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难忘的眼神】
一个眼神,融入绚烂的梦。时光定格,浅笑安然,人生一场,难忘。
入古巷,是一地的寂静。屋檐上欲滴的露水,折射出四周逐渐泛黄的门庭。小巷深深深几许啊,往昔在曲曲仄仄的青石板路上徘徊,过往的繁华被巷外沧海桑田的变迁渐渐泯灭。
巷子的拐角,一个老奶奶独坐藤椅。金边的老花眼镜在朱红的纸上聚焦了一个闪烁的光点。暗黄色的手指夹着一把有着淡淡锈迹的剪刀,隐喻着流年的风韵。我走到她身旁:“奶奶,您这是在剪纸吗?”她抬头,花白的头发下,一双眸子闪烁出一丝惊喜,若三五点星辰在夜空中留下了耀眼的光晕。“是的。”她舒活舒活手腕,“我剪给你看看吧,孩子。”她的目光凝聚在纸上,眉宇间气定神闲。阳光如片片羽毛,落在她的脸庞上,是一种澄净的诗意。
她运刀沉稳、老练。一方红纸,刀刃行云流水,偏转折拂,剪刀的咔擦声如树梢在与风絮语。一片片红色碎纸散落在青色的石板上,似一朵朵花,绽放在尘世间最后的净土上。时间在这里放缓了脚步,世俗的一切纷纷攘攘都被冲刷干净。她的目光炯炯有神,专注的瞳仁如玉石般闪烁着动人的光。
突然,她嘴角微动,打破了这片宁静,目光中有一丝失落,说道:“现在啊,喜欢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手艺,还是我跟爷爷学的啊。”我看着她手上快成型的剪纸作品,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涟漪,我点点头,却说不出话来。她的眼神似深秋的梧桐叶,蔓延着淡淡的忧伤,使我心中顿生一阵淡淡的疼痛与伤感。
“好了!剪得怎么样?”她拍了拍我的肩,用一种有些嘶哑但柔和的音调说道。我接了过来,只见一株牡丹在红色的纸上含苞待放,花纹疏密间流露出动人的风华。她看我,那乌黑的瞳仁如贝加尔湖的水,平静,纯澈,但又隐含着波澜,有对自己作品的得意,有对后人传承剪纸的希翼,也有对剪纸即将失传的担忧,更有对世间巨变的感叹。那眼神包含了太多,如一本深奥的书,需要我细细解读。
细看着张剪纸,心中感慨良多:冰冷坚硬的剪刀与柔软的纸,竟然可以产生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刚柔并济,难道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吗?“奶奶,您的剪纸真好。”我叹道。她又一次笑了,目光中充满了希望,如一道流星划过星空,点亮了我心中的火炬,“谢谢。”从她的目光中,我又感到了那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出古巷,又是纷扰的人群。但那一抹眼神,沉淀在了记忆深处,留下了清晰的影像,需要我用一生去品味。
【篇二:古巷】
秋风萧瑟,带着一缕秋韵,偶尔也会带着几片枯落的黄叶,懒懒的吹过,吹在巷子这干净的石板地上。午后的阳光洋洋洒洒的映在了巷子中,也映在了我的身上。
这是一条长长的明清古巷。
这样的巷子在北方并不多见,巷子里铺的是厚厚的石板,走的人多了,有些地方都磨出了光,而巷子两旁是老式的农家小院,院子外围都是朴实无华的黑砖白瓦,而古老的院墙上刻满了属于岁月的沧桑。多少年了,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而路人也从赵钱孙李,变成了周吴郑王。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而只有这些老建筑仍一成不变的站在那里,沉默接受着风吹雨打,静静地守望着这个安静的村庄。
浓浓秋日里,我望着巷中一棵被砍断的紫藤发呆,自我记事起,这棵树便已存在,每年总准时的送来属于她的芬芳,那样的让人陶醉,让人难以自拔。如今回忆着夏日中,它们曾忍俊不禁的笑,又望着天上,看着候鸟南飞,心中不觉一丝惋惜。
可能是我缅怀的时间太久,不知何时,我的周围萦绕起一股好闻的香味,是柴火。
抬头向两旁的老屋们望去,那一排排老烟囱上,飘出了一股股耐人寻味的香。到饭点了,各家各户都扔下了这一天或繁复冗杂或鸡毛蒜皮的大事小事,点起了自家的那早已烟熏火燎分辨不出本来颜色的土灶,开始准备各家各户的晚饭。民以食为天,不似从前的男耕女织,如今快节奏生活下的早出晚归,仿佛只有这顿晚餐才是一天压力的释放,而这柴火和玉米杆儿烧出来的饭,也总是那么的遂人愿,不管是红烧鱼还是炒鸡蛋,那菜里总带着一股子浓浓的柴火香,让人一闻,就忘掉了一天的烦恼和忧伤。
抬脚向巷子的更深处走去,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二叔!”我失声叫道,那人却好像是没有听见,依旧头也不回的向远处走去,我跑了起来,想要抓住这个熟悉的身影,可是那个身影却总是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无论如何也抓不住。
“姐姐!”一声奶声奶气的呼唤将我扯回了现实,“快点上楼去吧,大家都等着你呢!”妹妹用缺了一颗门牙的小嘴给予我了一个大大的微笑,说完便自顾自的往楼上跑,跑的时候还不放心的回头向我望了望,“姐姐你快一点啊!”确认消息传达无误后她便放心蹦上了楼。我依旧呆呆的站在这里,眼前并没有厚厚的石板,也并没有寂静幽深的古巷。青灰的水泥地在太阳的照射下有些刺眼,而身后则是一些断砖残瓦,上面隐隐显现出“拆”的字样,前方是新建的住宅小区,黄色的围墙,正在太阳下趾高气昂的昭示着自己的存在,而那些刚刚种上的行道树,却也耷拉着叶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对啊,二叔也已经去世好些年了。
回头看着那一堆堆残骸,我好想大声喊些什么,却又似乎被一只大手扼住了喉咙,终究只是无言。
阳光依然闪耀着,闪耀在新小区黄色的围墙之上,闪耀在行道树低垂的树叶之上……
【篇三:春游游记】
前几天,我们学校开展了春游实践活动,目的地是沙湾古镇。
来到学校,各班内已经是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有的在聊天,有的拿出手机,偷偷地刷着朋友圈,还有的边听歌边吃东西……热闹非凡。在欢笑与广播的交织中,同学们站成一列列一行行走出校园,坐上了自己班的班车。
车上的时光无疑是每次春游的热点,同学们互相聊着天,发着微信,很快气氛活跃起来。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后面的同学,因为皮的总在后面。很快,后面的同学开始一展歌喉,我也加入其中,同学们玩的不亦乐乎。
总算到了,我们先拍了集体照,然后有两名家长的带领下按各小组自行游览。因为我们小组做的是食之韵,第一站便到了双皮奶的专卖店。沙湾古镇的双皮奶果真名不虚传,我点了一份雪球双皮奶,在入口即化的雪糕和双皮奶的混合下,双皮奶吃起来更富有奶味,咬一口,冰凉的双皮奶在舌尖荡漾,回味无穷。
吃完双皮奶,我们步入了拥有800年气味以及蕴含民俗、古风的巷子里。在走街串巷中,我们游览了崖柏艺术馆在其中领略了来自三亿多年前崖柏所雕刻的艺术品的美,还切身体验了古代小祠堂的朴素但又华丽的风格。我们在迷宫似的古巷里穿梭不停,最后转到了文峰塔。文峰塔并不高,但它的历史给予它了深远的气息,抚摸着它的墙体,感觉自己回到了800年前的历史之中。
穿过了古巷,我们又要大吃一顿。鱼皮,入口滑顺,口感酥脆;萝卜牛杂,肉质鲜美,Q弹滑爽,牛香四溢,萝卜大而鲜美;麻辣凉拌木耳,辣味四溢,木耳脆而滑;鱼皮角,外软内嫩,鱼肉鲜美,再配上鱼汤,简直绝配……
参观完刘耕堂,我们在一天的欢乐中与来时一样,乘车回归。
【篇四:家在无锡】
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古巷里,春雨犹如一层朦胧的薄纱,氤氲了视线。屋顶上,房檐上,升腾起了纯白色的水汽,缠绕盘旋……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就是我的家——无锡。
来到这里,一颗沸腾的心就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心绪归于宁静,所有的烦恼忧愁顷刻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轻轻漫步在古巷里的青石板路上,便有一种脚踏实地之感,心中有种尘埃落定的喜悦。缓步前行,轻松愉悦溢于言表。
古巷深处不时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充满了无锡的地域特色。那声音如泣如诉,时而缓时而急,吸引的人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
走至巷尾,天空已经放晴了,面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幅江南水乡风景图。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与波光粼粼的湖泊充盈了我那黑亮的眼球,目光饥渴地扫视着那一览无余的江南胜景,心中不妨泛起阵阵惊喜与激动,忍不住感慨:“好美啊!”曾记得有首诗中写道: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也许对于此情此景最合适不过了。
登上小桥,听着溪水泠泠淙淙地奔向远方,伴着远处若有若无的笛音,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错觉呢!
傍晚时分,隐约传来那一声声熟悉的吆喝,我知道是我最喜欢的豆腐花又来了,心中一喜。从口袋中摸出两元钱,等着他走近。听着吆喝声近了,近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飞奔出了家门,恰巧买豆腐花的走到门口。我喊住他,说:“来碗豆腐花。”再听到就是他那干脆利落的:“好。”卖豆腐花的是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自从我记事起,就常买他的豆腐花。他从盛豆腐,到滴麻油,放香葱……一气呵成,不带一丝拖拉。他递给我时还不忘说一声:“小心,烫!”我将豆腐花捧在手里,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与温暖。
这就是无锡人,他们善良,朴实,坚毅,一辈子都在辛勤工作,要将自己的事业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的家在无锡,我的心也在无锡,我热爱无锡所拥有的一切,美景,无锡人。无锡的一切都值得我去赞美,去歌颂……
身处无锡,培养了我多愁善感的情怀,细腻的心思,浪漫的情调……家在无锡,无锡是我家。我永远爱我的家——无锡。
【篇五:我与古巷有个约定】
再回故乡,故乡早已在变迁中物是人非,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他与我的约定依旧未变。
沿着那条幽深的小巷,来到老屋前。一脚踏入高高的门槛,熟悉的木香伴随尘土扑面而来,岁月在它身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耳边充斥着摩托的轰鸣和人声嘈杂,与记忆中的有些不协调……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后院的青藤。他们盘踞在墙角,互相缠绕,仿佛贴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一年又一年……时光由他们作证。
走到青石板路上,眼前浮现那一幅幅景象——
雨天,独自一人坐在檐下石阶上。“叮叮咚咚”是雨滴轻敲石阶;“淅淅沥沥”是雨打檐上的声响。雨雾成纱,渐渐把万物笼罩。置身于烟雨之中,静静体会那源自心中的静谧。晴天时刻,拉上几个小伙伴,在青石板上奔跑、跳跃,迸发出活力与生机的舞曲。脆如银铃笑声充斥整个院落。累了,蹲着抬头仰望天空,任凭思绪天马行空,那洁白,澄澈的蓝天,也深深的印在了我小小的心里。
可是,那种美丽早已面目全非,除了这里的几条街得以幸免,其他的地方都面临拆除。远处,一大片商业大楼拔地而起,不久将又是一个新的商业用地供游客购物;悠悠的河水浑浊不堪,无声的哭泣着流向远方;天空也不再是那样湛蓝……城市仿佛是一位被强制施加浓妆胭脂的老妇人,好似小丑一样荒唐可笑,内心的愤怒转变成了忧愤,久久不能释怀。
向古巷的尽头一瞥,一抹绿色进入视线。走进,是满墙的爬山虎。内心封锁的约定又一次蹦出:古巷是充满活力。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精彩!
【篇六:走在古巷的路上】
两旁是清一色紧闭的门扉。脚下的青砖磨平了棱角向远处延伸。
我静静地走着,鞋子敲击砖块,“吧嗒吧嗒”地响着,像是一双小脚在心里轻漫,抚平了紊乱的心湖。在这条古道里,我的心房附近了深秋季节的树林。寂静、无声。我像是拾起落叶的那个人,我在苦笑着怀念那逝去的青翠。
是的,我怀旧。我喜欢停留在过去,正如我偏爱有古文化气息的地方,不去思考现在和未来,只是放出灵魂在心里编排一个个古韵悠远的旧往。这棵杨树下,是否有个妙龄女子,终日绣着女红?那块缺了角的门后,是否有过一张娇羞的脸,半掩着门偷偷打量过往的路人?
我停留在自己的思绪里,天边有颉颃的飞鸟。一声刺耳的车笛撞入这个寂静的世界。把我拉回了现实。
匆匆的,初三了,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也都安静下来。每个人脚下的路,或坎坷或平缓,都如此清晰又如此不同。埋怨了三年的校园,想起来竟渐渐可爱了。
抬起腿,我向前漫无目的地走。我只知道向前。刹那间,我看到一颗古树旁冒出的小枝桠。惊异地凑上前,叶子竟可以绿成这样!可以看到其间细小的脉纹,枝桠竟是由深紫向上渐变成嫩绿。多么的惊艳!转身向上看古树,每一块张裂出的裂缝,缝和尽透沧桑的枝干,与这刚张出的新芽相比,沉淀了太多道不尽的事物。
暮的醍醐灌顶,为什么要缅怀过去?过去,已经过了的去往,该思考的是未来,那么多的新生……
向前!我转身,整装待发。迈出古巷的路,前方更炫目。
【篇七:不能停止的思念】
那丝丝细雨,牵引着我的思绪;那点点灯光,开启了我的心房;那条条古巷,使我魂牵梦绕。
曾迷恋过一个小镇,它青石板上的苔藓,斜顶屋上的水滴,用砖砌成的围墙,还有那专属它的芬芳,无时无不方步我思念。
那是踏春途中的某一天,路经这个小镇。路旁繁花似锦,一簇簇迎春,一丛丛油菜,伴着蜜蜂的嗡叫,随风飘荡,春的到来,不言而喻。
踏着春光,独自穿过小桥流水,走下青石阶梯,步入了文化里巷。
春的光彩,让我有了新的期盼。纵眼四望,红瓦灰墙贯穿了我的心房。多么清冽的暖!
乘着清风,驾着阳光,走上了神圣的古巷。石板小道间落英缤纷,实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沉溺的心即将跃出,晶莹的雨了浇灭了躁动寻着古老的韵律入了“雅阁”。木风铃,小铜梳,青瓷链……不知是那精致,还是那古典,使我不由自主地拥它们入怀。
出了“雅阁”,空气中混着泥土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雨水怎样放荡,如何洗涤,只看天青地白,古老的街区。青石板更加耀眼,雨滴落下,竟泠泠作响,奏起了一首悠扬的古乐,源远流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人描绘之处也比不上这时细雨中的古镇——清丽亮眼。如同一位绝色女子,薄衫轻裳,倾国倾城,倾倒了我的心灵。
那雨总也不停,仍旧漫步雨中,感受从未有过的宁静。霎时,阵阵悦耳的读书声伴雨飘来。闻声而寻,那是一个小学,在雨中显得古朴而又应景,对联醒目,窗花惹眼,雨水流过玻璃,把个个忙碌的身影映得清晰。
再看那古巷的尽头,一把把雨伞静静伫立在空中,伞下的老人目不睛盯着眼前的棋盘,眼神就被定格在了那一秒,“滴答”,“滴答”,雨有节奏地敲打着棋盘,但怎么也浇不灭几位老者的热情。
柔风中,留下了我对雨的依恋,青天下,放飞了我对文化的感知。我多想留下,留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做一名雅士,“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镇透出了古老悠远的风土人情,这何尝不是我们所寻的文化的脚步?
直到今天,我的思念还在铜梳中盘旋,聆听阳光的声音穿越年华,倾听檐下的雨落在心上,请带我回去——那个小镇,那条古巷,遇见那场雨。
任凭我的思绪继续飘远,带去我那不能停止的思念……
【篇八:古巷新韵】
离姑奶奶家不远处有一条巷子。高高的梧桐,青黑的石砖,密密的青苔,那是一条承载着时光的巷,在我记忆里它仿佛静静地伫立不动……
那巷曾是儿时我的乐园,巷子比较偏僻,几乎没什么人来,石砖的墙缝里钻出来的小花小草,采几朵别在头上,也可让其他同龄的小女孩羡慕上个半天,这往往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巷子尽头有一扇门常常是紧闭的,上面贴着门神的年画,微微也有点儿北京四合院的韵味。院子里的高大梧桐,浓荫匝地。父母总是不让我靠太近,我却背着他们趴在门上探个究竟,门里时不时传来“咿咿呀咿”的唱音。
哦,那是戏院,专唱老长沙花鼓戏的。
“打锣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报消息。林十娘今天清早起,放出来鸭子又放鸡,我正要找她去讲理,林十娘迎面笑眯眯……”有人在唱戏。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浅浅斜斜地挥洒下来,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只只被定格了的蝴蝶。我听得熟悉,听得入迷,都是极有韵味的湘音。
听一会戏,唱戏人休息时,我再四处走走,巷子里还有虫、蝉脱、知了、蟋蟀……蝉脱我是不怕的,不像那些小女孩,儿时的我更像是个野丫头,会用树叶吹出声响;辨得哪几种果子是可以的,哪些是有毒的;会用树枝做成弹弓,会捡虫子吓那些小女孩。可以说,在巷子里,有我童年的欢乐。
但是,我还是比较爱凑热闹,锣鼓一响,我就会凑近去听戏。心里总是记挂戏里唱到的一些故事。不知蔡九哥打着铜锣是否说服了林十娘,不知刘海砍樵是否遇到了狐仙,不知薛平贵是否回到了窑洞,只听得锣鼓戛然而止,唱的戏结束了。我抬起头看着纷飞的桐花,才想起手中刚刚采的小花都忘记插到头上去了!下回将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于是第二天又早早地来,来到巷子的尽头,在桐树阴下,静静地听……
后来,我便很少去姑奶奶家,很少去看那条巷子,但那听戏的意蕴却一直留在记忆里。再回到那里,又是五年后。可惜,那条巷已经与记忆中完全不同了,秋风肆意,看着怪冷寂的,紧闭的门不知何时敞开了,年画被撕了下来,落在地上,看着年画上门神的脸,我的心仿佛也被秋风撕开了一个口子,冷风呼呼地灌进去,冷得发颤……
前不久,姑奶奶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那条小巷改造了,那个戏院已经修葺一新,设为文化传承保护站,还可以对外招收业余学习的学生。接到电话我特别兴奋:古老的小巷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篇九:时间去哪儿了】
我走过人声鼎沸的大街,走过幽静清灵的古巷,走过生机勃勃的山野,走过荒无人烟的沙地。我看到汽车绝尘而去,我看到青砖年代悠久,我看到溪水缓缓流过,我看到风尘呼啸而去。我停下脚步——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不是如我所看到的一般都消逝不见?
我知道,时间就在我们的每一个呼吸中悄悄溜走了,就在每个眨眼间瞬间不见了,犹如母亲头上的白发,一切都变得苍白了,在期待明天的时候,今天就过去了,于是时间在轰轰烈烈的沉默中,成了延续的昨天。而我就像掉入水中的石头一般掉入时间的长河中,在泛起的波纹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的时间,时间却就这样过去了。我躺在土地上,蝴蝶在我眼前飞过,飞蛾在我耳边悄然而去。我抚上自己的心跳,跳跃的心与时间奏出了一曲最美也最残酷的交响曲,我才明白时间就在我的荒废中。
时间去哪儿了?为什么我还没有长大,它就走了?是我太慢,还是它太快。所以我应该加快脚步,赶上时间的流逝,不再在荒废中让时间消去。
时间去哪儿了?去我疯玩的时候去了:到我颓唐的时间去了:到我发呆的时候去了:却没有去我的学习中。因为我没有珍惜学习,这些就都是我错了,我应该在沉默与反悔中,学会珍惜这些时间。
时间永远没有放弃过谁,只有谁放弃了时间;时间也没有珍惜过谁,只有谁珍惜了时间。时间去哪儿了?时间哪儿也没去,它就在我们身边,也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有我们去珍惜它,它才会珍惜我们:只有我们不放弃它,它才不会放弃我们:只有我们相信它,它才会在我们身边。所以“时间”是由我们主动的,在新的生活中珍惜它。
时间去哪儿了?去门前老木新长出的嫩芽里了,去院里枯木又开出的花中了,到我们现在所珍惜的每一分每一秒里了。
【篇十:描写古巷的作文】
古巷深深,小径通幽;流水哗哗,小桥人家;石板青青,古韵绍兴。今天我们一起去走了古老的巷子。
踏着青石板路向前走,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两旁小小的,朴实的房屋并排着,中间只留下一条狭狭的,只容纳三个人可过的“羊肠小道”。那些房屋像一个个“老者”,见证着小巷岁月的磨砺,那饱经风霜的沧桑岁月。古巷更像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久久不肯露面,对我来说,陌生,这条巷子,我从未走过。
往里走,不一会儿,就走出了巷子,来到了热闹非凡的,满是小店商铺的仓桥直街。哗哗流淌的河水声,古老的石板桥,不由让我忆起了以前学过的课文“小桥流水人家”“搭石”。再往前,古老的巷子和现代化装饰的商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像古老旧绍兴的模样,身处小巷中,现在的仓桥直街早已盖过了充满绍兴浓郁气息的老房子,那些古色古香的韵味,取而代之的是耳目一新的面貌,焕然一新的人和物。
走出小巷,黄黄的石板路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那已经有几十年的,充满痕迹的老房子,还令我牵挂。
一块块石板,衬出了独有特点的绍兴;一座座老房子,映出了绍兴特有的古韵;一座座小桥,现出了我的绍兴情,我的家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