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命流言】
生命是歌,需要摒弃忧愁和哀伤,用快乐去弹唱;生命是诗,需要摒弃惆怅和沮丧,用幸福去吟颂;生命是酒,需要摒弃焦灼和急躁,用时间去品尝。你看,生命在多姿多彩的天空中架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生命以潇洒的姿态,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襟,磊落的正气,虔诚的信念昭示着初恋尘世的希望。生命的蓬勃自由歌唱,跳动的心儿勇敢飞翔,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飘逸,那么柔韧,那么刚强。昨天的沉默,今天的蛰伏;一切都是在为将来飞翔。
生命之顽强
草之普通,但它却有顽强的生命,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它以顽强诠释了它执着的生命,尽管,无情的暴风雨将它淹没;尽管,它失去往日迷人的翠绿。但是,这并不代表生命的凋谢,更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在蕴藏着一个新的生命,为着新一个轮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不管是暴风雨还是无情的烈火,都不能使小草屈服,它向所有的生灵告示了:我还有生命!是的,它从没有放弃过对生命的追求,一旦它从重重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它就是竭力追寻太阳,追寻新生!
生命之潇洒
我眼中的潇洒,不外乎是蒲公英一般的洒脱,当飘逸的蒲公英被微风闪了一下腰,它微笑着,随着风儿漫天飞舞,开始又一个新生的轮回,它的种子四处飘落,疾风残月,雪雨相加,都无法阻止它求生的欲望,四海为家的蒲公英,虽然孤独,但它并不寂寞,它舍弃了依赖,毅然选择漫然漂泊,得到了绽放芳华的新生,那和熙的阳光,斜射着,在它的身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天上的丝缕,云彩与它缠绕相依,风,沙沙地拂过来,轻抚着自己的发丝,生命的诞生,绽放出瞬间的光华。
生命就是时间,一如流水。而生命有了挑战,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给人生带来无尽的激情与力量。生命是张晓凤眼中纷飞的柳絮。在那个阳光肆意抛洒的日子里,在美丽的印第安纳湖畔,它们飘飞于天地,于纤毫间让人顿悟那一种震天慑地的生命的壮阔——那样不计回报的生命之慷慨啊!
生命是张洁所挖的芥菜。那淡淡的弥漫于舌尖的苦涩之中,忽然,品到那一丝生命的甘甜。在洗去尘埃之后,还复纯真剔透的模样,那种生命最原始的本真——那样浸透生命的幸福啊!
生命刘白羽毛中放飞的蝴蝶。风雨之后,抖落一身沉重的背负,婷婷袅袅,翩跹飞舞,在柔弱之中绽放最绚烂的光彩。只为自己的追寻,不顾前途艰险,义无反顾地远去……一场最华美的生命之舞!——那样的坚韧执着的生命啊!
【篇二:致敬经典摒弃凡俗】
武侠世界玄幻至极,风起云涌,一代人的记忆,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时代经典,东方武侠由金庸先生展开,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一环套一环缔造了整个东方武侠世界。致敬难以忘怀的经典,摒弃世风日下的凡俗。
我没有郭靖的绝世武功,没有他为国为民的绝世豪情;我不似令狐冲孤胆游侠,没有他茕茕孑立的超世情怀;我没有乔峰的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广阔情怀。我有的只是对他们的记忆,和对他们故事的反复琢磨,仅此而已。印象最深的就是金庸先生三部大作《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三部力作缔造了我们心中的武侠经典。金庸先生书中每一个名词都是经典,并且有迹可寻。反观当下部分网络写手,小说写的虚无缥缈,素材大多都靠想象,故事情节全靠吹嘘。空中楼阁般虽然看着光鲜亮丽,但实则不堪一击,根基全无,一旦与经典相遇,必定土崩瓦解溃之千里。
著名美国科幻漫画家斯坦李,与我国金庸大侠大致相同。众神世界看似美好实则危险至极,充满了惊涛骇浪,雷神就此应运而生;人类世界看似和平实则战争不断,死伤无数,更有外星生命对生命虎视眈眈,以凡人之力比肩神力,他就是钢铁侠。斯坦李先生将漫画改编成电影,使漫威在十年内在全球的收益高达237。9亿美元,无人能敌,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漫威。任何名家的成功都是需要不断积累奋进的,斯坦李先生的作品能风靡全球亦是如此。因此经典的形成要结合点滴与跨世纪的远虑,才可能形成一代一辈人的记忆。
网络写手的成败在于自身,多数作家的成功源于他们对自身知识基础的建设,塑造一部经典所要耗费的不懈精力,是许多网络写手所无法匹及的。
经典之书回味无穷,大家风范引人入胜,一个个经典的落成,一个个风范的养成,无一不为网络写手塑造模范,向经典致敬!
【篇三:成长】
十六岁,这个让幼年者羡,暮年者叹的年纪。如今我是在安静地过着,虽然有时会被毫无征兆的风浪拍打得体无完肤,但倒也是生受的——这被唤作“青春”的岁月。
转眼间,我就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儿童“进化”成了这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儿,是从十二岁度过了最后一个儿童节开始吗?还是一年前那场紧张而又兴奋的中考?或许吧。只是不管时间过得多快我总该记得,这些注定要成长的时光。
“我们各自心中都有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让我痛苦得要死。”我想当日在《荆棘鸟》中识得的语句,觉得它无比可笑是我的第一反应,不为别的,就只因我单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为了一件慕而不能及的事而寸骨成灰。可如今想来,算是自己错了。似乎还是昨日,那炙热的泪一滴一滴酌着我的面孔——痛,痛到有些揪心。
那一晚,天空是如国画里淌着的墨色一般,站在走廊上,暮秋的晚风已是将我吹得有些站不住了。望着那些被雨水打湿后的瓷砖反射着的发黄的灯光,重重叠叠,我无力地转过身去,抬起手……从门缝里传来同学们议论成绩的声音——我将手放下来,退到原来的位置,背对着教室,感觉有些窒息。
雨水从不知几万米的高空跌落而下,打在我的脸上,泪水?雨水?
总该是要面对的,逃不掉的。我索性推了门进出,坐在椅子上,拿着那张成绩单,心好酸好酸。视线越发模糊,我把头埋在手臂里假寐,试图与这周遭的空气隔绝……
为何那日那样难以释怀,哭得像一个被遗弃在大街上的孩子?就为了一张印有一次考试成绩的成绩单?若不是太在乎,又怎会那般肝肠寸断?真的,不愿摒弃,即使它让我痛苦得要死。
青春就是这样,像有一把刀子,在最软弱无助的时候,被生活拔掉了狂傲的刺。我想这时我就该懂得: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韶华正盛,几年正好读书的年纪,几载书写未来的青春。或许以年轻为本,我大可以得过且过,苟且偷生,不畏惧日后是否会变得不郎不秀。苦真是如此,那么我的青春之于人生又还有何意义呢?林语堂有言:“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我想我也该记得那晚寒风中眼泪滑过脸颊时的炙热——痛过了就该领悟了。
这一纸与同门相去啻以深渊的成绩,是平日里我的乖张放肆,不屑于学习的态度;是想一步登天,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也正是这些幼稚的言行和思维,才促成了这不大不小却又让人痛心的憾事。我,需谨记教训。
如今,对于未来我也能算得上是以一种大眼望云霓的态度来对待,我也会用一颗如朝圣般虔诚的心去对待正在成长的青春。
又是一个夜晚,和那日一模一样的夜晚。只是教室的灯光并不像上一次那般刺眼,而是温馨、柔和地映着我笔下成长的文字,映照着我成长的青春。
【篇四:摒弃保守,心有所向】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高尔基说:“保守是舒服的产物。”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生活的舒适也将带来身心的放松,人的头脑下意识地选择安然享乐以度过漫长一生,忘却曾经的奋斗本能,志满意得不愿改变,甚至不思进取。
保守源于对当下的满足。百年的康乾盛世曾令统治者自鸣得意,他们觉得天朝上国无可匹敌,他们开始松懈,在玉盘珍馐,歌舞升平中度日。美酒甘醇,在杯中波澜不惊——谁知底下的危机暗自蔓延。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军即刻溃不成军。千年前老子:“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竟一语成谶。
曾经的富足丰硕,却造就了日后的安逸和不思进取。安宁常常只是表象,无论多么强大,一个保守的国家定会老化,腐朽,终有一日面临散架。此岸的清朝是黄昏最后一抹晚照,可彼岸的欧洲大陆却是黎明刚破晓。在地中海,大洋西岸,曾令我们不屑的“蕃夷”正在悄然崛起;蒸汽机的隆隆作响,灯泡的光芒万丈——西方仅凭创新的工业革命便赢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海子曾言:“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诚然,生活舒适常会使人停滞追求与进取的脚步,流连于繁华夜景,灯红酒绿。然而追求永无止境,心有所向即使穿枝拂叶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凉。
历来守陈容易突破难,无论帝王将相,皆深谙此道,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将病变的肌理抽丝剥茧地解开实属难事。当年王安石得遇宋神宗,方有机会大展宏图,发起“熙宁变法”,只可惜一场生不逢时的大旱到来,让愚昧的民众误以为是上天惩罚的征兆,为安抚民心,历时五年的变法被停止。神宗英年早逝,变法只成一纸空文。
“一波春木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定然是孤独的,他面临无数保守者的不解,背负了千古莫须有的罪名;但他又是幸运的,他不曾向生活妥协,他的变革如京口瓜州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着北宋的天空,任世人纷说它阴晴圆缺。
古时的安逸常使保守之人相随,中华五千年的古木难现长久生机,蓊郁的叶片中蕴杂着衰老病变的斑点。今日的我们在固守当下的精神家园的途中,还要将改革与创新作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剂猛药。
结晶牛胰岛素的制成,东方红一号的冉冉升起,神舟飞船的数次升空……一次次创新与改革所带来的辉煌与荣耀,无不印证着摒弃保守的重要性。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此言不假。只是舒服不是保守的理由。世间有无数姹紫嫣红等待采撷,有万千莺歌燕舞等待观赏。时间的流转如执拗的老人,不愿也不会放慢一刻步伐,若只是在生命极乐处流连,定会错失磨砺的风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说:“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走的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对于我们自身,适时的转变与革新并非反复无常,而是自身的跃进与人生另一处独好风景的体验。
正如晨光熹微,明知旭日即将升起,却又犹豫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不如抛开安逸与舒适的束缚,去追寻创造绚烂的彼岸花开,心有所向便不会迷途。
【篇五: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的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篇六:摒弃偏见,反躬自省】
一妇人总是看见邻居太太的衣服怎么都洗不干净,她在抱怨许久后终于被明智的朋友告知那是自己家窗户上的垢迹,于是这小污点被无限放大,在人生中开出一朵深邃且动人的哲理之花。
这妇人的评论充斥着偏见,就好比阅读一本名著,读者只看到由印刷时的失误孕育的一个错别字,且因此小题大做,认为是著者的无能之举。这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顽疾——傲慢,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愚拙,然究其本质,都是不能认清自我。
巴尔扎克曾言:“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这句话用来形容简·奥斯汀笔下的最初的达西,我认为是恰到好处的。他身世显赫,威名远播,他身边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他与生俱来的清淡与高傲。他心心念念的女孩伊丽莎白却听信威克姆的鬼话,凭一面之词认为达西傲慢无礼。幸运的是,他们像两粒尘土,在周围清风的抚弄下,被阴差阳错的时间碾压的愈发的近了,逐渐了解了对方,了解了自己,最终结为连理。人总有或多或少的瑕疵,但只要愿意,虽说金无足赤,仍可被镂刻成价值连城、闪耀如星辰的瑰宝。
自知的人心中有一片碧蓝的海,洗涤自己,承载他人。他不因听到恭维的话而堆砌一脸得意的笑,也不因无聊人的指手画脚而禁锢了自己。他自有一份悠然人世。若非如此,便只言“凄风,苦雨,昏天,暗地。”
不仅是国外名著,中国古圣先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事中未擦净窗子的妇人,怕是很少甚至从不“三省吾身”吧,又怎能不溺于抱怨与偏见呢?
自知的人,心中有一把严肃冷峻的戒尺,时刻鞭策着他,要求他认真,催他努力,逼他对自己严格。他便在时光流转中,伫立于常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度之上,俯瞰人间,挥亳大气。世人将铭记他的伟岸,也必将铭记他的虚怀若谷。
历史也清清楚楚的记载着那些不能认清自己的人。《孟子》有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面对梁惠王的发问,用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殿镌刻的一句铭文来回答,我认为再好不过:“人啊,认识你自己。”看得见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梁惠王如此,诸多世人也如此。固然认识自己的优点很容易也很重要,但放眼名垂千古的伟人,都无一例外的对自己的缺点并不讳莫如深。这便是自省拥有的,如万丈深渊又如巍峨高山的磅礴力量。
自知的人心中有一片宁静的湖泊,让他懂得思考,让他学会处变不惊。他如同湖中的一粒晶莹,他的沉稳让世人拍手称绝,他浑身闪耀着痛彻的金光,像光明之子般澄澈且神圣。
在一绺如栀子花般的钟聲音中,朦胧的雾霭轻悄的散开。我看到花底深处的一条小径,终点是毫无一丝傲慢毫无一丝偏见的世界。来吧朋友,我们一同踏上。别怕路上恼人的荆棘,别管路旁水晶般的碎玻璃,毕竟这条路,名叫自省,名叫成长。
【篇七:流星划过的岁月】
对我而言,书,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我岁月的天空,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题记
常常喜欢在充满书香的书柜前,看着满满的书,轻轻弹去书上薄薄的尘埃,缓缓滑过时间留下的淡淡色彩,仿佛,在一刹那超越了自我,化作一缕清风,飘散在偌大的房屋内,顿时满室生香,三日不绝。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看似虚无缥缈,实则言之有物,趣味无穷,集合古今之大成,散发千年之风韵,官场宦海,荣辱沉浮,世间百态,历史千载,尽在一杆轻盈的笔下慢慢浮现出来,舞动着千年的色彩。因此,我爱读书,读好书。
曾记得,孩提时代的最爱,莫过于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那时候的自己,常常呆头呆脑的趴在床上,在历史的国度里无边际的漫游,在时空的隧道里没目的的漂流,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浣花溪畔在风雨中飘摇的杜甫草堂,仿佛听到了月光下嵇康独自弹奏《广陵散》时的淡淡哀伤,仿佛嗅到了山野古村,东坡屋中的那一阵肉香。试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时而战火硝烟,江山易主,风云再起;时而人才辈出,国富民强,风光无限。常常想,在这浩瀚五千年的历史中,造就了多少经典,诉说了多少传奇?
后来,我爱上了四大名著,喜欢每天都在书林墨香中徜徉,在文学幽径中徘徊。因为,在那个世界,别有一番情趣。
喜欢看《红楼梦》,一曲红楼醉倒多少梦中人?看一代才子笔下四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前世今缘;喜欢看《三国》,任东去的江水抹去一代代英雄的身影,铸就三国鼎立的乱世长歌;喜欢看《水浒》,替天行道的大旗还在摇曳生歌,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救世豪情还在八百里水泊梁山回荡;喜欢看《西游记》,在八十一变中顿悟正义的力量,于七十二变中寻找逝去的童真。
而现在,我依然喜欢读书。
在明媚的午后,喝一杯午茶,撷一本小书,于几尺方桌上慢慢展开,任浓墨书香包裹着你,凭世间百态启迪着你,读一本好书,胜于半世满汉全席。
读一本好书,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品读坚毅的力量,让你不再脆弱;在《简爱》中感悟平等的意义,让你不再卑微;在《最后一课》中体会爱国的热情,让你不再麻木;在《鲁滨孙漂流记》中理解坚持的含义,让你不再放弃。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位挚友,对你永不放弃,迷茫时可以找到方向,痛苦时可以发现乐趣,愤怒时可以得到平静,劳累时可以找到力量。
读一本好书,在书中品味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冰冷中看到温暖,在无情中看到友爱。
读一本好书,让书教你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咄咄相逼时心如止水,凄凄惨惨时心存希望,梦不成真时坚持不懈,为人所欺时不卑不亢。
读一本好书,让书伴你成长,摒弃孤独,以书为友;摒弃杂念,以善为先;摒弃琐事,以精为优;摒弃烦恼,以乐为乐。
这么多年来,书,教给我太多太多,教给我如何勇敢,如何坚持;如何善良,如何感恩;如何正义,如何助人;如何微笑,如何快乐。
书,为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为我的未来开启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找到了力量。有了书的陪伴,我不会孤单,也不会失望。
我庆幸,有好书伴我走过十几个春秋冬夏,有好书伴我一步步成长。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我的每一天,都有书陪着……
【篇八:等待,只为一树花开】
第六年的雨季,毛竹才能破土而出,是等待大赋予了它生命的挺拔,毛毛虫在蛹中苦苦煎熬,才能完成蝶变,是等待赋予了它生命的曼妙,四十九天的酿制,才有了甘醇的美酒,是等待赋予了它生命的地质。潜心等待时机,自会有一树花开,芬芳你我。
克制欲望,潜心的等待时机,只为一树花开。
欲望是心底的泥沼,我们走的越是匆忙,就越容易深陷其中,我们只有安然的走过这片泥沼才能找到生命的出口,既然无法躲避,何不淡定面对?既然不能急于求成,何不缓步慢行,潜心等待远方那一树花开?所以,即便成功触手可及,也不可急于求成,潜心的等待,时机一到自会成功。克制欲望,是刘邦“妇女无所幸,时物无所取”的“志不在小”,是勾践俯首为人仆,甘为牛马亲尝便的一朝隐忍,是袁隆平在湘西泥巴摸爬滚打数载的身影,正因为他们克制住了那颗急于求成的心,才能在等待中成就一番作为,克制欲望,才能在等待中收获一树花开。
摒弃浮躁,潜心的等待,只为一树花开。
是浮躁,让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无功,让我们的等待成了没有尽头的黑夜,让我们的付出成了毛毛细雨,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却滋养不了干涸的生命。所以,摒弃浮躁,潜心等待,为生命赢一分静气。纵暗波涌动,也不乱于心,纵风吹雨打也无法淋湿灵魂,在时机到来之时,滋养一树花开。朱元璋摒弃浮躁,才在“高筑墙,缓称王”中成就一番伟业,曹雪芹摒弃浮躁,才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捧出了《红楼梦》;华罗庚摒弃浮躁,才能在小店铺的埋没中迎来了真理的眷顾,人生止于浮躁,他们的人生之轮因摒弃浮躁而滚滚向前,摒弃浮躁,才能在等待中收获一树花开。
忍受煎熬,潜心的等待时机,只为一树花开。
煎熬像是灵魂的一剂汤药,在煎熬中我们磨练心性,砥砺品格,我们丰满羽翼,暗藏力量,我们潜心等待,厚积薄发。不忍受内心的煎熬,又有什么资格去期待那一树一树的花开呢?西周开国第一相的美名是姜太公在化商不顺的潦倒生活中熬出来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力量是独之武在失意的抑郁愤懑中暗藏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拖着残躯在病榻上写就的,他们忍受住生活的煎熬,同时也让这煎熬成就了他们的人生。忍受煎熬,才能在等待中收获一树花开。
一棵树的秋冬是凋谢与枯萎,但它依然挺立自己人生的旗帜,凄风芳雨下,静默地等待春天,终于花开满树,灿烂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