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糖酥饼】
上课了,老师说:“能吃又会吃的请举手!”我虽然平时也是吃货一枚,但还是有一点不好意思举手承认自己的吃货本色。老师又说:“食色、性也,会吃的人智商高。今天,我们要用美食来证明智商。”我心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这时,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点心,还故作神秘地说:“只能看,不能吃。”我越发好奇了:这到底是什么好吃的?我早就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地观察起来。只见它穿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上面还点缀着许多小芝麻,一定很酥脆吧?它圆溜溜的,和汤圆差不多大,摸上去粘粘的,外面一定有糖。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菜香味。这让我想到了又酥又脆,又香又大的锅盔。它该不会是椒盐的吧?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呢?那就是吃了,但是老师给我们提了要求:要尝出它的原材料有哪些。我想:这也太难了吧!那只有一点一点地吃了,否则,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囫囵吞枣,怎能尝出味道呢?于是,我用门牙咬了一丁点,开始感觉甜甜的,还有一点黏牙,接着就咸了,还真是椒盐味儿。再咬一口,咸香味更浓了的,里面还有黑色的菜。同桌小王的味蕾真厉害,他居然吃出是猪肉和梅干菜。我一共品尝出了六种食材,顿时觉得自己的味觉很好,看来我的智商还是很高的呢!此时,我特别高兴!
最后,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这种点心叫“红糖酥饼”,是浙江特产。虽然味道特别,但比我们公安的锅盔还是差了一点。希望我们的锅盔也能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篇二:做一回保姆】
“畅旸,奶奶今天要来哦!”妈妈一边穿外套一边说。“太棒了!奶奶有带好吃的吗?”“有哦!有蔬菜,鸡蛋,猪肉,米,还有你最爱的梅干菜!所以我要帮忙拿东西,你可以帮忙带一下妹妹吗?”一想到奶奶,我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好的,那妹妹就拜托你了哦!”说完,妈妈就出门了。
我给妹妹开了电视,因为妹妹很喜欢看电视,有了电视我就不用担心她来缠着我了,我就可以安心地回到房间看书,看得入迷时,妹妹跑了过来对我说:“姐姐,我不想看朵拉了,我想看小猪佩奇……”我只好帮她放了小猪佩奇的节目。结果妹妹看了一会儿就不想看了,说她想和我玩玩具。
看来计划被打乱了,好吧,那我就牺牲宝贵的看书时间和妹妹玩吧。妹妹想和我玩拼图,她不太会玩,乱拼一气,我说:“这个不是这样拼的,是这样的。”说完拿过拼图想帮她。“不要!这是我的!”妹妹一把抢过拼图护在怀里。“那你还说要和我玩?”我一生气就跑进了房间。“哇……”妹妹响亮的哭声瞬间响起,我忍着,不让自己踏出房门半步。
这样忍了十秒,我忍不住跑了出去,擦干妹妹的泪水,对她说:“姐姐不生气啦,好吗?姐姐陪你一起玩,不哭不哭。”等她停下来时,她对我说:“姐姐,我要拉小便……”在厕所里,我费力地将妹妹抱上马桶,说:“你怎么这么重呀!”“我本来就这么重呀!”“你吃了什么呀?”“肉!肉!肉!嘻嘻……”拉好小便,我刚准备帮她穿裤子,哇塞!全拉在裤子上了,怎么办?没办法,三下五除二把裤子脱了个光,重新换上干净,这一连串事情搞得我满头大汗,以为可以歇歇了,马上来了个一句姐姐我要喝水,我的妈呀,你怎么这么多事情啊!
这时候妈妈和奶奶回来了,我围着奶奶开心地跳,妈妈问我带妹妹轻松不?我回答:“一点都不轻松!妈妈,我带一会儿就不行了,您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妈妈笑着说:“习惯啦!”
哎,当回保姆可真不容易,母爱真伟大,妈妈我爱您!
【篇三:在文化礼堂的那一餐】
经过一个上午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那座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文化礼堂。
站在这文化礼堂的前面,静静地凝望着它,它好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日复一日在这乡村里矗立了有些年头了吧?仔细观察它,你会发现它古朴而端庄。礼堂内,十分空旷,也十分凉爽,一下子就把初夏的燥热驱赶殆尽。四周木质的墙壁色调十分淡雅,几根大柱子把礼堂撑起。整座礼堂散发着一股宁静的气息。
来不及再仔细端详它,饥肠辘辘的我们早已按耐不住这份饥饿,一走进礼堂就迫不及待地寻找我们的午饭,饭!饭呢?坐上自己的位子,我们三百余人就像一群饿狼,用饥渴的目光四处扫视着礼堂。
终于等到我们今天的午饭了——两个馒头加一些梅干菜肉。
什么?开玩笑吧?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甚至还带些愤怒,一个早上的饥渴劳累,胜利到达目的地,却等来两个馒头!我向四周望去,看到有些神情沮丧的同学已经在翻书包找零食了,没自备食物的同学只能将就着吃,突然,一位同学眼睛一亮,大叫一声:“好吃!”躁动的空气中,这句话就像滴在清水中的墨水一样,迅速地蔓延开来,同学们也不再抗拒这份午饭,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得满嘴流油毫无形象可言,欢乐的笑声响彻整个礼堂。当这里的村民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个个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好像在对我们说:“只要你们吃得开心,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我俯下身子,注视着这两个干菜馒头,黑配白,多么简单的搭配!可它却散发着朴实的气息,那是这里村民的气息,他们跟这个礼堂一样,拥有宽阔的胸怀,接纳我们的莽撞。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遍布了我的五脏六腑,直达我的心里。
文化礼堂,它依然还是那座古朴端庄的文化礼堂。可与先前不同的是,那座空旷的礼堂中却多了一丝温暖与爱的味道……
【篇四:浓浓的年味】
年是什么?我在童话书上看见它是怪兽。它最怕红色和巨响,它总是在除夕之夜来破坏房屋。人们点燃炮竹,把年兽吓跑了。
传说中的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年是一种团圆的日子。每年家人从远方回来一起相聚。
过年了,看起来如此平凡的路灯上面都挂上了中国结。亮的时候是中国红色,各家各户房子前都有灯笼。家里也变得干干净净。街上张灯结彩。厨房里全是肉、鸡、鸭和鱼肉。这一切准备是为了团圆饭。妈妈做菜和饭,其他人等着吃饭。上菜了,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蛋糕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扣肉下面的梅干菜吃了不会倒霉……团圆饭真有讲究。吃着吃着,大人们把杯子端起干杯。爸爸对我说:金榜题名。我对爷爷说:祝您长命百岁。
吃完饭,爸爸、妈妈在聊天,我和哥哥、姐姐们来到前坪,拿出爆竹和一根香,开始放鞭炮,不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又陪着长辈看春晚,正当我们看得精精有味的时候,长辈们开始发包了。此时,窗外的爆竹声响了,乡村变得明亮了,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篇五:我爱吃奶奶腌的咸菜】
小时候,我总是很挑吃,有时甚至不爱吃饭。每当我撒娇不吃饭时,奶奶就会拿出她的美味小吃——腌咸菜。
腌咸菜无非就是梅干菜、菜脯、福菜、荀干、酱瓜、咸冬瓜等,因为它口味咸重,下饭时令人十分开胃。虽然我爱吃腌咸菜,但爸爸妈妈却不让我顿顿吃,因为腌咸菜含盐高,人吃多了对身体不大好,尤其是小孩。
但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我有时在想,我那个没有读过书的奶奶却有如此巧手,会腌制各种菜?奶奶告诉我说,她从小就看大人腌制菜了,看多了自然就会,也不用多教。我问奶奶,为什么我们的客家人家里都会藏有腌菜,都会做腌菜,而镇里我的另外一些讲白话的亲戚、朋友家里却没有藏有腌咸菜,他们也不怎么会做?奶奶说,客家人喜爱制作腌咸菜,是因为客家人习惯了。在很久以前,乡亲们几次大迁移,他们在途中饥寒交迫,为了方便携带及保存食物,发明出许多加工食物的方法,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腌菜及酱菜。她还说,客家人人情味很浓,十分好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来往得多,有时客人上门吃饭,怕菜不够吃,因此随时准备腌制的东西,以应一时之需。其实客家人很勤俭朴实的,他们吃饭不一定大鱼大肉,用一些腌菜来搭配其它食材,采取蒸、炒、煮,就可以做成一道道美味的客家菜了。就是煲汤也不一定要贵的药材,用腌菜烹调的汤一样味道鲜美、可口。如:福菜肉片汤、菜脯鸡汤、咸冬瓜龙骨汤等,都是我们平时爱喝的好汤。
是的,奶奶制作的腌咸菜的确好吃,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
【篇六:舌尖上的温州】
你知道温州小吃为何简单易学吗?你知道温州小吃为何家喻户晓吗?你知道温州的小吃为何令人垂涎三尺吗?就让我来讲讲咱们温州的风味小吃——楠溪江麦饼,你就明白了。
楠溪江边常有亲朋好友来家串门,他们经常做麦饼来招待客人,制做麦饼的手法令人赞不绝口,只有精工细作才会松脆、美味。楠溪江麦饼还是楠溪江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在江边,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麦饼摊。家家做的麦饼都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坐在江边的大石头上,望着滚滚江水,美景和美食相伴左右,无不令人难以忘怀。
麦饼和面做馅包的皮厚薄和烘焙的时间都很有讲究,不同于普通麦饼的工艺,它的馅料里加入了梅干菜和肥肉,包入和好的面饼,擀成薄皮再烤,饼皮松软脆香,咬到猪油粒,梅干菜的咸味将其覆盖,毫无油腻之感。麦饼的种类也数不胜数:有厚梅菜肥肉、厚梅菜瘦肉、薄梅菜肥肉等。
楠溪江麦饼是温州名小吃,代表温州是一座有名的城市,楠溪江麦饼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我对温州的印象,一品舌尖传四方。
【篇七:我的同学】
“叮铃铃”一阵轻快的铃声响起,放学了!
“唰”我们班的活宝——陈皓亮突然窜出来,往右侧闪了一步,拎起放在地上的书包一甩,“啪”的一声砸在桌上,震得文具掉了一地。
陈皓亮捡起文具,塞进书包,又从抽屉里抓出一沓书和试卷,硬是往书包里塞。这些书及试卷都像梅干菜似的,还有的缺胳膊少腿,破烂不堪。
他使劲塞着,书包鼓的赛个“孕妇”,已经再也塞不进一支笔,不小心还“吐”出了一堆书,比刚才塞进去的还多。陈皓亮见了,呆了几秒,回过神来笨拙的弯下腰,一手抓着五六本书,一手拿着两包学具袋,往包里狂塞。在他的暴力压制下,书本又乖乖的躺在拥挤的书包里了。
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的陈皓亮刚塞完书,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冲进了抢饭蓝的“战场”,竟忘了拉上书包的拉链。而现在书包里的书像是蓄势待发的跳高运动员,时刻准备逃离书包。果不其然,陈皓亮刚跨出一步,一本书就掉了出来,走一步掉一本,走到哪掉到哪。陈皓亮身后的俞蕴哲看到了,没好气儿地提醒他:“亮亮,你的书,你的书掉了”!
可陈皓亮还是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身后“噼里啪啦”地响声奏成了一曲交响乐,又像是越狱成功的逃犯们在欢呼。可是陈皓亮好像打开了一面声音屏障,屏蔽了后面的交响乐和同学们的提醒。
直到一位同学凑到陈皓亮的耳旁大叫:“亮——亮,你的书——你的书掉了!”
这下陈皓亮想听不见也由不得他了。只见他呆了会才转身一看,好家伙,书全洒了一地!他也只好蹲下身子,捡起一本本书,可书包拉链还没有拉上,这边捡,那边掉。等捡到座位旁;扭头一瞧,后边又有了一条“书龙”。见此情景,陈皓亮索性不捡了,一屁股瘫在座位上,张口仰天,好像一座望天的雕像。
【篇八:那件事感动了我】
去年一个异常寒冷的天,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今天父母不在家,让我一个人放学后走回家去。
“今天真冷呀,还好父母给了我十元钱,我到学校旁边的小摊买一些充饥又热乎乎的食物!”我自言自语道。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卖梅干菜扣肉饼的老婆婆正在卖力吆喝。我一见有爱吃的东西了,于是飞奔过去,掏出十元,拍了拍老婆婆的桌子,说:“两个饼多少钱?”“十元!”老婆婆毫不客气的回答,可这也太贵了点儿,我便砍价:“再卖便宜点儿行吗?您看这大冬天的,您要卖个饼多不容易……”没等我说完,老婆婆打断了我的话,豪爽地回答:“卖得贵的还卖二十元呢!”我无奈,不在乎的丢给他十元钱后,拿着两个饼在那嘟嚷,“这个老婆婆真叫“坑爹”,算得可真够”精"的。"
时间到了今年年初,我在一个叫“微捐”的平台上见到了她的面容。她竟然捐入了二十万元整,还捐了一箱的名牌棉袄给山区小朋友,可自己却穿的满是补丁的衣服。原来,我误会她了,她“坑爹”只是为了多出一份力,多献一份爱心。她的钱都是由我们这些贪吃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攒来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每天,我还是都能看到那卖梅干菜扣肉饼的老婆婆。老婆婆都能用一张张暖暖的,简单的梅干菜扣肉饼架起一座无限的爱心桥,难道她这样的精神不让我们感动吗?
【篇九:畅游博物馆】
前几天,老师带我们游览了柯桥明珠广场的两个特色博物馆:越文化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而最吸引我的是“非遗馆”。
走进古朴的大门,我看到了一块石壁,上面例举了众多绍兴的非遗项目名称:黄酒、梅干菜、越剧……继续往里走,一条巨大的龙舟出现在我眼前,这长长的“龙须”,逼真的“龙头”,引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坐上了这条船,拿起船桨用力划。
跳下龙舟,我奔向纸扇展览馆,这儿的扇子品种繁多:有写着书法作品的,有画着山水画的……同学们纷纷拿起扇子仔细端详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巨大的“扇中之王”,上面画着的牡丹和梅花惟妙惟肖,真让人震惊!
“唱戏啦,唱戏啦……”随着同学兴奋的吆喝声,我来到了戏台前。戏台对面有一座石桥,桥洞中停泊着几艘乌篷船。讲解员说:“古代的人喜欢坐在乌篷船上看戏,边看戏边喝绍兴酒。”话音刚落,几个同学就跑上戏台生动地“表演”了起来,别的同学坐在船头乐呵呵地“看戏”,还有几个索性跑到了戏台旁边的酱铺柜台,有模有样地拨弄起算盘来,一副掌柜的模样……
体验着家乡丰富多彩的非遗精华,我为自己是绍兴人而骄傲。
【篇十:家乡的味道】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美食:麻鸭、土面、黄花菜、菜饭……它们的味道不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味道,都令人回味无穷,但我最怀念的还是缙云烧饼了。
先将面与水和实,将捏下一小段揉圆,用手一压,再用擀面杖来回压平。把面皮放在手掌上,另一只手先抓一大把肉放在面皮上,再在上在撒一些梅干菜和葱,不得撒太多。再用手把它捂成环状,另一只手捏着面皮边缘与其它边缘粘在一起,一扭,一按,再撒上些芝麻,刷上点糖油,一个完整的烧饼就做好了。
烤烧饼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实功夫的任务。先把几块黑煤放入桶底点着,火不能太小,不然烧饼会不脆不香;火也不能太旺,不然烧饭易焦不易熟。再用凉开水润一下手,把烧饼放在湿手上,借手将烧饼送入桶内,在桶壁上轻轻一按。但烧饼贴的位置十分讲究:不能贴太下面,不然烤好时面上全是灰,不能贴太上面,因为上面温度不高,并且外面的风易吹到,使面变硬不香。
过了大概五分钟,烧饼就熟了。我轻轻拿起烧饼,用嘴一咬,滚烫的肉汤溢出来,流入我的嘴巴,流入我的心里,肉香在我的舌根酝酿回荡;葱汁和在了肉里,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葱香,飘入我的鼻子,飘入我的心田;内、葱、梅干菜和起来,像一支交响曲,和成飘香四溢的味道,奏出独一无二的篇章。
这就是我最怀念的家乡的味道,它反映了我们的习俗与特征,体现了我们独特的风情。我永不能忘却这家乡的味道,这浓郁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