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学期】
寒假的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就迎来开学那一刻,开学往往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仅能拿到崭新的带有书墨清香的书本,还可以得到一套新文具。但这都不是我兴奋的原因,和同学们再次相聚,想起一起快乐学习,一起认真聆听老师的循循教诲画面,有时欢笑有时流汗有时流泪,这才是我喜欢的生活。
新学期的第一天并不能像寒假那么舒服地睡懒觉,在妈妈好几边催促下,我极不情愿地起了床。“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不可以迟到哦!”妈妈急切地说。之后我很快吃过早饭后,兴匆匆来到了我的学校。跨进校门口抬头就看见教学楼醒目写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仿佛在督促着我。干净的操场,洁白的围墙,明净而安静的教室熟悉依旧。
终于见到一张张熟悉面庞,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正互相交谈着,脸上都挂满可爱笑容。他们此时的心情一定跟我是一样,新的开始,新的发现,新的期待。讲台已摆满一排排整齐的新书,我真想马上拥有它。不一会儿,新书发了下来,果然书香扑鼻。很快塞满整个书包,好沉好沉啊!老师把我们座位重新安排了,我的同桌是成绩名列前茅学生,我心里暗暗高兴,看来我得好好向她学习,争取在这学期把学习提高上去。
开学就像一缕春风温暖我和每个同学,我会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吧!同学们。
【篇二:沪杭营之行】
在如火般炙热的阳光下,空气中却弥漫着幸福的味道,那绝对是大家对于沪杭夏令营的期待,没错!这次暑假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时尚的上学与美丽的杭州。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上海。初来乍到,对于上海的任何景物,我们都赞不绝口。当我们面对同济大学一幢幢气派的教学楼时,我不禁神往,因为考入一所985的高校,在充满书墨清香的学堂中,学习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当我们看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时,我立刻被它高耸直插青天的气势所震惊,立马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精美的照片,准备带回家拿回去与家人分享;当我们来到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的外滩时,看见那美轮美奂的风景,我不禁大呼“世间竟还有如此美景!”,五光十色的游船在幕色中穿梭,这充满魔性的外滩夜景,让我一度想停留在上海这个城市。
第二天,在对上海这个城市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们抵达了一座享誉全球的梦幻乐园——迪士尼乐园。园里的各项娱乐设施真可谓缤纷繁多,游客也是摩肩接踵。我们不顾似火的骄阳,四处寻觅排队较少的项目,最后一天下来,我玩了6个项目,已经是比较幸的结果了。如果再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迪士尼乐园,把我没来得及玩的项目通通玩一次。
第三天,我们先来到了长风公园的海洋馆里,里面有许多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鱼。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中华鲟。它们身姿轻快,灵活的四处窜,仿佛想和我们游戏。看着可爱的中华鲟在水中无忧无虑地嬉戏,我想到中华鲟生存处境的危险,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绝不会因为利益伤害任何动物,要好好保护它们。下午,我们赶了两个小时的路来到了浙江大学,这又是一所万千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这些名校都是我今后学习的奋斗目标,我一定要朝着这些目标奋勇进攻!
时间就像沙漏里的沙子渐渐流走,旅行很快就结束了,这让我不得不叹惋时光流逝之快与悄然,正如曾国藩所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一定要珍惜少年时,不负光阴,努力实现梦想。
【篇三:让墨香留在纸间】
有人说,《新华字典》里凝结着一种文化情结,我还是愿意享受摩挲字典的“沙沙”声;有人说,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费劲地翻查字典了,电子工具书更方便快捷。而我说:“纵使电子工具书千千万,取一本《新华字典》放心上,足矣。”
一张纸,承载了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殷切鼓励;几滴墨,渲染出一行人对一行人的自豪恣意。《信中国》的播出,让我们结识了一位位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人,诵读着一段段极简的文字中流露出中深深情意。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张留;八一飞行表演大队中队长余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朱军……在纸面上我们感受的写作者本身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它的成功与失败;但透过纸背,我们看到的是他写下这封信的决心和勇气,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挑战。这是纸墨留给我们的,电子书所不能带来的,形神合一的情感表现。
翻阅几本古诗词,那历经沧桑而不老的苏轼向我们走来。印入眼帘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意重;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的豪放气迈;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身月白。”的惊讶与赞叹。从这些充满书墨香气的字中,我们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苏轼。看到了他被贬惠州却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天派本性。通过书墨我们随着他由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着他的大智慧。合上书,他的身影依然在脑海中盘旋。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由此观之,书之重如泰山。巴金视书如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巴金家钱不多了,连温饱都无法保证。一天,他带两个孩子去书店,妻子说:“家里快没钱了。”不知家庭情况的巴金说:“钱不就是来买书的吗?”说完,带着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去了书店。在他看来,书是精神食粮,是比物质更为珍贵的东西。
墨香在纸间流淌,沉积于心田,承继五千年文明,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四:我的文学梦】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难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那是我吗?我似乎在追寻着什么。”一觉醒来,还在苦苦思索这。
朋友们谈起他们的梦,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服装设计师;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画家。可是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丝丝淡淡的书墨之香,那是何等惬意,何等安逸,何等舒畅!《边城》中那个天真烂漫但又遭遇着不幸的女孩翠翠;《笑面人》中那个心地善良却被雕琢这一张怪脸的“笑面人”;《范进中举》中那个因中举喜极而狂的范进……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常常在我们脑海中浮现。这些“良师益友”扩展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文学修养,使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难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是我实现我文学梦的必由之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问学的殿堂里,有着花开花落,望着云卷云舒,我会大胆地写,写出心中的感慨;我会用心地写,写出世间真情;我会快乐的写,写出自我风采;我会尽情的写,写到梦想成真。
我是一只大雁,我要趁那阳光普照的春天,去遨游那心之所向的五洲四海。我相信坚守执着如一信念,终会放飞青春的梦想;释放澎湃不息的激情,定能演绎无海的青春;用挑战自我的勇气,践行青春的誓言;凭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会展翅冲上云霄!
文学梦,我在走向你的路上!
【篇五:一场关于手机的风波】
近日,由一只手机引发了一场风波,因为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
学生带手机,这在校园中常见;老师收手机,这在生活中也常见;不常见的是:老师在捉住学生上课玩手机后,要求学生砸坏手机。网友纷纷评价,有人认可,有人反对,而校方表示并未听说此事,会于了解情况后做出处理。
对于此事恰好鄙人也有一点看法,想在此一吐为快,不知可否?
学校是清幽之地,饱含书墨之气,自古便是一片净土。手机这类东西在我看来是不应带入学校来破坏和谐的,更不要说是上课玩手机了。学生学生,为何叫学生,自然是学习知识的孩子;学校学校,为何名学校,理应是学生学习知识,询问道理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玩手机,不但破坏了课堂气氛,违反了课堂纪律,对老师心灵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让父母不高兴,这又是何必呢?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带手机来学校是为了查询学习资料,那倒无可厚非。你可以上课时关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好好听讲;下课后开机搜索上课听不懂的知识点或题目。如果是这样,试问哪位老师不同意你带手机并要求你砸手机?
有人说,直接砸手机的做法太过简单粗暴,可以没收手机后交给家长,毕竟手机的价格不低。但我想说,再贵的价格能抵得上你的未来贵吗?
是的,几千块的手机,多贵啊!但你因为几千块的手机不学习,放弃了你那说不定几百万、几千万的前程!哪个更贵一些?家长,现今的家长有多少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是,手机是交给家长了,老师也劝过家长了,但那又有什么用?!手机到了家长手中就相当于又回到了学生的口袋,老师也是无计可施,就像网友所说,手机价格可不低,如果家长要老师赔偿老师还要把自己那点微薄工资拿出来,但说不定钱刚到家长的手中就马上变成手机重回学生的怀抱!
我赞同这位老师的行为,而这个遵守约定砸毁手机的学生也让我颇为佩服,大丈夫敢作敢当!
鄙人拙见,不足挂齿,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过,对于这种事我自觉不必多说。若人人遵守规定,那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再发生。
由手机引起的一场风波,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希望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让学校安静的矗立在那儿,教书育人。
【篇六:一路书香一路笑】
纸卷的墨香飘荡在书房里,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轻抚泛黄书页上的黑字,内心划过一丝异样的愉悦。
第一道门槛——诗歌
尚处懵懂之时,“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就成为了我与书之间的第一道门槛。当我第一次读到那么有韵律的诗,内心十分的雀跃,开心得上蹦下跳。仿佛获得了珍宝一般。妈妈告诉我,那个时候我一边拍手一边摇头晃脑地朗读时,模样可爱极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幼稚。这首诗为我打开了诗歌的大门,十几个春秋过去,我也还一直在汲取诗歌的甘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怎样的一种胆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增氧的一种哀愁。
就这样,我与书结下了缘分。
想象的大门——童话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童话世界便闯入了我的生活。每个晚上当妈妈给我讲完童话故事后,自己的脑海中就会想象如果自己也生活在仙境里该多好,至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忆犹新,忘不了她的悲惨和凄凉。随着《丑小鸭》的一路成长,我由开始对它的怜惜转为深深的感动。《灰姑娘》完美的结局慰藉了我的心灵。虽然童话是美丽而又虚假的,但它却是我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它们开启了我想象的大门。
阅读,开始一点点改变着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当初的那个一问三不知的女孩,变成开始思考的女孩了。
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书也越来越散发出令人心醉的墨香。
最爱在床头放上几本好书,伴着莹莹的月光,闻着书墨的香,细细的品读。读《水浒传》时,心里十分佩服,自己也想向鲁智深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读《西游记》时,四个人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人身临其境。读《三国演义》时,衷心地欣赏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读《红楼梦》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让人潸潸泪下。
沉思的大门——散文
现在的自己,越发地喜欢上了散文。总觉得那从中透露出来的境界让人流连忘返。读散文,让人感觉是在幽静的空谷中采取一朵清莲的花。读到深处时,如同漫步在深山幽谷里,雾弥漫,溪水流淌的水声在着其间更发显得悦耳。
每一种书都带给了我无穷的智慧。
书香慰柔心,愿我能一直携带者这股幽香一直前进。
【篇七:游北大清华】
小时候,我就幻想着能迈进北大或清华的门槛。可长大后,才发现北大与清华遥不可及。
北大和清华是我国最高等的学府,这里汇集着无数才高八斗的人才。虽然将来不一定能到这里上学,但是去看看梦想中的地方也是不错的。
怀揣着去北大清华的梦,我踏上了为期7天的北京爱思创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的第二天,窗外阴雨绵柔地飘,紧贴车窗的我,努力抑制着心中的激动喜悦之情,却始终无法自控。盼望着,盼望着,清华大学的南门映入了眼帘,几个遒劲的镏金大字镌刻在沧桑的玉石砖上,龙飞凤舞,煞有气势。漫步于清华,觉得它平实而精致,欧式的建筑风格酝酿出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清华大学的南门,直面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两侧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湖心点缀着些风姿绰约的荷,叶子出水很高,仿佛亭亭的舞女的裙,青碧的叶子间零点地装点着袅娜的淡红色花朵,氤氲的清香直沁人心脾,融合着浓郁的欧式气息,使人沉浮于一淡一浓之间,如痴如醉,亦梦亦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把清华的所有建筑当作一首曲调悠扬的乐曲,那么清华的图书馆无疑是这首乐曲中最动听的音符之一。站在图书馆前,迎风飘来的是淡淡的书墨香气,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身影。
那天之后,我们踏着初夏蓬勃的朝阳迈进了北京大学。北大的氛围不同于清华,古典中透露些严肃,却不失空灵之气,那古朴的中式建筑与中式布局成熟稳重,展现出北大学子的刚稳,显现出中华民族的坚毅。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凝聚的帝都精华之气,让我感慨万千,用大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的清新隽永洗礼着凡夫俗子的庸俗之气,国内第一学府的头衔果然是名不虚传哪。
昨日之梦想已经幻化为今日之理想,在心中生根发芽,当梦想升华为理想时,才是最有力的,朝着理想的方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当最终站上成功的风口浪尖是,回望来时的成长印记,一定有种超人的自豪与感激。
与北大清华的邂逅,弥足珍贵!(公众号:老仇工作室)
【篇八:年少有为】
青春无期,年少有为;青春无悔,年少自强。
——题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是诗仙李白的青春;“山入潼关不解平”,是谭嗣同的青春;“年少万兜鍪”是孙仲谋的青春。年少有为,青春灿烂。正值年华,青春无限,何不敢尝一搏乎?
(一)年少有为——成长
话说,成长是一切的的基础。在孩提时,我喜欢阅读。在我眼中,书是一颗糖,甜味溢然,让我幼小的心灵得以滋润。
从最初的《格林童话》到四大名著,都曾有过我阅读的痕迹。古人曰:书墨世家,子弟慕书。童年时期,有一颗写作的种子,种在我的心田上。
(二)年少有为——低谷
人生总是夹杂着斑驳血迹。上学时,我的语文成绩没有特别优秀,而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差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根本没有一点天赋。但是我经常忽略老师鄙视的目光,拿着自己新鲜出炉的作文向老师请教。
结果仿佛已经料到,老师对我的作文不屑一顾,还讽刺我的作文写得幼稚。同学们对我的成绩常表质疑,认定语文不好,作文一定不好。更气愤的是,老师把我的作文跟她认定好的作文进行比较,还大声说:“米粒之光,敢与皓月争辉?”所以,在这时期,我的青春如股市的低谷。而我的泪珠,常常沾湿、打穿作业本,我还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习语文。
(三)年少有为——崛起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化成龙。经历了我的青春低谷,我来到了中学。虽然换了一群新同学,但是我依然不敢将作文展示,害怕被自己的新老师、新同学所嘲笑。
出乎我的意料,经过几次语文的测试,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并用一种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刹那间,我头脑发蒙,不知所言。坚持一分钟的缄默后,老师问我,要不要参加作文投稿,并夸我作文写得不错。我心中波澜起伏,中学的照顾和小学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下意识地答应了老师。
于是,我开始在同学面前展示作文,并尝试向报社投稿,还得到了一笔不菲的稿费。最后,我跨过了青春低谷,重新走上了青春崛起的主线上。
即使,我没有诗仙李白的才华,谭嗣同的志向,以及孙仲谋的能力,我也能够在我的青春中有所成就,做到年少有为。
白马过隙,日月如梭。青春正好,志存高远。年少有为不自卑,年少有为知进退。即使小为,也不负青春。
——后记
【篇九:留香】
以前,那散发着油墨味的书籍是我最不愿碰的东西。现在,戎老师和我们一起留住了书墨之香。
记得六年级刚开学时,戎老师告诉过我们这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也正是这句话启迪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从此,买书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大家看到的不再是桀骜不驯的我,而是隐隐约约透着点儒雅气息的我。
我刚开始买的并不全是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许多小人书和其它“不三不四”的书,它们仿佛有磁力、有魔法、深深地吸引着我。一次,我又强压不住心中的那股冲动欲,偷偷躲在桌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中国卡通》,执教二十多年的戎老师当然一眼就能看穿我的这些“雕虫小技”。她默不作声地托着本《名人传记》走到我身旁,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我被同桌轻轻踢了一脚才发觉,连忙装模作样看起了作文书。她看了我一眼,我说不出这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但我感觉它就像奶油,我在她炙热的目光中融化了;它更像一股清流,一下就流进了我内心最柔软之处。从那以后,我改掉了看不良书籍的习惯,将它们装载了一个大箱子里,再也没有碰过。
戎老师还讲过:“光读书而不记录就等于没读”。她列举了一些名人事迹:就比如巴尔扎克、冰心、巴金等等。写素材不光陶冶情操,还增加写作水平,这真是良苦用心阿!她让我每天写一篇素材,课后给他阅看。起初我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认为没什么好写。但戎老师斩钉截铁地给否定了。她讲,课桌可以反映同学们的道德素养,擦黑板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责任心……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恍然大悟,立刻奋笔疾书起来。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透露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她创立的“每日推荐栏”就是同学们每天领悟的内容与别人交流。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小教室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个大世界。她不断给“瘦弱”的我们补充“营养”,让我们茁壮成长起来。还有发言台,把每天想说的话写在纸上,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回忆。这也是她想把书香之气留下来的原因吧!在我们班,散发出来的全是油墨气息,十分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阅读怎么会不感到快乐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我们班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了阅读,一有机会都手捧一本好书。我深深地知道,这特有的书墨之香会融入我的身体,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篇十:不见亦是朋友】
家里有个我很喜欢的地方,那是一间小小的书房。
书房里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排列着许多文学名著和专业书籍。像《基督山伯爵》、《文心雕龙》这类。在书柜的角落里,有一本泛黄的旧书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小心地将它从一片“辉煌”中抽出来——《宋词小札》,作者刘逸生。这本书很旧了,封面书角又破又卷,皱巴巴的,看来也是本有历史的书了。一看封底,居然是1981年出版,好遥远啊!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道:“你把这本书翻出来了?这是我大学时从旧书摊上搜到的。”仅此而已?我不免心生疑惑,都这么旧了,按妈妈的性格,应该早扔了吧,这一定有什么特殊意义。妈妈看我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故作神秘地说:“你打开看就知道了。”
翻开书,一股好闻的书墨香扑面而来,紧接着,我注意到书上有一些笔迹的圈圈划划,我问妈妈:“这是你划的?”
“不是,绝大部分是这本书的第一个主人划的。”妈妈从我手中接过书,“这本书是讲宋词的,我很喜欢。我买这本书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喜欢宋词和这位作者对宋词的赏析,还有对这本书第一个主人的好奇和尊敬。”她将书往后翻,一张书签掉了出来,上面印着“节约用电,人人有责”,这是很久以前的标语了,背面抄着诗句,字体随性——折梅逢驿使,寄予陇上人。再往后翻,我看见一朵纤细的淡紫色干花,我想象书的主人在某个春天,在神思翻飞之际,摘下的一朵花,随手夹入书中。多么有情调、有品位的读书人啊!
“你爸爸也在上面摘抄了一些诗词典故,这本书可是我们的宝贝啊。”妈妈认真地说:“你喜欢看,我很高兴,但是记住,书里面的东西一样都不能丢!”“嗯。”我收下书,走进自己房间开始读起来。这才发现,作者对每首词的分析和典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且作者的文笔与宋词风格相似,文词绮丽,情趣雅致,与现在流行的“诗词,词语解释,中心思想三部曲”的诗词赏析有着天壤之别,让我大开眼界。
读到精彩处,我想要圈划,却发现书的主人早已划好,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仿佛遇到了在这儿等我很久的老朋友,我们时时交流,常常热议,不亦乐乎。
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对爸爸妈妈的意义。这就是读书人共同的快乐,虽不相识,但因文字结缘,不见亦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