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路向北】
由南向北的旅途,从一开始就是风景。
烟雨朦胧中,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一眼望不到边,浅绿、碧绿、墨绿,皆是青葱。羊群和牛群踏着青草迁移,仿佛时间一下子沉淀下来,只剩下自由的气息。忍不住降下透明的车窗,伸出手去,感受那掠过指尖的清冽的风,吹散了南方的阳光灿烂。
一路向北。
细雨沾湿了衣服,心情却是别样的欢乐,有小小的兴奋推搡着我跃动的心情。不同于宅在家里时的无趣,此刻,只愿靠近这一片土壤,去感受泥土洋溢着的清香。我想,这便是夏日生活莫大的乐趣了:不必停留徘徊,只是坐在驰骋的车上,一路向更远更寒处行进,望那一碧千里的风光飞扬在八月凉爽的风里。
车子轻轻地停靠在一旁。
走下车,我们坐在山坡上望着远方。司机师傅也同我们一起坐下,倦意在满脸的皱纹中悄悄舒展。他忽然熄灭了手中的香烟,轻吐一口烟雾,信手拈来一片叶子,手掌略微合拢,向手心里躺着的那片绿叶吹气。微微颤动,听到师傅竟吹响了这薄薄一片绿叶,那旋律不很欢快,却是舒缓而柔和的。俯下身去,我仿佛听到土壤里的生命一起一伏的呼吸,那坚韧的力量一下一下轻叩着我的心灵。那是生命的歌声吧,婉转动人,足够穿过整个呼伦贝尔草原,唤醒临江小镇睡在草叶间打着呼噜的小虫。
“真是好听呢!”我震撼于司机师傅吹叶笛的功夫。他总是沉默的,最多轻声地讲述着向北愈发寒冷的路途,想不到他也有不同的一面,吹奏起的小曲儿如此扣人心弦。我静静地聆听着,渐渐忘记了南方盛夏30度高温下不安的心情和更多生活中琐事的困扰。且听那恬静的声音,让我在宽容的自然面前忘却生活遗留的烦恼——竟让人觉得,那才是夏日该有的生活。
一路向北,直至临江,偶遇踱着步的羊群。面容黝黑的牧羊人戴着深棕色的牛仔帽,一声口哨,羊群便加速移动起来,年长的低沉着嗓音唤着,年幼的迈动小短腿跟着。怀揣着兴奋和好奇,一拨人冲进羊群去。然而羊群被冲散了,毫无方向地四处逃窜着,不顾牧羊人操着奇怪的调子嚷嚷着驱散四处追赶羊群的我们,反而更加激动起来。
“嘿!快追,羊群往那儿去了!“
“快!快!它们要逃走了!“
几个小伙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顾不上喘气,顾不上脚下的小石子,只是追逐着,奔跑着。总有错觉,伸出手去,下一秒便要触到那一团轻盈的白色,却被羊群甩得更远。停下脚步,我忽然想起师傅悠长的曲调,安静绵长。这些草原上的生灵,却是完全相反的灵动活泼。这也许就是生命吧,亦动亦静,却如同涓涓细流,始终延续不停。
在这里,我仿佛捕捉到一种感动。或许,这正是来自于自然的力量,轻而易举便能感动生命。那便是生活吧,不是在浮躁中寻找目标,而是在优雅中寻求禅意。每一个向美而行的生命都徜徉于自然中,这一路向北让我了解到,自然才是人们真正的归宿。乐,便是拥抱自然、享受生活。
回家的路上,莫尔道嘎下起了雪。那是这个夏天,我们离开后,莫尔道嘎下的第一场绵长的雪。
我愿意相信,那是为我们送别的最好的礼物。
【篇二:四季临江】
一眨眼,我就在临江这个小村庄度过了十一个春秋,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也爱极了这里的四季风景。
春天,路旁的树叶都抽出了新的嫩芽。蝴蝶和蜜蜂在油菜花田中跳起了舞。当然,也少不了春雨哗啦哗啦地下。春笋,听到雷公公的叫唤,也从地里探出了脑袋来欣赏我们的世界。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把我们晒得黝黑。我们可以在家吃着冰棒,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如果在家长的看护下我们还可以去白沙溪游泳呢,我和弟弟还用水枪互相扫射,别提多快活了。
秋天,叶子像蝴蝶似的从树上飘落下来。到那时,桂花开了,十里飘香。枯萎的小草们像是被施了魔法,转眼间,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每到十一、二月份,草面上会结一层薄薄的霜,可漂亮了。
冬天,这里会下雪,但不是很多,我和弟弟还在楼下堆过雪人呢。在冬天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打雪仗。我们的房屋上、树上、地上到处是雪,本来很美,可是人们非得用扫把把雪扫走,以前我不明白,现在我才知道,扫走雪是为了让人们方便走路、骑车。
我爱这个小村庄,我爱那生机勃勃的春天,爱那缤纷多彩的夏天,爱那流金溢彩的秋天,爱那银装素裹的冬天,我爱临江,我爱这里的四季。
【篇三:秋游_小学生】
清爽的早晨老师带我们全班同学去临江秋游。
来到临江的第一项任务是做手工。做手工时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来装饰我们自己带来的玻璃瓶。
临江的`第二项任务是做麦饼,做麦饼的第一步是揉面团,我们来到做麦饼的房间,一个阿婆会给我们每一个人一块面团,我们一直揉那个面团揉到那个面团非常软就可以了。第二步要用擀面杖擀面团,把面团擀成一个圆圆的饼。第三步阿婆会把麦饼的馅料放在那个圆圆的饼上,然后把麦饼的馅料像包子一样,包起来最后把包子擀成饼擀的越久越好。第四步把饼放在机器里蒸,每个人的麦饼就陆陆续续地完成了。
下午我们又去了西洲岛。
西洲岛的第一项任务是水上乐园,这名字听起来似乎很好玩,实际上是就是“水上地狱”,看那水上浮着的蓝色箱子如果在上面走肯定会掉下去,再看看那蜘蛛网,蜘蛛网是用绳子做的,蜘蛛网下面全是水,一个不小心一定会掉下去,最后再看看那三角形上还绑着铁链,我们要用手爬过去,但下面什么也没有只有深深的水。我们慢慢走进了“水上地狱”,我先开始蜘蛛网,爬呀爬呀,爬到一半时我悄悄的往下看了一眼,这一看差点看见阎王了,我赶紧抬头继续爬,马上要到终点的时候,我又忍不住往下看了一眼看得我直发冷汗,又继续爬到了终点。
西周岛的第二项任务是体验当农民,每个人都拿起了锄头,体验了当农民的感觉。
今天的收获可真多,收获了,怎样做花瓶怎样做麦饼还学会了如何攀爬最后还体验了当农民。
【篇四:临江之旅】
今天是个艳阳天,我们整个四年级段去临江春游。
我们在7点10分到校,有秩序地一组一组上了大巴。
大约过了一小时吧,终于到临江了!活动有四个,分别是:做麦饼、做花瓶、以及拓展活动——达·芬奇密码和农耕水培。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做麦饼和达·芬奇密码。
开始做麦饼了,我们先一人拿了一个面团,接着在面团上撒面粉。因为面粉的手感太好了,我一兴奋就撒了好多面粉,然后才听别人说:“面粉撒太多,面团会变硬的。”我只好把面团上能弄掉的面粉弄掉,然后把面团周围面粉“扫”到一边,重新揉起了面团。我把面团先揉成一个球,接着轻轻地压下去,压成一个小小的、厚厚的、圆饼,然后捏成一个窝窝头并在里边放上馅,包起来,用擀面杖滚成一个扁圆状的大饼放进电饼铛,过了一会儿就新鲜出炉啦!吃着自己做的麦饼,我真是高兴极了。
下午,我们玩达·芬奇密码。老师先把我们分成四组,我是属于第一组——团结队的。达·芬奇密码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十张扑克牌,分别是A(1)~10。一组的组员一个一个跑去翻牌,如果翻到了9~2,得再翻回去;如果翻到了10或者1,不用再翻回去,接着要翻9或2,然后是8或3……哪一组先把这些牌都翻开,哪一组就是冠军。第一次的排名分别是4、3、2、1。我们组是团结队,可受不了这第四名的耻辱。第二次一下子就翻出了1、2、3……我们成功逆袭,排名变成了1、2、3、4。“耶——”我们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团结就是力量”!
这次的临江之旅很不错,我喜欢临江!
【篇五:游“断桥”有感】
五月一日,我们一家去丹东旅游。
爸爸一直开了4个小时的汽车,我们才到了丹东。
因为丹东和朝鲜相邻,断桥又是着战争遗留下来的,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断桥看看。
断桥,顾名思义,是不完整的一座大桥。远远的望去,中国这边的桥完整无缺,而另一半朝鲜那边则是残缺的。爸爸买完票,我们登上了断桥。爸爸给我们讲了断桥的来历。鸭绿江边的桥有2座。其一是临江的鸭绿江大桥,位于临江的市区内,是横跨中朝两的国境桥。是两国互通往来的必经之路。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大桥建于1935年。但是,1950年8月,美军出动了数十架飞机轰炸临江上空,像鸭绿江大桥和附近的临江火车站狂轰滥炸,大桥靠近朝鲜的一端被炸毁。1955年5月,中朝双方重新修建了友谊之桥,中朝交通又重新恢复了。
这座断桥原来有这样一段战争的故事,我心中充满了愤怒,爸爸又接着说:“你知道,抗美援朝我们又多少同胞牺牲在朝鲜吗?为了战争最后的胜利,志愿军战士伤亡36万”。我接着说:“那,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是不是也牺牲在哪里?”爸爸说对,我说:“课文中学过的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写的就是毛岸英的事迹。
我对美帝国主义的行为很是愤慨,爸爸严肃的对我说:“要牢记这段历史,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篇六:美丽的漓江作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早晨的漓江,微微皱着眉,远处的群山仿佛戴着一个个乌纱帽,隐隐绰绰,给这里添了一层神秘,也给人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看着这灰蒙蒙的天空,不会要下雨吧,我心里想着。
第一次领略桂林山水风光,是在20元人民币的背面。一位渔翁,撑着一叶竹筏,带着鱼鹰,悠闲在青山绿水间。船桨举起的地方,江水上留下了一道狭长的银色薄箔。远处是高低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竹林,让我对桂林山水产生了无限憧憬。
登上游船之后是一段漫长的等待,一阵轻轻地晃动,船开了,微腥的风轻抚着脸庞,船桨的微波扩散开来,让你感到船在前移,岸在后退。船缓缓前行在长长的河道,太阳偶尔露出脸来,山的影子缠绕在船上,蔓延在水中。没有太阳造访时的漓江如一条黑色绸带,泛着幽幽绿光,板着面孔像一位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长者,让人不寒而栗。
正当我忧心忡忡之时,倏忽之间,一阵强光照了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挣扎着向远望去,太阳高高的悬挂在了头顶,澄澈的天空不着一丝云彩,眼前似乎换了一片风景。导游说:“阳朔到了,这是漓江最美的地段---阳朔兴坪镇。”从船舷望去,沿江两岸的山峰青翠欲滴,延绵不断。我兴奋地登上甲板去拍照,这一带的江面果然宽阔了很多,碧绿的江水清澈见底,群峰倒影参差。大小船只一下子汇集而来,千舟竞发,江水也随之沸腾起来,荡漾起千百浪花。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浩浩荡荡的大船,惬意的小舟,如一粒粒棋子,自在地点缀在阔大的棋盘上。舟船飘过之后,江面恢复了原来的平静,明净且温润,宛如一块偌大的碧玉。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见过汹涌澎湃的黄河,但从未见过如此澄澈的漓江。
正当我入神之时,一峰壁立前方,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九马画山”,我们争先恐后的要找到九匹马,那奔驰的、站立的、昂首的、侧卧的马,浓淡相间,班驳有致,扑朔迷离。我们一行人都没有找到九匹。当地有谚语云:“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传说中,周恩来总理是第一个找出九匹马的人,果然伟人慧眼!山麓还有饮马泉,泉旁石壁上刻有清代阮元的“清漓石壁图”几个字。九马画山五峰连属,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的削壁临江,有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临江绝壁上因藻类等低等生物死亡、钙化而形成了深浅有别的山崖色带,九匹神态各异的“烈马”浑然天成。大自然真是最伟大的画师啊!
“游人如醉无觅处,至此方知人若仙”,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那褪色的衣袖赋予了漓江神奇的魔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桂林山水依然是人人心中的故乡与天堂。“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歌不完的千面漓江,咏不尽的桂林山水!
【篇七:我思念的那座小城】
从小城斑驳的城墙上,我读懂了它正在述说的故事,关于那美丽的传说,和那遥远的历史……——题记
细细数来,我曾在这座城已经生活了近七年了。
刚到云南时,这个车水马龙的小城异常热闹,感觉整座城市沉浸在灯光的海洋当中,人们的热情更是充斥着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刚到小城的我们并没有高涨的激情,我由于旅途劳顿早早地倒在床上,但对它神秘感到好奇,渴望在梦中与它走近。
带着一份向往,我迎来了黎明。我为了更亲近它,没有让父母陪同,而是自己闲逛,我想彻彻底底地走近它。
金沙江从小城脚下流过,浑浊的江水奔腾着,透着一股豪迈。千百年来它滋养着这里的世代子民,生生不息。生命在浑浊中繁衍,欣欣向荣。
早晨的云南水富是宁静的,静到可以听见它的心跳声,静到可以听见江水滑过河床的声音,静到可以听见水车转动的声音。微风拂过,耳际又似乎听见了翠翠的竖笛音,间或夹杂着牛羊的低吟声,时而带来了一丝花蜜的香甜。这座沉睡的小城那么的安静,祥和,像极了那被遗忘的世外桃源,抛弃了所有的纷争,同时也拒绝了繁荣与喧嚣。
太阳高照,知了声此起彼伏。此时,道路两旁商铺陆续开门了,人们忙碌的一天就此开始。
中午的水富依然是一派喧闹的景象。云天化工厂的烟囱总飘着几缕烟丝,勾起了我对山上西部大峡谷的幻想。午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结伴到临江公园,这里无疑是一个天堂,不仅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更是一副古色古香的名画。幽静的小亭坐落在江岸,旁边的枝干犹如弯曲的藤蔓,要不是因为青翠欲滴的叶子,我还真以为是一双枯手包住了亭子,仿佛长廊的尽头会出现一位仙人。我跟着隔壁的任南亭,她告诉我,她最爱临江公园的糖画,那种用方糖熬成的糖浆勾勒出来的画,旁边放一小转盘,转到哪个就只能糊哪个,不可以选,令人惊叹的就是那街边艺人画糖时“勺”走龙蛇的手法,再黏上一根竹签,等糖干后就可以拿着了。这种糖画,说白了就是用来观赏的,我尝了一口,味道并不怎么样。
夜晚,灯火通明。这时的水富人几乎全都会到一个地方去消遣——春晖广场。
广场的池子中放上一盏盏荷花灯,微亮的烛光似明似暗,它身上,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对水富的感激。霓虹将城市装点了起来,这时的水富才真正苏醒,人们在这样闪耀的夜晚可以尽情宣泄。青年学生在喷泉中嬉闹,赛旱冰的孩子围着广场转圈,老人们在艺术厅学习交际舞,大人围着绕江的栏杆静静地吹着河风谈事。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时的样子,然后我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
七年的感情,那里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