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箍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有两幅面孔。有时候她是温柔美丽的,但有时候,她又像变了个人似的。今天我要带你们看看我妈妈的另一面。

我的妈妈很严肃。如果我没写作业就想玩,妈妈就会慢慢地走过来,她就像一片乌云,遮天蔽日,我的眼前顿时黑了一片。只见她对我说:“文娜!你还没有写作业吗?”我支支吾吾地说:“在写……在写……”她能一眼看穿我的小心思,质问我:“是没有写,对吗?”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妈妈的眼睛里烧起了一团大火。我颤颤巍巍地说:“好,我这就去写。”尽管我没写几个字就开始犯困,但我也不敢对妈妈“造次”。妈妈见到我不写作业,来到我的跟前,我又想起了她生气的样子,我慢慢地抬起头,向上望着她,她的头上似乎长出了一双恶魔的角,她眼里的火好像蔓延到了她的全身,就差一个引子,炸弹一触即发。

接下来我就惨了,妈妈摇身一变成为唐僧。“你现在早点写完作业不就可以早点休息了吗?明天上课就有精神了,有精神你才能学到知识啊……”噼里啪啦,嘴里吐出的每个字就如同大石头一样,顷刻把我活埋了。我就如同被紧箍咒束缚的孙悟空,双手捂着耳朵,希望得到片刻的宁静,避免被“咒语”伤及“五脏六腑”。

这就是我的妈妈。虽然她严厉、唠叨,但我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下茁壮成长。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喜无拘无束,乐无忧无虑。花果山下一石猴出世,超脱三界之外,连阎王的生死簿他也要来勾一勾,不惧,吾亡欢喜。

遍观《西游记》,孙悟空仿佛是个理想的化身。无牵无挂,天宇间赤条条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学成武艺,精进而归,自封齐天大圣,手持如意金箍,纵使小圣施威也难降大圣,他如其名,与天同齐。无拘仿佛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思想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俺家。无视天条禁令,追求平等与自由,但结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紧箍,三两咒语,他西天取经,保护唐僧,他渐稳重练达,不似八戒,闹嚷归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猕猴——他另一个自己。绝非偶然,且必须。他叛逆,他骄纵,他伤唐僧,西天大道真经他一人取。他事实上搏斗,与自己最后的兽性搏斗,他胜了,另一个自己却死了。以后也一心一意保护唐僧,直至最后。有些英雄式的悲伤泛滥成灾,且行,且悲痛。

他成长,如菩萨和佛祖心愿成长,在功名的模具里浇铸畸形的英雄。且叹,且悲。他的成长是个人内在个性的妥协和天性的泯灭,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坚定把他往这条路上引。

曾有人戏言,在天庭里观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了,意气风发,始终有一种内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众神平淡枯燥里一抹亮丽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观天地六界。悟空敢于怀疑命运,有多少不屈灵魂用生命为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传》中为悟空的不羁辩白:“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喜欢《西游记》,不是因为他的故事有多精彩,当然,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有多帅,一只毛猴也帅不到哪去,不过是悟空一颗坚强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着回高老庄,不似悟净,一心埋头苦干,没有事业心。悟空其出彩,源于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荆斩棘,斩妖除魔。但并不总是时时顺利,但凡是上头有关系的妖怪,悟空总不能降服,可是他气馁了吗?没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经?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当官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却忘了自己是大圣。对人只说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忘了,他忘了尊严和自由,却没忘自己曾是个弼马温,官位已将他冲昏了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早已在那场天翻地覆的硝烟中死去。五百年后,五指山下,一个虔诚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凤凰,只是心带紧箍的小僧,叹之,怜之。

我愿以《悟空传》结尾,悟空的尸体落入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块烧焦的石头和一根烧断的金箍。

【篇三:我努力读懂孙悟空】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他也曾如我般天真。——题记

狂歌一棒指苍穹,破凌霄几重。紫冠金甲立长风,谁人堪撼动。杀气三时震云涌,千里敌难逢。怎教白骨作孤峰,独尝烈酒浓。世事一场大梦,百年过客匆。

何须接兵戎?三界独称雄,翻手成雨覆成风,曾与天公齐朝东。意气风发的齐天大圣却被拎去当个小小弼马温,如何能忍?是以大闹天宫,权当感激玉帝老儿厚待。这样的孙悟空,无疑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可天谴难纵容,逃亦逃不过一掌之中。翻越山千纵,腾过万里空,终是敌不过五指的沉重。

他本为顽石何来的罪孽深重?如来一掌将他囚在五行山下,一囚便是五百年。多少个深夜里他望着星空流着被禁锢的泪,多少个午后他伸手想触碰不远处开放的花朵却颓然停住,那只手无法再进一步。千纵冷山清,万里江河静。他独自一人,孤独寂寞,同朝露为伴,与晚霞成行。我也曾如他一样,在某个乡间的夜晚,外婆家的大庭院里,倚一把老旧的小木椅,抬起稚嫩的下巴,望着乡间撒满繁星的夜空。

远处沉静安详的山峰,是否哪座下面就有一只猴?他被压在五行山下,看似颓唐的眼里却闪烁着不屈的光。

我一直在想,他与唐僧初遇时,是满心欢喜,亦或平静无波?冰凉的紧箍接触到头发时,是倍感凄凉,亦或怒火中烧?被缠上西天取经的枷锁,紧箍还在剧痛时,是无奈绝望,亦或一心悔改?我不知道,但我一直在试着去知道。他蹉跎了五百年的岁月,五百年后,重新握起如意金箍棒,去历那九九八十一难,渡那九九八十一劫。一路艰难险阻,却无半句怨言。

月色皎洁青石坡,几丝清风耳旁过。我的目光扫过一片片田野,眺望远处的大好河山,也许哪块地方,孙悟空曾牵着白龙马走过?

棒穿霄汉踏云霁,干戈催酒醒。空烟四远渺无垠,野火一川明。烛泪湿傲骨,烈焰染赤目,以血为墨棍为书。铠甲银光镀,红绸重飘舞,再见已由活佛渡。我一直在想,当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当这四个字窜入他耳中的时候,他眼前浮现的,是彩霞绕身的如来佛祖,还是花果山水帘洞的天真小猴?

沧海桑田成荒芜,回望来时路。梦归花果飘香处,盼岁月重度。

我从小木椅上起身,往屋中走去。

一如当年的孙悟空,肩扛金箍棒,朝着西天,渐行渐远。

【篇四:关于痛而不言的议论文】

若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痛苦便是必经的火焰山。我们都如悟空,不知何时“紧箍”便会令你由外而内疼痛难耐,你本能大喊痛死俺老孙了,不同的是,你的唐僧往往很晚才送你“解药”。痛而大呼,本性使然,却总是徒劳。

面对痛苦,有人选择保持沉默,靠意念扛过苦痛与煎熬。母亲葬礼上他全程未掉一滴泪,便有人以此为由批判他从未有苦痛之心,嫌他冷血残酷,是个彻底的异乡人;他纵酒于竹林,抚琴吟唱或是遣词赋诗,便有人揪着心中无于国大爱、无因时局之痛不放。可谁说不言便不痛?我以为所谓的“异乡人”次次怀念的都是“妈妈”,而不是他人口中冰冷的“母亲”;《广陵散》中愤慨不屈的无言之痛也确实深入骨髓。痛而不言,可能是因为有些痛苦只能独自消磨,可能因为痛苦并且深知无法改变后因无力而沉默。

痛而不言或许是隐忍,但总有人耐不住苦痛,便高声放歌。出声言痛,只为排遣纾解。李白思念故乡的峨眉山月却回不去,思念之痛只化为“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曾梦想桑弧蓬矢、射乎四方,后来身在朝堂却只能写下“可怜飞燕倚新妆”,在野时想在朝,入朝后却想归野,入世与飞仙最终皆两散之痛,后来便化为无数诗篇,于是后人竟再忘不掉酒中仙。痛而出言是一种纾解,因其至真至纯,才令后人产生共鸣,一人之痛千万人可品尝出千万滋味。

高声出言虽可疏解,却难长久消除痛苦。于是有人选择痛而倾诉,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为自己真正松绑。苏子被贬而泛舟江上受挫心痛,感天地苍茫人渺小而有无力钝痛。出言倾诉,本想寄痛苦于江夜,却无心插柳收获一种豁达与解脱——若一心为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实现理想。曾文正公也曾与先贤对话,后来终于化解刚直之痛寻得圆融之法,也算在紧箍中自在独行。如此看来,痛而善言自我救赎或许也不似想象中那般困难。

更有人痛而善言,只为救世。他看到铁笼中人们沉睡不起,痛心愤怒担忧着急,高声呐喊只为百年后人们不彷徨。数着茴香豆的孔乙己,总叹一切不如昨的九斤老太,每个人物都以血泪书成,感染万千青年,救赎太多昏睡而腐朽的灵魂。因痛出言,救己救人,正是这种大悲悯、大鞭笞的情怀震撼人心,使人苏醒、渡人至灵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如虔诚的行者在痛苦中不断历练修行,或有痛而本能发声,或有痛而隐忍沉默,或有痛而高声救赎解脱。痛苦常有,出言与否全凭选择,虽无高下,但或许智慧善言能助我们更早解脱终至灵山。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