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相关作文

【篇一:我爱我的家乡—商南茶坊】

春风徐徐,轻轻吹拂着额边的刘海,侧望身旁婀娜多姿的柳树及茶树刚生长出来的小芽,嫩嫩的,绿绿的,迎着暖阳微笑着告诉人们: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商南茶坊踏青,我走在茶坊的小路上,看到那刚探出头的小草,还有茶树上新发出来的嫩芽,在这个干旱的春季,凭着它们顽强的毅力,生长出来,那嫩绿的颜色,毫无保留地装饰着美丽的春天。正如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和嫩嫩的茶芽也在告诉我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悄然来到!

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顺着香气,我们穿过茶林,眼前的风景瞬间变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层层的粉红。美丽的桃花,翠绿的茶林,让我忍不住张开双臂尽情的拥抱大自然,然后索性躺在桃林下,欣赏着桃树上粉红的桃花,在无限的静谧中,幸福之感涌上心头,阳光也如同妈妈温暖的双手温柔地抚摸着我,蓝天安祥极了,偶尔有几只从南方回来的燕子从我上空飞过。

这时,有一群小朋友从远处拽着风筝跑了过来,不时的往天空看一看,看谁放的风筝最高;有的小朋友在地上打滚,尽情的放松;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尽情的奔跑,释放学习的压力……

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在柔和的春风中,茶坊的嫩茶也将我的家乡装饰的更加美丽,朋友们,如果你们觉得累了,就来这儿收获一份闲情逸致吧!

【篇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生活变迁】

奶奶说,他们都是文盲,幼年时,人们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没精力考虑上学,农村都是文盲,民办教师有的也只上四五年学,没觉得有什么差别,无处挣钱,爷爷当工人每天只挣两毛钱。出门基本靠走,主食洋芋糊汤,穿衣主要靠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各种出差上交款主要靠借贷,穷好,一穷二白,成分好,住着茅檐低小的土屋,守着几亩薄田,在高寒地区年复一年过着贫穷闭塞的生活。眼界见识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艰辛与不幸,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只能出苦力劳动,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写满沧桑。

爸爸说,80年代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他是第二界六年级毕业生,能幸运地上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他同时代的人,很多因家里穷没上学。上学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饿。上初中要走六七十里路。由于干农活苦,弄柴手常被荆棘划得到处都是伤,年幼手没劲,薅不动包谷草,不想干活,才觉得还是上学轻松,学习特别有劲头。社会发展慢,整个商洛楼房最高只有11层,商南车站是当时商南最高建筑,商场就只有百货大楼。商南只有一条街,到处都是砖房瓦屋。交通不便利,从丹凤到商南都得大半天。刚工作那会,一天只挣9块钱。那几年国家的苛捐杂税特别重,既有上缴款农业税,还有三提留五统筹,再加上教育附加费,当时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每年还有各种劳役要服,公路水利拉电,样样都得老百姓集资出义务。当时的人们勤劳不致富,无处挣钱,即使到灵宝潼关背金矿,也挣不了什么钱,有的人还莫名其妙就失去了生命。

2000年前后,人们才慢慢解决温饱,家家有了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生活有了大改变。2010年前后,人们都在城镇有了自己的商品房,人人手中有手机,陆续小轿车进入普通家庭。义务教育全免费,种地护林国家发补助,人们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商南发展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街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整洁,商业街繁华,商品琳琅满目。生活天天像过年。

从老辈人口中,我感受到了改革开发,普通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无忧的童年生活。做为新时代的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记忆力最佳时期和大脑发育高峰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武装好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努力为祖国更强大添砖加瓦。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