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相关作文

【篇一:爱美妈妈】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是我的妈妈,己经是个重“病号”了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才肯出门。

那一次一个妈妈的同学邀请妈妈去长春做客,那一晚沙发上,床上,地板上,全是妈妈的衣服,她在镜子面前照呀照,找来了我给她当评委,妈妈对我说:“来!来!你帮我看看这件衣服好不好看?”一头披肩长发,飘逸而潇洒,外套是一件棕色长风衣,里面是一件黄色的羊毛衬衫托衬,着看起来非常高雅于是我脱口而出:“合适!太合适了”什么只是合适!我再换一套!唉!“我真后悔为什么不说太棒了!太合适了”来!你再帮我看看!妈妈要求我替她审美,我也不敢违抗母命,只能耐着性子看这次妈妈换了一件青色的大衣,黄色内衣映衬鲜明,显得非常庄重,还不懂妈妈说什么,我抢占了先机说:“太棒了!太合适了!风度翩翩棒极了”。可是妈妈还有一点犹豫不决的样子,我只能继续往下夸“真的很棒”妈妈在镜子面前拽了拽大衣的袖子,胳膊甩了一甩,才决定出门。

妈妈的审美不止在衣服上,她还在花上,那一次我看见外面的花好玩,就拿回来了几根,插在了花瓶上妈妈看见了,啊!的一声大叫,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赶紧跑了过去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这谁插的花瓶啊?怎么怎么这么难看呢?我说我插的呀!我的脸满脸通红,于是妈妈便开始了叫我插花,我把几根花随便的插在了一个瓶子里,妈妈说这样不可以,于是他亲自上阵,对我说这个一定要插在那个陶瓷的瓶子里,这个一定要插在那个瓶子里,这个还是扔了吧都已经快死!可是我不喜欢在这个地方插花看着窗外面的小伙伴们在那边玩,还是在那边随便的几个花这边插一下,那边插一下,有的甚至连花瓣掰下来放到水里了。于是妈妈耐着性子教了我一下午的插花。

【篇二:关于审美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进入新时代,青少年们被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个爱美等于“走资”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广受青少年喜爱的流行歌曲《只因为你太美》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寻找美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如P图、化妆、整容等。人们的脸越来越像一个精致的工艺品。然而,这真的是美吗?

一直有人吐槽,韩国女明星都长着一模一样的脸。也许是受明星文化的刺激,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整容日益呈低龄化趋势。诚然一张精致的脸蛋可以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一些人尤其是孩子通过动刀子的方式追求外貌上的精致也无可厚非。然而,脸蛋的美就是真正的美吗?

国人的审美一直广受诟病,从个人的不懂穿衣搭配到央视及各大媒体拍出来的“土味照片”、“土味视频”。所以一直有教育专家强调要加强审美教育。

“内心的美才是真的美”这类话语我们已听过太多,也许都已厌烦,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的追求脸蛋的精致,恨不得让自己的皮肤做到:苍蝇飞上去打滑,蚊子飞上去劈叉,要白嫩而不油亮,饱满而不肥胖。这就满足了一些人所谓的审美。

审美就是“审脸”吗?我看未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如果按这种所谓的审美标准看,一点也不美,但她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面对国外媒体刁难时的有力回击,面对质疑时的自信从容,面对无端指责时的不屑一顾,无不体现了他自内而外的一种气质,虽说这种气质有大国实力的默默相助,但不得否认这种气质,与他数十年勤恳工作,默默为新闻事业奉献不可分割。

由此观之,脸蛋的美和真正的美并无关系。我们要加强审美,并不是“审脸”,更不应为了追求一张漂亮的脸蛋,花钱请医生在脸上“大兴土木”。

什么是真正的美?是脸上的干净、阳光,不是医学技术下的千篇一律;是衣着的端庄、大方、得体,不是一味的追随潮流;是由内而外的“腹有诗书气质华”,而不是时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发几句酸诗装文艺。

愿大家都能成为会审美而不是“审脸”的人。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独一无二】

从前我不喜欢我的妈妈!真的。

在听说爸爸同事的女儿凭借出色的容貌拿下各类广告、电视剧重要角色而赚得金箔满盆时,我觉得我的妈妈应该长得漂亮一些,给我更好的基因;在看到同学的母亲对她有求必应,学习以外不干涉过多时,我面对铺头盖脸且全无消停之意的唠叨,宁愿妈妈多给我报几个培优班放任了事!在看到妈妈不着调的审美时,我心里直呼浪费钱还不能给我长面儿!

如果有一个漂亮,通情达理又前卫的女人愿意给我当妈妈,我一定会把她换掉!我时常在心里这样想!

可是这种事儿永远不可能发生,不能做选择便只能接受喽!我也想长得更漂亮些,在家里更舒坦一些,在外面更自由一些,可按照别人的人生轨迹走上一遭,也不是我心之所想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沉淀!我渐渐安静下来,我不再愤世嫉俗,不再浮躁而轻狂!我慢慢发现各国各人的审美不同,没有人能迎合所有人的审美。长成一个不算太美丽的女孩也有它的益处,它带来的独特经历。时光淘沙,让我看见那些留下的被爱镀过金的闪亮日子,那些碎碎念背后隐藏的苦口婆心,那些温柔的母亲所不能带来的疯闹、没大没小以及我最引以为傲的———我曾拥有过的真正童年:没有压力;没有培优;无拘无束的童年!我更是发现了一个朴实,勤劳的妈妈能够教给我的无数珍贵道理,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的正能量!正如她写给我的留言:你是独一无二的,谢谢你让我做了你的妈妈!你教会了我很多,我正在让自己变为你心目中的妈妈!

我现在想说,我的妈妈比我想要的妈妈能带给我更多东西,她带给我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思想!引领我走在自己独特的道路上!

人类世代沿袭,母爱的力量甜蜜温馨,娘在家就在,这种滋味于我于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在羞耻的梦靥、卑微的幻想、躲闪的自卑后面,以幸福的名义真真实实存在着!

【篇四:不要让生活彻底“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渐渐加快,因而顺势产生了碎片化的生活,也许的确是便利的,但生活彻底碎片化了,又有何意义呢?我固然赞同将生活部分碎片化,可适应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但不希望生活被彻底“碎片化”。

将生活中的事情,如阅读、社交等碎片化了,真的利大于弊吗?我想,答案是否。碎片化的时间,使我们不再重视时间的宝贵,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碎片化逐渐使我们越来越浪费时间,让我们的心态更加浮躁。碎片化的阅读,让我们丧失了思考与审美的能力,使我们如同一个信息检索器一般只浏览有用的信息,停留在阅读的肤浅层,不再拥有深刻的思想与审美能力。碎片化的购物的坏处,我想有目共睹,忽视了每一笔消费,其实是在消费父母辛劳的血汗钱,甚至是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的,使我们学会节约这样基本的认知越来越薄弱。这样碎片化的生活,真的美好吗?

如今生活节奏只快不慢,社会压力只增不减,适当的碎片化的确可以节省时间,提供便利,但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效率而将自己变为了一个碎片化的机器。面对大量信息时只快速选择有用信息写作,没有阅读带来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储备,如何会写好?只会检索信息一般东拚西凑,内容枯燥乏味可想而知,思想深刻与否一看便知。碎片化的生活带来的是这样碎片化的自己,这样真的是进步吗?

浮躁的心态在碎片化的生活下愈加严重,国人一边嚷嚷着要重视国学,重读经典,一边却想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一刻都静不下心来。如此浮躁的心态与风气谈何重视?拥有思想与审美是人自出生而来,最为基础的能力,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学不会如何思考书中的主旨,丧失了深刻的思想,所写所思也会如同白纸一般空洞,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审美,人才又从何培养?节约更是从小教育的基本认知,随着各式各样的购物软件和消费方式不断应运而生,节约的金钱观念愈加薄弱,从小教育的认知在碎片化的购物面前仿佛遁了空形一般,人们孰若无睹。

碎片化的生活有着诸多弊端,我们该去责怪互联网吗,去责备社会吗?不,决定自己是否将生活碎片化的只有我们自己,决定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多留些时间让自己抽一本书静静的阅读,亦或是留些时间给自己与亲朋好友一同散心,至少别让自己变成碎片化的机器。

适当的碎片化诚然能使效率提高,却会失去很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无可奈何,人们与其拼命追赶时间的脚步,生怕被落下一截距离,可即使追赶上又有何用呢?不如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原本的状态,适当碎片化固然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但请不要将生活彻底“碎片化”。

【篇五:以苔花为题的议论文】

袁枚写过一首短诗这样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说苔花日光皆可不来,我自青春不怠;而即使只在阶前上青苔,我亦亭亭如盖。

这使我总想起红楼诗社里总要推举出诗作好坏,——宝玉落第亦不过笑笑,可黛玉却常会挂心上的。其实这么多年的诗文美学总是这样,人总喜欢谈论谁是“绝代才人”,谁是所谓牡丹。可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庸俗不过是“牡丹之富贵者也”。而苔花却好,不依不凭,不亢不卑,自成一片,独树一方。

我以为诗文最该是苔花。

文人都自怜如苔花。如苔花不到白日却青春自开,旁人的吹捧和冷眼总不占去文人心底的不尽之意、不竭之情。诗以状物、诗以言志,说来说去不过是自己的事情:言不由衷地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太白如何费力堆砌,也绝唱不出“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潇洒大气,酣畅淋漓,因为一句依托于人,一句却的确真心;薛涛为文人宴会写过那许多应酬之作亦不过如大浪淘沙,哪有一句真切的“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来得惊心动魄。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个“真切”如何解释?我以为便是抒己之真情,抛却旁人之言语。

文人都自负如苔花。如米小的苔花未曾在牡丹面前羞于绽开,文人亦如是。旧日文人把酒言欢相交甚笃,流觞曲水、诗词相和,皆不在意对方的名声身份,亦从未因珠玉在先便罢笔不写,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皆不是世人以为的牡丹,而只是如自己一般的苔花些些——没准自己还是更好看的那片呢?所以他们似是愤愤“崔颢有诗在上头”,哪个又不是最后自己感叹着“天教分付与疏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连自悲命运都要先提一句:学诗漫有惊人句。果然人们说“自恃”都是“才高”,文人才最自负啊。

苔花可开在无人欣赏之处,可“真国色”的牡丹却不可能。甚至在苔花眼里,这世上从没有牡丹,不过是花,皆是烂漫开放而已。所以这千年来文人那自怜又自负的心性,唯是苔花无疑了。

但这其实也提醒着我们:文人做苔花这许多年,我们却一定要一个诗仙诗圣,一定要生拉硬扯着让谁做“小杜甫”,谁做“小李白”,一定要在诗文审美上评出一个“独占鳌头”的牡丹,是否太过俗气?

我想的确俗气。毕竟这世上审美本就各异,这许多年来不尽的诗评词评层出不穷:《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经原始》;一句“关关雎鸠”在方玉润眼里是求爱之美,在朱熹眼里就是后妃之德。诗意分歧既大,又何须提有人爱浪漫主义的旖旎,就有人爱现实主义的沉郁;有人赞宋词独绝天下,就有人言宋诗才集大成。故而不仅文人,这世上诗文本就没有鳌头牡丹,亦不过是各有所爱,独占一阶一台。

——若不愿欣赏便罢了,毕竟苔花也不开给你看。

古时如此,现在亦是。更何况在这个比从前更看重排序、艺术品多成为拍卖场上竞争标价的时代里,当天下文人都开始争名逐利争鳌头牡丹的时候,审美逐渐在商业场上如有乌云蔽日,更加使人担忧。而若要对此有所改变,抑或盼得在此浊景中独善其身,吾辈之人面对诗文艺术,自该保持一颗苔花的心,和是一颗看苔花的心。

毕竟,身为苔花者,则诗可以成,美可以知也。

【篇六:生活的美】

生活存放着很多很多的美,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到自己。对于生活来说,许多人都缺乏了对生活审美得眼光以及对生活审美的态度。

不管我们到达何处,生活的美总是伴随在我们得身边。悲观的人可能对生活总是抱怨着说:“为什么生活总是那么凄苦,现实总是那么残忍,好像世界是没有什么事物是美好”而乐观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不管遇到挫折或失败,他们总是用同样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们始终坚信着生活,而生活也始终给于他们快乐。

就是这样,为什么两种不同对待和发现生活的人?他们得到的结果竟然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其实最重要得是:生活它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对生活的热爱,那么生活就回报你多少快乐。只是悲观的人们,你们就是缺乏了这点对生活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如果有一天你无意中发现。“啊!原来我脚底下的野草野花多么美呀!还有伴随在我身边的树木,还有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飞翔。”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是那么的喜悦、轻松、激动的,这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它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残忍凄苦,也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幸福此时它也降临到你身边!

生活确确实实存在很多美。我们要用那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去探索生活上更多是美,用我们的语言去赞美生活,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去高歌欢唱生活,用我们华丽优美的文字去谱写生活。要让生活没有悲观者,要让全世界的人一起去保护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

生活是多么的美呀!它美在可以陶醉人的心灵,美在可以感化人,美在可以促进人的心声。想要追随幸福的人就先要追随生活,一个人如过对生活失去了追求向往,那他还有什么幸福可谈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