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相关作文

【篇一:他和他】

他爱他,他不爱他。

他五十多岁,想跟扁担一样瘦长,满脸的沟壑也抹不去他当年的刚毅。他,十八岁,齐鲁大地上的儒人,长成了东北汉子的魁梧雄壮。他们,是一对父子,一对熟悉又陌生的父子。

多年前,他抱着他,喜滋滋地注视他牙齿的新鲜萌动,拍打很柔,脚步很轻。他最爱轻俯身子,用硬硬的胡茬儿扎他的小脸,他总会咯咯地笑,笑到他脸上,满是幸福的柔光。生命充满着浅浅的幸福,平淡而又让人羡慕的平行前进。

上帝是顽皮的,他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那是一个燥热的夏天,他为了与人争夺一块晒麦子的地方,被一群人狠狠的踹倒在晒得很烫的僵硬的水泥地上,一根根棍子伴着咆哮落在背上,腰上,腿上。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一千零一种未知的可能,一个细微的地方都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庆幸的是,他没死,并且,还能动。但他留下了后遗症--能自己走路,只不过是秧歌似得步伐螃蟹似的前进。在别人悲悯同情的目光中,他笑了,绝望地笑了。

他静静地坐在他们一起种的小树下,想了很久。风吹过茂密的树叶,发出沙沙声,像是有一整座沙漠从头顶卷过。无边无际流动的沙子,埋葬了痛苦,带走了绝望。是啊,他还有他,那个小小的,需要自己的他。为了他,他必须活下去,擦干泪,微笑着,坚强地活下去。

他无法再回到原来的工厂,无法再承受体力劳动。但生活总是要继续,为了他,他学会包包子。每天天不亮他热好饭就用三轮车载着昨晚准备好的材料前往集市。临走前,他看着他那睡熟中柔嫩的脸庞,心中便有了动力。她的双腿无法一直用力,因此,他走不了几百米,便要停下来歇一会。漆黑寒冷的冬夜,他豆大的汗珠随着刺骨的寒风,悄悄落在冻裂的大地上。他自己揉面,自己调馅,自己劈柴,自己蒸包子。温柔的火光映在他消瘦的脸庞上,映出他想象的、美好的未来。一天下来,他的收入颇丰,他高兴地给小小的他买各种东西,让他过和同龄孩子一样的生活,他尽其所能把最好的都给他,他把生活的艰苦藏在自己心中,让自己扛,只让自己懂,一切总算走上了正轨,生活平稳,他向前方驶去。

但上帝缺不想这样。他想要一个人输,就要他输得彻彻底底,血本无归。潮湿寒冷的冬夜,他的病情发作。就像把一堆沾满剧毒汁液的钢针洒在骨头缝隙里,夹杂着千万只蛊虫的撕咬。腐蚀着,折磨着,吞噬着他仅有的信念。寒风呼啸着撕裂空气,狠狠的撞击窗户,伴着他痛不欲生的嗥叫。就这样,他学会了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他不想再坚持下去,也无法再坚持下去。他每天与酒为伴,不思进取,颓废萎靡,成为一句麻木的行尸走肉。

喝醉了酒,他便摔杯子,砸窗户,玻璃产品更新换代了好几次。没人能劝得住,没人能招架得住。就这样任他扔,任他摔。累了,他也就消停了。常了,他也就习惯了。唯独小小的他,蜷缩在黑暗的墙角,如同一只即将被宰割的动物惶恐的看着他,那个疼爱自己又让自己心疼的他。他被打,被骂,未成熟的心里充满黑暗。他开始瞧不起他,痛恨他,他不再与他多说一句话。那段稚嫩的童心萌发的懂事让他踩着板凳给他做饭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一切都被取这残酷的命运无情的摧毁了。

后来,他老了,白发点点星星出现在头上。他终于清醒过来,不再暴躁,不再糜烂,想要弥补一切,但是,一切都晚了。他十二岁那年,被人从高处推下摔伤了腿。自己行动不便的他每天用残疾的双腿等着破旧的三轮车接他上学,两人一起沉默地经过小胡同坎坷不平的路,他十六岁那年,自己认了干亲。干亲每天都来他家吃饭,他扭曲着双腿借钱来招待他们,只为保护他那受过伤害的,卑微的自尊心;他初中毕业了,不愿再去上学,自己在家养鸡鸭鹅兔。他每天清早出去割草,捡菜叶,喂肥了鸡鸭,养胖了鹅兔。但那颗被他亲手刺破的心,却再也没有膨胀起来。他们没有任何交集,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曾使彼此的生命缤纷灿烂,现在只剩年老体弱的他孤独的在那颗冷漠麻木的心里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没人回应的独角戏。

又过了几年,他更高更壮了,他更老更弱了。他不再出门,每天呆在家里,守着那份小小的彩色电视,那是他和她一起买回来的,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坏过。但彼此的心里,却又什么东西坏了再也无法弥补,再也回不到属于他们的美好曾经。

他终于开始和他说话了,但是嘲讽,是训斥,是呵责,甚至是肢体语言——他结实,强有力的拳头。他最终把他打进了医院,鲜红的血,滴了一路。他含着泪打了报警电话,亲手将那份爱割舍。他孤苦无依的躺在床上,老泪纵横,悔恨过去,他狂傲不羁地坐在拘留所里咬牙切齿,痛恨未来。

一切都那么戏剧化,一切都那么荒唐可笑。警笛呜鸣声中,那份血统于水的亲情被撕扯,被碾压,被无情的人扔进黑暗、封闭的未知空间。、有人说,他属狗,他属老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他俩本来就不和。有人说,每天都和一个醉醺醺,没出息的人在一起,我也会烦躁,会很。但是,他为他付出了那么多,承担了那么多,他终究还是爱他的。是啊,他爱他。

他的生命曾因为有他而流光溢彩,只不过,现在一切已物是人非。

【篇二: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1+1%)的365次方等于37。8,而(1-1%)的365次方等于0。03,前者是后者的1260倍;(1+2%)的365次方等于1377·4,而(1-2%)的365次方等于0·0006,前者是后者的2295666倍。如果我们把括号中的百分数看成是每天进步的一点点或者每天退步的一点点,那么以最直观的方式,我们得到了最可怕的结论:即便这个一点点只有1%,365天之后,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也会是每天退步一点点之人的1260倍。

心理学上讲,人们总是会高估自己在一天当中所能完成的工作量,而往往又非常戏剧性地低估自己在一年当中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前者使人因为难以为继而放弃,后者则因为缺乏挑战而使人怠惰。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比如说一年,在正常的工作完成之后,坚持每天都让自己多进步一点点——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多少——一年之后,满可以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当齐白石回忆自己的成功历程时,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其实,我并没有付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努力,平均算来,从20岁开始学习绘画,到60岁成名,我每天用在绘画上的时间不过两个半小时。与别人不同的是,我坚持了40年,而大部分人没有坚持罢了。”当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齐白石并不是在数不清的方向上坚持,他只在绘画上坚持,而且只花“花鸟虫鱼”。歌德说得极好:“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我。”

每天两个半小时,能比一点点大多少呢?徐老师说,他只在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前和中午睡觉前读书,但12年下来,他自学了哲学、心理学、美学和中国古典史,并在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等方面涉猎广泛。

每天进步一点点,其效果并不是一点点的累加,而是呈现几何倍数递增的。就像人眼,双眼视力是单眼视力的60倍一样,365个1相加,并非等于365,而是远远大于365。相反,如果你每天退步一点点呢?或许并不像你所想像的那样,会在无数个昼夜之后才会迎来自己的崩溃期。《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一句话发人深省:“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个小小的因素就会导致整体的坍塌。

“思想的伟大不在于能否容纳琐碎小事,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影响使小事变成大事。对小事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对大事真正感兴趣。”罗斯金如是说。

微小的因素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存在于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系统中。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总结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极大变化。

伟大的荀子在其《劝学》中写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成功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也许就在于每天多进步一点点,如是而已。

【篇三: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生活是海,融汇百态人生;人生是船,海中沉浮奋斗;奋斗是桨,划船尚需扬帆;理想是帆,需乘风破浪前进,这样看来,生活不是观海边的日出,生活不是捡取沙滩的贝壳,戏弄脚下的浪花。同时,生活告诉我们: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命运。所以,生活又告诉我们: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美好的生活不会钟情于某一个人,你必须时刻怀有希望,才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希望赋予积极进取、坚持到底的人,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就必须通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之意,没有一个坚实的过程,漂亮的结果只是个美丽的错误。所以,如果我们每天都试着给自己一个希望,那么,成功也为期不远了。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是自信的表现,希望是“启明星”,无怪乎毛主席也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希望是一辆“特快列车”,承载着旅客通往“目的地”。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也曾定言:“成功是座不可轻松逾越的峰巅,但要想攀越,首先必须有希望。”所以,对一切有憧憬,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希望是“催化剂”,试着搬开你前进中的有形阻碍,将无形的屏障当作动力,记着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那么,生活不再空虚,怀着希望之心踏着脚下的奠基石去绘制你的“蓝图”。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无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都不能使之成为制约因素,有一首诗歌写道:“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才习惯遭受冷落……”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才有重生之望。两个监狱里的囚犯,一个总是愁眉不展的看窗外高墙的铁丝网,而另一个人总是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天中自由翱翔的小鸟,所以,只有充满希望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厌倦了庸庸碌碌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士,如果你正处于险境中……那么,从此刻起,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呢?希望会助你一臂之力,一个没有希望的人,他只会愈陷愈深,让我们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希望,让我们的理想在蔚蓝天空中尽情放飞吧!

【篇四:每天叫醒我的不只闹钟更有梦想】

“叮铃铃铃”……恼人的闹铃声又准时在耳畔报到。

或许有许多人都和我有过同样的想法:“可恶,到底是谁发明了闹钟?烦死人啦!”每个人也或许打心底里“恨”它吧。我睡眼朦胧中一伸手按住了它,小巧精致的闹钟瞬间褪去了它刚刚那张牙舞爪的魔音,又乖顺地回到了秒针“嗒嗒”转动的清脆。

搞定这个麻烦后,我继续在床上享受我的大好时光。白杨树的树影渐渐投到窗前,而侥幸逃过树叶遮挡的光线零零落落地打在我的被上……

我正在梦中温习着“回龙教”(回笼觉)的教义呢,耳畔却逐渐清晰地传来父亲沉重的脚步声。父亲推开房门看到我还昏然睡着,顿时眉宇间浮现出几道黑纹。下一秒,我的被窝就被父亲给掀了。

我有些恼怒地坐起来说:“周末睡个懒觉不可以吗?”父亲激动地说:“睡懒觉只证明你的懒惰,而那些比你起得早的人,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我问你,作业写完了吗?”“没有。”“复习和预习功课了吗?”“也没有。”“那还不赶快起来为你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父亲的话如从枪膛里射出一排子弹,又好像一枚重磅炸弹落在我心中,使我的心灵受到剧烈震动。我再不敢怠惰,立刻穿好衣服,整理好思绪,来到书桌前,身临题海,认真地对待起每一道题。我心里想着:“势必要把今天丢失的都弥补回来。”

在那之后,我的床边虽然还有闹钟,它也总是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准时响起,但对我来说,它几乎成了摆设,因为我心中有梦想;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生物钟已然形成,闹钟没响我就在那个固定的点醒来,真个是“黎明即起,读书做题”。

有人问梦想是什么,我认为梦想就是在睡眠中想起自己的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奋斗,使之变为现实。梦想激励着我一步一个台阶,从小目标到大目标而努力。

我为梦想而奋斗,梦想将我从睡梦中拉起来。每天叫醒我的,不只闹钟更有梦想。

【篇五:让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新的一天,新的风景,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这些都带来新的感受。学会体验,学会品尝,就像品茶一样品尝生活的馈赠。

学会调剂生活,生活不是一种滋味。累了,该歇就歇会儿;枯燥了,该玩就玩会儿;喉咙痒了,该吼就吼会儿;宅得时间长了,该外出就外出疯几天。

没有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过不去。每天的过不去,第二天都成了过去。天天逼迫自己,只会让生话单调寡淡,错失乐趣与风景。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有滋有味?

有责任的,就把责任上肩,一边担当一边体悟责任的烈酒;有任务的,就把工作做好,一边劳作一边感悟劳动的幸福;有梦想的,就把梦想描画,一点一滴,一笔一画,让梦想在我们不懈的追逐中灿烂。

绷得过紧,弦会断,琴会失声;弦定得过松,琴难成琴,曲不成曲。火烧得过猛,饭会糊,菜会焦;火过小,饭难煮熟,菜难出味。做什么事都有规律,不及不成,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凡事在度,在把握,在调剂,在不急不躁的稳步推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规划好每一天,有滋有味地过好每一天,让每天都不一样的精彩。

【篇六: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在有些人眼中便是“绝望”可又成了“希望”,为什么呢?让我来给你们说说吧!

有一个画家,他的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一位漫画家,他的画术比画家好多了,画家决心向他学习,可这位漫画家不仅骄傲自大,而且还目中无人,并且鄙视那些画术没他好的人,正当画家愁眉苦脸、冥思苦想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哪!”画家一听,急忙上前问老人是从哪来的,为何要说此话。

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几天后,这位画家陷入绝望中,无精打采的,他反复思索老人说的话。沉默片刻,这位画家终于想出来了,“对呀!我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去实现它,完成它呢?对,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一个目标,就像老人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画家兴高采烈地说。

从此以后,这位画家勤奋好学,不分昼夜的给自己一个目标去实现。终于,这位画家成了世界上画功最好的画家,只要画家看得到的,他就一定能画出来,这位画家就是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所以这位画家超越自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小得不能再小,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有目标,去追求它实现它,我们不但会收获快乐,而且会让人生更加精彩!

【篇七:生活需要仪式感】

【消逝的仪式感】

陈抱朴

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吧。

在我眼中,仪式感是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仪式感让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平和的内心仰望未来。

我总喜欢在吃早饭前,先去一趟教室,空无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杂乱零散,我的心却异常得平静。在这个无人注视的地方,在这个略微昏暗的空间,抛去摆在他人眼前的姿态,自我地享受这专属的片刻安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连这短暂的片刻清净都不懂珍视,不愿追求,更是将“仪式感”视为无用的负累,只想敬而远之。殊不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中,只有这种带有轻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谓的理性,带来稍许来之不易的动容。

也许是现实与所思所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人甘于无奈而沉溺在绝望之中,将先前高唱的梦想深埋,将朝气蓬勃的自我遗忘。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眼中光彩依旧,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桥梁,对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独特的品味和思考。而这道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这无处可寻或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

时代的洪流里,仪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对正在消逝的仪式感,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

【过一种仪式感的生活】

金毅

午后总是鲜少有人经过,只有行车在瞬时间驰过窗外的残影。云常挡住阳光,绘下时明时暗的光影。几声零落的喇叭在耳畔响起,伴着生锈的车轮“叽嘎”的呻吟。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午后,阳光灿然,世间万物都慢下了步调,才能寻得一刻坐在窗前看书作文的古韵惬意吧。

古人的仪式感不仅在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典上,更在日日寻常的午后。或是立于窗前吟诗作赋,或是面朝山河纵览春景,亦或是铺一张毛毡,蘸一笔浓墨,纵笔挥毫,抒情立志,岂不美哉。若是像李白之辈一般放荡逍遥,更可简装易行,游山玩水,昂首饮酒,肆意作诗,也甚是欢快。

端午时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时的赏圆月、享团圆。这种种仪式不仅是中华历史的传统,更是中华人民生活意趣的缩影。而现如今,我们忽视了太多仪式,也消磨了生活的千滋百味。

在众多诸如“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了紧迫感的威胁下,我们用复制粘贴的祝福代替了亲笔书信的庄重,在花朝节却不留一点空闲赏花喝茶,将丰富充实的仪式随意删减,空留下完成任务般的冷漠死板。

其实仪式感很小,小到没有我们所想的那般让人难堪重负。刘亮程就认为,躺在田野里,听着虫鸣是一种仪式感。萧红认为,看火烧云从一边到另一边是一种仪式感。留一个午后的目光追随繁花游鱼的倩影,或是在合适的时间静心看一本好书。沉浸在连贯的文字之中,听凭作者领你走进一个故事。这生活的片刻就能带来难以言喻的幸福与满足。

其实仪式感很容易,难以跨越的只不过是我们日渐焦躁的心。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点简单的仪式感就足够。

【芒果树上的蜜蜂】

鲍宗常

在冬夜里,寒风扯过我的发梢,寂寥清净的城市中,想听见一阵车鸣、一声轻语已是挺稀罕的事了。你要问我这时候干什么最好,我会告诉你那便是看一本可以品味真谛的书。而现在的我,正安坐在书桌前,点着台灯,翻看一本名叫《米格尔街》的书。它的每篇文章朴实无华,却温言细语地道出了一个个富有真谛的故事。

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书中的那位诗人。或者残酷点来说,他便是那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乞丐。当他到达主人公家之前,并未执迷于物质上的追求,而仅仅是想仰头观望那在芒果树上的蜜蜂,并坚持每一个月写一句诗,比如“今夜的繁星是幽深的”。他没有太多的期盼与渴求,一个每日要接受饥寒审判的人却能在一次次的考验中保有对物质的漠然和对精神的重视,我相信,他想作为一位诗人,让自己的生活富有仪式感。

在我看来,仪式感是诗人丰沛内心的必要土壤,而今仪式感的土壤愈发贫瘠,诗人也渐趋寥寥。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生活的仪式感和诗意变得无用且奢侈,人们似乎已经忘掉一点最为重要的真谛:我们到世上是要生活的而不是生存的。仪式感便是生活的前提,或许仪式感并没有人们所排斥得那样庞大且不可负担。仪式感可大可小,对于一位远在异乡的人来说千里迢迢返乡是一种仪式感,而对于在家生活的人来说细腻地感受幸福也是一种仪式感。

所以我认为,仪式感不管大或小,只要它将你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变得精致灵动。也许,这也正是仪式感的本意。《米格尔街》中的诗人以看蜜蜂和每一个月写一句诗来作为自身的仪式感。在冬夜中看书的我,聆听着风声,饮一口热水,时而望着星空这也许一种仪式感吧。在繁杂的城市中,朴素与坚持的仪式感也许就是生活的乐趣吧。

【花的美好】

胡锐奇

月华如水,静夜无声,轻巧地拧亮台灯,温柔地摩挲纸页,品味着安然卧在泛黄纸面上的诗句。虽然有时总觉得难解其意,但如此的端坐闲情,可能也算得是至简的仪式感了吧?

初见仪式感,在脑海中闪现出的是激昂国歌下国旗冉冉升起,是万人欢呼下盛大的开幕式,是庄严肃穆下人人的盛装出席……这时,我不禁纳闷,仪式感难道只存在于如此宏大的场景中了吗?但除此之外,我又实在忆不起些什么了。

我只好带着惆怅,翻开诗集,寻找真谛。看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惬意,我心中的向往之意油然而生。心想,这是仪式感吗?这样的仪式感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只有诗人在寻觅它呢?

偶尔闲暇,翻开了一本杂志,认识了一个原本陌生的节日——“花朝节”。那是古人为花聚会的日子,有着各种习俗和规矩。初时,我心中大为不屑,“区区小草小花,怎值得如此浪费时间?”。可反观现代人机械般的生活,又不禁一阵冷汗。

从往昔人们对花草山水富有情趣,到现在对世间美景麻木不仁,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人们因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沉溺在世俗纷争之中,为了所谓的简省和高效,省去了一切“麻烦”和“无用”,却也消磨了仪式感,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仪式感是一种情调,是一种心灵与现实沟通的方式。它使得生活不再只是物质,而是更具有感情基调和自我意识。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仪式感是生活和生存间的壁垒。希望这最后的情调得以被珍视,生活似花一般的美好得以绽放。

【仪式感】

金粤

有多少人的生活是过得充满仪式感的?也许很少,也许没有。

仪式感,或许只是看似与日常的生活格格不入。海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感不一定带来昂贵,但一定可以让人尊贵。”就像农历二月十二的花朝节,人们约定集会赏花的着装要端庄素雅而不隆重艳丽,即能显现对花神的尊重又不夺走花朵的光彩。年年如此,人人恪守,这是一种多么优秀的仪式感。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写道的,仪式感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仪式感,是行为负担背后的心灵放松。我的母亲,是一个仪式感的奉行者。家中,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都一定要摆上一瓶鲜花,时常浇水换新,或是剪掉枯萎的花瓣。我问母亲每天这样累是为什么。她答道:每天看到这些花儿都有好心情。我想也许这些花儿有神奇魔力,可以让工作了一天的母亲舒心放松,也许这也是一种仪式感吧!

可现在的人啊!简省了一切他们以为的“繁杂”,却同时遗失了生活的滋味,而未曾知觉。当人人必备的手机代替了书页泛黄、略带墨香的纸质书,人们对于知识的敬佩也少了一分。当瞬时即发的消息代替了字字深情、亲笔书写的一封信,人们对与好友的诚挚也少了一分。现在人们所缺少的仪式感,也许是在越来越追求便利简省的浪潮中,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回来的。

所以,请在生存中一点点拾起生活吧。再小的仪式感中其实都蕴含着最为真实的爱意,每天十分钟的临帖,时而一篇文章的抒发,都能为心田撒下一片美好的星光!

只是朴素的我们,忘却了本不该忘记的东西。如今的我细想,我还是愿意认同我的母亲,因为仪式感可能就是一份坚持,坚持在冗杂万事中抽身留一片静谧给自己,坚持在沉郁夜幕中洒下星星点点的微光,再汇成灿亮的星河。

【仪式感】

宋艺多

古往今来,“仪式感”宛若一叶扁舟,它带领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时,也灿烂着生命的春天。

农历二月十二,是古人的一个节日——花朝节。这一天,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人都盛装出席,却不得穿得比花鲜艳。这一天,大家都是那么整洁、讲究、素雅、落落大方。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子,每年花朝节都要举行一场派对,以庆祝今年花开得美丽与茂盛。而有一年,花却出人意料地含苞未绽。可她仍然举行了一场聚会,用以思念昔日的繁花盛景。

可见,花朝节于古人而言,并不是毫无意味的仪式的堆砌,而是内涵丰富的仪式感的载体。仪式感,是一种让我们热爱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我们获取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仪式感,已经在今朝“改头换面”,已经逐渐被现代人所漠视。

可能是科技的发达,导致了如今的随意与敷衍。以往的除夕,一家团圆,围坐桌前。或是其乐融融地闲笑谈心,或是团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抑或是在跨年的烟花下激动不已。但是,现在的年味被“手机”驱散,大家不再是大家,而是被一个个屏幕支配的傀儡,麻木地进行着抢红包、玩游戏的重复,年味慢慢地从现代人身边消逝,曾经的仪式感,也烟消云散。

仪式是什么?是不被遗忘的、值得纪念的。而仪式感,是要用心去营造的。一些祝福,团聚,文化,爱意,还有尊重,何尝不是仪式感在生活中的缩影呢?

生活需要仪式感,是认真、敬畏、郑重,而不是刻意、矫情、做作、虚伪。仪式感让人于世间不是生存,而保佑一味生活的乐趣。就仿佛古代的花朝节,在仪式中保有对花的尊重,对美好的欣赏。

让我们过一种有神圣感、仪式感的生活,将生命灿烂成一个莹亮的春天!

【仪式感】

章培珏

在一片浩瀚的星海中,总有几颗特别闪耀的星星,正因有了它们的存在,整片星海就变得独一无二、令人痴醉。我们的人生中,也藏匿着令人惊喜的“星星”,只有把握它们,创造它们,才能绘就独属于自己的星空。

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在古代,人们都要在那日走亲访友,带着自己满心的欢喜,与爱人、友人、亲人,互相赠送花的种子。有能力的人家,还会举办花卉展览,参会的人们都会穿着淡雅干净的衣裳来共赏花卉之美。这一节日出于人们对花的爱慕与尊重,也使平平淡淡的日子中增添了几抹绚丽的色彩。

清明节去扫墓,重阳节去登高,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在独特的时刻做独特的事情,享受那一分一秒的不同,在记忆中留下美好这就是人们追求仪式的意义所在。但现在很多人把仪式感扭曲了,过分追求仪式。例如明明承担不起巨大的开销却还因面子的胁迫执意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其实唯有物质躯壳的昂贵礼物,其实还不如一个真情实意的拥抱,一颗无法代替的心。

仪式感不需要特别的隆重。在写作业时,阳光正好洒进房间,而你把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掩上门,安安静静地写作业,享受笔尖滑过纸的舒畅,这也是一种仪式感。穷苦不堪的男子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生活在一起,每天都要拿起那本读过千百回的诗集,一脸深情地对着女子读诗,女子也同样幸福地望着男子。这些仪式感都是平常生活的小事,但都在用心丰足生活,而仪式感也正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在早晨太阳升起时,静静躺在床上听听鸟鸣;在傍晚夕阳西下时,朝着夕阳的方向悠闲散步;在夜晚月光洒下时,独自欣赏皓月莹亮。拾起生命中的点点星星,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那繁花开放、岁月静好的日子。

【由心构成仪式感】

刘畅

仪式感,使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有意义。

——题记

仪式感究竟是因什么样仪式的举行而衍生的呢?如果是为了某种情绪,某种心底的怀念,那么并不需要跟随其他人一起在某个特定时间去进行。就好比清明扫墓,大可以在想念祖先时就去扫,不需要非要等在清明节这一天。对于仪式感而言,节日这一因素并不必然。曾经的天才诗人海子,在大学时有一个心爱的女生。毕业后,海子每天为她写一首诗,这也是一种仪式。

遇到一位老师后,我对诗歌非常得沉醉,也期望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优美的诗句,也想拥有海子那样惊世的文采。我试着写诗,一窍不通的情况下,诗句总是乱七八糟,每天写一首诗对我来说是很艰巨的。妥协于“才智所限”,我的每一写一首诗,暂时变成了每天读一首诗,品一首诗。

我想我选择这一仪式是对的。样梵说过,“诗歌会唤起那些被我们忘却的东西,那些被浮华繁华遮盖住的美好过往,那些已经陌生着婉约,隐逸,迹简,意淡的诗意生存。生活本就是充满着离乱与温暖,当一地鸡毛成为不可避免的日常,保留着初心的向往与诗意的安放,便显得尤为弥足珍贵。”诗歌总是很美,爱读诗的人总不是为高雅而读,而是为那一份轻盈的触动。也许是出于仪式感,我读诗总要放几首纯音乐,让诗句中充沛的情绪在乐声中跳跃,让品诗更有意境。

仪式感是一种“感”,借助于外物来加强仪式是必要的吗?我想不是,心中的美好,才是仪式感聚焦的终点。

马德说,相思是“烛灭了,灯亮了;灯灭了,月上了;月隐了,朝出了;夕阳尽了,大地暗了,心亮了。”这句话不只用于相思,我觉得用在仪式感再适合不过。

——雨事2019。4。6

【篇八:我们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我们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用心中快乐的花去感染这个世界的伤愁;用心中善良的花去感化世间的怨恨;用心中真诚的花去感恩这个社会的奉献;用心中希望的花去点燃所有人的希望……

现在有太多的人因为遇到些许困难、挫折,就因此觉得这世界已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就这样结束了他们那短暂的生命。

我想问的是:他们这样“轻松”的走了,难道就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吗?双亲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如此之大的打击呢!儿女是父母唯一的期望,是他们生命的曙光,他们比爱自己的生命更爱我们。一旦我们从世界上消失,他们也随之黯然失色,他们心中的“神”,他们用生命去保护的“天”,现在却已成为泡影。

今天当我在“生命教育”大班会上看到视频中产妇在分娩时出现的紧张、恐怖以及结束时的欣慰时,不免有感而发:

母亲这样费尽了周折,这样漫长坎坷,才生下了我们。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健康,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枉费了母亲的一番心血。生命是1,其余的任何事都为0,如果没有了最宝贵的1,要0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们心中快乐而健康的花,是他们心目中唯一的信仰,只要我们快乐,我们健康,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们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去感动母亲那颗脆弱的心,去感谢母亲所做的一切,去感恩每一天,去感受每一天的阳光。

虽然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所有的喧闹在瞬间退至远方,所有的烦恼消失无踪,点点的星光在四周缓缓流动,看不见的看见了,夏风轻轻吹过,遗忘了的记住了,乌云渐渐散去,一道柔和的月光洒落在窗前……

让我们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篇九:每天收获一点点】

绵绵细雨收获了春的喜悦,朵朵浪花收获了夏的晶莹,丝丝微风收获了秋的沉寂,片片雪花收获了冬的凄美。

时光悄悄路过的日子里,我们又收获了什么?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以一朵摇曳的小蓓蕾,开始成为一朵迷人的玫瑰;以一株玲珑的含羞草,卓立为一株缀满晶莹露珠的木绵。是的,带着成长的依恋,带着纯真的追求,我们已悄然踏上了青春的阶梯,步入了青春的大门。于是,多晴多雨的花季来临了,它是谁也无法拒绝,更是无法逃避的。于是我们收获了体验青春的机会。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玫瑰色的梦。那是有熏风牵动的裙摆,有阳光轻吻的衣衫,有海浪撩动的薄纱。所有的美梦都被这温暖呵护,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当然,我们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朋友的误解而偷偷掉泪,会因家人的责备而暗暗伤悲。于是我们感到生活不全是阳光,青春也不是无虑的韶华。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于是我们又收获了一份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借着歌声的力量,不断奔跑在生命的跑道上。每一个目光,都记在心房,温暖每一次失落和彷徨。收藏点滴的鼓励,用它来寻找缤纷的梦想;整理破碎的记忆,借此来奔赴未知的天空。但当岁月磨平了尖锐的棱角,是否同样也会磨平最初的那份执着。

在不经意间我们已收获很多,因为幻想中的未来已变成多姿多彩的现在。

是的,每天收获一点点,我们便收获了幸福的秘诀,我看到的世界更美丽!

每一天,告诉自己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无论是艳阳还是风雨,都要好好珍惜,学习接受,学会收获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篇十:我每天坚持的一件事】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而我认为,人的一生与他的爱好也是紧密相关的。有些人的爱好积极向上,有些人的爱好平凡安静,而我的爱好则是游泳,并且是我每天都在坚持的一件事儿。

幼时,我就超级喜欢游泳。每天只要待在游泳池,我就会感到异常的激动和兴奋。换好泳衣,为防止在水中抽筋的我在做好热身活动的我迫不及待地直奔游泳池。

来到池边,我先顺着扶杆往下走,脚刚一触碰到水,就能感受到一丝丝清凉。起初,水有些凉,刚开始还不能完全适应。刚入时,我双手紧紧地保护身子,牙齿也轻轻地打着寒颤。在我一次次的尝试之后,我终于适应了水温,在水中随心自如地游起泳来。

双腿用力地蹬着,如同一条鲨鱼发现了猎物一般,迅速往前冲。需要换气时,我连忙把手往水下划去,同时抬起头,猛地吸了一大气后,并又低下头潜入水中,接着朝前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游去。游泳馆很长,我游一半,就感觉体力有些透支了,手臂、双腿都逐渐开始开始乏力,速度也越来越慢。到最后,抬起头呼吸也成了一件比较费力的事。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心里鼓舞着自己:“加油,你是最棒的!”我顿时又充满了力量,双腿拼了命地蹬着,仿佛打了鸡血一般,直到最后我“奄奄一息”地上了岸。虽然疲惫不堪,但是我很自豪,因为我第一次成功地游了完整的400米!

游泳是我每天坚持做的一件事,它使我明白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肯坚持,敢放手一搏,胜利女神迟早会来眷顾你!游泳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