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后一关】
有人说:“人生就像闯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道又一道的荆棘,都是闯关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像“帆”一样的人,才能走到最后一关。”
起初,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帆”一样的人是怎样的?又为何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功?直到我经历了这件事之后……
那几天,正是排球比赛的重要期间,这次的排球比赛似乎很重要,做为比赛队员的我,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密切关注中感受到了隐隐地紧迫感,不仅仅是我,大家都从中感受到了些许的异样。队员们练习的也更加勤快了。
这场比赛是六米隔网对垫,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大家却紧张,就像体育老师所说的那样:难的不是比赛,是你们自己,这是心理关,也是你们上场前的最后一关。本来就容易紧张的我,听了这话,手心的汗更多了,一层一层地往外冒。此后的几天中,我就像往常一样不停地练习,虽然表面上我很平静,但心中的紧张感却一直难以消退,我在心中说不紧张,不紧张,可这最后一关,我就是过不了。直到有一天,我不断地练习发球,渲泄自己的紧张,看到一个个球过了网,我惊喜地发现,其实我大可不必紧张,我不会发生致命的失误,心理关不过是一个虚设罢了。
也正是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帆”。“帆”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有太多的危险等着它,没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它什么也做不成。
比赛那天,我发挥正常,不紧张也不焦燥,最后一关,我闯过去了!
【篇二:故乡的灯光】
这样的天很寂静,故乡中心的灯在傍晚时分隐隐的发亮,一日日如常的更迭,日出日落,渐行消沉。
故乡的灯光总是给人一种昏沉的、迷离的陶醉。现如今的那般的静,静得让我觉得一切几近虚设。想来那些年,潜移默化,变了许多。
那时候昏暗的灯光下,依旧有许多的人影晃动着,他们乐此不疲地谈天说地、欢快地嬉戏玩闹,这样的夜晚有他们最真挚的誓言、最真诚的笑容、最真实的情感,就像天上的月亮,昼夜更迭,却不曾变化。那时有最朴质的乡音,有大人们的欢愉,有我珍贵的一切。月下的影子不虚地描绘着面容的表情,所有秘密的话语都传入了炽热的灯火中,都不曾忘却。
许多年了,沐浴在故乡的灯光下,灯光的炽热却更让我感受到夜的寒气逼人,灯光依旧,却只落下了孤影成双。原来黄粱一梦,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许多年了,从小到大的发小似路人那般擦肩而过,那熟悉的面孔不知觉的消失不见,听惯的乡音也成了记忆的回音。许多年了,我再望不见远处的高山,再也闻不到八月的桂花飘香。许多年了,我似乎发现了时光这个东西,亲人不在了,原本能攀爬的铁柱也生锈了,古老的房子更显得沧桑了。有时半夜醒来,细细思索,似乎有个叫故乡的东西也将成了回忆中的一道难以割舍的风景了。
我很清楚,在三年后或者五年后,我再也见不到我的故乡了,有时我甚至希望这天来得快一点——我不想看到故乡在变成破碎不堪后,最终消失殆尽。若是,也许故乡在记忆里还有我最初的心愿,也不至于是那样荒凉了。
也许将来我的人生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光彩,但最怀念的依旧的深夜里朦胧的黄晕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