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包饺子】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过年时,在大年夜晚上十二点前包好,辞岁时即到子时吃,这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我也想学包饺子,可是妈妈又不会包。听说朱啸舸外婆是包饺子高手呢,于是我准备去他家拜师学艺。到了朱啸舸家,外婆已经把面团切成一个个大小匀称的小圆块。然后左手捏住面块的边快速转圈,右手握住擀面杖一下一下地擀。不一会儿,一张张又圆又薄的面皮在外婆手中诞生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们在面皮中间放上适量肉馅,对折后把面皮中间上下用力捏紧,然后再从右边的面皮从下往上推,推出折皱来,最后把左边的面皮也上下推在一起,一个元宝似的水饺完工啦。当第二个饺子完全由我自己包时,感觉手上湿湿的,原来有水漏出来了,外婆教我倾斜点拿,果然又顺利合拢了。虽然这个饺子没有折皱,不是很漂亮,但这是完全出自我的手呀,我还是非常兴奋,外婆也连连夸我厉害。
随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清香从厨房传来,饺子像鸭子似的浮出水面,外婆把饺子煮熟了。我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心感觉美味无比,尤其是外婆和的青菜猪肉馅,让我大快朵颐一连吃了十几个都不觉够。我学会包饺子,回家后我一定还要再包一次,包出更漂亮的饺子来。
【篇二:学做猫耳朵】
恰好到了午饭时间,妈妈和了些面,我便请求妈妈教我做“猫耳朵”。
按照妈妈说的,我用刀先把面饼切成一条一条,为了保证面条不会粘到手上和案板上,便撒了些许面粉。然后,我轻轻将它揉搓成均匀的柱状长条,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有些地方难免粗细不均匀……接着,我用刀将这些长条切成大概1。5厘米左右的样子,撒了些面粉后,我把大拇指放在这些面块的将近一半的位置上,再轻轻向下按压的同时,向右揉,可要是力道控制不好,就会使面粘到手上。要修复的话,也得费点时间,我就是这样。不过熟能生巧,做多了就好了。
光有面可不行,还得准备菜——
我将鸡蛋向碗沿上轻轻一磕,把蛋黄蛋清倒入碗中,又加了一勺尖的食盐,用筷子搅拌均匀。我再把小瓜、洋葱、西红柿切成小块,分成三堆,放在案板上。
接下来,便开始炒制——
我往锅里滴加了适量的油,等油烧好,就立马把鸡蛋倒入,翻炒,然后捞出。然后,轮到菜了,因为刚才炒鸡蛋时吸光了锅里的油,所以,还要再次往锅里加油,等油烧好,再依次把菜,“猫耳朵”和鸡蛋放入翻炒,加入适量的酱油和盐,用不了多久,香气扑鼻的“猫耳朵”就做好了。
也许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味道自然很棒,不仅如此,还有那卖相,光想想就让人止不住地流口水。
当然,美食千千万,光学这个怎么行,我还要学着做更多,以便随时可以一饱口福!
【篇三:意大利面】
我又一次跟随妈妈踏上了周游世界之旅,我们从香港乘机前往意大利米兰,飞机上吃的就是意大利面,意大利面,味道也就一般般。
意大利面和中国的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还真的大不一样。意大利面上面淋了一层番茄肉酱,还有,我们中国面是一条条的,叫面条,意大利面却是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是一块块的,叫“意大利面块”更为合适。
到了意大利,食物很单调,过来过去就是意大利面。直到我们踏上游轮,食物才丰富起来。最好吃的算是披萨,有特别多的配料,计有:虾、鸡肉、菠萝、咖喱等,有荤有素有香料,确实不错。在这里吃披萨很讲究,拿起一块披萨,折成“V”字形,就可以大口吃了,这样折的好处在于:不会让酱滴下来。
这里的汉堡非常大,最小的汉堡,直径都有十多厘米,里面什么都有,塞得满满的,硬硬的,牙齿不使劲咬,根本就咬不动。
来到法国,我觉得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面包。这里的面包和中国的完全不同,中国的面包,都是蓬松软绵的,这里的面包却是硬的,叫“法式面包”。这种面包,是法国人的主食,就等于我们吃的米饭。这种面包啊,不可多吃,吃一块就饱了。
意大利面也好,法国面包也罢,一开始是吃不习惯的。欧洲的风景漂亮,可是食物,我不敢恭维。还是国内的中餐有营养、味道好,反正我这么觉得。让人纳闷的是,回程从法国巴黎飞香港,空姐又端出了一盘意大利面,闭着眼睛——吃。
赶紧回家,去我家素食馆猛吃一顿,那才是我的最爱。
【篇四:颜值时代,我们咋办】
这是一个注重容貌的时代。
权威杂志《咬文嚼字》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居榜单第三名。世人对美好容貌的关注程度真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人看容貌,无可非议。
生得漂亮,长得潇洒,固然好,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是谁都能天生丽质英俊洒脱的,不如愿者,我看,至少十有五六。
人要生存,需要工作,应聘工作,又要看容貌。陈茱莉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受讥讽而整容的遭遇,一定程度上说明,容貌的改变可以敲定工作。
我们既不是帅哥小鲜肉,也不是美女小清新。整容,没钱;也不愿意破坏原生态。颜值时代,我们也要生存,怎么办?
好歹有人为我们这些颜值不高,甚至谈不上颜值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黄渤是从戏剧学院毕业的,一时找不到工作,还被冠以“丑星”,足见颜值之低。可他经过努力,竟然从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大今野,大面块;六袋顶七袋”叫我们记住了大今野,产生一种想吃的感觉。可见在这个看脸,看颜值的时代,人们也没有失去对能力的考察,毕竟最终能够立足于世的还是能力。即使全球选美,也不例外吧。
为此,颜值不高的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气馁,要自信,自强,用能力补上容貌的不足。兴许,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就是这样安排的:颜值高的,能力低些;颜值低的,能力高些。两者皆高,有,相对少些,那绝对是上帝的杰作。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能力强呢?学习。多读书,多钻研,多用心,多实践,多创造,多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颜值高与低。
有一种美是天生的、表面的,叫颜值;有一种美,是后天的、内在的,叫才气。当别人都在泛谈、关注颜值的时候,就让我们这些颜值不高的好好潜心培养我们内在的才气吧。厚积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我们的座右铭、励志语。当有一天,你往众人面前一站,以你的才能、你的超越众人的表现让众人惊呼,哇,好有才气耶!那一定是你成功的时候、最美的时刻、难忘的经历。
颜值时代,我们要比能力,比才气,这样社会方可更健康,更能调动个人积极性,更能让每个人发挥生命的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一颗闪耀的星。
【篇五:难忘的第一次】
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正因为有了“第一次”,在第二次时就会做得更好。
我第一次煮面时,闹了不少的笑话。
在我8岁时,爸爸妈妈都出去打牌了,只剩我一个人在家里玩耍,要知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无聊的,况且小孩子都是很调皮的,于是,我一会儿玩电脑,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翻柜子想找好玩的东西,终于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满心欣喜的我等着爸爸妈妈的回来,可肚子不允许我等了,在那“咕咕”地**,唉、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打电话又不接,真郁闷。
没办法,我只好亲自下厨做面来吃。面是放在橱柜里的,而橱柜又很高,矮小的我根本够不着,便从客厅端来一个板凳,站上去手使劲的往里面伸,将面从橱柜中拿了下来,可是怎样煮呢?于是,我仔细的回忆妈妈煮面时的情景。先是将锅洗干净,然后拿着舀水的瓢走到水龙头前放水,将放得的水倒入锅中后在将火打燃,当时的我还小不懂得怎样用煤气灶,看到那里有两个转钮,便用手捏着其中一个按钮,向左转转、右转转转是转动了,可火像专门与我做对似的就是不燃,我生气了,那只按着按钮的手一压,火一下子就燃了起来,我拍了拍手,叉着腰,心想:哼,瞧你那小样,我还是对付得了你吧!我转过身,将面拿起来,从中抽出一大把,刚要下锅时,突然想到妈妈不是等了一会儿才下的吗?于是,我停下心里默念,一分钟过去了,好!该下了,我便将手中的面条扔到水里,盖上盖子,就去客厅看电视了,正巧,电视里的少儿频道正在播放动画片,我看入迷了,动画片放完后,我听到厨房里有响声,才记起面还在锅里煮呢!我向厨房飞奔而去,心想:我那可爱的面啊,我来迟了!等我揭开锅盖,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由无数根面条组成的硬梆梆的“面块”和正在“扑哧扑哧”沸腾着快要烧干的水。我惊呆了:阿门,怎么会这样啊,我的面条怎么成面块了?我要的是面条而不是这个硬梆梆的面块!这时开门声和关门的声音相继传入我的耳朵里,妈妈看见客厅里的电视开着,而我却不见了……她试着叫了我一声,我大声回答道“我在厨房里!”妈妈来到厨房看见我对着锅子发呆,她好奇的顺着我的视线一看,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看着笑的前俯后仰的妈妈而我却是一脸欲哭无泪的表情。
现在,我每回想起来都会哈哈大笑,觉得自己好傻。原来煮面这么简单的事都是有技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