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相关作文

【篇一:时间的碎片】

凡事都有两面性,时间的碎片化也不例外。当时间如同切开的蛋糕般落下边角碎料,它们究竟是“画饼充饥”还是水滴汇成大海,我想应该二者兼得吧。

现代都市人群大多行色匆匆,时间于无形中被分割开,上下班途中,业余空闲时间,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都是时间落下的边角碎料。网络与手机的存在,让我们在时间的碎片里捡着阅读的碎片,只可惜如同猴子摘玉米一般一边捡,一边掉。

微博热搜榜每十分钟更新一次,每一天打开微博,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网民们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跟团游的旅行,在一个景点处拍照留念后再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而留下的就只有一张照片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甚至出现断章取义,歪曲新闻事实的现象,或是夸大客观实际,以此来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大多体验过碎片阅读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空虚。尤其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的人,看起来似乎生活非常充实,实则如筛子一般,满是漏洞。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可以作为一种休息放松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碎片化阅读会变得越来越主观化,我们会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以次带来心理上或是感官上的快感。而碎片化的只是吸收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遗忘率巨大,它仅仅像是在大脑中走了一个过场就匆匆离开了,所以当我们结束阅读时就产生了一无所获的巨大空虚感。这就如同画饼充饥一般,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能较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也会因量变而引起质变。就拿学生来说,在英语这门科目上,单词量是较为重要的,可平日学习生活十分繁忙,不可能有专门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单词,如果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日积月累,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也能使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转换学习工作时能更快的投入进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就像拼拼图一样,由小而见大,能很好的提升自己。

蛋糕的碎屑若是散落在蛋糕周围,它们注定是没有价值的,可若是将它们当做装饰点缀在蛋糕上,也能使蛋糕更加诱人,碎片化的时间也是如此,只要加以有效地利用,也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为生活增添乐趣和充实感。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叮铃铃”我猛得从床上跳起来。“今天是星期六,睡个懒觉吧,反正时间还长!”,想到这,我躺下床又呼呼睡着了。到了十一点三十分,我睁开了双眼,一看时间,呀!中午了,快去洗漱!我猛得奔向洗手间,并且手里还不忘拿着手机。正要洗脸,手机突然跳出一个信息,“嘿,微博上来了个新鲜事,快去看看!”说着,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微博,一晃又过去四十分钟,我才结束洗漱。下午,我看一本小说,“这真没意思!换一本看看!”一换到底,我竟没有一本书看完。家里太脏乱,我打算做家务。拖了五分钟地板,就一下累坏了。“算了,跟朋友聊聊天吧!”于是,我连忙打开微信,与朋友“狂欢”了一场……晚上,到了十点,我仍然盯着手机津津有味地看着“新闻”。啊!都十一点了!我要睡觉了,赶快……等一下,朋友还约我一起玩游戏!太好了!就这样,我一玩玩到了凌晨十二点,才开始睡觉……

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周末生活情况。由于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沉浸于手机屏幕去利用所谓“碎片化”的时间,实则背后却浪费了完整的时间。从表面来看,洗漱本是很快会完成,却因为看手机而挤占“打碎”了原本洗漱的时间,也无形中让后续本来完整的时间变成碎片一样被浪费掉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而不是利用时间。举例来说,一张写满字且完好无损的纸,被全部撕碎,然后拼接起来,它还会像当初那样完整而清晰吗?不!事实上已经破损不堪,模糊不清了。再比如生活中做事毫无计划性,一件事情中还穿插做好多事情,这样就会把本来完整的一件事给彻底打乱了,使简单变得复杂,让清晰变得模糊。的确,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意外,会把你完整的安排给打乱。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琐碎小事所带来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以来几点来做预防管理。1)“大事”化“小事”。考虑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来做,并且保证过程节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样就控制了事情不被“碎片”琐事滚雪球一样干扰。2)专心做好每件事。专心而注意力会集中,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往往使得效率成倍提高,而更快的完成。比如看一本小说,不受外界干扰地集中注意力看书,阅读的速度和效果会显著提高,从而会缩短看完小说的时间。

其实,我也受到一些“碎片化”生活的影响,让我焦躁、烦恼。因此,摆脱“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就是让我回归快乐、阳光、积极向上,回归正常完整的生活节奏。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碎片化”地生活,会有多么的悲伤、多么的焦虑、多么的单调、多么的复杂,毫无幸福感,可谓“生不如死”啊!完整的生活是有情感的,快乐的,有人情味儿,还有小惊喜;但“碎片化”生活使人枯燥,烦恼,做好一件事的人为困难加大。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换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

【篇三:碎片化生活】

公交车上时时刻刻捧着手机刷微博,排队等候时逛起淘宝买个不停,闲暇时转发各类鸡汤美文……诚然,这样的生活使我们对时间有了充分的应用,但弊端也不断显起,遇上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幸,碎片化的生活让人们失去了集中精力花大段时间思考感情的机会。长此以往,精神世界将变得贫瘠单调。

碎片化的社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聚一聚谈谈心呢?

碎片化的生活把社交封在了手机里,无聊时刷微博空间,看看朋友们在做什么,照片的点个赞,生病了生活不顺的,评论两句关心一下,论起生活趣事,也不过一笑置之。我们没有大块的时间,询问朋友去哪儿了,玩体验如何,聆听朋友诉苦,给她具体建议,约出来小聚一次,甚至与人聊天,也是处于无聊或是急事,一个话题结束,放下手机,便仿佛中断了。这样的社交有何意义,看似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真正的交流却少之又少。

碎片化购物,我们不假思索的按下“确认支付”。

碎片化购物不仅因我们不再有大把的时间逛商场,在买齐物品的同时还货比三家,更重要的原因是网络购物价格更优惠,记得我初下外卖软件,就送了多张减免运费的优惠券,不少店铺还有新手下单减二十的优惠,算下来点个外卖居然还比去店中购买还要便宜不少,天猫双十一时派发大量线上红包,还可分享给好友使自己获得红包的机率更大。人们争强好胜的心态,随处可见的优惠,简单便捷的支付方式,让人们轻易的被诱惑。这个在打折好便宜,优惠券不用也是浪费,再买个十几元就能凑一单了……碎片化的购物如鱼得水,久而久之,被其冲昏头脑的人们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

碎片化的阅读,我们读到了别人的思考。

如今的微博,公众号知乎各类文章层出不穷,有佳句摘抄,有分享个人经历抒发一番感慨的,有对时间深刻探讨的。可这些都是别人的感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正经读书也是如此,在碎片化的时间往往只能读到一小段文字,没有连贯性,远不及花一整个下午捧着书慢慢读来的有效。背单词之类的知识的补充是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完成的,深层次的理解急不得。

可是无论有多少弊端,如今它们都被掩盖在碎片化生活的便捷之下,碎片化生活源于现在的快节奏与压力,遇上它不可避免,只有在碎片中拼凑出一段时间,还自己一份精神的净土。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这里是二十一世纪,是个令人惆怅却又充满斗志的时代。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宠儿,我清楚地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侵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时间不再完整……遇上了这么一个碎片化的生活,到底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吧:碎片化的阅读。电子阅读器是儿时喜爱读书的我的愿望,而现在有了,还那么普遍,我自然是高兴的,然而纸书却开始渐渐无人问津。现在,手机上也能看书了,可是我试问一下人们:这样做阅读的意义何在?我也同样问我自己:我自己来说,阅读意义何在?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就不会有今天的社会!手机读书既伤眼又失去了意义,却也并非不好:手机读书更加方便了。

再来一个例子: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面。自从有了微信QQ微博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就少了,感情也淡漠了……但它们也有好处: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只要有网就能联系;遥不可及的明星也许就在刚刚发了一条微博;可以传送文件资料,等等等等。

还有碎片化的时间,如果说一个人要睡觉9小时的话,那么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五的年轻人会在睡前花2个小时看手机,也就是说,人们真正能睡的时间只有6小时。将时间分崩离析就是碎片化的时间,但分解你的生活又会发现:现实并不完整,有的时候高科技占领你太多时间,又有时你就像乡下人一样不会用智能电器被人嗤之以鼻。

是的,人就是这样:一面被科技带走有一面在跌撞中找回自己。在这个被碎片化的时代里,人和科技是有依赖性的:你离不开我,我不能缺了你。

【篇五:时间,生活的碎片】

三分钟——可以选择发呆,可以选择刷微博,也可以选择背十个单词。一分钟——可以选择自拍,可以选择玩玩手中的笔,也可以去做一道难度中等的计算题。三十秒——可以选择发呆、刷微博、玩玩笔……好像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其他事儿了。但仔细想想,也可以整理一下书桌,跑个两百米,帮父母折几件衣服。那——一秒呢?——似乎只可以发呆了吧……不不不,只有里愿意,一秒钟可以认真的书写一个字,可以用心记住一个笔画较多,难写的字。没错,每一秒钟都可以充分利用。

周五放学回家,先去家边上的超市选购好下周的所需品,然后晃晃悠悠地散步回家。回家后看几页书,吃晚饭。饭后便休息一会儿开始做作业——语文,一小时;数学——一小时;英语——一小时;物理——半小时。中间还夹杂着几次休息,最后便在十点钟“打完仗”,睡觉。——这就是我周五放学回家到睡觉的七个小时。

周六周日,那才是真正的“枪林弹雨”,经常跑去离家三十多公里的地方参加活动……最后,周日下午急匆匆地刚回家,再被爸爸妈妈日常训话“怎么还有作业没做完?”然后气呼呼地锁门“闭关”……夜晚,屋内的灯光随天上的月亮一起照亮整栋楼;我奋笔疾书的声音和夏天的知了相互融为一体;桌上、地上那些五彩缤纷的书啊,被灯光溅得我眼睛阵阵酸痛。

花了那么多时间才刚写完作业?嗯……有手机的诱惑谁能控制住自己!

终于,被威胁上交手机了。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直线下降。没几周时间,我甚至可以周五睡觉前将所有作业完成。可是周六周日繁忙的活动仍让我挤不出时间复习我薄弱的英语。一次英语课上,老师无意中说起自己会在地铁上看书……没错!地铁上看书!每周我都会花两个小时在地铁上,我要利用好这两小时。

现在,地铁上经常会有一个女孩子,有时她捧着本英语课本,背着课文;有时,她读着一本英文原著,仔细推敲字词的含义。她手里的那些“五彩缤纷”的书啊,似乎被地铁上的灯光照得闪闪发光,书的香气,也早已融入了空气。

碎片式的时间,碎片式的生活,不仅仅是改变学业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六:谁在“凌迟”我们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如今的网络热词,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简单来说,“碎片化”就是将整段的时间分割成小份,或是利用短暂的时间,来进行阅读,购物,社交等生活行为。

乍一看,碎片化的生活似是好事,它可以将小段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生活效率。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碎片化”这个现象是在网络兴起并发达后才出现的,而工业时代和农耕时代都没有这个概念。由此可以发现,碎片化并不等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是人们为浪费时间而找的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许多人所说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在排队时刷刷微博,上厕所时看看小说,睡前逛逛淘宝,美其名曰:我在利用时间呢!其实和浪费时间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在浏览一些无用信息。剖开表象,这些“碎片化”的真相可谓触目惊心。

首先,“碎片化”麻痹了人们。古往今来,人人都知道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对此会怀有一种负罪感。如今,互联网渗透到了生活中,人们大呼便利,终于可以争取碎片的时间来为自己做些事情了,于是人们将这些时间用在了马桶文学和无用社交上,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意义倒是没觉得,倒是让不少人养成了拖延症:看完微博再去工作,刷完朋友圈再去洗澡……,最可怕的一点是,人们还以为自己充实了生活,为此洋洋得意呢。

其次,“碎片化”使人们浮躁。无论是碎片化的阅读还是购物还是社交,都追求快速,这很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却是助纣为虐,使人进一步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及珍贵的专注力。人们习惯了将生活分割,用来做不同的事情,每件事情又只做一点,忙忙碌碌一天,却连一件完整的事情都没做完,在睡前两手空空,却又满腹疑惑: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当然,并不能一票否认“碎片化”。的的确确有人是真正在利用“碎片化”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是更多人是在用“伪碎片化”将生活“凌迟”。

木心曾经写道: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我们真的打碎了生活,我们,也将面目全非。

【篇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碎片化——时间,阅读,购物,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我们不能一味碎片化,应该适当碎片化。

碎片化正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简单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让人们用短时间了解更多信息。就好比如微博,QQ,微信,在坐车、吃饭、午休时都可以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以及一些热门的话题,随时随地关注各种时事政,信息。达到不出门了解全世界的能力。这正能体现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速,让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不过难道碎片化的生活就一定好吗?就依阅读为例,碎片化阅读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衰退,在阅读一些文章是习惯性的会想要读简介概述,然而虽然这可以加快你了解这篇文章但也因此丧失了思考判断的能力永远活在碎片化的文学中。长久以后对于文章的阅读能力会下降,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低,文学素质也会相应变低。碎片化生活还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时间的掌控会逐渐丧失。想信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在对一篇文章或话题进行深思熟虑的时候,手机在一旁发出了声音,拿起手机发现是一条无关紧要的信息,但却就这么玩了几十分钟的手机回头一看早已不知是何时了。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几十分钟干了一些无意义的事,虽然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能出来的,但难道你辛辛苦苦挤出来的水就是花在刷刷朋友圈聊些无意义的话题那还不如不挤呢。因此碎片化的生活可能会造就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降低,会蒙蔽了大家对于真正文化的理解,然后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社会会越来越低端,相信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因此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它可以帮助我们最快速了解当今社会时尚但我们却不能以此为主,但却不能以此为主。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利用碎片化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每一分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本该做的事。然而在一些正事上我们就不能再进行碎片化了,要认真的进行,保持大脑的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在一些阅读以及需要努力的事上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化,不能做事做到一半就去聊QQ刷微博,否则容易半途而废或者耽搁了时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甚至可能事半功倍的不利境界。

碎片化的生活如果应用不好就可能会逐步毁灭你的生活。以前人们生活稳定做事很少被打搅,然而现在我们却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一天的时间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事件,有开心的,伤心的,郁闷的等等情感。会导致我们长期处于压抑分裂状态造成生活的混乱与矛盾。

所以在我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合理碎片化用来挤时间,以供后续学习的必要。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何时整体化,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不要三心二意,坚守本心抵御碎片化的诱惑。这样才能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下不迷失自我。

【篇八: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而每个人都需要,或者说不得不在这二十四小时里完成一天必需的例行公事,剥离去这些那些的“不得不”,二十四小时里剩下的留给自己任意分配的时间,就成了片段性的了。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每个人的片段性时间也因此更多样化了,一个片段时间又可以被瓜分给阅读、网购、社交等等不同消磨方式,如此片段中的片段就形象为了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于是我们的生活便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并不归咎于任何传统方式或者新型媒介的干预,它的存在是应运而生的,社会进展的车轮滚滚,我们无力于脱离社会茕茕孑立,顶住压力去追赶它的步伐是必然,因此碎片化的时间给了紧绷的弦放松的机会,多样的消磨方式又让这些空闲时间不至于过于无聊。有了如此需求才会产生供应,互联网的强大之处在于,它配合着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把信息同样碎片化了,便于人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处理尽量多的信息,因此人们逐渐习惯于碎片化信息的处理模式,习惯于片面浅显的信息,习惯于不去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在碎片化生活中的效率节节上升,殊不知也同样降低了我们深度探究的标准。

可是当对于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快速筛选、过滤、消化、吸收、再筛选的循环处理过程产生惯性思维之后,那么面对集合的完整信息时,我们的专注力就遭受到了考验。碎片化的社交,诸如人们习惯于的随手刷微博,会使人们逐渐养成一种适应能力,哪怕是两条毫无联系的消息,都能在短时间里快速跳转切换,毫不产生违和感。这种能力使人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丧失对于信息全面、持久、深刻的认识。所以当面对着一章节十几页的书时,适应能力大打折扣,专注力也随着一点点的阅读消耗殆尽,甚至还会去寻找或建立某些完全没有必要的联系,以至于阅读完也难以在脑海里留下连贯的情节与架构,于是又自然而然拿起手机随手翻阅相比纸质书更易接受的微博碎片化消息——于是我们变得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非例行公事的事情。于是,一个人的精神,也逐渐变得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如同海绵里挤出来的水,挤一挤,总会有。与其把时间分割得更细碎,我们更应该把碎片化时间整合成片段,在片段里完成整体性的工作,脱离对碎片化的依赖,生活的空余时间就更像是一个个片段有机结合的整体,化零为整,重整生活,拼凑起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生活与一个人的精神。

【篇九:孝心,不容等待】

生活需要一颗寸草之心来创造,一颗寸草之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题记

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寸草之心,能否报答父母长辈的恩情?有一种感情,令我们痛彻肺腑,有一种精神,令我们心生荡漾,有一种力量,帮我们穿越苦难,有一种思念,让我们可可明心。这感情,这精神,这力量,这思念,都源自孝心。

人生漫漫旅途,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孝是这路途的主题曲。寸草心,永伴我们,长久勿相忘。

孝顺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莫过于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苦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成长凝固着父母的心血,我们的成功也有父母的一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的养育下慢慢成长的,都是父母疼在手心里的宝贝。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情深似海,若我们都不给予感恩孝敬,不体谅父母,这不就是一种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陷,不就是良心的丧失吗?

孝心悠悠,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心。

孝是李密那“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真挚情感,承蒙国恩,宠命优渥,然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欲奉诏奔驰,但他心系祖母养育之恩,毅然选择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的至孝至善,是人性美的一种升华,是道德底线的守护,是“百善孝为先”的楷模,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陈情表》,因为它仍然在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顺。”是的,孝是永恒的话题,而不是三分钟的热情,几小时的热度;孝是寒冷冬季的一枝梅,暗香盈袖,芬芳留世;孝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不可亵渎,亦不可流逝。

孝心,是千百年来全世界共同唱响的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呼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我们多少会感到一些悲凉。“摔碗爷爷”曾是被手机所伤的亲情的代名词。饭桌之上,孙子孙女都在忙着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玩微信,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话却又欲言又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时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对面的聚餐,那么近却又是那么远,咫尺即是天涯。难道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湮灭了我们的内心,风蚀了人性的至孝至善?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亲情,忽略孝心?

我们从小就和父母亲人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照顾,直至长大成人,外出追寻理想。许多人在长大后才怀念起年少时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的伤心流泪,有的嚎啕大哭,后悔在能陪伴他们的日子里没有尽到自己的孝心,回报一点点养育之恩,只知道,上网,玩手机,发微博,聊QQ,忽视了家里最关心我们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是不容等待的,是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父母疲倦之时,你看到了吗?一杯清茶,一句关爱,是爱的交流;暮年之时的爷爷奶奶,寂寞之影,你留意了吗?别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变得脆弱,别让自己留下无尽的悔恨和遗憾,请及时为孝送上一句不算奢侈的温暖问候吧!

【篇十:“黑与白”的碎片化信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此带来的便是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种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注定了这碎片化的必然性。从前几年人人拿着手机刷微博到现在看朋友圈的各种公众号文章,我们已从传统官媒时代,进阶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信息量也急剧攀升,人们与信息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了。

那么为什么人们适应还更亲赖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社交软件是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与及时性不言而喻。无数信息通过朋友圈、微博能快速传播,甚至只要有网络,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信息都能去到你想要让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信息加强了知识普及。专家赵剑敏认为,“媒体把各类知识的精髓、要点挑出来,直接呈现给读者,省去读者自己寻找的时间,不仅读者感到方便,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这离散的生活中,我们渴望着了解更多。微博、公众号各种社会新闻解读、心灵鸡汤、养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国家动向,下到汉字奥秘。前段时间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大热,更是频频出现在你眼中。各种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应有尽有,供你选择。丰富多样的内容让你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随时随地有选择的阅读,是碎片信息的另一大优点。

但由此,我们的时间也就这样碎片化了,一些无用信息或错误信息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易逝,虽说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时间在你等待的过程中偷偷溜走。时常这其中有无数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绪被打断,也就造成你本来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试想,如果把这些“海绵里挤出的水”凑到一起,拿来学习,你是不是就成为更好的那个你了呢?如今人们获取信息很多只是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记住的有用信息并不多,过目即忘,可以说也是另一种时间的浪费。

真假信息交织,使得本来就辨别能力差的儿童与老人辨别不清,上当受骗,新闻中受骗上当的例子层出不穷。碎片化信息,使得人们了解不全面,再加上人们有情绪,偏向性阅读,以讹传讹的事情时有发生,往往就会把人带向误区,这对社会的危害更是极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信息的存在不会改变,而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提升自我信息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各平台在加强管理的时候更要进行严格筛选,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更应管理好自己,不造谣,不传谣,举报不良信息。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共同创建美好的社会环境。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