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相关作文

【篇一:读《我很重要》有感】

我很重要,是不是每个人都很重要?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是一个可有可无,可以当做空气的人,因为我没有别人漂亮,也没有别人成绩好,大家也不是特别关注我。我来六中已经几个月了,可班上竟然还有人不认识我,我感到很颓废,我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呢?

今天,我看了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似乎答案若隐若现,是的,在集体中我真的不重要,可是我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辉煌的胜利中,我不是很重要,可那里面有我的一份力;在整个家庭中,我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是,在这些中,我是不重要的,但又是那么重要,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我,抛开其他的一切,我是不是不重要了呢?

在她的文章中,我读到了答案。我就是父母的生命,是他们一切的源泉,我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独特的,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会将他们认为好的一切都给我,包括我,他们会毫不吝啬的把生命都奉献给我,这么浓厚的亲情,难道还可以说我不重要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朋友相处,或许不是别人围着我转,而是我像个无头苍蝇的围着别人转,但是,朋友之间的心情,感觉,那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替代的,因为彼此之间的相处,已经深深地烙在心里,若是我消失了,那他的心里就会缺失一角,这样,难道可以说我不重要么?或许你心里面和我一样吧!认为自己很重要,但又不敢说出口。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些信心,向全世界宣布“我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敢说,那别人说的什么你又怎么会相信。

还或许,我长大以后会有伴侣,也会有工作事业,我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独特的。对于伴侣,毕淑敏的文章清楚的说道:“缺失了妻子的男人,就缺失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而对于工作事业,她写到:“……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被人一样,我很重要。”看了这些,我发现,我很重要,不仅仅是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不要遗忘自己,掩藏自己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珍珠。

对于这篇文章,我真的感触很多,但也就只能就此搁笔。但是,我明白:即使你事业没有成果,但不要忘记,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世上只有一个“我”。

【篇二:一个长方形的旅途】

在长方形的王国里,有一个长方形缺了一个角,很像梯形,大家都叫他“怪人”。“怪人”因此十分伤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回自己缺失的角。

“怪人”回家理好东西开始了艰难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圆形的王国,来到那里,他看见一个个圆形都对他指指点点,便加快脚步离开了这个“鬼”地方。走着,走着,忽然听见了一阵哭声,便抬头仔细寻找起来,这时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一个眼睛又红又肿的缺了个小角的圆形。“怪人”立刻走上去打招呼和圆形奇奇成了好朋友。奇奇带上行装和“怪人”一起出发了!

长方形的国王(长)十分担心“怪人”出去丢人现眼,便问了各国国王“怪人”的下落,得知在圆形国与圆形奇奇结伴去下一个王国。于是就和圆形的国王(胖)联手叫他们回来。于是,胖派了一个圆形(瘦)去抢他们的食物,让他们回国。瘦一路奔走十分累,于是就说借点儿食物,把他们的食物统统吃掉,扬长而去。

奇奇和“怪人”只能把树上的果子抖落下来吃,他们走着走着,到了梯形王国。“怪人”再也不是怪人了,他有了自己的地方,那里的梯形居民待他们十分友好,可他们——还是想要找回自己缺失的角。

在一个仙女湖的地方,奇奇和“怪人”十分向往在这里找到角。刚刚到仙女湖,奇奇和“怪人”就看见仙女拿着他们的角走过来,给他们安上就走了。他们兴奋地喊到:“耶!我终于不是缺角的图形了!太棒了!”

【篇三:灵魂的终焉】

近来,许多包括电影、小说等科幻作品中,多有描绘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带领人类走向灭亡的情景。然而于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多快我并不清楚,但倘若有一天人类真的走向灭亡,其灭亡的真正原因应该并非人工智能,而是人类本身。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也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脑一事不足为虑,而其更担心的是人类的思维在不断像计算机一样机械、麻木。

我想,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于世而不同于其他生命,绝非仅在于其作为生命体的意义,而在于其作为精神体的意义。我们有智慧、有思维、有感情,因而可以感知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倘若我们失去了思维和感情,我们作为精神体的意义何在?我们灵魂的价值何在?我们还有资格自诩为“人类”吗?

当今人类思维的逐渐麻木机械,其背后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能力的缺失。我们只会被动的接受任务,专注于眼前的手头工作,却很少有自己主动地想要去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会主动思考,思考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去做。这是一种自我的价值观的缺失,是一种是非评判能力的缺损,所以我们才会对眼前的工作不加抉择地囫囵吞枣地接受。我们也不会主动思考周围的他人之事,不会去感知他人的情感和想法,这又是一种同情心的缺失,导致我们不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没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不会去主动地思考,究其根本,乃是一种探求欲的匮乏。当今这个社会上,许多人选择碌碌无为,被现实的压力所迫,心为形役。久而久之,我们被现实磨平了思维的棱角,拜金和功利的思想根深蒂固。囚禁于世俗的枷锁,为了追求现实的利益而穷尽毕生,又怎有心去寻找精神层次的探索呢?没有探求的欲望,就没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因而不会去思考如何去探求,而其精神和灵魂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才得以丧生。

每个人都应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这并非只体现于形体,而更在于灵魂层面。不去被动的随波逐流,而应该时刻有着自我的意识和思维,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究竟应该做的是什么。如此,我们的思维才不会机械、麻木,我们的灵魂价值方可大放异彩。

秉持自我的意识和追求,用思维和情感对这个世界不断地感知、探索、迈进。这正是人类精神灵魂永垂不朽的奥秘,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否则,人类的灭亡,必将是应为灵魂的终焉。

【篇四:奴隶的觉醒与思索】

万古洪荒之时,天地混沌,本无生命,是千百方程式齐作,锻造生命,使得世界从无机到有机。而后人猿诞生,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封建制……这期间,是人们一次次的觉醒、实践,推动了历史进程。无疑,人类利用工具,克服外在困难的能力在增强,社会在进步,可在这个人工智能横行的时代,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索,我们真的没有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么?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认为自己是一切主人的人,反倒是一切的奴隶。”我们运用科技,依赖科技,它减轻了我们许多思维负担。如若像库克所言,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我们才真正是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下被奴役了,失去了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

叩经问史,我们真正应该具有的,有别于计算机的那样操纵肉体机器的,是什么?回答是灵魂。人之先天灵性与后天环境锻造出了“我”。而“我”之为“我”,具有异于动物与计算机的价值观与同情心。

价值观几乎人人都有不同,它极大程度取决于人的生活环境。但有一公认的核心不变,那也就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所提倡的。当今中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系中国社会平稳积极的发展。而我想提到的,是立足社会漩涡之中,分得清孰轻孰重的清醒价值观。鲁迅在英国巡捕枪杀学生时,他面对报道上竞相出现的为受难者洗刷罪名的言论,愤慨写到,凭什么国人就非要向英人解释?难道他们就有那个执行死刑的权利么?只有国人,在市民被杀之后,惶惶然辩诬,张着含冤的眼睛。林则徐虎门销烟,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知晓鸦片对国家前途的危害,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这一系列的正确价值取向统率了往后爱国战士的行为。是爱国的价值观,又是具有时代觉醒意识的,分清孰对国家进步真正有价值,而非罔顾后果。

或许当今世界不需要我们发出这种国家灾难之际的觉醒之声,但我们却要始终保持前人的清醒,具有时代眼光,不盲从大流,此是为来自将为奴隶的觉醒。如果缺失了这样的远见卓识,这个世界便是千篇一律的死寂之水,正如鲁迅先生所一直说的“麻木的愚民”。历史的车轮很难转动,我们任人宰割或停滞不前。

米兰·昆德拉认为,同情心并非怜悯,而是一种情感的共有、体会,更确切为“共情心”。没有共情心,我们也缺失了许多情感,缺失了爱与包容——而这些东西恰恰是维系社会的纽带。人灵魂的缺失,它是从缺少情感开始的,而计算机冰冷坚硬,哪似人类血肉之心。《一九八四》中所营造的极权主义社会,人类之间互相揭发“思想犯罪”,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隐私,家人之间缺少包容与爱,仿佛都为政府安插在家的间谍,试想一下,不会使人崩溃么?就像温斯顿最后的悲惨结局。

从前信件由车马运送,人们对着遥远的地方盼啊盼,那份情感珍重而悠长。现在的一系列高速社交软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侵蚀着我们的情感、共情之心。

我们可以锻炼怀疑批判精神开始锤炼自己的价值观。黑塞说,我们首先要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能真正领会它的价值。杰作经历时间的考验是我们学生可去学习的,我们要怀抱着爱与热忱去汲取养分,也认真对其作取舍。有些东西受制于时代背景,我们也要保留自己的观点,待以后解决与明晰。

我们要给世界以歌以吻。爱山川河流,草木之微、体察人之脆弱,谅解错误。我们若永怀春天的明媚与力量,发出自己的芬芳,则世界也将美好、富情。

只有这样,人才之所以为人,有别于计算机,立于天地,虽负枷锁,仍然生而自由,绝非思想之奴隶。叔本华说:“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断不能受制于计算机。这也是来自正将为奴隶的觉醒与思考。

【篇五:好书伴我度寒假】

我喜欢在书籍中遨游,乘坐一叶扁舟,去迫寻人生智慧的宝藏。在我家整齐饱满的书架上,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失落的一角》。寒假期间,每当我坐在窗边微风轻拂下翻开这本书阅读,它就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领悟人生的真谛,让我心灵明澈。

我喜爱这本书,因为它仅以简单的插图和短小的文字来讲述一个天真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但,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却又寓意深刻,赋予了它极大的魅力,让我读了一遍就爱不释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圆,不小心失去了一角,便决定去寻找。因为缺失了一角,所以它滚得很慢很慢。它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奇妙”的事情,感受天气冷暖,与虫子聊天,让蝴蝶在它身上歇脚,闻闻花香。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它失落的一角。但是,当它拥有了这一角之后,由于滚得太快,发现自己不再可以与虫子聊天或闻花香。最终,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千辛万苦找到的那一角。开始新的旅程。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缺陷和圆满的故事。我们就像同那个圆一样,都有失落的一角。它让我知道可以在寻找中得到快乐,享受快乐。当我们找到那丢失的一角时,只拥有了短暂的满足。不久,将会发现失去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人生真的应该那么快节奏,那么急功近利吗?当你觉得你“圆满”的时候,你觉得这一路走来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有多少人为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失去了慢节奏当中幸福温馨的生活?不妨试着像失去一角的圆一样生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寻找真实的自己,体味人生旅途的奇妙,也许这才是真正值得去过的一生。

圆,虽然缺失了一角,但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人生的滋味,那就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就是陪伴我度过这个寒假书籍,谢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它教我如何生活,值得我用一生品读。

【篇六:一念之间】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仪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一念之间,让道德永驻心间,一念之间,让我们守在道德的底线,校园一片整洁干净。

校园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他给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硬件设施,我们更有义务,有责任去保护她,爱护她。还她一片干净,整洁。

现在的校园中总会有星星点点的纸屑散落在操场上,跑道上,甚至草坪上,给原本整洁的校园环境带来些许瑕疵,好比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添了几许污点,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纸屑在跑道上懒懒的晒着太阳,有的人过去了,瞟了一眼,径直走了过去;有的人干脆一溜小跑,装作开不见,但有的人,走了过去,弯腰伸手,捡起纸屑,扔进了垃圾桶……

不难发现,人的道德素质的高低,通过这件极其简单的事,便可毫不保留的完全体现出来。一念之间道德不在于你说得多么好,而在于你的行动。一念之间,捡或不捡让人的本质彰显。

透过小小的纸屑,我们便能发现大大的社会,社会固有其道德体系。一念之间,或善、或恶,自然可辨。古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捡起一片纸屑,也就捡起了一份道德,一份责任,而随地乱扔的纸屑,正是扔掉的道德,是一个人道德的缺失。

毫无疑问,现在社会上缺失的是道德,但在我们的校园中,道德不可缺失,我们都是新世界的宠儿,弯弯腰,伸伸手的事儿,这是必须的,怎么能让我们的道德随着满校园的纸屑而随地丢弃呢?

一念之间,有向善之心,一念之间,在校园中捡起我们的道德,让道德永驻我们的心间,愈加的深厚。

【篇七:集邮让我学会等待】

以前我总是弄不清世间何为缘分,自从开始集邮起,才开始发现:这其中,可能真的有缘分存在。安心等待,不经意间,一张期盼已久的邮票说不定突然会出现在眼前。

我集邮的初衷,不是因为娱乐,而是因为懵懂的好奇。我始终记得有一天,在爸爸的书桌里翻出一本小册子,里面都是一些已泛黄的方形图案,当时也不知道它们的含义,只有一种神秘感,甚至觉得它们是很神圣的东西,生出一股虔诚、敬仰之情。我就这样,茫然地踏上了集邮之路。万万没想到的是,它改变了我的生活。

那天,我无意地翻看着家中的集邮册,三张图案为中国第一代汽车的邮票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邮票右下方的张数标明清清楚楚写着“4”啊!该集齐四张邮票才算完整的一套。我不禁细细看起那三张邮票来。

它们的纸张透着古朴的颜色,仿佛被岁月浸透了,两旁的齿孔损毁得已几乎分辨不出。但莫名的,邮票上新中国第一代红旗桥车、解放大卡、东风轻卡,仿佛是一个个传奇,在向我诉说那辉煌的故事。我仿佛闻到一种气味,久远却依然热烈的气味……转眼回过神来,顿觉“4”这个数字显得别扭,它好像时刻在提醒我:这则邮票是不完整的。我试图不去管它,可惜做不到,它就在那里,喊着:“找到它,找到最后一张!”此后每每打开这本册子,三张邮票就都在请求我,甚至在随便某个时刻,我都会想起那缺失的一张。终于我不再忍受了,我在那一页上留下一片空白,决定寻找那第四张邮票。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也许还在市场上,也许在另一个主人手里,也许已经被丢在某个角落,到何处去寻?没想到一张邮票能让我这样苦恼,追寻,无获,追寻,无获……几乎成了我那段日子的全部。再看那段空白,在我眼中竟成了一个时代的空白。一天天的过去,当我确信我一定找不到它时,我居然出奇地愤怒了:既然不完整,这里的三张又有什么意义?恨不得一块丢掉了事。爸爸——他这些天都没有说什么,由我找去——此刻却对我说道:“你难道不相信邮票与人是有缘分的吗?这三张在你手里便是缘分啊,天下之大,它何必偏偏到你手里呢?静下心来等吧,集邮与人生一样,积累的越来越多,缺失和遗憾也越来越多。这些是一时改变不了的,要学会等待,让你的心像水一样平静,水波不惊中,缘分自然就来了。”一语抚平我心中的波澜,于是我开始了一片平静中的等待。两年后,我在朋友家里看到一张图案是草绿色越野车的邮票,北京吉普!和那三张正好是一套!我当即像疯了似的跑回家,拿另外几张比对。四张邮票安静地躺在一起,一段历史,完整了。我释然地笑了起来——我想,这,就是集邮的魅力所在吧。

因为集邮,我学会了在不如人意的万事中,平静地等待。每天回家,我都会向那四张与我“有缘”的邮票,送上一个宁静的微笑。

【篇八:我们的群】

《战国策》上有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以来,就是有“群”这个概念的。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就成为了群。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被划分在一个类群里的人自然有着相近的价值观,他们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即便他们互不相识,也会有一种深深地心理认同感。于是,每一个群体都有了各自的特点以及文化。且不论这些“群”的性质,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每一个“群”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作:刺客。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杀手,而是一群有着共同信仰的士人。他们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报答恩情,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想,这正是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专诸,聂政,要离,荆轲……令人不禁想起那易水河畔的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尽管他们大多数最后成为了悲情英雄,但他们的精神足以令后人敬仰。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用侠义行走江湖,用信仰点缀生命。而这也正是现代人所缺失的品质。在这个下限不断被刷新的时代,在这个遇见摔倒的老人都要考虑扶不扶的时代,在这个贪官污吏遍地都是的时代,人们缺失的正是一种信仰。我不知道现在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当信仰鬼神、信仰孔孟早已成为过去,也许当下功名利禄才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东西。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优越的生活,可道德素养的滞后不前,正是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悲哀。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群”,充斥着铜臭味的群,“群”里的人们在金钱的海洋里苦苦挣扎。但我相信,美好的东西不会消失,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回自己的信仰,不再去触碰道德的底线,不再只为了名利而生活在痛苦之中。

还有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正如千百年前的百家争鸣,那就是民国。在那样一个新旧思潮相碰撞的年代,在那些战乱四起,动荡不安的岁月,在那个希望与绝望混杂的时代,大师辈出,百花齐放。这些向往光明、批判现实的文人们组成了一个群体,坚守自己心灵的家园。那样的一个群实在是令人神往。鲁迅用他犀利的文字唤醒麻木的世人,胡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推行新文化,徐志摩用他动人的笔触书写一幕幕感动。他们,有着他们的思想、理想和梦想。但是,那样的一个时代已一去不返。有人说,这是个没有诗、也没有诗人的时代。思想的禁锢是最重要的原因。社会的压力,生活的无奈,让人们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文化被当成商品消费,传统文化落寞,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年轻人。各种文化名人在网上的骂战接连不断的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各种低俗、无趣的言论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群里,每个人都在不断修改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就这么迷失了自己。

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信息爆炸以及信息的高速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人们以为信息的交流会使人们的意识形态趋向一致,但恰恰相反,人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鼓励的“群”,即小众的即时交流平台。人群和人群之间正在不共享同一个文化系统。就像你不是李毅吧的人,你就不理解屌丝的含义;你没有玩过网游,就不可能在游戏群里混下去。去中心化之越来越强调个人的价值以及感受,而“群”就可以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强有力的连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及价值。但是每一个社群对于自我的定位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了“群”与“群”之间的连接弱化,群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被孤立了的。所以,群文化有利也有弊,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优势而又避免它群所带来的问题,成为了未来“群”发展的主要方向。

古往今来,“群”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含义,折射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而随着群文化的发展,这个社会也在随着“群”进步。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群”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不断的发展并丰富群文化,才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社会更加繁荣。

【篇九:残缺也很美】

每次读书时,总会为美好的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局而遗憾。随着成长阅历的丰富,我终于明白那些作者的良苦用心了,给故事留下一个美好的缺陷来让读者填平。突然之间发现,原来残缺也很美。

残缺也可以绽放光彩。记得以前的黑板是把雪白的墙壁染黑后再写字的,当墙壁被染成了黑色时,它就注定失去了原来的纯白。可是当老师用白色的粉笔在它身上留下印记之后,它甚至比原来的白色更耀眼。因为它承载着知识的光辉,那份缺失已成为它闪光的外衣。当人生注定残缺时,不妨把它最光彩的一面展示出来,你会发现,残缺的光彩也很美。

残缺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当那份残缺伴着我们一路前行时,所有的困难,挫折其实都会被轻易打败。因为上帝的“关爱”已经让你摆脱了恐惧。有个右手先天性残疾的少年办了一个自己的书法作品展览会,他用左手写字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他使我感到诧异,因为我们这些用右手写字的人连上交给老师的作业也写不顺眼。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相对那些有缺失的人,我们的机会更容易得到。但他们总是走在前面,正是因为缺失了,所以更要努力去弥补。我们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缺陷,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它当作一种磨炼,就像天将降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样。把苦难当做上天赐予的“礼物”,用自己的努力使它们闪烁出最美的光。

用残缺来完梦。残缺也不是一无所用,它同样也可以用来实现梦想。有个非常喜欢画画的孩子眼睛失明了,在经历了沮丧之后他放下画笔拿起了琴,最后他成为了音乐家。可以想象残缺使他丢掉梦想的痛苦,可也正因为看不见,他才可以一心一意的创作音乐。残缺会让你丢掉一个梦但同样会还你一个梦。希尔·西尔斯坦讲述了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之后享受到了阳光,欣赏到了鲜花,可当它完整的时候,却失去了一切。残缺也可以用来完成梦想。

给人生留点残缺,别让它划破梦想,是残缺也要闪着最美的光。

【篇十:缺失的闪光点】

前段时间一条新闻引起热议:“阿尔法狗”打败中国天才围棋少年。报道中称阿尔法狗的芯片不同于其它人工智能,它不是单一的指令,而是让阿尔法狗自我完善,每一次下棋亦是它在学习,不断更新它“大脑”中的棋谱。这不禁让我们感叹现如今的科学技术,然而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闯入我们的生活。许多影视节目也围绕着这个话题,但大多都在担心有一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有了自主意识,跑来毁灭世界。

对于这点,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这不是他所担心的,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失去同情心,罔顾后果。

人在某一种程度上说,是比地球上其它生物更高级的动物,不仅仅因为其身体各体系完整且复杂,而是人类比起其它生物有了更多的人性——-同情心、价值观、创新精神、荣誉感——-许许多多本质是无法从动物身上找到的。

可就是这些人类身上的闪光点,却越来越黯淡,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亮光泯灭?

也许是贪婪。为了美丽的貂皮大衣;为了精致的象牙工艺品;为了美味的鱼翅,人们大肆屠杀动物,不少动物因此濒临灭绝,不禁让人惋惜。这是同情心的缺失!环境在恶化,资源匮乏,大自然在敲响它的警钟,但人类能否从自我编织的美梦中醒来?

也许是残酷。古有秦始皇,修建长城却不顾百姓疾苦,政治残暴使百姓苦不堪言;今有日本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杀害,南京大屠杀几十万人惨遭毒手。这是人性的缺失!人与人之间难道就剩下了利益吗?

也许是漠视。老人摔了却不敢扶;乞丐乞讨却认为是骗钱;陌生人寻求帮助却要担心他会不会意图不轨。这是人心凉了!社会温情何在?人与人之间就像是一个个体的存在,却不是一个整体。

这大概就是库克所担心的,人类有一天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缺少感性。没有感情,对社会漠视,眼里充满了利益。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所拥有的,是人类思考的意识,人心中的道德底线;而人类现在却在丢失自己的闪光点————-那些人类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我还记得08年汶川地震,援救之手从四面八方而来,人心与人心之间建越了一座温暖的桥梁。嗯!我想已经醒悟,那缺失的闪光点就像是被沙子埋住的金子,被风一吹,再次绽放绚丽的亮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