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抹不掉的记忆】
柔和地撒在我身上的,是冬日的阳光。我在路上,泪眼婆娑。至今,那碗饺子,唇齿留香。
我很忙,我真的很忙,虽说没有急到要命的地步,但是每次匆匆喝下那可怜的一碗饭后,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以致每次还没到放学时,我就会饥肠辘辘。
我向父亲抱怨。说学校下午为啥要那么早上学,中午进餐时间那么短,想把人逼死啊。父亲看着我瘦瘦的脸,低下头,沉思。
一天晚上我放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小磨香油独特的醇厚气味,好香!我吸吸鼻子,循着气味的源头走向厨房。我倚在厨房门口:父亲!父亲在拌饺子馅!
父亲将一个个棕红色的圆溜溜的马蹄果削皮,白生生的脆肉露了出来。接着,父亲把它们切成小丁,撒在用葱、姜腌过的细细碎碎的鲜红的猪肉里。然后,拿出一个小瓶子,上面大概写着“盖浇汁”(我眼近视)。父亲先均匀地撒上一圈,拌匀,他用筷子蘸点儿尝尝。静默,摇摇头又均匀地撒上一圈,拌匀,可能他还不满意,又零星地滴上几滴,这才起身去切绿玉般的小葱。
段段分明的小葱圈,在厨房灯的映衬下反射着青烟的光。父亲开始擀面皮儿,这时在酱汁的作用下,肉馅颜色慢慢地深了,沉甸甸的,橘色的香气弥漫整个厨房。我突然有点儿想哭。
父亲包好饺子,听见了我的呜咽,转身,大惊:“怎么了?”我用手指了指饺子。
“想吃饺子?别急,给你煮。”
我破涕为笑。
蒸腾着的雾气中,一盘饺子上桌。我顾不得烫,将饺子塞进嘴巴,不争气的眼泪又出来了。
父亲脸上的皱纹仿佛更加分明,疲惫的眼睛中流露出无限温柔,手上粘了层厚厚的面粉。此刻,他仿佛刚刚完成一个宏大的工程,突然很轻松的样子,坐下来,在一旁看着我吃。
我的情感更加不可抑制。我仿佛看到他奔波在菜市场,为我精心挑选食材;又仿佛看到他提着大兜小兜的菜,上楼时艰难而又努力的样子;或者他正在细心地择菜、洗菜、切肉,把浓浓的爱融进这些饺子馅里……我伟大的父亲啊,您为女儿操了多少心!
清脆的马蹄果里有爱,滑滑的饺子皮儿里有爱,香味浓烈的馅儿里有爱。这盘饺子已成为永世记忆,不泯不灭。
【篇二:蒸糕】
过年蒸糕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寓意着节节高,所以到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糕,今年姑婆家也不例外,爷爷奶奶就带着我去姑婆家蒸糕。
只见爷爷奶奶和姑婆忙着收拾着蒸糕的配料:猪油、蜜枣,桂花,糯米粉,准备蒸糕!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做的美味红糖糕,但从没看到过奶奶是怎样蒸糕的。今年正好可以看一下。只见奶奶和姑婆先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红搪,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想:怪不得奶奶每年蒸的糕都好好吃,我总觉得吃不够。
接着,奶奶在大锅里放了一锅水,把锅盖盖上,让爷爷烧火。过了一会儿,满屋水汽,水烧开了。这时,奶奶先把蒸笼放在锅上让热气熏热,然后在蒸笼里放人已拌匀的糯米粉,双手在蒸笼里抚平,让一层的糯米粉先蒸一会,差不多的时候再放第二层第三层糯米粉,直到蒸满为止。奶奶一边忙着添加糯米粉,一边告诉我说:“这添加糯米粉很有讲究,不然的话,蒸出来的糕,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熟,口味很不好。”奶奶还不停地关照爷爷把灶内的火烧得旺一点。不多久,一股糕香扑鼻而来,一笼又糯又香的红糖糕就蒸好了。奶奶还特地在红糖糕上用红枣摆了一个“福”字,又好看又好吃呀!
奶奶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红糖糕糕递到家人的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吃了红糖糕,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是啊,这一块块红糖糕不仅给我家带来了新年的喜气,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新年的美好祝福!
【篇三:阳光下的风景】
冬日的阳光很温和,如同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就像老奶奶脸上洋溢着的慈祥的笑容,如此这般,平凡,朴实之景。
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生疼。怕冷的我总爱坐在阳台上,沐浴着阳光。透过玻璃窗看着院子里仅剩的几朵花在寒风中飘摇,可是腊梅却挺立着身姿,成为风中一抹别致的风景。
就在我沉浸在这景色中时,突然一个微胖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并喊着“季市特产,荷叶桂花茵糕。”我猛然站起,顾不上穿外套,便冲出门外。
我看见她穿着深酒红色的外衣,戴着一顶早已褪色的帽子。耳朵,鼻尖早已被风吹的通红。阳光洒在她身上,似是镀上了一层金边。但是那桂花糕却是散发的腾腾热气,还有那沁人心脾的香气。
我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切分,装袋。当她递给我时,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却又有些无奈的语气说:“怎么出来也不穿个外套?天气怪冷的。”经她这么一说,我才想起刚走的急,居然忽略了寒冷,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过了袋子。我本想离开,却不经产生了好奇,这样香气四溢的美味到底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这么想着我不经回头,看见了她忙绿的身影,买桂花糕的人总是很多,她的手上很粗糙,还有冻疮,通红的手,一看便知她的艰苦,她的勤劳朴实。她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等顾客走了,我走回她身边,问她这个桂花糕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她先是一愣,然后叹了口气,说:“现在外面冷,你先回家,明天到我家来吧。”我点了点头,约好时间,然后缓慢的走回了家。
第二天,我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她的家。她的家很简朴,进门便是厨房,她已经准备好了用具,我看着她热真的神情,不觉心中一动。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只见她先用热水将桂花泡开,洗净。然后把水倒掉,放在一旁待用。接着将适量的糯米粉、粘米粉混合、拌匀,然后加入适量白糖,用牛奶搅拌成为粉浆。再将桂花倒入粉浆中,拌匀。最后将粉浆侄入糕模中,用大火蒸。看着她熟练的动作,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孰能生巧”。她始终微笑着。她总是坚持做最好的,她做的桂花糕一直很受欢迎。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个地点,在阳光下,她那微胖的身影总是忙碌着,她对每个顾客都是微笑着。她总是那样的温和,脸上总带着慈祥的笑容。
墙头的腊梅依旧挺立,傲立于枝头。在阳光下,她忙绿的身影,没有一天欠缺,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显得那样的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