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相关作文

【篇一:三更有梦书当枕】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若是手头、桌上、枕边都放着一本好书,那么这个人必能够使满屋充满书香之气。所谓一本好书在手,胜似千金在握。闲聊时,信口道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晓。更有梦醒时分,泪沾湿了枕头,回想起书中的只言片语。只道是,今夜正好眠。

我相信,有一种永恒叫经典。何谓“经典”?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引经据典。我姑且自圆其说一番。成语的意思是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那我便要问,这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说,这是从更早的经典里提炼成的。如此一来,便像在晒谷场里筛谷子,留下的全是粒粒饱满,在阳光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金光闪闪。或许这便是经典的力量吧,如此经久不衰。

个人认为,我们看书不在于数量,而要关注的是质量。许多人经常能够高谈阔论,说自己如何看过各种诗词曲赋、经典书籍云云,然而问及书的内容时,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大概,可谓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我倒喜欢时不时地捧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文字向来是我们国人引以为傲的,将每个独特的方块字追溯其本原的话,恐怕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见过两个有趣的文字——“彳亍”,把一个“行”字拆开,还能走得快吗?自然是走走停停,行动迟缓,而这便是它的意思。可见方寸之间亦有无穷的乐趣。有时候,文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她自身蕴含的一种品味,她更是一种习惯,是人类与“第三世界”之间的纽带。

正如文字的隽秀,经典亦是万千璀璨的明星。梭罗的《瓦尔登湖》,那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不羁的灵魂。也不知怎么的,我倒愿意把老子的《道德经》和它联系在一起,我觉得《瓦尔登湖》就是中国版的《道德经》,如果说老子拥有遁世的哲学思想,那么梭罗便是个天然纯粹的艺术家,一切经过他的手便如同瓦尔登湖之水那般纯净,不含一点杂质。

不光是经典的铸就能带给我无尽的深思,我更青睐一些有趣的词牌名或是诗句。有一句话说得好——“开卷有益”,然而我却想再加一句,叫“掩卷有功”。经典固然多,固然好,若我们只是一个吸取数据的计算机内存卡,那么真正的经典则难求了。李白说过一句:“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单纯的做一个只会收集数据的机器,并不是我们应该做的或者说应该追求的。我们或许可以学学屈原,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吾生之多艰”的悲恸。一味的“开卷”而不知“掩卷”并不能使我们摧心动容。唯有看那“大江东去”,才能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息。文学并不是靠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它应该是情感的积蓄,是车轮滚滚后的轻尘飞扬。人生如梦,然而伴着书香的人生又何止是梦呢?

文学,有时的确是一个个段落,是时间拿起钉锤将它定格住。有的时候,一行就如同一个回车键。第一行或许是梭罗先生,第二行就不是了。

取舍时刻,留下遗憾是难免的。

梦醒时刻,流泪伤心亦是难免的。

豁然时刻,却是在取舍梦醒之后得到的。

【篇二: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加拿大儿童文学名著曾获得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认为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的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文学形象。

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孤儿,虽然长着一副丑陋的样子——红色的头发,满脸的雀斑,不雅观的细腿,但是她心地善良、自尊自强,不但得到了领养人的喜爱,而且赢得了老师、同学的敬重。

我想从安妮身上找到我的影子。我有安妮的善良,但没有她的勇敢。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只破了一小块皮,就“哇哇”大哭,弄得家里人以为我摔得很严重。因为不勇敢,我没有像安妮那样敢打抱不平,没有勇气去帮助受欺负的同学。

我和安妮一样都热爱生活,但我常常觉得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所以常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安妮呢,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会在冰雪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她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心事……

我有安妮一样的进取心,但没有安妮的坚强。安妮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决定了一件事就一定做到。有时我也暗暗地想将一件事做好,但往往碰到一点挫折就退缩了。

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让人掩卷难忘。如果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那么《绿山墙的安妮》则是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我们每个女孩子都应该像安妮那样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

【篇三:太宰先生一直都会在】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凉。

——题记

打开书本,寻找您存在的身影,您已在那里等候。太宰先生,您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先生,您牵着我的手,带着我看到了第一张照片。灯红酒绿、喧闹不已,您站在家人身边,显得格格不入。您被那灯光映衬,却愈显苍白,脸上带着笑的您,拳头却握得紧紧的,瘦小的身躯似乎在倾诉着对这世界的不解:为什么对这世俗世界的反对,使自己至今孤身一人了?幼年的您您怀着这样的不解,逐渐远离了这个世界,在身上插满了反抗世俗的“刺”我的心早已痛苦不已。

太宰先生,您的那份茕独,就让我来理解吧,您一直都会在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先生,您牵着我的手,带着我看到了第二张照片。人山人海,欢声四起,您身穿校服,站在校园之中,脸上竟挂着一丝笑!您居然笑了!我正欢呼雀跃,可忽然发现,您的笑,竟不是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为了取悦他人、融入他人的滑稽的笑,您居然拔掉了对这世界的“刺”,脸上的笑便是见证。难道您也耐不住寂寞了吗?这世人的标准并不是您改变自己的理由呀?我在心中呼喊着,泪水已盈满眼眶。

太宰先生,您的那份茕独,就让我来接纳吧,您一直都会在的!

“心似已死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先生,您牵着我的手,带着我看到了最后一张照片。昏暗的室内,充满着烟草、毒品、酒精混杂的气味,屋子的中间,躺着一个面无表情的、脸上丝毫没有特征的躯体,它一直在散发着死气,让我感到悚然。我不禁拍案而起:先生,您在哪里?啊,我看不到您啊!躺在那的,不过是一架躯体罢了,您高尚的,纯洁的灵魂,究竟飘去了哪里呢?这世界,居然把您侵蚀到了这种地步!中年的您,已丧失了为人的资格,生不如死,我不禁潸然泪下。

太宰先生,您的那份茕独,就让我来包容吧,您一直都会在的!

合上书本,您的身影早已消失,但您的精神与意志依旧在我的心中盘桓,在历史中永恒!掩卷,心中默默重复:太宰先生,您一直都会在!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