是处江湖之远亦或庙堂之高,都要让自己的心始终处于在那底线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能主宰自己的,拥有自尊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篇八:你懂它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当我们回眸望着无尽的历史文化,不禁要问:“你懂它吗?”
清晨,天曚亮,屈原便缓缓向汩罗江走来,高吟着《离骚》。当他纵身一跃,泪洒江面,也许他是为楚王的昏庸而愤慨;也许他是为奸佞当道而痛恨;更也许他是为满腔热忱无处而无奈,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为的是无人赏识,无知己的愁闷吧!
日高悬,韩愈独在异乡“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漫天遍野的雪呀!虽阳光照射着韩愈的心,但,独处的寂寞,学识的无用,再遍地的雪花,终究冰彻了韩愈的心扉,为何?无人知之这千里马的悲楚。
傍晚,烛光摇曳,鲁迅却在奋笔疾书;他在用笔化为利剑直戳敌人的心脏;他在用笔化成良药唤醒国人的无知,堕落;他更在用笔想要寻找知己,一位能和自己一样为国,为民的朋友,寻觅一位懂自己的人。
他们都在努力地寻觅着懂自己的人,可都无果而终。
但,曾几何时,子期与伯牙的高山流水,铸就了一段佳话,只因知音相知。
曾几何时,廉颇与蔺相如的负荆请罪,成就了赵国的辉煌与兴盛,只因为国相知。
曾几何时,郭子仪与鱼朝恩的鸿门宴,促进了唐朝的安稳,只因忠信相知。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一位懂自己的知己是多么重要。
而如今,莫言获奖,记者蜂拥,却爆其吃喝拉撒,不忌满地世界风言风语,成龙为保护古屋将其献给国外……
面对这些,你我可曾懂得?记者的行为让人啼笑皆非,是因为他们太受当今社会潮流的影响,只为争取娱乐性新闻而忘却了职责所在;为读者带来知识与正确的见解和评价,记者的行为可否让你感到文化实质的误解;一位如此正义的有爱心的国际世星成龙,却将古屋献给国外,是为了保护古屋,免除不良商人的侵害,成龙的做法可否唤醒你的觉悟。
对于新概念作文,我不胜喜爱,可当我读到“上学骑bike”“让我rest”等词句时,我却为此感到惭愧,这半洋半中的语言将会对后者产生多大的误导。我认为,这是对文化的亵渎。
所以,请大家在说话做事时注重一下文化的内涵吧!五千年的岁月才铸就这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是我们“不可再生”的思想资源瑰宝呀!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的深彻品析,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认识,不要让它像屈原、韩愈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它需要懂它的人!不能让外表而误了它!不能让韩流的时尚遮隐了它!不能让洋节溢过它!
中华文明需要我们懂它!
【篇九:忠于内心,潇洒过活】
斯宾诺莎曾言:“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一位青年人,毅然放弃了生意红火的店铺,只为在追逐摄影梦中寻找人生的快乐。我想,他寻梦途中的快乐便是他内心中最高贵的满足。
因此,我认为,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方可潇洒生活。
林语堂曾这样给爱好定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力。我们或许难以用言语去描绘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偏执,但不可否定的是,在追随内心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无法名状的快乐,而这快乐,终将会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进而展现出潇洒的气度。
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就为忠于内心做出很好的典范。他曾是金山公司的总裁兼CEO,却在经八年拼搏的金山公司上市两个月后选择离去。而这次的隐退,为的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企业的梦想。他本可以在金山发展的高峰上享受自己付出的硕果,但他却没有。那是他始终放不下心中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想法。他从零起步,四处招贤纳士,搞研发,搞设计,最终,以他为主创之一的小米公司令世界惊叹。倾听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让已40岁的雷军展露出令人艳羡的自信与潇洒。
追溯历史,先人也曾为我们做出典范。不愿被世俗羁绊的庄子纵使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也毫不动摇,他抛出“宁为其死为留骨而贵”和“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的疑问,并坚定的选择了后者。即使生活困顿,他也不为权势屈膝,最终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潇洒气度,在中华文化上洒下自己的光彩。
然而,反观当下,社会上仍有许多令人心寒的现象。为获取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官员,受贿赂而置真相于度外的法官……他们不能坚守人格的底线,助长恶势力,也让自己每日担惊受怕,苟且偷生地渡日;没有忠于内心,让他们成为社会所不屑甚至是唾弃的对象。
诚然,忠于自己是自己拿主意,但并不是一意孤行,逃避责任,而是不随波逐流,遵循自己内心热爱的呼唤,快乐的追求,奋斗,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我们功成名就,抑或默默无闻,都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也不是冠冕堂皇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源自内心的信念。只有忠于内心的人,方能潇洒生活;只有忠于内心的一代人,才能成就民族的未来。这便是这个年轻人给我的启迪。
【篇十:由剪桑想到的】
门前是一排桑树,茂密而修长,从那闪着光斑的绿叶上,你一定能感觉到它的勃勃生机,但你又怎能想到,在这翠绿的叶子下,隐藏着一个个饥渴的叶脉,因为它过多的枝叶正逐步耗它的能量,将它慢慢推向死亡。
当剪刀一刀一刀剪下,桑枝一束一束掉下,你会惊讶于看似饱满的叶片中其实是空空如也。原来给人以生机的叶片,只是它装潢的一种手段而已,是内心的欲望为获得更多的阳光而无限扩大,却不顾后果的一种体现,因此剪桑不仅修剪了桑树的枝叶,更修剪了它的欲望,使它不至于被自己的欲望累死。
想想桑的故事,我们便可明白和桑的相似。人的欲望像一匹野马,它一旦脱缰,后果便不堪设想,它会践踏成功的果实,驾驭的骑手也会因它而重重的摔在地上满地找乐最终成为心灵荒野中的孤魂野鬼,落得万劫而不复的境地。因此修剪人的欲望如剪桑一样重要,诚如:“狗嘴虽小,却想吞食天上的月亮。”欲望就像是这张狗嘴,只要使它高度扩张,最终不能吞食月亮,但毁灭了自己。
人类能为桑树剪叶,又怎样为自己剪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自己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绝缘,追求心中的理想,不被外人所扰,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但是,我们既不是看破红尘,闲云野鹤的隐士,也不是遗世独立空居幽谷的佳人,更不是四大皆空无欲无求的高僧,平凡如我辈,生活在混沌的世事之中,穿行于世俗的尘嚣之中,又怎能不沾染上世俗的淤呢呢?因此,人生在世,只能适当的修剪欲望,做到不至于被欲望的狗嘴所吞没。
修剪的欲望,不因俗世所扰,不为名利所绊,想得开,看得透,以愉快的心情活着,品味“笑看长空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