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相关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量大面积爆炸,我们的生活被炸得粉碎。在看似完整的学校生活中,时间划分为一天九节课,每节课间隙还要安插上十分钟的碎片时间。而回到家,只要一个控制不住,手摸向罪恶的手机,时间就又会被分割为一半正经事,一半被消磨浪费的的情形。

如此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太大。首先,每一块时间虽然是极为短小的,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时间叠加起的总量将会是惊人的。其次,若将人的时间视为一个总量,那么它将不因为碎片化而变多。可是,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完成某一件事,因此,究竟该不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细碎时间成了一个令人犹豫的问题。

碎片化生活早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我们的日常,而它带来的问题却也在无意识地困扰着我们。所以,当我们手握碎片化生活时,究竟该怎么办?

我认为,碎片化其实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生活方式,它不同于例如学校中固定“一心一意”的学习方式,而是可以动用多种感官进行“三心二意”的学习。如果充分利用,甚至可以事倍功半。比如说,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一些演讲;可以一边练习画画,一边听音乐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这可以使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这个世界。而这些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或完成部分的事,安排在碎片时间内进行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就算是“三心二意”地使用时间,总有一些闪亮细小的时间碎片能“入脑”,总好过随意在网上浏览一些无意义的信息“过脑”。

同时,碎片化生活还是我们向“结果”倾斜。由于时间过于细碎,使得冗长的过程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在工作或学习之余的碎片生活中还能完成一件完整的大事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极为困难。

于是,到了我们选择的时候。是设定目标,致力于一个方向;还是分散利用碎片化生活,搞定一件件小事?这就与我们个人的偏好有关了。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如今我们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高速流动,随时随地都可掌握成千上万的信息,但就是这样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

近几年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甚至有些“神通广大”,可以在手机里下载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地铁上拿出来看看,甚至在走路过程中也要拿出来看看,这使得“低头族”们对周围事物有了些隔阂,本应该看看周围景物的眼睛却只盯着几英寸的屏幕,但是从手机上获得的却是碎片化的,碎片逐渐填充了生活的间隙。

一方面来说,碎片化的生活过于狭隘过于肤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朋友圈里微博上经常有人转发“网红美食”,“网红美食”被描写得如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一般让许多人跟风去购买。结果排队几小时吃到后却叫苦不迭,简单的食物被夸大排队浪费了许多时间;朋友圈里也经常有人发一张照片,即将所有人的手机堆得高高的,都不许碰手机,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效仿和夸赞。现在有些家庭聚会中,常有那种儿时一起嬉戏打闹的表兄弟现在却一个人一个手机呆滞地盯着手机,不看身边人,令人寒心。

另一方面来说,碎片化的生活便捷快速,好像也节约了一些时间,可以慢慢零碎地阅读一本小说,可以在淘宝上阅览万千商品选择出自己想要的,可以拥有些许网友随意聊天,不必花费太多现实中的精力,看似省时省力,尽可能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也尽可能地偷懒。

但这样碎片化好像过于冰冷,没有了手指摩擦书页的温度,没有了淡淡的油墨清香萦绕于鼻尖,没有了试穿衣服对衣料的比较,没有了真实交流温情的流露,看不到屏幕那头的好友表情如何,是真的难过真的开心真的流泪还是?好像碎片化的生活有些冷冰冰的,感受不到温暖的温度,或许只有机器运行时发烫的热度。

碎片化的生活就像许多新生事物一样,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该怎样看待它怎样利用它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觉得与其过碎片化的生活,不如过完整的生活,完整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更有真情。至于碎片化的生活,还是取其长,避其短。

【篇三:成长路上有你最好】

人生何去何从,人生有将独来独往。但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生,我们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也许成长之路,是每个热门所要经历的。的确,成长之路所要经历。但却都将是与众不同的。拥有了人生,才将会更好地拥有一切!成长成熟将会更好!那就尽自己所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一切事情。相信,未来的明天将会更好!成长路上有你最好!

困难重重

成长之路,困难重重。但不是每一个人生都将是平静的。平静的人生没有所谓的动力,没有了动力的人生,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困难重重,这都是人生所要经历的。有了困难,才会知道什么才是所谓的真正人生!困难重重的我们,才会更加的去努力,努力了相信会有所收获,努力了相信就会有成功!不要被现状所厌倦。不要觉得这个世界抛弃了你。因为你要是这是去适应生活,生活的多姿,生后的乐趣!你将会慢慢的体会,相信,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有你最好

成长之路,都将会有朋友相伴。这些朋友会伴你左右。这些朋友会伴你一生。人生中如果拥有了这样的朋友,相信,你将会是非常幸运的!有朋友都在你身边,你一定会非常开心,因为有一个人总会陪伴着你,给你想,更给你幸福!有你的世界是最幸福的,你在,我更加开心!有你最好,希望以后的以后,都是你!

成长之路,有你最好。你将是我的小幸运,将会一辈子守在我身边!

【篇四:美丽的家园何去何从】

窗外,鸟儿在桂花树上放声歌唱,讲台上老师的声音总敌不过鸟儿歌声的清脆。大多数同学的目光被鸟声吸引出去。同学们都努力寻找着鸟儿的倩影。宁静的校园里,玉兰枝头嬉戏的鸟儿们,偶尔飞下来啄食的身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家都扒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谁都不愿打破这和谐的一幕。一阵微风吹过,小鸟们扑扑翅膀飞走了,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我是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在我的童年里,没有玩具,没有电器。那时我家的照明器还是现在少有的煤油灯。晚上乘凉时和奶奶一起看星星,数星星是我童年夜晚的乐趣。在摇椅上,听奶奶讲以前的故事。我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交通很不便利,方圆几里没有人户,因此我的童年也没有玩伴。陪伴我长大的只有山里的花草树木与昆虫鸟兽。

我家的山林多乔木,各种各样的树:桃树、野樱桃树、板栗树、茶树、枣树……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一年四季,它们总能满足我的食欲。春季百花争放,那是最美的季节。一场自发的选美大赛上演了,每颗树的花都有自己的美,一眼望去,犹如置身花海。人们都厌恶夏季的严热,然而我却从不惧怕,密林中总有最凉爽的风。置身其中,也不会显得单调,林中有鸟儿的歌声,有知了与鸟儿们的对唱,一切属于大自然,从来不用担心忧愁。秋季是大丰收的季节,不仅谷物要收割,还有我家成片的板栗林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丰收,我总是捡得不亦乐乎。冬天就显得比较寂静了,下雪后,到处是披了银装的白雪,每天早上起床,总不忘到院子里转上一圈,抓一把雪放入口中,或在雪地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童年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来,回到现实中,不禁有些茫然。曾经的一切恍如一个梦,对于家乡的现况,只有忍不住叹息。

小时候上学必经的小路已经渐渐荒了,一条长长的公路通到了家门口,沿路下来,毁了多少林木,修路时炸裂的碎石被沿坡推下,埋了许多田,甚至切断了水源。再也听不到清脆的鸟儿歌唱声,取而代之的是挖土机与油锯狰狞的声音,以及一颗颗大树倒下时的痛苦呻吟声。看着童年的玩伴倒的倒,飞走的飞走,我无比心痛。可大家告诉我:这是发展的需要。

近两年,国家高铁建设,有一小分支来到我家山脚下,他们带来许多高科技产品。开始对交通进行改造,七八张挖土机同时上工,很快一条宽而平的道路打通了。几百人的队伍很快上工了,他们开始毁山林、凿洞、炮轰声惊天动地,我家房屋也随之颤动。村民们都说,交通便利了,经济也就发达了。而我看到这一切却沉默了,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即将发展起来的地区,我看到的是门前越来越少的树木。以前抬头满目绿色,现在却快成为一片荒洲。父亲带我去看过隧道,我看到迎面驶来的大货车,后面起的灰尘几百里还没有散尽。我和父亲捂着鼻,连眼睛都不敢睁开。货车倒的碎石已经埋了整条溪。隧道沿线的人也并没有增多。相反,人们搬去了更远的地方。我忍不住想,这真的是发展吗?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说某地环境破坏引发自然灾害。我们叹息别人不懂珍惜,庆幸自己所处环境的平静。每天打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可从未亲身经历的我们从不知道怎样用实际行动去帮助解决问题。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山区的巨大财富。发展经济并非一定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建设的同时多一点环保意识,尽可能少去毁灭原有的美。不要再一步步走已受灾地区的老路。

为了经济建设,毁林封河,人类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改造着自然,却从未关注自然发出的警告。

美丽的故园啊,你究竟该何去何从?

【篇五:人生叉路,何去何从】

天空因为选择了风雨的洗礼,而更加蔚蓝;

刺槐因为选择了干旱的考验,而更加茁壮;

松柏因为选择了暴雪的摧残,而更加挺拔。

我们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追寻先人的履印,聆听圣贤的告诫,带着憧憬和豪情,走向人生的大道,前方的叉路令我迷惘,令我徘徊。我轻轻地叩问,在心里发出一声低吟:“人生叉路,何去何从?”

回溯这段行走的旅程,我听到齐鲁大地传来孩童的琅琅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孔夫子的治学之道,漫漫长路,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游历各国,讲学兴教,启迪示人,而他的背后是君王的摒弃,是小人的嘲讽,是愚人的不解。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二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有这样一位老者奔波四方,兴我中华,教我世人,如今,他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而当初的他不过是一个执着于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凡人,因为选择了礼学兴国,孔子踏上了这条孤寂的长路,星夜为伴,草木为朋。

停靠在一片菊花丛中,衣袖留香,沁人心脾。一座茅屋,一把锄头,远处是悠悠白云,青翠山林,好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时饮一杯菊花清酒,赏一道残阳斜月,乐得潇洒,陶渊明高喊着:“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衣还家,栖身于自然之中,找寻本真之心,他是真正的不为功名所累“久在笼中”而“复得反自然”是他对自由的期许,因为选择了采菊东篱,陶渊明踏上了一条幽僻深远的小道,菊为朋,酒作友。

眺望着中华民族的前行轨迹,我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感恩着当下的黄金时代,我憧憬着未来的种种美好,中国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如今正在腾飞,中国梦,一个汇聚十三亿人民的梦想,它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中国在时代长河中的历史性抉择,有梦的中国期待国人的激情和呐喊,有梦的中国期待世界为之鼓舞和震动,有梦的中国需要当代的热血青年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自己的选择,中国梦,等待着千万青少年的筑就。

伫立在人生的叉路口,心底里有一个声音再向我回应:“人生之路,尽在手中,把握方向,自会成功,慎重抉择,无悔前行,梦想实现,路的尽头!”

【篇六:共享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健身房”等等名词,不知你是否耳熟能详?路边随处可见的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层次不穷的单车、迷你书店、共用篮球场…。是的,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运转体系!这“共享时代”的身影洋溢着勃发的生机。

我国是共享经济试点的首个先例。这意味着初生的、洋溢着活力的“共享经济”是否能够成为成熟的经济体系,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我们身上。而共享经济日益繁荣的背后,时代的阴影悄然而至,税利的锋芒原形毕露,如毒蛇向青涩的果子露出尖牙。

诚然,任何一个全新事物的诞生与尝试融入社会的最初都是不易的,“共享”也是如此。“共享”的热潮来得太快、太过于迅猛,仿佛一夜间,各大或小的街道、商场前,挤满了各色单车,占据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使你动弹不得。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采访报道:路边收车费的大妈向记者抱怨大量的共享单车占据了人们停放非机动车的空间,所以有些人就把非机动车停在人行路上————-以示抗议,这就给她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且这些单车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屏幕上的她头发已添花白,又眉关紧锁。在时代的潮流下,个体是无力的,而她与我们一样,是千千万万之其中。

人说“月盈则亏”,泛滥的“共享”物品成了占用公共空间的第一隐患,并且无法合理移除。我曾见商场前的书店无人光顾,连“共享”二字的荧光屏都失却了色彩,行人来来往往,没有人情愿抬头望上一眼。共享时代的主体毕竟还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本身毕竟还是一个金融体系。它的诞生是以为市民百姓造福、提倡节约能源,环保出行为前提,而21世纪的市场经济的反应就是快速效仿复制,随即张牙舞爪,毫无章法的向各个领域迅猛扩张,而一旦供过于求,市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和应对措施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从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无价值的闲置品。

我们谈起“共享”,时而欢喜、时而愁。共享市场的乱象大家有目共睹。有的共享设施出现故障而无人承担责任,消费者大吐苦水,经营者不以为然;有的共享设施在使用时出现损坏,大批量的运到回收站、废品场。我至今难忘从飞机上俯拍废品场那“如山”般的共享设施的场景,震撼的情感过后更多的是惋惜与悲凉。好在政府终于出手管理市场乱象,经营者有些人愿意为此担当,百姓中有热心肠的青年男女积极参与整治的行列中,为困境中的“共享”带来一丝责任与人性的光辉,我愿意将它比作寒冬里的暖阳。

事实上,共享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即使这是一个由经济新体系命名的时代,但它最后的最后还是一个时代,同过去今朝我们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一样,共享时代是一面当之无愧的明镜,反射着人间冷暖,是是非非。我又见那些别无端破坏随手丢弃在草丛中的单车,与那些被撞倒在地无人搀扶的老人们一样让人心碎。我虽不常遇到这样的老人,却常遇见这样的单车,常遇见举着雨伞、在倾盆大雨中艰难扶起被风吹倒的单车的人,常遇见烈日下愿意放下遮阳伞、叼着冰棍去扶起倒在路边的单车的青年,常遇见那些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积极联系商家处理被破坏的单车的热心人,在他们一个又一个人身上,我看见了他们身上写满了“高贵”,我真切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们如金子般赤城的心,其炙热的温度恰恰暖手,一点也不烫人。

共享时代,我们何去何从?我想,无论共享经济它将走向何方,是好是坏,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能尽力做到最好,用认真负责、善意而又真挚的面孔去拥抱时代的困境,去拥抱时代的光辉,接受或好的、或坏的任何事物,是社会中人的生存之道,也是社会的“共享”之道。

【篇七:图书馆我们该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我们喜欢在图书馆用手抚摸一册册书脊,如同触碰琴弦;

曾几何时,我们喜欢在图书馆翻阅一本本书籍,如同捧起清泉;

曾几何时,我们喜欢在图书馆细嗅油墨纸笺的气息,如同品味花茶。

而如今——

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上市,铺天盖地的网络覆盖,深深地改变了我们曾经的生活,很多人的阅读方式也随之被代替。可是,当你在刷完微博、聊完QQ之后,会不会有一丝烦闷和孤独,会不会怀念起曾经在图书馆那些简单而温暖的时光呢?

我回忆起了过去在图书馆中沉醉的时光。很小的时候,家庭就开始重视对我文学素养的积淀,使我从小与图书馆交情匪浅。才学会认字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放心地把我一个人留在图书馆,不用担心我会乱跑,因为我会像一只小小蚕宝宝,在“书林桑页”之间,吮吸知识的精华。有一次,妈妈了解到,椒江的图书馆有一个招募“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就毫不犹豫地带着我和哥哥去了。当得知被聘任为一名“小图书管理员”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地光荣和欢喜呀!当时,我在大大的会场跑来跑去,似乎要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每一个人。

慢慢地,我长大了。年岁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更为繁重的学业,我便没有了小时候的逍遥自在,去图书馆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我总说作业多,学习忙,没有时间,可我自己心知肚明,是我不愿意静下心来罢了。网络对我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与图书馆的约会越来越少。即使来到图书馆,我也茫然若失,找不回小时候的沉静了。我,渐渐疏远了图书馆。

使我彻底觉悟的是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语文成绩竟在无形之中一落千丈。一直作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在看到这个成绩的第一眼,我的脑子里“轰”的一声炸开了,有着前所未有的手足无措。我实在无法面对我的卷子、我的分数,我那错得一塌糊涂的阅读题,有史以来最低的作文分数。

那一天,带着吃惊、诧异以及迷惘,我来到了图书馆。

依旧是淡淡的墨香,依旧是安静而闲适的环境,图书馆以其不变的沉稳与宽容,接纳了我。我在其中静思反省,原来我已经那么久未曾感受这份宁静了。我仰望书架,默自叹息。那个下午,我独坐图书馆。但我知道,图书馆以它那浑厚质朴的呼吸,平息了我的焦躁,平息恐惧与不安,带来足够的心灵抚慰。它犹如天堂。

可是,放眼望去,如今的图书馆,人是不少,可是又有几个是真正带着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去的呢?不少人面前摆着书,手里却拿着手机,目光注视着屏幕,而书本却倍遭冷落。更有甚者,用手机旁若无人地与同伴肆意语音互传,书本不过只是沦为他们寻求自我心理安慰的幌子。这样的一幕幕,早已显见不鲜。

图书馆啊,您像一位博学睿智的老者。请告诉我,我们该何去何从?

【篇八:面对碎片化,我们该何去何从】

“碎片化”这个词进入我们视野已经五年了,这个最初被微博带火的词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仔细回想自己度过的每一天,我们不难发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都被碎片化了,身边充斥着碎片化的事物,更多的是被碎片化的每个人。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说起碎片化的出现,其实这与我们现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正是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才使得手机、网络这些高科技元素不断环绕在我们周围,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溺于碎片化的生活中。因此在社会上不断冒出抵制碎片化的声音之中,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即呼吁人们摆脱互联网,回归到最初不轻易受外界打扰的生活。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作茧自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不去接受它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倒退,这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做到事。所以想要摆脱“碎片化”还得从其他方面下手。

面对碎片化,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碎片化”与“节约时间”是不同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概念。在我们还不知道碎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可是当互联网、手机、微博这些东西横空出世以后,许多人在睡觉前、卫生间里、公交车上只会埋头刷手机,同时还美其名曰:“我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手机上获得的信息都是无用的信息,而刷手机的行为与浪费时间也就没用本质上的区别了。

因此碎片化其实就是人们将自己零散的时间用在了各类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手机和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是一个会让我们更容易浪费时间的工具,所以导致碎片化的这个锅可不能让它们来背,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那么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消除碎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必须要从我们自身出发。

前面已经说过了碎片化的成因,总结来说就是对于自身时间的掌控能力不够,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要学会时间管理,我们就要懂得时间的综合利用,学会把工作化整为零,又要懂得利用真正的碎片化。所谓真正的碎片化,与我们的碎片化正好截然相反,能够把自己零碎的时间整理成块,绝不会将自己大块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其次我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远离碎片化的生活,与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统统说再见。当然说再见绝不意味着以后在这些时间里无所事事,而是学会抓紧小块的时间。每当我们又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不妨扪心自问:打开手机我能收获什么,不看手机的话我又可以做些什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在这些零碎时间中取得了优势,所以懂得利用时间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最后,我们要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碎片化时间,什么又是以碎片化的名义在浪费自己的生命。除了自己要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之外,我们还要懂得适时的拒绝和放弃,放弃一些可能会影响你计划或者精力的事情。碎片化最擅长的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而在不知不觉中分散了注意力,而只有当我们专注地对待每件事情时才能高效利用时间。

碎片化本身其实并没有对我们有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反而提出一个概念教会我们利用小块时间。但是我们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反而却因为自己的无知被碎片化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多事物的两面性往往都并不是因为它自身的缺点或者特质导致的,而是我们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差错。所以面对如今来势凶猛的碎片化,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不因外物而或悲或喜,就能够做到在各种诱惑或影响面前屹立不倒。

【篇九:共享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走进我们的生活。“共享”就是其中的一员。

书,我们共享

说起图书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读者可以从图书馆借书,然后在规定日期前归还。图书馆虽然比“共享”一词的出现早了许久,本质却是一样的。

小时候我特别爱看书,暑假基本上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流连于书中的情节时,书页间会突然跳出来一张小纸条,大概是上一位读者留下的吧。小纸条上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对书中句段的点评与吐槽,有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还有对书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每一次看到这样夹在书中的小纸条,我都会感到一阵欣喜。我拿起笔“唰唰”地写下回复,期待着下一位读者看到时的喜悦。

可是,有一次我在看书时,那本书大概是被水浸泡过,已经发皱了,书页间还残存着零食碎屑,更惊讶的是,书中还有一只被书压扁的蚊子!我倒吸了一口冷气。书的共享是用来让更多人看书、学习、交流,而不是用来糟蹋的!这位读者却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反思。

单车,我们共享

共享单车,大概就是“共享时代”开端。刚刚,“飞入寻常百姓家”时,受到人们的连连称赞。它绿色环保无污染,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解决“一公里”的问题。

去郊外踏青时,找到一辆共享单车,扫码开锁,轻松上路。阳光明媚时,骑着单车,哼着小调,悠闲自在地前往目的地。这不是件快乐的事吗?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二维码被恶意破坏,共享单车变为“私家自行车”,共享单车泛滥……这才是现实。更有甚者,直接把两轮共享单车改装成一辆三轮车。如此价格便宜,受人们青睐的共享单车为何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因为人啊。因为社会中的小部分人的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这样子我占到便宜了。殊不知,若是没有他们的举动,整个社会都会受益无穷,包括他们自己。

面对共享社会的种种利与弊,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接受它,改变它,才会使社会变的更美好。愿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篇十:面对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现如今,好像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会有其他的事跑来“扰乱”我们,让我们得不放下手中的事,去投身到另一件事中,生活,已经逐渐变得“碎片化”。

午后,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在书桌上留了下斑驳的树影。我打开书本,在暖阳与微风中细细品读它。可还没静心读个几分钟,刺耳的手机铃声就打破了宁静,我皱了皱眉,接起电话,“喂,xx吗?我周末卷忘记带回去了,你能不能帮我拍一下”“没问题,马上帮你拍”。

帮她拍完发过去后,我便投入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中。看到故事关键的转折点时,我不禁屏住了呼吸,心也随着故事的发展紧紧的揪了起来。这时,铃声又突然响起,我不禁有些生气,没好气的“喂”了一下,原来是我们小组要去博物馆参观了,“本来定的时间不是明天下午吗?怎么现在就要去?”“哎呀,计划有变,两点钟在博物馆门口集合,他们都出发了,你最好快点过来。”组长的话连珠炮似的像我袭来。“没等我回话,组长已经把电话挂掉了。

于是我匆匆的带上书出了门,在地铁上好不容易可以看会书,可谁知那么快就到站了,我摇了摇头,赶去跟他们汇合。时间在我们对各个场馆的参观中悄悄的溜走了,在参观完并完成任务单后,已经是五点钟了。耶!活动做完了,可以回家好好看书了,我心想。

可回到家,迎接我的却是那堆得高高的卷子。“你计算不好,多做点题,总归是对你有好处的”妈妈说。“我。”我实在想不出如何拒绝这些卷子,只能乖乖去刷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左边的卷子渐渐减少,直至没有。我甩了甩酸痛的胳膊,看了看时间,心情一下子沮丧起来,已经这么晚了,书又看不成了。

望着桌上的书本,我不禁想,在当今社会,碎片化的阅读是否更好?毕竟生活已经“碎”的没有一块相对较完整的时间供我们去阅读,虽然碎片化的阅读可能会让我们接收的信息变得零散冗杂,但在今天这种大众化的趋势下,我们又不得不去适应。不管是纸质书本的阅读,还是“碎片化”的阅读,它们都各有利弊。我们要做的是,取它们各自的长处,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时间。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