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料相关作文

【篇一:爷爷的月饼】

一路迤逦而来,多少美丽风景,而您对我深沉的爱永驻心间。领会到这份深沉的爱的那一刻,我哭了。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做月饼”,正如这句歌词所描绘的那样,每年中秋节,爷爷总会亲自动手做月饼吃,他总说,在商场里买月饼还不如自己做的好,也总是训斥我们不要被那些五花八门的馅料所迷惑。为了做月饼,爷爷要提前开始上超市买几斤面粉。我曾经劝过爷爷几次,可是爷爷就是“一根筋”。

买好东西后,便开始做月饼了。月饼做完后,我把月饼放进嘴里一咬,里面什么馅也没有,味道也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我象征性地一咬,噘着嘴对爷爷说:“爷爷,咱们下次还是去商场买月饼吧,什么红糖馅啊、五仁馅啊、凤梨馅啊,要比这好吃的多!”

爷爷呵呵地笑着:“就知道你不爱吃,那也得吃了,商场内的月饼都不纯正,吃了不纯正的月饼怎么会使家庭圆圆满满呢?”

我不可置否,把剩下的月饼慢慢塞进嘴里,细细咀嚼。渐渐地,月饼的的味道在嘴里调和变化,好像也别有一番滋味。突然我的鼻子陡然一酸,泪珠从眼角流出,心想:也许,这小小的月饼的味道已然不重要,爷爷对我的爱才最重要!

【篇二:玩泥巴】

广阔的田野上,总是立着几座白皑皑的蔬菜大棚;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偶尔“叽叽喳喳”飞过几只麻雀……我却喜欢这宁静的田野和遍地的泥土,几乎整天都宅在“田野妈妈”的怀抱里,玩泥巴。

背上我的玩耍工具,踏上我的“小毛驴”(滑板车),顺着昨日的足迹,一路哼着小曲儿,一会儿就“到站”了。

坐下来,用小铁锹往泥土里使劲一插,然后用足力一撬,铁锹上面的泥土,就与下面的泥土分开了,再把泥土轻轻放在脚旁。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一会儿工夫,一个小坑就搞定了。接着,打一桶水,倒入小坑。准备好了!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对了!是“馅料”,做泥巴团子怎么可以少了它呢!

我抓起剪刀,挎着竹篮,顺着路边,挑野菜。想要团子做得好吃,那得挑新鲜的野菜。左一束,右一把,没费多大功夫,就满满一篮了。别看现在满满一篮,洗起来就不然了。一场“冷水澡”后,似乎很冷似的,野菜全都挤在了一起,“缩”成一团。

哈,准备工作总算做好了!我回到小坑旁,先把野菜馅料放在一边,然后系上围裙,撸起袖子,那样子跟爸爸下厨时,没多大区别。我先抓起一把泥土,泡在小坑里,等它完全浸湿,费劲儿掏出来时,原本松散的泥土,转眼变成一坨软塌塌的烂泥,趴在我的手心。嘿,要的就是这个模样!最后,我把泥巴压扁,放上洗好的野菜馅料,搓成圆,洒点儿水,不一会儿,一个黑黝黝的泥巴团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我的“杰作”,向大家展示。小青姨妈看见了笑着说,她小时候,就喜欢和我妈妈一起做泥巴团子。

也许,我喜欢玩泥巴,就是妈妈的遗传吧!

【篇三: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篇四: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篇五:第一次包饺子】

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是常事。以前,只有奶奶一个人包,现在,她有了一个小帮手——我。

一天,奶奶招呼我跟她一块儿包饺子,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桌子旁。饺子皮是奶奶买来的,不像自己弄的那样要薄不薄、要厚不厚。它的厚度、大小十分匀称,只不过馅料是奶奶自己拌的。

奶奶端了一碗水。“要这个干什么?”我指着那碗水。“把这个涂在饺子皮上,才能包得更紧些,煮的时候不会散。”奶奶乐呵呵地说。

我用勺子舀了一点儿馅料,放到饺子皮上。奇怪,怎么包不住?我左看右看,哦,原来是馅料放多了。我又用勺子取出了一些馅料,并在饺子皮边上涂了一点水,再包起来。这时,奶奶已经包好了两三个饺子,还包得端端正正的,神气十足地站在那。与我那包得歪歪扭扭,挺着大肚子的饺子形成鲜明对比。

我学着奶奶的,继续包饺子。放馅、涂水、包上……反反复复做得我都烦了,不过还是有收获的。饺子一共包了两大盘,奶奶包的饺子精神,我包的饺子可爱,到时候也好分辨。

奶奶煮了其中一盘饺子,一边拨动一边笑着说:“待会儿吃了这些饺子,中饭都不用吃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的饺子,只想快点吃到。

饺子煮了一会儿就熟了。好香啊!我忙不迭地往嘴里送饺子,嗯,还挺好吃的。我向奶奶竖起大拇指,奶奶开心地笑了。

这次包饺子,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当然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饺子。

【篇六:粽叶飘香】

不一会功夫,小组长把材料端来了,我好奇地打量着它们:白白嫩嫩的糯米如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小巧而又精致的红豆似一颗颗红玛瑙;狭长的箬叶墨绿墨绿的,青翠欲滴。香喷喷的肉令人口水直流。黄奶奶来教我们包粽子,只见她手法娴熟,先把箬叶卷成个“小三角”,再把剩下地翻上去,用绳子绑一圈,就完成了。我心想:这可真简单!

可我拿到箬叶时却慌了,怎么把粽子卷成个锥形来着?自己笨手笨脚卷了大半天也没卷成,在奶奶的帮助下才卷起来。开始放馅料了,左手拿勺右手钳着箬叶,飞速倒入馅料,红枣,如几朵红花,镶在中间。最难的一步来了:封口。我把叶子翻了上去,可一个不小心,没抓稳,糯米就像瀑布一般,“哗啦哗啦”往下泻。第一个粽子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包第二个粽子时我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秩序井然,成功了!喜悦与自豪互相交加着。粽子们下锅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它们终于熟了。轻嗅,一股淡香扑鼻而来,透过鼻翼,传到心扉。五脏六腑都为这香而醉了,哦,清香,醇香,浓香!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箬叶,是个豆粽,轻咬一小口,米的糯,枣的甜,顿时溢满了整个嘴,真香!

抬头,只见有的同学狼吞虎咽,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了!

【篇七:有你相伴滋味长】

薄薄的饺皮,饱满的馅料,那一缕飘香至今仍记忆犹新,让我又回想起了那儿时的我常常住的那个青砖红瓦的小洋房,那记忆中飘香十里的锅贴和那有姥姥相伴的日子。

日历一页页地翻动,新的一年即将在鞭炮声中到来。每年此时,姥姥就会去菜市场准备年夜饭的食材,而我便会满心欢喜地跟在姥姥身后——姥姥又会做锅贴了。

在面粉中倒水,用手和均匀,接着姥姥便会熟练地把面团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饺皮,再把用猪肉与芹菜拌在一起的馅料包进面皮,撒上各种调料,这样便包出了方头开口的锅贴饺,还没下锅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也在一旁“帮忙”,一边把锅贴捏出各种形状,一遍催促着姥姥赶紧开始煎锅贴。冬日午后的暖阳下,我便在欢笑中期待这熟悉的滋味。

一只只锅贴排列整齐,在“滋滋”的油锅炸裂声中裹着金黄出锅了,一下子令我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从姥姥手中接过碟子,顾不上烫手,伸手抓来就要吃。姥姥端着一碟醋走出厨房,笑道:“别急啊,又没人和你抢,蘸点醋再吃……哎,小心别烫着。”我一边对姥姥说没事,一边狼吞虎咽起来,还时不时递给姥姥品尝,姥姥只是笑着挥挥手,坐在一旁看着我。那一个个锅贴饺,编织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滋味。

转眼间已经升入初三,我渐渐不能常回老家探望姥姥,那熟悉的滋味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学着姥姥的样子自己做锅贴。厨房中姥姥忙碌的场景逐渐浮现在眼前:排列好锅贴,将水加至锅贴高度的一半,盖上锅盖,开火,水煮干后加油,在锅贴泛出金黄时拿起筷子夹起,一气呵成。只见厨房中我的身影逐渐与姥姥重合,虽笨拙却也步步到位。我坐在餐桌上,目光越过锅贴望着那个空座位,又想起了那些有姥姥相伴的日子。

薄薄面皮,儿时记忆中的锅贴,那一缕飘香绵延着飘向远方。

【篇八:姥姥的饼】

小时候认为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姥姥给我烙的饼。

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勤劳又能干。因为年轻时总是不停的干活,终年劳累使姥姥的腿有些跛了,站也不像原来站的那么直,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

姥姥有四个儿女,每次周末,我们总是一同回姥姥家吃饭。每当这时,无论家里有多么好吃的饭菜,无论姨妈和妈妈怎么阻拦,我和小弟都会吵着让姥姥烙饼。每当姥姥做饼时,我和小弟总是挽起衣袖,争先恐后帮姥姥做。姥姥和好了面,用擀面杖把饼摊开,倒上香香的花生油,再均匀地撒上一些细盐,然后把面饼卷起来,掐成几段,每一段掐住两头,一拧,压扁,再擀成薄片,饼就做好了。再轻轻往锅里一贴,翻几个个,千层饼就烙好了。刚出锅的饼,有盘子那么大,金黄色,边缘一层一层,仿佛真的有千层,看着就酥脆,咬上一口,更是外酥里香,嚼起来,劲道有味,好吃极了。我和小弟也照猫画虎的做一做,可烙出来的饼却干干巴巴,不如姥姥做的饱满、丰厚。

日子如调料,酸甜苦辣,五花八门。姥姥烙的饼也是如此。原本就色味俱全的饼中加上好吃的馅料别有一番风味,春天是韭菜,夏天是角瓜,秋天是茴香,冬天是白菜。馅料也是有讲究的,细细的剁,慢慢的剁,直到小到有指甲的1/3大小时才行,再加上盐和油搅拌放入饼中。每当我想吃时,姥姥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多忙,腿有多疼,都烙给我吃,那美味,咬一口真是回味无穷啊!

现在的我长大了,学习紧不能总回姥姥家了,也明白姥姥做饼有多麻烦,腿有多疼了。可回忆中姥姥的饼还是最好吃的享受。我爱姥姥做的饼,更爱姥姥!

【篇九:月饼飘香】

农历八月十五是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中秋节,在那时人们团聚一堂观赏那神秘的十五圆月,也会在皎洁月光下品尝那美味可口的月饼,还会伴着阵阵暖风围坐在桌边,等待着有六个骰子决出的状元……

在这些属于中秋节的特殊活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月饼了。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全家团圆、安详和乐,更何况月饼外酥里嫩、味道万千,真令人垂涎欲滴!这不,一听到汪老师邀请我去她家学做月饼,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马上动身去汪老师家。

一到汪老师家,就看见同来学习做月饼的小伙伴雯雯和戴宝,再往里一瞧,餐厅的桌子上摆了几个大盆子,分别装满了面粉、各式馅料。我们迫不及待地洗净手,听从汪老师的指挥。

汪老师让我把抹茶馅料揉匀,看着似乎易如反掌,可如果你仔细端详一番,就不难看出它是个坚硬如铁的“大顽固”!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稍微揉匀了一些,却已是累得满头大汗的。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先将它分割成一块一块的馅团,再一一揉匀。果然,这样子轻松多了,不一会儿,我便完成任务,递给一旁等候的雯雯,她的任务是将馅团包上油亮油亮、白里透黄的咸蛋黄。

再看另一边,汪老师和戴宝已经和好了面皮,正切成小块擀成面皮呢。30克不多不少的饼皮是月饼馅的新住所,汪老师说这是做月饼全过程最难的一步。一听有难题,我们又忙活开来。

瞧,戴宝已经将月饼揉成了一糊面团!而我竭尽全力想让月饼馅乖乖的听从指令,可是他就是和我对着干,雯雯也正因这件事情苦恼着。

在不断的观察下,我们找到了诀窍,包的时候一定要把月饼馅按紧,出力时候要均匀。很快,我们几个人就做好了十几个月饼。

当月饼放入烤箱的时候,我的心砰砰砰的跳个不停,雯雯也说,她恨不得现在就将月饼全部消灭。十几分钟后,汪老师将月饼端了出来,香味扑鼻,叫人直流口水,轻轻咬一口,抹茶的阵阵清甜和咸蛋黄的气息,在嘴边回荡。

望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心里涌满了甜蜜,赶明儿我要再做几个月饼,分给我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这甜蜜的节日。

【篇十:花样水饺】

今天中午,我美术班下课一回到家,就看到桌子上摆着两碗剁碎了的菜。

我很好奇,这是什么?于是就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包饺子的馅料,一荤一素。我听了,很激动,吵着也要包饺子。妈妈就让我先去洗手再包饺子。洗手回来,桌上已有好几个饺子了,都是大姨妈妈和妈妈包的。

我也开始包,不过馅放的太多,边上也是平的,不怎么好看。姨妈妈说,她会包几种饺子,有一种不用放太多馅料,说完就做给我看。我一看,是个小元宝一样的饺子,高兴极了,感觉好好玩,连忙叫姨妈妈叫我包这种饺子,姨妈妈说:“就是先向你刚才那样包,再把它这样捏起来就可以了。”还边说边做了一个元宝饺子。我马上做了一个,好高兴,挺好看的。我又喜滋滋的包了好几个“小元宝”,就是到后来有点像混沌。就在我入了迷的时候,姨妈妈突然对我说:“小雨,你看!”我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三个角的饺子,“好漂亮啊!”我不禁大喊道,“这个怎么包?”我又想学了,急忙问。姨妈妈一步一步做给我看,我照着这些饺子。接着我又搞出了一个“圆饺子”,其实就是两层皮,里面加上馅料,就包好了。

我们乐呵呵的包了好多饺子,里面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饺子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