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区别于计算机,人的珍宝】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热门事件之一无非是阿法狗超越柯洁成为世界第一,因此有人在柯洁的微博之下留言:“阿法狗赢了棋不会笑。”这恰恰说明了一点,区别于机器,人的价值在于情感——即价值观和同情心。
社会上的舆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扬言说人工智能将在不久后取代人类。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最可怕的并非是计算机向人类一样思考,而是人机器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觉得这不无道理。如今的社会趋向于物质、经济利益,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而缺乏了一种道德修养。像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高材生马加爵一言不合用榔头砸向室友,或是如今屡见不鲜的高等院校学生因小事杀人,他们不缺乏知识,正等同于机器一样,有些还竟然是未来的高端人才,这样看来,他们缺乏了价值观和同情心,既是阻止他们自身成才的一个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全社会的悲哀。
人在向机器一步一步靠拢。
这是非常致命的,这需要人们自发性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又需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
人们自发地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是人区别于计算机的根本因素。有一些人受金钱蒙蔽内心,无恶不作,仿佛旧时的和珅,最后也会被重重大罪所定,无处可逃,他们的内心里无时无刻不在做加减乘除的运算,为自己的金钱欲望献出自己宝贵的情感,成为一台“绞肉”的机器。而一些人始终不肯让外物扰乱心智,好比扎克伯格,百分之九十九的
脸书股权都交给了慈善机构,倒也不是金钱真诱惑不了他们,而是他们如同神话中的“太上”,忘情不是真的忘记情感,而是把“情”至于快忘了的地步,这种高尚的人格放于“不以物喜”之人身上类比也正合适。和珅和扎克伯格皆为有才之人,而如此对比下来,也好像是后者更胜一筹。
第二也是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如今社会上处于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畸形状态之下,这难免会导致被利欲熏心的社会氛围笼罩。媒体迎合大众的低端需求也整日整日传播这种思想,人们也便紧跟不慢。包括许多的高端人才,凭什么就确定他们不会受此荼毒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需要进步,高端人才的素质培养亦需要大众的帮助,即使是为了不让自己或是他人围绕金钱或是其他外物成为机器的奴隶,就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清理这片污浊的空气。
实际上,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人,区别于动物,无非就是“智”,而区别于日益发展的机器,却是“情”,情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所以这才是人类的珍宝,不可缺失。
【篇二:做最真实的自己】
飞蛾扑火,是对生命的诠释。生命的真谛在于做最真实的自己,哪管外物繁华,保持本性才是真理。
人生方有圆,无论是方还是圆,终究都是束缚着的。方圆在于心,若是一心想着美化自身,用外物的美来遮蔽自己的瑕疵,从一切的装饰上获得心灵的安慰,那么方圆必然禁锢着你,抛开这些,方圆自然无边际。
做最真实的自己,去粉饰,少做作。历史长河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就在一瞬间,涌现了多少做自己的伟人。朱自清,用笔杆书写世间真情,浮尘之世,宁守本心,不吃美国救济粮。莫言,写心声、写民革、写社会,最终写出了诺贝尔奖。在盛名之下,依旧“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以一个最普通的自己而活。居里夫人,科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戒骄戒躁,为了避开媒体,还装扮成农妇到乡下去,她不做作,看淡身外之物,把奖章当做玩具给女儿玩,独具林下之风的风范。他们高尚,却又不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即。做最真实的自己,不愿荣誉绕身行。
做最真实的自己,去轻滑,少俗媚。世间繁华,却留不住陶渊明,解甲归田是他的真实愿望,愿粗布短衣,不愿锦食玉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心之所向。倘若是他不愿抛弃尘世,不愿弃官归隐,他会有五柳先生的高洁之志吗?庄子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闲情雅致只是垂钓溪边。被请做官,终得他愿曳尾涂中,淡泊名利是他,追随本心是他,矢志不渝是他。他不是涸辙之鲋,而是不懈奋斗做自己的人,在那个时代追求做官的人趋之若鹜,但他却不随大溜。一群好汉,聚在一起,惩奸除恶,为这个社会的黑暗叫嚣,为光明而奋斗。朝廷腐败,对怙恶不悛的人不加以惩治,才引起了他们的官逼民反,唱响一段旷世奇话。抛弃俗媚,做最真实的自己,彰显本性。
他们都是一朵朵高傲而艳丽的花,却是静悄悄的坚守本性,他们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无不虚怀若谷。对生命的最好的诠释便是做自己,追随心中所想,不让世间的丑态蒙蔽了双眼。
活出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篇三:心向远方,何拘浮华】
欣赏一只雄鹰的优劣,是看它是否能搏击苍穹,而不是看它的羽毛有多么光鲜亮丽;判断一把刀剑的利钝,是看它能否削铁如泥,而不是看它的刀柄装饰有多精美。同样辨识一个人的好坏,是看他的学识与道德境界的高低,而不是看他的容貌与衣着是否漂亮华贵。
心中向往远方的人,是不会在意外物的好坏,他们所想的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最终到达向往的远方。汉文帝即位时,国库空虚,国家经济十分萧条。汉文帝决心改变现状,在努力治理国家的同时,汉文帝不允许自己的宫殿用金银装饰,只能使用瓦片。连他最宠爱的夫人都不能穿拖地的长裙,只能穿粗布衣服。汉文帝极力倡导节俭,一心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实现了汉朝初年“文景之治”空前繁荣的盛况,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心怀天下的人,只想着为国为民,很少考虑自己。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博大的胸襟令人景仰。唐玄宗李隆基曾说过一句十分得意的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他登基之始,废寝忘食,殚精竭力,确实把大唐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赢(next88)来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只可惜后来宠幸杨贵妃,纵情声色犬马,最终己肥而百姓瘦,导致安史之乱,大唐一蹶不振。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拘于浮华的外物,必然会抛弃心中的追求。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被一个小学生问道:“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如此破旧的呢?”盖达尔笑着说:“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看来盖达尔并不是靠“皮箱”来赢得世人的敬重,恰恰是凭着他的才学与品德。也正因为盖达尔不在意外物的好坏,一心专注创作,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求学之路也是如此。当我们被外物的浮华迷失双眼的时候,不妨想想宋濂告诫马生的一席话:“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你的心中如果真的有向往学问追求真知的欲望,那就不要去理会那无关紧要的杂念,不必在意那身外之物的得失。
你若向往远方,那就马上出发吧。鞋子是否合适,道路是否平坦,天气是否晴朗,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踏踏实实地迈下那一步才是最关键的所在。你说呢?
【篇四:体验黑暗】
随着太阳的西落,最后一抹光辉的逝去,黑暗之神降临到我的面前,让我进入到一个既全新又陌生的世界。
拿起盲棍,戴上墨镜,走出家门,凭着昔日里熟悉的路线,慢慢地踱步,用脚小心地探索着盲道的沟沟槽槽,虽然会有犹豫和恐惧,但脚底下那一个个整齐的凸起却带给我一份安心。穿过马路时,我不会担心自己被车撞到,因为总会有好心人为我停车,搀扶我,提醒我,使我安全通过。购买东西时,我不会因为怕买到次品,缺斤少两而烦忧,总会有陌生而温暖的手为我挑拣,包装,将最好的物品装入我的包囊之中。
宁静的午后,我牵着小狗,到公园散步,时不时会有清风徐来,吹动我的发丝,与我亲吻。我知道现在已是色彩纷呈的春天,可我却无幸观赏,正当我失落,准备起身离开时,“妈妈,你看那朵花像不像天上的彩霞?”一个稚嫩的声音闯入了我的耳朵“是”她的妈妈回答道。随后,伴着这个小女孩的讲述,我不断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景,花儿的争相斗艳,蜜蜂和蝴蝶的辛勤劳作,金鱼在水中的嬉戏打闹……
闲暇时分,我会去到孤儿院,看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为他们讲述一些中国的古典传说,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我会教他们唱歌,一起去感受在音乐世界里的真善美;我也会听他们诉说,诉说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但我总会告诉他们,无论何时遇到困难,都要学会用笑容去面对,不退缩,不逃避,做心中那个最强大的自己。我们有时也会静下心来,闭上眼,回忆那曾经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忽然,梦醒,沉思良久,怅然所思,鸟语花香终究只是外物的美好,只有抛开眼睛的束缚,用心去感触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体会那曾经忽视的温暖,并用自己的微薄力量造福于他人,才能诠释生命纯真的美好。
才能重新追寻到那黑暗中遗落的光明。
【篇五:从支撑说开去】
古时候,一人去打仗带着父亲给的一把神剑。但他被叮嘱未胜利之前绝不可拔出。依靠这把神剑的力量,他果真所向披靡。出于好奇,他拔了剑。结果那是一把断剑,他也因此战死了。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呢?原因是他错误地建立信念支撑。信念的支撑点不可建立在他物之上,要建立在自身之上。因为把支撑点建立在他物之上,一旦他物被毁灭,那我们也会随之灭亡。而建立在自己身上,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把信念支撑点寄托在他物之上,只是一种形式。时下,不少人为了高考榜上有名,高考前特地去求神拜佛。这种做法简直是虚无之行为,是缺乏积极主动进取的表现,更是不自信的表现。难道国足到普陀山拜两拜,再求一求菩萨,过几年就能捧个世界杯吗?很显然不能。那为什么有人竟如此迷信?其实他们只是取得了心灵上的安慰,填补了心灵的空缺而已!
把信念的支撑点根植于胸中,就如树木的生长,随着枝条的延展,根也就同时越扎越深。这才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毛遂是一匹千里马,但他没有翘首等待伯乐。他告诉我们,在不遇之时,千万不要寄托伯乐发现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积极展示自己。
不少人抱怨如今的教育体制,期盼着体制改革。李阳和我们同时代,但他也同样获得了成功。他告诉我们,愚蠢的人等待适应的环境,聪明人适应环境。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我们把信念支撑点根植在自己身上,不靠别的,靠自己一双手,同样可以在艰苦中成才,在逆境中逢生。
因此,我们不能自我否定。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否定自己。朋友,赶紧把信念支撑点建立在自己身上,别的一切都不靠谱。
但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外物并非都不好,我们可利用、借助外物促使自己成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只要我们切记,永远靠自己,外物只可借助!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感到,前一秒发生的事件,后一秒已经被媒体公布在了网上。正是快节奏的生活造就了碎片化阅读,即在零碎时间内对零碎信息的筛选阅读,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于当今社会是值得提倡的。
常说早晨的时光是宝贵的。然而在这些需要珍惜的时间里,大多数的人们在上班途中奔波;学生们匆匆赶往学校,又有多少人能够在这段时间进行系统化地学习、阅读呢?为了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情况而不浪费财富,碎片化阅读便取而代之。
地铁上,拿出书本、手机,我们要学会的不是没目的地乱读,应是如何进行碎片化阅读。例如,英语老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有一项复习词汇,我便可以在这空闲的时间里再背背几个生疏的单词;或者背古诗文、温习前一天所学等。当有时我们发现准备充分时,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需要合理安排阅读内容,使碎片化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碎片化阅读得益于个人本身的自觉性,若是不愿意按自己所需选取合适内容而随意翻阅,反倒不如借这时间闭目休息一会儿。反之,对于自觉自律的人,碎片化阅读不仅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还能养成珍惜光阴、终生读书的习惯。总而言之,外物好坏的真正决定性大多在于个人。
这种方式的阅读也确有不足。经常发生的,为了及时发布或是博取眼球往往与事实有些偏颇的新闻热点让人们产生不少误解。人们的偏见一旦产生了就难以消除,即使之后澄清也不会引起大多人关注了。
我还是认为,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通过阅读弥补缺点增强优点,是碎片化阅读的最好诠释,亦是我们对待碎片化生活的正确态度吧。
【篇七:突破心的围城】
如果一棵草有了开花的心,那么它便可展现如花般的鲜妍。
如果一个人有了想羸的心,那么他便会每时每刻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是什么缚住了你前进的脚步?是他人的眼光吧,其间夹杂的不信任让你没有勇气向前;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吧,让你不得不质疑自己的能力。
心的围城,让人对成长有了畏惧。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挣扎吧——“我就从没做好过,再继续下去,能成么?”“大家对我都没有抱希望,我的努力他们也不放在眼里,这样好没意思。”从表面上看,是外物影响了你,但实际上,是你在外物的影响下给自己筑了一道围城。你怕失败,怕被笑话,你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所以你踟蹰不前,与别人拉开距离。
又如何呢?成功是自己的事,无须考虑那么多!不在乎众人的质疑和冷淡,始终相信自己并一直努力下去,不让自己因被围城束缚而停滞——小草便也可以尽显风采。
突破心的围城,哪怕空间再狭小,你也可以舒展自如,显现自己的能力。
突破心的围城,哪怕环境再险恶,你也可以在体验中成长,顽强地生存。
突破心的围城,哪怕反对的声音有许多,你也可以一直相信自己,坚持到成功的那天。
有些人在打击中日渐低沉,任苦难磨尽了自己的锐气;而有些人,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尽管也会伤心难过,可想羸的心却越发坚定。我们都应成为后一种人,不为外物和自己的心所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请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它成为一把厚实的伞,为你在狂风暴雨里撑起一方安全的土地。
所以,请忘却那些怀疑,忘记众人的眼光,永远不让自己被这些不好的情绪左右。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你,你也一定要相信自己。毕竟,没有了心的围城,你会是轻松的,时时刻刻,都还有自己为自己喝彩。
突破心的围城,成长会更顺利。
做一棵有开花的心的小草吧!终有一天,你会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篇八:返璞归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荡荡的湍流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不为泥沙而阻,不被坚岩所挡,只是流入大海。它们横冲直撞,流往一切可触及的地方,却不知倘若回头看向来路,有多少竟是自己曾不需多走的。曾经的自己,只会盲目地渴望,盲目地向前。
人也是这般。我们总是寻求着当下自己所痴迷所渴求的,即使对于自己而言它所具有的价值只是一瞬的,可欲望总会驱使着人一往无前地去追逐。真正认清自己所能长远拥有的,人方才可以在返璞归真中+寻到恒远的宁静,而非热度退却后的懊悔。
人对于外物的需要促使着他们为之奔走,以至于为其耗费毕生心血也在所不辞。自然,这一方面推动了智慧结晶的凝结,使文明的成长繁荣日趋成熟,但隐藏于光鲜外表下的弊端也展露无遗,人容易为需要所蒙蔽双眼。
无数人在人间走一遭,一生却沉论于对一些需求的渴望中,财富,权利,社会地位等等。而对于这一些欲望无止境的追寻往往使人在日久天长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卑劣本性,甚至于不择手段。吴三桂留起长辫,带领着清军入关扫灭了残存的明军。他无非是推动了历史下的改朝换代,但根本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步步向上爬。他做到了,却在一切繁华烟消云散后留下了世人所铭记的叛国罪名。苏东坡为朝野小人诽谤所害而流放边陲,不单单只是因为他的过于优秀和豪放不知内敛,更有的是那些为嫉妒心驱使的小人们的攻击。他们因为苏轼有了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和难以企及的才华而红了眼,选择了迫害。一切只是源于他们对于欲望的荒谬追寻。
那些为功名利禄穷尽一生的人只是寻找着自己所向往的,却绝非人真正所需要的。孔子为代表的孺家里思想流传至今,它关于道德和品质的观点让人受用至今,甚至成为了文化繁荣的基石。但孺家过于强调的“入世”却给了人错误的想法。他们强调的是人为官抒发自己的广远报负与胸怀,但无意间让人过于强化了名与利的存在,那些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就是对于需要的追寻误入歧途。
人所应该追寻的而非身外之物的怎样的繁华,而是要把目光放至长远,更多地去追寻探索精神和心灵上的需要,方才是令人受益匪浅的。世间的荣华富贵也许会在一瞬间化为子虚乌有,但当人对于心灵的宁静与祥和有了渴望并付诸努力,有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谛探寻,那么即使是外物再如何的贫简,心中拥有真正的力量仍能给人温暖。
返璞归真之间,人方才得以认清自己所需要的,不为那些外在所累,而真正看见心灵的需要。
【篇九:追星不随性】
提及"追星"这一词,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历史悠久的中国的古代是就有这一行为了。只是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并且内容上也与现代的"追星族"截然不同。古时追求的内容仅局限于诗人与诗作、艺人与艺术表演。例如,用现在的话来说,唐朝时的诗圣杜甫可算是诗仙李白的忠实粉丝。
古时的"追星族"所追求的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物无一例外的都表现在诗歌艺术领域,正是这样的追逐比拼才使得我国诗歌文化更加灿烂,艺术及其它领域的革新与创造日新月异,各种艺术文化层出不穷。他们的"追星"形式则是不断的关注诗歌、艺术的作品。
时观今日的"追星族",先不看他们所追求内容价值观的高低,只看他们在追星的形式上就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小虎队"使得那个年代的青少年神魂颠倒,以至于狂热的粉丝们骑着自行车在"小虎队"的车后疯狂追赶。更不必说现代追星族一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又遭人耻笑的行为。追星不能随性而行。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追星能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的话,那这样的追星的有意义的。《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因此好的榜样会为你提供效仿的方式,并激励着你。
令人堪忧的是,当下追星族的共同特点都是些青少年,一些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群体,有些盲目的效仿只会使得他们误入歧途,甚至坠向万丈深渊。他们中的一些因为狂热的追星而荒废了学业,并且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参加明星的演唱会以及购买明星们的海报、唱片和影集等价格不菲的物品,他们经常挥霍无度,随性而行,而能承受如此大开销的家庭也是微乎其微,他们的父母是风栉雨沐。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些名人一心治学不被外物所干扰。首当其冲的就是孟子了,在《孟子》中有: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着孟子对学问的专心研究,并没有被外物所困阻。还有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宋濂,被朱元璋成为"开过文臣之首",以其艰苦勤奋而闻名于世。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出他的专心求学,并不因为外在事物的好坏而影响自己
相比之下的当代追星族,仅不看他们是否都是"以中足乐",单是他们不能"动心忍性"就已经影响到他们。这样的随性追星行径势必会造成比攀之风等不良影响。
因此,不可否认的是正确的追星能够使得自己获得一部分文化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相比之下这种随性的追星也只是刀头舔蜜。所以追星三思后行,正确做一个追星族,切勿随性而行。
【篇十:淡看外物才能有所收获】
琐碎烦心之事常有,豁然处之之人不常有;名缰利锁常有,不为之羁绊的人不常有;身体残疾之人常有,身残志坚之人不常有。何为外物?琐事、名利得失即为外物?唯有淡看万物,不为之羁绊,才能有所超越,有所收获!
看轻琐碎小事,摆脱烦恼得束缚,收获清淡生活。
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必受小事的影响。晋人羊祜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不如意事无非就是那些家常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而且这些琐碎小事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但茶余饭后细思,实在没有必要为之劳心费神、纠缠不清,唯有看轻琐碎小事,才不至于碌碌无功,才能收获清淡生活。看清琐碎小事,于是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感受天地情怀;于是临潭而过,看花间蝶舞,看四季轮回;于是与白云清风做伴,与瑶琴梧桐为友,与小桥流水同行……看轻琐碎小事,远离世俗纷扰,收获清淡生活。
看淡名利得失,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收获从容潇洒。
邹韬奋说:“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的人多得他工作的益处,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是啊,名利乃身外物,若被其羁绊,岂能不迷失自我,而被搞得团团转?唯有淡看名利得失,才能不为名利所累,挣脱名缰利锁,收获从容潇洒。五斗米不能令他折腰,他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丛;帝乡的富足不是他的心愿,他选择的是种豆锄草,摆脱了名缰利锁,远离了世俗羁绊,于是,才有了那菊江岸上野菊的阵阵幽香,才有那后世文人的隐逸洒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无奈玄宗将其赐金放还,纵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这一声疾呼却道出了李白的生活哲理,淡看名利得失,收获豪迈飘逸!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海瑞说:“不以誉喜,不以毁怒。”他们说的都是淡看名利得失。张开豁达的胸襟,收获从容潇洒。
看小挫折不幸,摆脱痛苦的束缚,收获成功人生。
面对挫折与不幸,现实生活中放大痛苦的人很多,他们或想起了别人的鄙视眼神,我想起了别人的讥笑话语,殊不知全是自己被世俗的观点所蒙蔽,所羁绊。不去想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残的双腿,史铁生摇着轮椅“走”向地坛,用心感悟生活,用笔记下心得,成为一代名作家;不去想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失聪的双耳,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深情的弹奏着《月光》,动情地演奏着《命运》;不去想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失明的双眼,海伦凯勒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用心贴近自然,享受生活,并用勤奋努力挣得成功!抛却了世俗的观念,她们摆脱了心灵的枷锁,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伟大的人家不被繁琐小事所缠绕,法拉利不为追求名利而工作,张海迪高呼“人生让我三分矮,我让人生步步高!”外物是绳是锁,它禁锢我们的心灵,束缚我们的脚步,固守我们的观念,让我们淡看外物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